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宗教
❶ 西方情人節是為了紀念哪一個宗教人物
西方情人節(來Valentine『s Day)是歐自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以古羅馬時期天主教神父瓦倫丁殉教這一事件,而被人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遍。據說公元269年2月14日天主教神父瓦倫丁(Valentinus)被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烏斯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又稱瓦倫丁節)。
❷ 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過不過情人節
當然不過,情人節是基督教的節日,阿拉伯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只過自己的節日。
❸ 穆斯林的情人節是幾月幾號線
2月14日。
對於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來說,聖紀節與開齋節、古爾邦節是他們的三大重要節日,其宗教信仰上明確規定禁止慶祝除了自己宗教節日以外的節日,這其中當然包括2月14日的情人節。
雖然教法上不允許穆斯林過情人節,但這幾天整個黎巴嫩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基督教區還是穆斯林居住區,幾乎每個禮品店都已經為情人節做足了准備。
各類情人節禮品琳琅滿目,看得讓人眼花繚亂,商店的大門口毅然打出大大的廣告,情人節快樂,折扣多多的字樣。不僅商店如此,很多黎巴嫩的餐廳,咖啡店也紛紛打出廣告,情人節氣氛異常濃烈,不得不說很多年輕的穆斯林男女早早就為了自己的心愛的那個他和她准備了驚喜。
❹ 情人節又名叫什麼是什麼地方的宗教習俗
情人節(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聖華倫泰(瓦倫丁)節,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情人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這節日原來紀念兩位同是名叫華倫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殉道聖人。
起源
說法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 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說法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聖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後來歸信基督教……最後被人用棍棒打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❺ 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與那個宗教有關急
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誕生 的日子,公認的日期是12月25日。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全民性的節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甚至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很盛行。
聖誕節指聖誕日(Christmas Day)或 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這段時間。另外人們把12月24日夜為聖誕前夜(Christmas Eve)。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All Fool's Day)不是宗教節日,但它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4月1日(April 1st)。按照西方國家的習俗,在愚人節這一天,人們可以任意說謊騙人,愚弄他人。騙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愚人節受到愚弄的人被稱為 April Fool ( 4月愚人)。按照他們的習慣,當一個人成功地使別人受到愚弄時,他就會笑著說 ,這時受愚弄的人恍然大悟,也會跟著哈哈大笑。愚人節活動活躍氣氛,放鬆一下大腦,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本不是件壞事。但是開玩笑或愚弄人應該有個分寸,要適可而止,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騙術的高明,而不顧他人的承受性,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一時高興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情人節( Saint Valentine's Day)是基督教節日,也是英美等國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2月14日。
關於情人節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現在大多無法考證,其中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它是為了紀念羅馬基督教殉道者St. Valentine而設的。相傳他在2 月14日即將被斬首之前,憑借自己執著的愛戀之情的魔力使雙目失明的女兒重見光明。
值得注意的是情人節不僅僅是年輕人的節日,也是一個大眾化的節日。情人節這一天,不僅僅情侶們互贈卡片和禮物,人們也給自己的父母、老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人贈禮物和卡片。特別引人入勝的是情人節之夜的化裝舞會。這在幾十年前就十分流行。參加舞會的入,個個煞費苦心地將自己裝扮起來,有的化裝成中世紀的騎士,有的化裝成西班牙的海盜,還有的化裝成東方的皇帝。聰明的舞會主人常常給每位客人發一個帶花邊的瓦倫丁卡片,上面寫著某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成為你今晚的夥伴。因此在舞會上,人們便可以看到羅密歐和灰姑娘翩翩起舞;哈姆雷特同卡門談笑風生;阿拉伯公主同查理二世共進晚餐。他們化裝得那樣維妙維肖.使人覺得彷彿真的是一群古人復活了。
❻ 情人節為什麼不符合伊斯蘭教傳統
猶太教也不符合,但是猶太教教義規定不可以在外邦人中宣揚情人節不是傳統節日而拒絕過情人節。 伊斯蘭就比較強硬,看看原教旨主義的IS就知道了,根本不用解釋
❼ 西方情人節是為了紀念哪一個宗教人物
紀念一個神父 因為他偷偷的幫那些不被家族允許的情侶主持婚禮,被貴族所不容,後來被皇帝給弄死了
❽ 情人節的由來和宗教信仰的關系
「情人節」本來叫「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中文翻譯得比較風花雪月,其實在美國也不限於「情人」之間。最起勁的人,也許是小朋友(有點像是兒童節)。
這個「聖瓦」兄是誰呢? 說起來聖瓦倫丁節本來竟跟基督教有關系。研究教會史的人相信在公元後三世紀,時值迫害基督教極為慘烈的羅馬皇帝克勞丟斯二世(Claudius II)當政,有好幾位叫瓦倫丁的青年為信仰殉道。其中有一位瓦倫丁是一位年輕的神甫,他曾不顧克勞丟斯的禁令秘密為一些有情人主持婚禮。(克皇帝好戰,卻抓不夠壯丁,他相信都是青年男同學耍朋友結婚「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緣故。。。)後來這位小瓦被抓去坐監獄,在監牢裡面愛上了獄卒的女兒。在他殉道的前一天還給這個心上人寫信,可謂是大大的「情聖」。據說他的信是用花的槳汁當墨水寫的(夠romantic吧),還有一盲女因「信」得以看見。但是那個獄卒仍然鐵石心腸,還是把小瓦給斬了。當天正是二月14號。
歷史學家雖然不太確定聖瓦倫丁節到底是為了紀念哪一個瓦倫丁,但是卻知道為什麼當時的教會要選二月14號這一天。大概的情形是這樣的:原來在那以前每年的二月14號是一個異教的節日,從二月13日晚開始慶祝。這是羅馬神話中某個管婚姻、生育、性愛的神的節日。在這一天每個適齡男青年可以通過抓鬮「得到」一個女孩,在未來的一年就有了約會她的「許可證」。。。這種風俗後來帶來很多不好的問題。當時的教會在紀念那位反抗暴政、為信仰殉道的聖徒青年瓦倫丁時就把日子選在了這一天。當時把抓鬮分女孩改為抓鬮看「得」哪一位歷史上的聖徒,抓到哪位聖徒來年就要努力妨效他,以此紀念先前的聖徒,也有順便引導一下王老五們把激情用到正道上來的意思。因為瓦倫丁的故事也跟愛情有關,後來又發展出一些「表愛心」的內容,添上浪漫踢客的味道。
今天的「情人節」在西方仍然有表愛心的溫馨的一面,也是夫妻重溫浪漫的好時光(對了,今天給「我們家領導」的那一打玫瑰可千萬千萬不能忘了)。另外也可以在親人朋友之間互送禮物。不過,今天這個節日已經被徹底商業化、世俗化了,「情人節」的來源跟基督教的關系已經很少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