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戶外拓展
❶ 七夕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嗎
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❷ 求戶外拓展訓練《急速六十秒》的三十張圖片,急急急!!!!
1點鍾2耳朵3三6柳樹7象棋棋盤8英文DAD9CCTV英文頻道注意英文頻道英文14情節15屈原162419新聞聯播22倆鵝23喬丹公牛球衣圖片25像銀婚戒29堆閏2月份列表30福字代表30前玩純腦記沒記完全抱歉
❸ 七夕節的慶祝方式主要有哪些
七夕節的慶祝方式,主要哪些線一般的話就說出去吃個飯啊,如果你想要有驚喜的話,可以事先不告訴他,給他買點禮物啊,或者是說嗯,給個驚喜,來個出其不意的帶他出去旅個游啊,或者是坐車去比較有意義的地方啊!
❹ 七夕怎麼過
你好,這種情況是需要分人來決定的,
如果自己有對象有女朋友或者男朋友那麼,當然是跟自己的情侶伴侶一起過會是很開心的事情啊,如果自己是單身的情況那麼當然是選擇和朋友或者是一個人在家裡看劇的。做一些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實際上單身的話就不要想這種節日就好了。
❺ 七夕,。。。。。。。。。
和他一起到野外也玩
千萬記的要牽一隻牛~他會記的你一輩子滴
❻ 七夕節的活動有哪些
七夕又叫七巧節,原本是女孩子比手工藝品的節日,她們看到喜歡的男孩會送上自己做的工藝品
❼ 七夕節要做什麼事
1.穿針來乞巧
穿針乞巧是七夕自節最早的節日習俗,始於漢朝,流傳於世,深受歷朝歷代女孩子們的喜愛,只因古時候男女大方十分嚴苛,動輒就是性命之憂,因此女子只能穿針求上天庇佑。
2.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的方式,僅僅是稍晚於穿針乞巧,起於南北朝,小小的蜘蛛也在一夕之間變的可以預料禍福。其實稍微拓展一下,根據蜘蛛結網的形狀預料禍福的方式最經典的應該是玄學了,農民家庭的孩子們小時候應該也聽過類似的話。
3.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是穿針乞巧的變體,在明清兩朝很是盛行,但是兩者終究大有不同!這個過程是,將針投於水中,等到針浮在水面,觀其影子的形狀,若是像花,像雲,細的像線又或是粗的像錐子,都算是乞巧成功。這個乞巧,求 的是織女!
4.種生求子
七夕到來之前,在小木板上灑下粟米的種子,待它生長就像現在的小模型一樣,放上傢具做出家舍的樣子稱為「殼板」,而在不同朝代,因為種子的不同,也有叫「五生盆」或「生花盆」的。
另外將牛郎織女故事中的東西做出樣子,放入水中浮游稱為水上浮,也有將嬰兒的玩具放入水中,以求子嗣被叫做化生。其實說到底只是求個心安罷了。
❽ 傳統節日七夕的簡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說,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七夕戶外拓展擴展閱讀
七夕習俗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趁著月光,身著新衣的妙齡女子圍坐在一起,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針引線。
據說,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這是我國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
女子乞巧,求一顆七竅玲瓏的慧心。
【喜蛛應巧】
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對於少女來說,乞巧節亦是一個嬉戲玩耍的節日。
七月七日,女子們在小盒內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誰的蛛網結的最密、最圓滿,就是「得巧」。
【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日,在小木板上負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待到數日,便可生出綠芽。
擺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