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拜拜佛

七夕拜拜佛

發布時間: 2022-02-07 09:21:57

『壹』 七夕這首古詩大意是什麼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原文: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1)七夕拜拜佛擴展閱讀: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

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

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

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貳』 泉州人的七夕拜拜都需要買什麼

詳情看圖

『叄』 七夕可以拜佛燒香嗎

可以的。

  • 進入大殿記得脫鞋,香高級的最好。

  • 如果燒低級的香,特別便宜的,非常化學的香,自己的鼻子會越來越不好。

『肆』 泉州人的七夕拜拜都需要買什麼

閩南面線綁紅繩,紅湯圓,雞蛋,七娘夫人塔(經濟條件好的想要買幾層都可以)還有三牲五穀等等

『伍』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麼東西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也是民間傳說七仙女中的織女與牛郎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傳說因為他們相戀之後,牛郎不再下田耕種,織女不再勤於織布,所以被天公(帝)懲罰,一年只能相會一天。而七仙女們會保佑人間未滿16歲的小孩長大成人,因而七夕當日婦女也會拜七仙女,一般稱為「七娘媽」。七夕也是「七娘媽生」,傳統習俗會准備供品祭拜七娘媽。祭拜時間多在傍晚,而同一天也會拜床母。床母是七仙女之一,是保護幼兒夜裡安眠的神只。至於夜間則另有祭拜織女娘娘的「乞巧」活動,主要以未婚女子為主,希望能求得一身好手藝。
拜床母時先上香祝禱,待線香燃燒1/3後,即可快速燒化金紙,因為床母是保佑幼兒快長大,所以不宜拜太久。
拜七娘媽時,由於七娘媽與天帝相近,神格較高,且有七位,所以按傳統會准備更多的供品,特別是准備一座七娘媽亭(紙糊燈座,供火化)代表七娘媽的神尊,或准備七娘媽的神媽(紙印的神像)貼在供桌前沿,再准備毛巾、腳盆給七娘媽梳洗,並備供品七份,最主要是准備湯圓七碗,每個湯圓中間再壓一個凹洞,以便裝盛相思的眼淚。牛郎和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天,難免感傷落淚。此外,油飯、麻油雞飯都是七娘媽喜歡的食物。供花以薊花或鳳仙花、茉莉花及雞冠花等皆可,再准備胭脂、椏粉、紅絲線、香帕、扇子和鏡子等。

每當祭拜「七娘媽生」時,家長會為未滿16歲的子女准備「貫豢」(中間有洞的古錢或銀牌),也就是將祭過的紅絲線重新系在貫豢上,再給女孩戴在頸上,祈求七娘媽庇佑。一直到滿16歲才「脫豢」。
不論拜七娘媽或只拜織女,婦女會在祭拜之後,將薊花、脂粉各分一半,一半拋到屋頂上(象徵天上),一半自己留下來用。表示一半是送給七娘媽使用。除了除了祈求孩童順利長大,也祈求七娘媽賜予美貌和才能,甚至愛情,故而七夕是婦女最重要的祭拜節日。

『陸』 七夕怎樣供奉觀音菩薩

與平時一樣
凈水杯

供水是必須的,有幾尊佛菩薩最好就供幾杯水,水每天要換一次,凈水杯最好是有蓋的,上面最好不要有任何字和經文,一定要全新未使用過的,不能用自己的嘴巴 去喝杯子里的水,可以把凈水杯內的大悲水倒進另外一個喝水的杯子,喝時先雙手恭敬的把水高舉過眉心,在觀世音菩薩像前說「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保佑我身 體健康增加能量」,然後把水慢慢喝下,同時心裡想著觀世音菩薩凈水瓶的水正沿著你的頭頂慢慢往下灌注,流滿你的全身。如果水太冷可以溫熱後再喝,不要放微 波爐熱,或者其他任何方式去直接加熱大悲水,這樣會破壞大悲水的效果。

●香爐

香爐最好用瓷的,最好不要有經文或者招財進寶之類的文字,或者龍之類的圖案,最好是蓮花瓷香爐。

每天早晚各上一支香,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上三支香,上香的時間最好固定,最佳上香請佛菩薩是早晚八點、十點正。

香最好用線檀香,就是整一支香沒有木棒子,斷香不能用,香不能人為去熄滅後下次再用,左手點香雙手插香,點油燈時一定要點香。如果家裡條件拮據的話,香點 著後可以把油燈熄滅,不一定要同時點著油燈。人在佛台前做功課,開光,或做其他任何佛事的時候香要一支接一支的燃著,不能斷。香上有火苗時不能用嘴去吹, 可以雙手拿香快速往頭頂上一舉來熄滅火焰。
●水果

供奉水果會使供果人的果報來的更快些,供奉佛菩薩水果的數量是要單數,是每一層排列都要是單數,而不是總數是單數。如供奉四個蘋果,上層是一個,下層是三 個,也就是每一層都是單數。水果盤不要用鐵器的,或者使用過的,有字有經文的。玻璃的,塑料的,瓷的果盤都可以。香蕉,桃子等容易腐爛的水果不能供,最好 供奉帶有香味的水果,如蘋果,橙子,芒果,菠蘿,西瓜,番茄也行。水果在供奉前要擦乾凈。水果可以每周更換一次。
鮮花

供奉鮮花會使供花人變的更美麗。供奉佛菩薩的花,可以通過名字來判斷,菊花,玫瑰花,百合花與蘭花等是可以供奉佛菩薩的,桃花,喇叭花等都是不能供奉的。富貴竹也是非常好的供奉菩薩的植物,適合花稀缺的季節和不能經常換花的人供奉。
佛菩薩像要供奉在專門的佛壇,不能和祖先排位供奉在一起,佛壇儲物空間內只能放佛法方面的法寶和日常供奉需要用的器具,不能堆放雜物,閑雜書籍等亂七八糟的東西。佛壇兩旁不要有類似「招財進寶,財源廣進」等這樣的對聯,佛壇頂上的橫批最好是「佛光普照」也不要用關於招財方面的字,因為財是靠布施得來,光拜菩薩,拜財神,貼字對聯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就算求來的也是你命里本來就有的。

佛壇不能靠近廁所(家裡廁所平時要把門關上)。不能正對廚房,在廚房牆的旁邊也不太好,不能放在電視機上面,不能放在夫妻的卧室,如果是雜亂的房間需要理干凈,佛壇對面不能有鏡子,佛壇下面的地板如果能反射出菩薩的形象也是不行的。如果佛壇貼牆的另一面房間的氣場不好,比如是廚房,夫妻睡房,雜物間,別人家的房間不確定是否干凈等,可以在佛菩薩像後面貼張山水畫來阻擋不好的氣場,山水畫中不要有人物和動物。
佛菩薩像的高度一定要以佛菩薩的臉高於你站立時候的臉為宜,如果太低可以在菩薩像下面放硬紙盒子墊高,盒子最好是紅色或者黃色為主,不能用裝過葷腥或者鞋盒,如果中佛堂的設立,是遵照佛陀的遺教,可在家中禮佛及早晚課誦。以示生活中不忘佛陀的教誨。

佛像有銅雕、紙畫、木刻、石刻等各種材質,工匠的手藝又精巧、粗細不同,但我們見到佛像時,想到的是佛陀告訴我們的教法與智慧,把它應用在生活之中;這是一種尊重,而非以盲目崇拜偶像的心去面對。

正 信的佛教徒沒有迷信與崇拜的情結,所以沒有一定要看日子,或是一年只能清理一次。我們人天天都要盥洗乾凈,家居環境一星期中也得有數次的打理,更何況家裡 的佛堂?佛堂佛菩薩居住的地方,更是要乾凈。 佛陀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遵從他的教誨,以清凈心整理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要把佛堂整理的很乾凈。平時做早晚課誦時,應該在早課上香前,用佛堂專用的清潔 用具,將佛像、佛桌擦乾凈。

至於能用水清洗否?則須視佛像的材質,以保護與尊敬的心情去處理,才可達最好的保存方式。此外,家中的佛燈代 表光明,它應比佛像高呢?或矮呢?一般而言,燈通常不高過佛像的肩膀或耳朵,若是佛像不高,則可用底座把佛像墊高,來平衡對稱的美感。香爐也要隨時保持乾 凈,收香腳時,應先以紙先包好,以示隔絕;再丟入垃圾桶中。供花、供果則視自己方便為宜,當天收,過兩天收都可以;收下來全家享用。民間有很多似是而非的 習俗,正信的佛教徒只要心中非常尊敬,是百無禁忌的,不用罣礙民間的禁忌與迷信,應該要自由自在的擁有這個信仰。

資料來源:星雲法師(佛弟子文庫)
http://tieba..com/p/1415137012

『柒』 古代七夕的時候是為了什麼要放河燈呢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放河燈習俗的介紹
道教、佛教在夏歷(農歷)七月十五(也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舉行宗教節日時也放河燈,因此一般人誤認為放河燈是宗教活動。
實際上,放河燈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 「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捌』 七夕燒香幾支

七夕燒香幾支,供佛燒3支香,道家神靈3支,財神5支,保家仙7支,9支香。每天2遍香。

『玖』 09七夕要怎麼過

租幾盤大片!再去超市買點她喜歡吃的東西,坐下來一起看大片和她聊聊天,吃吃零食!到了晚上在外面去吃東西喝點小酒。這樣不是很平淡很真實嗎

熱點內容
深圳市插花考評員 發布:2025-09-10 11:39:40 瀏覽:609
七夕最著名 發布:2025-09-10 11:36:48 瀏覽:339
地棚子盆景 發布:2025-09-10 11:25:53 瀏覽:823
華興盆景 發布:2025-09-10 11:02:00 瀏覽:738
掛壁盆景製作 發布:2025-09-10 10:59:05 瀏覽:697
梅花鹿品牌 發布:2025-09-10 10:48:03 瀏覽:804
好看的餐廳綠植 發布:2025-09-10 10:47:11 瀏覽:26
插花對床頭 發布:2025-09-10 10:47:09 瀏覽:602
桂林情人節 發布:2025-09-10 10:43:52 瀏覽:295
盆景小鐵籠 發布:2025-09-10 10:22:01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