七夕花糕
⑴ "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點心,它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序言: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此又被稱作七夕節,或者是乞巧節。乞巧果子作為七夕節必吃的傳統糕點,它的做法是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三、七夕節的其他習俗。
除了吃巧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例如在我國的西南部,四川,貴州等地年輕女子與兒童們都會在七夕節用花草提取的汁液染手指。用來乞求生育平安。同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七夕洗浴之說。去湘川七夕節是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所以這時候銀河的水就會灑向人間七夕聖水,具有純潔的象徵意義。婦女賽車一天用聖水洗發即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牛郎和織女作為愛情的象徵,因此拜織女也是七夕的一個重要習俗。少女與少婦們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夜晚面朝女星座向織女說出自己的心願。
⑵ 春節、端午、寒食節、七夕節、重陽節各吃什麼
一、春節:
1、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 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5、春餅。春卷也叫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二、端午節:
1、粽子: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2、雄黃酒: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4、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三、寒食節: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面、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面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干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四、七夕節: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五、重陽節:
1、花糕: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3、菊花酒:九九與「久久」 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4、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⑶ 七夕蛋糕宣傳語
廣告抄語,要簡單好記,襲觸動人心。
例:愛TA,就送TA一份XX蛋糕。
XX蛋糕,讓TA品嘗你甜甜的愛。
活動,要節約成本,招攬顧客,緊扣主題,獨樹一幟。
例:可以准備一些小紅繩,有情侶來買蛋糕時附贈,意為月老的紅線。
可以在蛋糕上做一座橋,意為鵲橋相會。
最後祝你生意興隆。。望採納。。
PS,如果上述方法銷量好,我買蛋糕可不可以優惠呀~~?
⑷ 何為七夕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版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權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1-3] 。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⑸ 直男老公七夕送了鮮花生日蛋糕寓意什麼
雖然是直男,但是他的感情也是很豐富的,知道送你這么多禮物,可能是越來越愛你的表現吧,你就偷著樂吧
⑹ 七夕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七夕節的傳統美食有巧果、巧芽面、雲面、江米條、巧酥等。
巧果
巧果又版叫「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權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雲面
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是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豆沙等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⑺ 最適合七夕吃的中式糕點有哪種女生最喜歡吃
七夕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為喜歡的人准備禮物呢?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所以准備中式的禮物是很有心意的。現在走到大街上無處不在的麵包店,但是裡面大多數是麵包、蛋糕等西式糕點,然而中國式的糕點很少見,很多人對中式糕點也並不了解,那麼一起來看看吧。
好了,以上就是這次的詳細內容了,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什麼樣的想法,是不是對中式糕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呢?也是七夕節最適合愛吃糕點的小夥伴了,對此完全沒有抵抗力的,因為很多人都是吃的西式糕點,對中式糕點不了解,而且很多人只認識年糕,那麼肯定對這些糕點也是很心動的。七夕節一起吃起來吧。
⑻ 與七夕節風俗有關的物品,都有什麼
每個年齡段的需求量不同,年輕的人講究形式和浪漫,比如年輕的會買一些鮮花了,巧克力了,棒棒糖啦,還有銀飾了,水晶了;而中年的人會買一些鮮花,金首飾了,化妝品了,衣服了;年老一點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七夕,基本不會買什麼東西。總體來說商家賣的最多的是玫瑰花,首飾還有化妝品,當然浪漫的燭光晚餐在七夕也會有許多人光顧。
千萬的男女在七夕收到了愛心,受到了祝福,感受到了彼此心中深深的愛,年年有七夕,願相愛的男女把每天都過成七夕,有情人終成眷屬。
⑼ 七月什麼節日應放蓮花燈,九月什麼節日登高吃花糕
五月一端午節一吃櫻桃和粽子
七月一七夕一放蓮花燈
八月一中秋節一吃月餅
九月一重陽節一登高吃花糕
正月一燈節一觀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