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定位
1. 七夕節的來歷
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的情人節。比起外國的情人節更是專指向「愛情」。因為外國的情人節,原旨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愛,或親情、或友情、或愛情,並非只限於男女之情。但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則是描述一對情侶的故事。
傳說,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織女,最聰明可愛、手藝又巧。天上皇宮中的重要織錦都由她負責設計與製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個叫做牛郎的年輕人負責管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至荒廢了原本工作。於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鵲告訴這兩個熱戀的情侶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他們以為每天均可相見,更是高興無比,工作完全拋在腦後。
玉皇大帝這回就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見一次面,就是農歷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鵲這群肇事者就負責搭橋,讓他們兩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相會。因為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當然有說不完的衷曲、道不盡的悲情,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七夕情人節,在玄幻世紀見證你的愛情....
2. 七夕青鳥有定位嗎沒進化的也可以
升級技能等級技能名屬性威力命中PP-啄飛行35100%35-嚎叫普通—100%40-驚嚇鬼30100%15-唱歌普通—55%158驚嚇鬼30100%1511唱歌普通—55%1518瘋狂攻擊普通1585%2021神秘護身普通—---%2528白霧冰—
3. 為什麼把七夕定為情人節
2000年開始國家開始「大禮拜」放假,五一、十一各放7天,各種節日開始受到內關注;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容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08年開始出現了「刺激節日消費」的明確提法,假日經濟效益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打造假日經濟,刺激國民消費,拉動國內經濟發展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原本愛情只是七夕節的一個元素之一,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不斷崛起,如果按照七夕的傳統定義,明顯沒有商業效應。年輕消費群體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對具有一定的反傳統性,但也是最容易為了一個概念,為了一個噱頭,為了一個「意義」就買單的群體。07年開始,有人將七夕與情人節並提,08年的時候開始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加上商家的促銷炒作,七夕正式以中國情人節的頭銜出現在公眾視野。
隨後,七夕慢慢就弱化了原本的乞巧意義,變成了中國情人節。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情人節應該是元宵節。但現在,元宵節更多地被認為是春節節日,而不是情人節。
4. 七夕為什麼會定位每年的七月七日
七夕這個節日是根據我國古代神話「牛郎織女」的來的。人們被故事中的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所感動,所以根據故事中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七日見一面的那天而定下了七夕這個節日
5. 七夕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七夕來節的真正含義是情人自節和少女節,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其誕辰。
6. 七夕谷的七夕谷的理念
分享浪漫,分享愛!
七夕希望通過自身的網上商城向消費者傳達出「分享浪漫,分享愛」的嶄新理念,除了顛覆成人用品只是性需求的傳統認知,更重視情趣用品給你帶來的浪漫與情趣。致力提高國人的性生活質量。
七夕谷勇於突破平凡,讓每一個來這里尋找快樂的人們都能感受到「分享浪漫,分享愛」的愉悅。七夕谷是一個對愛充滿無限追求的完美快樂之都,她將最新、最健康、最舒適的快 樂解決方案展現給所有的人,讓每一個來到七夕谷的朋友,都能享受到完美的快樂生活。七夕谷的定位
七夕谷致力成為是中國成人用品第一品牌,七夕谷成人連鎖正在實施「千城萬店」計劃,擬三年內建立500家成人情趣用品連鎖店,致力成為是中國最大的成人文化用品連鎖。「全心全意為中國成人服務」是七夕谷一貫堅持的原則,七夕谷將與廣大用戶一起,共同努力,持之以恆,不斷進取,以國際最一流的產品和服務體驗來服務於中國成人大眾,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和諧進步。未來的十年內七夕谷網路科技將會把「七夕谷·中國」擴展到全國大中小城市,實現網路的100%無縫覆蓋。做到品牌有口皆碑,全國各地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會有「七夕谷·中國」。「七夕谷·中國」並不滿足於國內的成功,我們還要將「七夕谷·中國」連鎖模式復制推廣到全世界。同時,「七夕谷·中國」還要進行品牌延伸,開發經營成人用品的周邊產品和服務,並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經營的產業集團。
7. 七夕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8月19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媒體給予了相當熱情的關注,商家也藉此推出種種「情侶消費」,回歸傳統的熱潮似乎在傳統節日上找到了「靈魂附體」的感覺,人們也似乎感到了傳統復甦的力量。然而,這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是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的一個表現。和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一樣,過傳統節日所涉及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之下,「我們是誰」的困惑越來越多,而答案的尋找離不開回歸傳統。雖然,在近代以來的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命運多舛——既被當作封建社會的「餘孽」而遭排斥,也被認作舊時代的「象徵」而受清算。但是,傳統文化作為人們確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並不會輕易消散。因而,當下對傳統節日的倡導,重點不在於恢復一些舊有的儀式,而在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們所言,通過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去宣揚其內在精神,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覺。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都內含有一種尊重傳統文化的心態。這不僅意味著人們對傳統文化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而且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然而,現實中很多人把對某些具體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當作尊重,甚至以尊重為名行謀利之實,破壞性極大。這幾年,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興祭祀活動,或是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神話傳說的「產權」,傳統文化熱得「一塌糊塗」;另一方面,歷史文化遺產卻頻遭破壞,悲劇一次次上演。一邊是煞有其事的「保護」,一邊是毫無顧忌的破壞,傳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觀。此外,傳統文化熱帶來的商機也可能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秀,成為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養的作用,反而壞了人們的胃口。因而,傳統文化由冷到熱,固然有可喜之處,但裡面的陷阱也著實不少。如果沒有純正的尊重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8. 七夕是什麼時候被定為情人節的
嚴格的說 七夕從來就不是中國的情人節 或者說 七夕從來就不是情人節
歐美的情人節是聖瓦倫丁節 因為聖瓦倫丁「違規」主持了青年男女的婚禮 後人紀念 因此聖瓦倫丁代表了愛情 聖瓦倫丁節就變為了情人節
而中國的七夕背後卻不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盡管故事男女主角的愛情很美好
因此這一天的意義嚴格的說仍然是中國傳統的「女兒節」代表的是女孩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與嚮往 不能說就是情人節 如果按照情人節來過 那豈不是說過節的男女 他們的愛情背後也是不美好的故事 無奈的愛情了?
七夕是06年被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後開始吧被人們關注的 這是因素1
2000年開始國家開始「大禮拜」放假 五一 十一 放7天 各種節日開始受到關注 這是因素2
十五計劃(01~05)結束後 十一五(06~10)開始為了保持國內經濟增長 國家開始明確提出刺激國內消費 而作為大禮拜 長假 及各傳統節日的餐飲、旅遊、娛樂、零售業國內消費是刺激國民消費的重要手段 這是因素3
我記得從08年開始 出現了「刺激節日消費」的明確提法 而「刺激」就要有「噱頭」有了噱頭商家才好賣東西 民眾才好買東西 不然不叫「刺激」。而「節日」這個定義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如果按照七夕的傳統定義 盡管終於傳統文化臨時 但毫無疑問沒啥「新意」可言 消費局限性很明顯 那巧妙的「炒作」一下 變成「中國情人節」意義就大了 中國的「年輕消費群體」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年輕消費群體是最容易為了一個概念 為了一個噱頭 為了一個「意義」就買單的群體 商家的生意好做了 國民節日消費也成功刺激了 何樂而不為呢?
結合以上眾多因素 七夕變為「中國情人節」的大概情況不知樓主能明白否?
至於具體時間 我印象沒錯的話 不是06年 那會還沒明確說 應該是07年開始有人提 08年的時候開始鋪天蓋地的宣傳加實際商業上的體現 應該是從08年開始被媒體冠上了「中國情人節」的頭銜 並被廣泛的大眾 尤其是青少年消費群體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