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祝壽
㈠ 七夕節為什麼又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來源,最廣泛的就是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個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專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屬,女孩們會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擺上時令花果,對著天空的皓月繁星,默默乞求織女能賦予自己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相傳這一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古代民間婦女就會仰望星空,為他們祈願,由於織女是一位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女子便在祈願的同時,也為自己祈求智慧和巧藝。
乞巧之俗,歷代因時因地而有不同,有穿針乞巧、投針驗巧、插花供奉、為牛慶生、曬書曬衣、拜織女、吃巧果等,七夕插花所用的花材通常以竹、柳、桂、菊、千日紅、雞冠花等為主
㈡ 乞巧節的資料
農歷七月初七為七夕節,亦稱「乞巧節」、「少女節」、「情人節」。 七夕節,主要是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來源於神話故事,民間習慣稱為天河配。記者近日查找了有關資料,各地對於七夕節都有不同的過法。從這些豐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活動中,我們更加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晴朗的夏秋之夜,繁星閃耀,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蜘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餑餑、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的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人間。
㈢ 女兒剛好是七夕節生日,應怎樣寫生日祝福
祝壽筵開正小春, 張公台前官樹林,。靜觀生物春風里, 芳心香骨見天真,。七年一別真如夢, 夕陽林下賽田神。 快意長江都是酒, 樂事全歸萬眾心。
㈣ 七夕節快樂的藏頭詩
【張】氏千金我真愛
【靜】嫻楚楚惹人憐
【芳】名永記我心頭
【七】零八落失魂魄
【夕】日濃情醉我心
【快】馬加鞭與你會
【樂】享今夕好時光
【愛她就要大聲說出來,戀她所以什麼都想給她,祝樓主與相愛的人永相隨】
㈤ 說說給老人做壽有哪些講究
做壽:在習俗上,五十歲前所做的生日稱「內祝」,也就是在自家內做生日慶祝之意。到了五十歲時所做的生日才可稱「做壽」,而親朋好友也要送賀禮祝壽,之後每十年做一次,稱為大生日。一般做壽,各年紀有所不同稱呼,稱呼為下:五十歲:稱暖壽、半百添壽;六十歲:稱小壽;七十歲:稱中壽;八十歲:稱上壽、大壽;九十歲:稱絛老添壽;一百歲:稱期頤。 一般壽誕的活動都由子孫發起,除了要佈置壽堂外,還要淮備供品祭神拜祖,並淮備壽宴招待親友。在壽宴的菜餚中,豬腳麵線是不可或缺的,豬腳像徵強健,麵線像徵長壽,祝福壽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吃壽麵時,要將壽麵拉高抽長,表示壽星將會福壽綿長,忌諱從中間咬斷。前往祝壽的親友以禮盒、酒或紅包等賀禮來祝壽,主人則回以壽桃、紅蛋、豬腳麵線、紅龜粿來回禮。出嫁的女兒則要加送雞、蛋、桃龜、衣服、金飾、紅包賀母壽;加送鞋、帽、衣服、紅包賀父壽,俗稱「拜壽」或「敬壽」。 祝壽的賀詞有: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日月長明、松柏長春、榮壽志慶、無量壽佛、晉爵延齡,永祝遐齡、鶴算龜齡、南山獻壽、壽域宏開、奉殤上壽等。做壽當日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感謝神明及祖先的庇佑。祭拜完神明及祖先後,子孫依序向壽星跪拜,並道賀祝壽。先祭拜神明:擇吉時;半生熟五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五小杯;神前獻茶、酒。點燭、焚香三柱迎神,祈求一切順利。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燒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再祭拜祖先:飯菜六碗、十碗、十二碗;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七、九、十一杯;湯圓三碗;扎紅紙麵線;壽桃、紅龜粿;點燭、焚香三柱敬祖;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祇拜供祖先;燒刈金、大銀往生錢、紙做黃金、馬蹄銀及冥用現鈔;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禮成。做滿月依閩南、台灣地區俗例,人出生後三日、滿月、四月日、週歲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出生滿一個月叫「滿月」,一般男嬰在出生後的第三十天,女嬰則是第二十九天,滿月時所做的慶賀稱「做滿月」,有些人是選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以其小孩長大後會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樣孝順父母。 這一天要剃掉嬰兒的頭髮,稱做「理胎髮」。理胎髮的規矩很多,要先備妥蔥、紅鴨蛋、紅雞蛋、石頭、金鎖片、銅錢放在浴缸內,嬰兒剃髮前須先沐浴,並用紅雞蛋及鴨蛋在嬰兒頭上輕輕滾動三次,取其「紅頂」,希望他平步青雲、功成名就;蔥取聰明之意;紅雞蛋有再生、繁殖及圓滿之意,也希望長個雞蛋臉;紅鴨蛋希望他長得高壯的寓意。而蔥取意「聰明」、石頭取意「壓膽」,期待小朋友頭殼快快長硬,如同石子般堅硬、健壯;金鎖片及銅錢取意財運及好運、「大富大貴」。
這一天,要做雞酒油飯祭拜神明、祖先及床母。這天產婦的娘家會派產婦的兄弟,給外甥送「頭尾」。所謂「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所有衣物而言,包括帽子、衣服、銀牌或金鎖、手鐲、腳鐲、鞋襪等。這種「頭尾」,在以前非常講究,尤其是有錢人家,一共要送「做滿月」、「做四月日」、「做週歲」等三次,其中以做滿月和做週歲送的衣物最多。此外還要送蠟燭和「紅龜粿」。現在生孩子時一般朋友也會送衣物來,所以就另作「油飯」和「米糕」以為答禮,也有人用「酥餅」與「湯圓」為答禮的。對方為了表示回禮,就把少許的米放在鍋、盆等的容器中,上面再放一些豆子,用意是祈求嬰兒健康。嬰兒出生的第三天及滿月這一天,除了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外,還要淮備雞酒油飯祭拜床母,此後,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等節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床母,直到小孩滿十六歲行成年禮為止。步驟及程序先將石子、硬幣及蔥加入煮蛋水;將搗碎之蔥及蛋黃抹在嬰兒頭髮上,再將頭髮洗淨;剃髮;將紅蛋放在嬰兒頭上,輕輕的來回滾三次,口念:『鴨卵身、雞卵面,好親成,來相勻』。(有紅頂之意,象徵未來功成名就、生官吉兆。)將胎髮及石頭包在紅紙內,放於屋頂上。或有舊俗例:由長輩將嬰兒抱至戶外進行喊老鷹的習俗,經嬰兒抱著繞行屋子一圈,用趕雞竹棒敲地邊唱說:「老鷹飛上山、女子緊做官、老鷹飛高高、女子中狀元、老鷹飛低低,女子緊做父。」或說「老鷹飛高高、生子生孫中狀元、老鷹飛低低、女子快做老父」。這些童謠大多是為小孩祈福,期待將來有所成就。古時女孩不能做官,故大多隻叫老鷹老鷹幾聲。最後將紅蛋分給圍觀或鄰近的小朋友。親友禮俗:外家:嬰兒外婆此天會備「頭尾賀禮」及「外婆圓」送來女兒家。現今大多用禮金代替。頭尾賀禮即是嬰兒從頭到腳所需穿戴的衣物,包含所需的鞋襪、手環及金飾。外婆圓就是外婆送的粉紅色圓子。
親友:多半送衣物、金飾及紅包等禮品,俗稱「送庚」;或用紅線作一小袋將錢幣或銀元放入袋中,再將袋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俗稱「掛領」。喜家:備油飯、米糕、酥餅、紅圓,現代人有用蛋糕、餅乾等答謝親友;親友在回禮時依古禮須放少許白米及幾粒小石頭於容器中,以期嬰兒身體健康。若是第一胎為男嬰,舊俗由父親帶著一隻雞、六瓶米酒及一盤油飯的「媒人禮」,去答謝媒人,媒人則以金飾回禮,且留下雞與油飯,但退回一半米酒。嬰兒出生三天及滿月這天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並備雞酒油飯祭拜床母,此外,到小孩滿十六歲行成年禮前皆須於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或初一、十五等日祭拜床母。祭拜家中神明:半生熟三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三小杯;油飯、米糕、發粿、紅蛋;點燭火;神前獻茶、酒;焚香三柱迎神,並祈求嬰兒平安順利長大;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燒壽金、刈金、福金等三色金;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禮成。祭拜祖先: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
全熟三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七、九或十一杯;油飯、米糕、發粿、紅蛋、湯圓三碗;上供品,酒供幾杯、筷子同樣擺雙;點燭;獻茶、酒;焚香三柱,並祈求祖先保佑嬰孩快快長大;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燒刈金、大銀;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禮成。 做四月日:出生後滿四個月時,要用牲醴和「紅桃或壽桃」、「紅龜」、「酥餅」來祭拜祖先及神明。同時娘家也會送來和「做滿月」相同的「頭尾」和紅桃來祝賀,親友則送些賀禮,主人則以紅桃來作答禮答謝。做四月日這天還要做「收涎」,就是替嬰兒解決流口水的問題,以便使他順利長大成人。收涎的方式是用酥餅十二或二十四個,穿上紅線掛在嬰兒的胸前,然後由母親或父親抱著到親友家走動,親友則對著嬰兒說兩句吉祥話,然後拿下一個酥餅,橫著擦一下嬰兒的嘴。所說的吉祥話是「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或『收涎收乾乾,明年生男葩』。也有人說「緊大漢」,意思是祝福嬰兒「很快長大」。也希望小朋友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這樣即完成收涎儀式。而這天喜家多會收到一些禮品亦與百有關,如長命鎖、項圈、手腳鐲、長命衣、一百顆雞蛋、一百個燒餅……等。「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所有衣物而言,包括帽子、衣服、銀牌或金鎖胸飾、手鐲、腳鐲、鞋襪等。這種「頭尾」,在以前非常講究,尤其是有錢人家,一 共要送「做滿月」、「做四月日」、「做週歲」等三次,其中以做滿月和做週歲送的衣物最多。
外家:嬰兒外婆家要送個頭尾禮,就是供小嬰兒從頭到腳穿戴的衣物。另外須備紅桃。親友們:親友送金飾,如長命鎖,小金片上刻有「富貴長命」、「福壽雙全」的吉祥話;習俗上讓小嬰兒帶上這些金飾可圈住或鎖住小嬰兒的靈魂,讓其平安順利長大。喜家:可讓小嬰兒穿上百家衣,所謂百家衣就是在小嬰兒滿四個月或滿百日之前,嬰兒的祖母或母親至鄰居或親友家討取不同顏色的碎布,將這些各家的布縫成類似和尚穿的百納衣,這樣的做法是希望小孩可納百福,健康長壽。祭拜家中神明半生熟三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三小杯;紅龜粿、發粿、酥餅。上供品;點燭;神前獻茶、酒;焚三柱香迎神,並祈求嬰兒平安順利長大;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禮成。祭拜祖先:
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全熟三牲、飯菜六碗、十碗或十二碗;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三杯;紅蛋、紅龜粿、發粿、酥餅、油飯。上供品(酒供幾杯、筷子就擺幾對);點燭;獻茶、酒;焚香三柱,並祈求祖先保佑嬰孩快快長大;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燒刈金、大銀;將酒撒於紙灰上;收拾供品,禮成。做週歲:週歲時,要用牲醴和紅龜粿祭拜神明及祖先。(祭拜同做四月日一樣)而嬰兒的外婆家,這時也要送和「做四月日」時相同的「頭尾」與紅龜粿來祝賀,這就叫「做週歲」。至於接受「頭尾」的婆家,也要送相當於「頭尾」的金錢作為答禮。
「週歲」這天,為了預卜嬰兒一生事業,通常會將十二種物品擺在正廳的神桌上,把嬰兒抱到旁邊,讓他隨意抓取其中的一樣物品,國語稱「抓週」或「抓福」。這十二種物品分別為:筆:將成為書法家或畫家。
墨:將成為書法家或畫家。
書:將成為文人。
算盤:將成為生意人。
戳:將成為生意人。
豬肉:將成為身體健康的人。
雞腿:將成為身體健康的人。
銀:將成為有錢的人。
田土:將成為農夫。
蔥仔:將成為聰明人。
柴瞞:將成為聰明人。
包子:抓週是以最先抓取的物品來判斷其未來所可能從事的事業及命運,如果嬰兒拿的是文具類,有可能將來會成為學者、文人或藝術家;拿的是肉類,則會成為大食者而能保有健康;包子是用來擦嬰兒的嘴,不過是作作樣子,之後,再唸一句「嘴臭去,香的來」就丟給狗吃,意思是說以後不要有口臭。同時還要給嬰兒吃爆米花糖,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很「吃香」的人。上面所說的「抓週」,只限於男孩,女孩則無此規矩。 認「契」父母:認契父母,以現代說法就是認乾爸爸、乾媽媽,以前人認為讓一些不好養育較多病痛的小孩認「契父母」,吃他人家的水米就會比較容易養育。認契父母分三類:一.認「神」為契父母:
男孩要認男性神明為契父,女孩則要認女性神明為契母。到廟中許願。分一點香灰,將香灰放入紅色袋中,用紅線穿起掛於脖子上。每年至廟中換一次香灰。二.認「人」為契父母:契父送龍眼及牲禮給契子乞。契子將收到之禮物供在神前,焚香燒金紙向神明稟告結為「契父子」一事。儀式完成後契父子之關系即成立。三.認「乞丐」為契父母:農曆四月十一日李鐵拐先組生日當天,至乞丐寮中拜乞丐為契父母。乞丐回送一放有餅及鴨蛋的小咸草包給契子。小孩將此咸草包掛於脖子上即完成儀式。禮俗:米水,就是藉由吃別人家的米水,將去除一些不好養育小孩的病痛毛病,希望藉由此方法她們能順利健康長大。「初一、十五食米水」,契母於農曆十五這天備水、米、餅紅包及小孩衣物置於謝籃中送給契子。契子家備以米香、豬腳及麵線作為回禮。契母每月初一、十五皆須備米水給契子,契子家則以米香作為回禮。稱呼自己親生父母為叔父、嬸嬸,伯父、伯母,稱契父母為爸爸、媽媽;現代人多半仍稱自己父母為爸媽。
另外一種米水之古早說法則是運用「訂婚納吉」方式為不好育養的子女找一門親事。對方同意後將男方米、水送到女方家,將對方送來的米、水放入家中米瓮及水缸中。用此混合米、水做飯、敬拜神明。待女孩長大後,在嫁入當年許配的男方家。
㈥ 七夕節和我生日怎麼寫祝福語
七夕節的祝福語:
1、我的心裡有座山,你是山上唯一的客,你若快樂,它便蒼松翠竹,漫山遍野桃紅柳綠,你若悲傷,它便冰天雪地,視野所及滿目瘡痍。親愛的七夕快樂!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刻骨銘心的真愛,讓牛郎織女眷戀千年。縱然千難萬險,兩顆相愛的心始終相依相伴。前世修來的福緣,讓你我攜手人間。一雙握緊的手,無須萬語千言。心心相印長相守,相親相愛到永遠。愛在天上,愛在人間。我愛你就像你愛我一樣,七夕快樂!
3、對你的思念,化作滿天眨眼的星星,日夜守護著你,形影不離!對你的牽掛,化作美麗的彩虹,連接你我,心有靈犀!清風徐徐,祝福無期,讓真情和白雲一起飄逸,讓真愛和皎月共同漣漪!七夕快樂,快樂七夕!
4、鵲橋彎彎情誼濃,牛郎織女見面歡。星河璀璨空中閃,天上人間共纏綿。手牽手兒心相連,知心的話兒說不完。幸福生活繞身邊,愛情滾滾似江河,滔滔不絕心中現。只願此生永相伴,生生死死手相牽。願你七夕快樂無限!
5、無需海誓山盟,無需甜言蜜語。愛就是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愛就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七夕節,手牽手心連心我愛你天地鑒。
6、這是一條王母娘娘賜予的簡訊,凡是讀到它的人將終生幸福,戀愛中的情侶將一生相愛,單身男女將遇美滿愛情,祝願全天下人七夕快樂。
7、相思苦,愛意濃,願愛在你心中譜;銀河美,鵲橋仙,願愛在你身邊繞;七夕到,喜鵲叫,讓愛把你緊擁抱;情相依,愛無邊,幸福伴你一生永不變!
8、七夕,幾許相思淚;七夕,佳人心相隨。七夕,天地唱團圓,七夕,愛情是最美,祝天下有情之人把手牽,無情之人早墜情網。七夕節快樂!
生日的祝福語:
1、言語是貧乏的,關懷是真摯的;字元是單調的,祝福是多樣的;在你生日到來時,送上我最真摯以及多樣的祝福,願你生日快樂,萬事順利!
2、那年今日,你捏著小拳頭呱呱墜地,世界因你而添彩;今年今日,你揮著大手掌哈哈大笑,生活因你而快樂。有你這樣的朋友,讓我倍感幸運。生日快樂!
3、雄鷹離開了天就失去了翱翔的空間,魚兒離開了水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雲朵離開了山就失去了依靠的胸懷。生日離不開簡訊的祝福:祝你生日快樂吉祥!
4、你的生日來臨,送你兩個紅雞蛋,祝你事事都如願,蛋殼包裹著幸福,蛋白偷藏著甜蜜,蛋黃浸透著快樂,伴你相隨到永遠!
5、一年一度,我乘騎流星馬將祝福送到你的面前,願你今天懷里溢滿禮物,手機全是祝福,耳里充滿祝福,掌心滲出祝福,心裡充滿溫度,生日過的讓人嫉妒。生日快樂!
6、今天你又長了一歲,我奉上帝之命,特地為你送來一份魅力,一份成熟,一份智慧。我還不惜違抗天命,為你偷偷地准備了一份兒祝福,祝你生日快樂。
7、今天,送你365個快樂,願你每天都有快樂生活;今天,送你365個幸福,願你每天都有幸福守護;今天,送你365個夢想,願你每天都有夢想希望;今天,送你365句吉言,願你每天都有好運陪伴:生日快樂,一生平安!
8、沒有花的芬芳,沒有果的甜香;沒有燭的明亮,沒有歌的嘹亮。只有心香一瓣,關懷一份,為你送上濃濃祝福:生日快樂!
㈦ 七夕節送什麼十萬火急中
建議你到網上去看看吧,kadang網站上的東西非常有殺傷力的產品:
(1)有可以表示痴內情的證件,痴情證容,一定能讓你女友感動的。
(2)有可能印上你們合影的馬克杯,表示你們一輩子(一杯子)相愛。
(3)有史上最強的情侶衫,MSN與BMW的。
(4)表白的個性賀卡,能個性化地印上你的照片。
(5)表示「拼」出幸福來的「拼圖」。
還有很多可以紀念愛情的產品呢。
㈧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面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㈨ 祝壽對聯
1、《賀岳來父八十壽》——謝覺自哉
天賜遐齡,長為鄉關除疾苦;
我攜巨棗,待來杯酒話滄桑。
釋義:上天恩賜的長壽,是為了給故鄉親人免去苦難,我帶著禮物,等到同時舉杯的時候,一起談談故鄉的變化。
2、《賀程本海祖父九十壽》——胡適
五百里內,人尊大老;
九十歲了,心猶少年。
釋義:家鄉的百里鄉親,都很尊敬您,如今九十歲了,還有一顆少年的心。
3、《賀孟姓母何氏壽》——袁枚
人間賢母原推孟;
天上仙姑本姓何。
釋義:民間的百姓都知道的賢惠母親是孟母,天上的八仙有一個是何仙姑。
4、《賀吳佩孚五十壽辰》——康有為
牧野鷹揚,百世功名才一半;
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釋義:原野上鷹擊長空,建立的功名才只是一半,在洛陽虎踞龍盤,所有的貴客都匯集在河南。
5、《老舍賀茅盾五十壽》——老舍
雞聲茅屋聽風雨;
戈盾文章起斗爭。
釋義:公雞不停的叫著,聽著茅草屋外面的風雨聲,文章里鐵戈和木盾一直在相互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