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第一朵杏花的
⑴ 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的作者是誰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清新流暢,適合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目的:初讀課文,讀准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准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4] [5]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准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准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4] [5]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課時
目的: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復習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准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五、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奇怪)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高興)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自豪)地說:「剛才。」
竺爺爺(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肯定)地說:「是。」 [4] [5]
(二)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4] [5]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⑵ 課文第一朵杏花裡面有哪些好詞好句好段
好詞:陽光明抄媚。柳梢襲.吹鼓.興沖沖.鄭重.精確.
好段: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好句: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⑶ 四年級下冊語文復習三
第一單元一、生字詞植樹溝渠回盪音符版圖乖乖和煦輕快童年健康增添建設鄭重掌握綻開估計大概規律泛出習慣飛箭花苞程度明媚留心盛開精確研究觀察推斷氣候俊俏活潑機靈盪漾爛漫掠過偶爾圓暈映襯鮮艷烏黑翅膀吹拂灑落聚攏趕集煙雨樓台酒旗偷閑歡聲笑語綠色工廠清明節興沖沖頃刻間鵝黃色春深似海風月無邊世外桃源山外有山飛瀑流泉古木參天詩情畫意蔚為壯觀二、近義詞。和煦(暖和)青翠(蒼翠)回盪(回響)希望(期望)輕快(輕松)伴隨(陪伴)清新(新鮮)增添(增加)泛出(露出)綻開(開放)天真(單純)留心(注意)立即(立刻)鄭重(莊重)大概(大約)明媚(明麗)頃刻間(剎那間)俊美(俊俏)機靈(機智)聚攏(聚集)偶爾(偶然)午天(中午)爛漫(燦爛)映襯(襯托)生趣(情趣)也許(或許)精確(准確)忽然(突然)三、反義詞。和煦(寒冷)輕快(沉重)清新(混濁)歡聲笑語(愁眉苦臉)天真(老練)鄭重(輕率)綻開(彌合)精確(粗略)烏黑(雪白)俊俏(醜陋)聚攏(分散)活潑(呆板)偶爾(經常)快樂(悲傷)參天(低矮)希望(失望)明媚(昏暗)明白(糊塗)機靈(愚笨)四、按要求寫詞語。1.含有動物的成語:鶯歌燕舞蜻蜓點水鸚鵡學舌雞犬不寧狗急跳牆聞雞起舞2.含有「花」的成語:鳥語花香花前月下花團錦簇花言巧語花天酒地3.描寫春天的成語:春光明媚.百花盛開.鳥語花香.春暖花開.花紅柳綠.花團錦簇4.含有「春」字的成語:春光明媚春暖花開.春風得意大地回春妙手回春5.AABC式成語:蒸蒸日上亭亭玉立井井有條欣欣向榮翩翩起舞嘖嘖稱贊6.ABB式詞語:興沖沖紅彤彤綠油油金燦燦白茫茫紅通通黑乎乎7.描寫色彩的詞語:五顏六色五彩斑斕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奼紫嫣紅五、按要求寫句子。1.描寫春季景色的詩句: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刀。—賀知章《詠柳》B.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2.描寫夏季景色的詩句:A.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B.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3.描寫秋季景色的詩句: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楓橋夜泊》張繼B.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劉禹錫4.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A.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B.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王安石5.杜牧的古詩A.《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B.〈〈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6.與「燕子」有關的詩句:A.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唐)杜甫〈〈絕句〉〉B.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乳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C.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杜甫《水檻遣心》D.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紗》7.關於「杏花」的詩句:A.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B.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C.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8.有關植樹的諺語:A.要想長遠富,莫忘多栽樹B.楊柳下河灘,銀杏上半山9.植樹造林的公益用語:A.春到人間,綠化爭先。B.植樹造林,造福後人。六、填空。1.本學期要求我們掌握的學習習慣:①堅持寫日記、②愛護圖書。2.《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詩歌,全詩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3.植樹的好處是:送來清新的空氣、綠化祖國、能叫風沙低頭,讓百鳥起舞。4.開頭與結尾的關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的決心。5.「綠色工廠」是指樹木有光合作用,「綠色寶庫」指森林,「綠色的希望」指沙退鳥舞。6.《第一朵杏花》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贊揚了他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了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務變化的規律。7.讀下面的兩句話,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⑴「是啊,……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嗎?」這句話中的「彎下腰來」表現了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了竺可楨爺爺一看到開放的杏花,就要進一步探究其開放的時間,這種主動探索科學的行為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⑵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句話中的帶點字充分表現了竺爺爺得到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准確時間後激動心情。8.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是因為①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務②集中體現了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給人以鮮明生動的感受。9.《燕子》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10.「幾對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在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哇,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了一支春天的歌。」這段話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電線比作五線譜,用音符來比喻燕子。這支「春天的歌」會是一支贊美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勃勃生機的歌。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詩題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也慨嘆南朝的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12.《江南春》一詩,前兩句寫今,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的畫面,後兩句是懷古。13.《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詩人春日郊遊時的愉快心情。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14.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是:都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景交互,融為一體。15.「邁開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表現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愉悅心情。16.「伴隨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樹。」這句話是說:少年隊員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今天像栽下的小樹,在陽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長,將來就是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17.「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美麗的版圖。」一句中,「版圖」指國家的疆域,「染」字形象地表達了只要我們大家堅持植樹造林,我們的祖國就回成為一個綠色世界的含義。18.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19.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千萬條柔柳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這段話描繪了生機勃勃、明媚動人的美好春景。七、照樣子寫句子。例:春風一吹,杏花開了。春風一吹,杏花露出了一張張燦爛的笑臉。1.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眨著眼睛。2.河岸邊的柳樹在微風中擺動著枝條。河岸邊的柳樹在微風中舞蹈。3.春雨沙沙,小草兒長出了嫩芽。春雨沙沙,小草兒穿上了綠衣裳。第二單元復習資料一、生字詞。攔腰生疏感觸新聞顯示本領瞧著通常清晰隱藏圖案魅力好奇也許幼兒園催促攻克綿延思緒啟發定稿修改焦躁施工設計賓士看管拐入痕跡最佳自由覆蓋路徑五角星鋪設破碎教訓新式坦克超過均勻堅固機翼探索升降現象何止研究慘禍防止顫抖吸取海輪捏碎承受跳躍生物模仿薄殼深藏真知俯身溪水奔涌岩芯優雅精心循規蹈矩鮮為人知漫山遍野微不足道機毀人亡輕而易舉淺嘗輒止囫圇吞棗浮光掠影不甚了了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尋根問底無所不曉嘩啦啦優雅自然有寬有窄二、多音字組詞。xìng(高興)xiān(新鮮)bó(輕薄)mo(模仿)kan(看管)興鮮薄báo(薄殼結構)模看xīng(興亡)xiǎn(朝鮮)bò(薄荷)mu(模樣)kan(看見)tiao(空調)qie(一切)hang(銀行)sa(撒網)調切行撒diao(調動)qie(切開)xing(行人)sa(撒種)三、近義詞。清晰(清楚)生疏(陌生)感觸(感受)顯示(顯現)通常(平常)精心(細心)啟發(啟迪)綿延(連綿)滿意(滿足)擔心(擔憂)思緒(思路)吆喝(叫喊)催促(督促)充當(擔任)劇烈(激烈)承受(接受)均勻(勻稱)堅固(牢固)報告(匯報)焦躁(煩躁)清理(整理)料理(照料)顫抖(顫動)輕而易舉(易如反掌)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循規蹈矩(安分守紀)四、反義詞。自由(拘束)輕便(笨重)破碎(完整)劇烈(輕微)分散(集中)提高(降低)開放(封閉)焦躁(平靜)優雅(粗俗)擔心(放心)提前(延期)滿意(挑剔)清晰(模糊)生疏(熟悉)隱藏(顯現)秘密(公開)微不足道(舉足輕重)鮮為人知(眾所周知)循規蹈矩(推陳出新)五、量詞。一(頭)奶牛一(條)項鏈一(門)大炮一(個)蘋果一(條)小溪一(個)秘密(一張)課桌一(顆)五角星一(架)飛機一(台)電腦一(件)衣服一(位)朋友一(篇)文章一(縷)陽光六、詞語搭配。(晴朗的)天空(慈祥的)面容(晶瑩的)露珠(清脆的)聲音(柔和的)陽光(尖尖的)船頭(薄薄的)雞蛋殼(美好的)生活(嘩啦啦的)小溪(紅艷艷的)桃李(鮮為人知的)圖案(深刻的)感受(有趣的)發現增長(見識)增進(友誼)增添(光彩)改善(生活)改變(方法)顯示(本領)發現(秘密)吸取(教訓)攻克(難題)清理(思緒)(性能)優良(成績)優秀(條件)優越(老人)優先七、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1、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2、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3、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4、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八、巧用成語。1、小明在閱讀《三國演義》時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結果,對書中的內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師有關「三國」的問題時總是張冠李戴。2、那天,我從杭州回來,父母便要問我那裡的景色如何。我說:「由於時間緊迫,我對於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詳細描述,有些困難。」3、在學習上,我們遇到問題時就要尋根問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內容也不能淺嘗輒止,還應該勤加練習,這樣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愛於勤奮的人。九、按要求寫詞語。1、與「輕而易取」結構相同的成語:公而忘私望而生畏取而代之死而後已華而不實鋌而走險2、方位詞的成語:東山再起南轅北轍東鱗西爪南征北戰左顧右盼思前想後上行下效3、與「鮮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語:眾所周知家喻戶曉人盡皆知馳名中外名聞遐邇舉世聞名十、名言。(一)關於創造、創新的名言。1、推陳出新是我無上的訣竅。——莎士比亞2、所謂創新,往往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普啦斯2、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是「亞軍」。——李可染4、科學的幻想歸根結底是科學和技術的大膽創造的。——費定5、一切發明創造都是經過許多失敗的經歷而後成功的。——華羅庚(二)有關動物名稱的名言: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十一、造句。1、自然(天然的,原來就有的)——這塊奇特的石頭是自然形成的.2、自然(理所當然)——這道題目我昨天剛做過,自然不會寫錯的。3、自然(不造作,不勉強,不呆板)——跳舞的時候,老師叫小紅動作自然一點。4、魅力——西湖以它的美麗吸引了我。5、優雅——她跳舞的樣子很優雅。十二、填空:1.《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2.文中提到切蘋果的方法有:①從頂部切到底部②攔腰切下去。小男孩採用的方法是攔腰切下去。3.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就是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4.《最佳路徑》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為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他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人「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賣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啟發,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路徑設計策略。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選擇。5.格羅培斯設計的路徑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是因為:①這樣設計的路徑已經不是哪一個人的設計,而是大家共同的選擇②行人走出來的路是優雅的,格羅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跡鋪設路徑的時候,一定會施展全部本領使路徑更美③這樣的路徑是行人自己走出來的,不僅美觀,而且保證了人們玩的方便,快捷④設計路徑的方法不同尋常,順其自然,包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人以極大的啟迪……6.《人類的「老師」》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獲。人類的「老師」,「老師」加上引號表示:特殊的含義,「老師」指自然界的種種生物。7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有許多,本文列舉了以下六個例子。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科學家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並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昆蟲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提高飛機的性能。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建築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人們模仿某些貝類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我還知道: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科學家從螢火蟲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高效的冷光源。人類根據野豬鼻子發明了防毒面具,根據蛙眼發明了電子蛙眼……8、羅培斯的路徑設計與葡萄園主賣葡萄的聯系是:格羅培斯是受當地農民賣葡萄的方法啟示而產生的路徑設計方案的。它們的共同點是:①都是把權力交給大家,讓大家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東西②都是順其自然③都包含著對人們的信任和尊重第三單元復習資料一、生字詞。拜訪輔助邀請實現統一騰飛卧龍溪流清澈茂密草堂等候半晌時辰悠然形勢策略撥開辭職合適接替慎重安危意外霸主征伐興亡替代鄭重舉薦悼公解狐驚訝鮮美推薦准許回味盛情務必難免違犯宰相子明鯉魚腥味嘔吐轉告接受公儀休祁黃羊空城計苦肉計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色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誠心誠意深感意外出以公心心滿意足日夜操勞無可奈何恍然大悟滿臉堆笑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木難支回天無力夜走麥城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二,多音字組詞吐(嘔吐)盛(盛情)塞(堵塞)著(著急)擔(擔心)解(解放)(談吐)(盛飯)(塞住)(走著)(重擔)(姓解)(邊塞)(穿著)三、近義詞。邀請(約請)輔助(協助)尊重(敬重)吩咐(囑咐)策略(謀略)討論(探討)同意(贊成)悠然(悠閑)經常(常常)征伐(討伐)准許(允許)替代(代替)鄭重(慎重)舉薦(推薦)驚訝(驚奇)統帥(統領)擔當(擔任)感動(感激)的確(確定)盛情(熱情)轉告(轉達)接受(接納)難免(不免)違反(違犯)務必(一定)誠心誠意(誠心實意)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出以公心(大公無私)心滿意足(稱心如意)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無可奈何(毫無法)四、反義詞。盛情(冷淡)接受(接納)違犯(遵守)喜歡(討厭)經常(偶爾)舉薦(排擠)強大(弱小)鄭重(隨意)相信(懷疑)准許(反對)慎重(輕率)意外(意料)興盛(興亡)統一(分裂)紛爭(和解)蜿蜒(筆直)同意(反對)清澈(渾濁)高興(傷心)分析(綜合)茂密(稀疏)心滿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恭恭敬敬(蠻橫無理)茅塞頓開(茫然不解)五、填上合適的詞語。(茂密的)翠竹(騰飛的)卧龍(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松林(誠心)地邀請(恭敬)地等候(細心)地分析(輕輕)地進去(群雄紛爭)的形勢(求賢若渴)的劉備(才華橫溢)的諸葛亮(清正廉潔)的公儀休(唯才是舉)的祈黃羊工作(負責)職責(重大)(感到)意外(舉薦)能人軍事(才能)(訓練)軍隊六、解釋帶點字和詞語的意思。1.三顧茅廬顧:拜訪。劉備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再三邀請。2.蜿蜒起伏蜿蜒:(山脈)彎彎曲曲地延伸。3.青翠欲滴欲:將要。翠綠的顏色又濃又潤,像是快要滴下來似的例:一場春雨過後,茂密的樹林青翠欲滴,美不勝收。4.秀麗宜人宜:適合。清秀美麗的景緻適合人的心意。例:這秀麗宜人的景色,簡直使人樂而忘返。5.群雄紛爭紛:多,雜亂。指在混亂時局中各路稱霸一方的人物都紛紛起來爭霸稱雄。例:戰國是一個群雄紛爭的混亂時期。6.茅塞頓開頓:立刻;忽然。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例:聽了老師的講解,我茅塞頓開。7.悠然:悠閑的樣子。例:我們在公園里賞花觀魚,信步悠然。9.「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是指:(推薦外邊的人不迴避自己的仇人,推薦家裡的人不迴避自己的親人。)10.心滿意(足)滿足;知足13.日夜(操)勞做事;從事11.無可(奈)何對付;處置15.恍然大(悟)了解;領會七、按要求寫詞語。1.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語: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3.含有數字的成語:學富五車千姿百態九牛一毛百尺竿頭萬紫千紅六六大順一瀉千里4.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語:兩袖清風大公無私奮不顧身舍己為人公正無私鐵面無私5.描述諸葛亮一生的成語: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木難支回天無力6.與「三國」有關的詞語(有關歷史故事的):空城計苦肉計夜走麥城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⑷ 竺可楨有哪些小時候的故事(別重復)
《被罵作短命的人》
氣象學家竺可楨,十五歲那年從故鄉紹興小學畢業,考進了上海澄衷學堂。
在澄衷學堂,他的才學沒有哪個能比得上,可是他的個頭和體重,卻要比同齡人矮一截,輕十來斤。他的這副單薄瘦弱的身子骨,成了同學們譏諷和嘲笑的目標。一天,在教室的走廊上,迎面走來幾個同學。他們中,有的對著竺可楨擠眉弄眼,有的故意大聲挖苦:「好一個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過二十歲!」
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針鋒相對地回敬幾句,但他又一想,誰叫我的身子骨長得這么瘦小呢!再說,一個男子漢也犯不著為一兩句惡語,就跟人撕破臉皮爭吵起來。
晚上,竺可楨輾轉反側,心潮翻湧:我們祖國災難深重,人民貧窮病弱,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現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罵作短命的人。既然立志要為拯救祖國出力,那就必須首先戰勝自己的病弱身體!
想到這里,竺可楨霍地從床上爬起來,連夜制訂了一個鍛煉身體的計劃,還選了一條「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抄貼在宿舍里,作為警鍾,隨時提醒自己。從那以後,竺可楨每天雞一啼就起床,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有一天清晨,竺可楨剛一醒來,就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從窗戶往外一瞧,密密麻麻的雨點下得正緊。今天還要不要按時起床鍛煉呢?他剛猶豫了一下,馬上又堅定起來:不行,有一回間斷,就可能有第二回、第三回……於是,他迅速起床,冒雨跑完了規定的路程。
這樣堅持了一個時期,竺可楨的體質明顯增強了,再也沒請過一堂課的病假。這時候,全班同學,包括過去譏諷他的那些同學,都異口同聲稱贊他是「智體並重」的模範。
竺可楨的故事
竺可楨自幼就很聰明而且特別好學。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每天 晚上都要叫爸爸識字,有的時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覺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 高興甚至哭鬧,爸爸只好依他。結果,在竺可楨三、四歲時,就已認識兩千個左右的字。
他的老師章先生很喜歡竺可楨的聰明,但更喜愛他的勤奮好學,對他的要求也格外嚴格。他經常找一些優秀的古代散文、詩詞,講解給竺可楨聽。
竺可楨不僅愛讀書,而且更愛思考。竺可楨讀了《愛蓮說》後,就想:我要愛蓮花,更要愛蓮的莖和藕。他把自己讀《愛蓮說》後的感想告訴了章先生。章先生很為竺可楨小小年紀就這樣思考問題,而且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感動。他教導竺可楨說,藕雖埋沒於污泥只中,但它將自己的全部營養貢獻出來,使蓮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爛泥污染,這是非常可貴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潔白的,你要學習藕這種純潔堅貞的品格。
竺可楨聽了這番話,印象很深。他後來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記取章先生的教誨的意思。
竺可楨愛讀書愛思考習慣的養成,影響了他以後的學習和研究,為他在我國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等學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礎。
⑸ 第一朵杏花.竺可楨爺爺,最關心的是什麼從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什麼精神品質.
竺可楨向孩子詢問第一朵杏花,孩子不知道.
通過孩子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
寫竺可楨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望採納
⑹ 第一朵杏花課文中哪裡有描寫春天
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公園踏青。
一走進公園,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映入我的眼簾。五顏六色的野花在湖邊綻開,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粉紅的……。假山上種著一棵棵挺拔的楊樹,茂密的樹葉綠得那麼新鮮,讓人看著非常舒服。我拉著媽媽的手跑到了一座小橋上,看著橋下清亮的湖水和周圍成片的迎春花,我彷彿聞到了春天的氣息,又彷彿在和春天竊竊私語。這時媽媽建議去劃船,於是我和媽媽走到售票處買了兩張船票。我們坐的小船在湖面上輕輕盪漾,我看見湖邊有一排柳樹,微風吹過,那剛剛長出嫩葉的柳條在空中飛舞著,就像一條條綠色的帶子在隨風飄揚。
在柳樹的前面有一排粉紅色的桃花和一排黃色的迎春花,它們一同競相開放,散發著陣陣的清香,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粉紅色和黃色共同組成的絲帶。有些花瓣借著從湖面上吹來的風飛舞起來,就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隨風飛舞,慢慢地這些蝴蝶落下來,有的落在湖面上、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地上、還有的落在遊客的身上。五顏六色的花瓣到處都是,大地鋪上了一層用花瓣做成的地毯。春天真美呀!
啊,我愛綠色,我愛春天,我愛它那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美。
⑺ 杏花開放不同程度的有關作文一百字左右
《杏花開了》 這是一個陽光名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 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正再書房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的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詞眼一,也不能使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查,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⑻ 竺爺爺( )發現杏花開了,( )還知道第一朵杏花是那天開的.( )內填上適當的關聯詞
不但 而且
不光 也
不僅 還
⑼ 小學語文有篇寫氣象學家竺可楨的課文,題目忘了
《第一朵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