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拜斗

七夕拜斗

發布時間: 2022-01-23 23:14:06

1. 七夕拜巧子什麼意思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內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容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2. 七夕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呀

七月初七,時至孟秋,收獲在望,是古人慶賀秋收的吉慶日子。為了祈求天隨人願,喜獲豐收,人們在這一天,往往會祭祀田祖和報田公。
由於在農耕社會,農業生產主要靠牛耕,而牛又是牛郎和織女的紅娘,為了紀念它,人們將七夕記做牛的生日,以「折花枝於角,可無災,以面餅賞牧童」作為慶生的活動內容。
一些地方,鄉民在七夕來臨之前,會將綠豆、豌豆等豆類作物或麥類作物的種子放在盆中,培育成苗,作為七夕乞巧的供品,並將這種活動叫作「種生」。還有一些地方,在七夕前,在木板上鋪上土、播上谷種,讓其生苗;再在上面種些花木,做成農家和小村莊的模樣,稱之為「谷板」。這些習俗都具有濃郁的農耕文化色彩。
在「男耕女織」生產模式的影響下,紡線、織布、縫衣、納鞋、綉花等被統稱為「女工」,這些家庭手工業勞動是女性所承擔的一項主要勞動。七夕節俗中,較為典型的活動是穿針比巧,還有蛛網卜巧等。
有《乞巧》詩說: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女工成為社會評價勞動女性的一條標准,也逐漸成為婦女自我認知的標准。只有提高了女工技能,才會生產出足夠的物質生活資料,也才會擁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
七夕「蛛網卜巧」是另一種女性常用的乞巧方式。大家都知道蜘蛛善織。女子為練就巧工妙手,就向代表喜兆的「織壇神手」蜘蛛學習,企望能從蜘蛛織網中覓尋某種經驗、啟發和靈感,提高紡織技藝。另外,蜘蛛是「喜子」,也被稱作「喜蜘蛛」,民間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俗語,蜘蛛垂線而下,寓意為「喜從天降」。
不管是穿針乞巧,還是蛛網卜巧,表現的都是女性對女工技巧的追求,反映了女性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女工才能、證明自己的女工天賦,以及通過展示女工技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與心理取向。這些活動,一方面培養和訓練了女性的生產技能,另一方面也豐富了鄉村文化。
除了前面談到的一些習俗外,七夕的習俗還有很多。如,給親戚送餅子,姑娘們清晨到草中打露水、拜仙禾、拜神菜,拜魁星、曬衣曬書、染指甲、吃巧果等。
七夕節有著很深的古代農耕文明痕跡,蘊含了豐富的農耕文化內容。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故事滲透著重耕、重織的小農生產觀念和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觀念。而由這一故事形成的一系列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風俗,既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農業的重視,也體現了廣大女性與農業社會相適應,表達了她們勤勞能幹以及對平安、和諧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3. 七夕乞巧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乞巧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神、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等。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乞求姻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即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4、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5、種生求子

漢族節日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 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4. "七夕節"是拜"七姐"的還是"牛郎和織女"

"七夕節"是拜"牛郎復和織女"。

由秦制至漢的四百年間,人們昂首遙望銀河兩岸的牛、女二星,感嘆一對愛人永遠的分離,不禁傷悲,為之舞詠。東漢後期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一首唱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西晉覆滅後,原來北方的貴族逃亡江南,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權,史稱南方的宋、齊、梁、陳四朝為「南朝」。南朝人殷芸曾講述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而這一年一會之期,便定在七月初七這天。南朝已經有不少詩人開始歌頌七夕牛女之會,其中陳朝詩人江總的《七夕詩》描寫了織女七夕渡河與夫君相見之前的心理活動:「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此時機杼息,獨向紅妝羞。」獨居時的悲苦和團聚前的嬌羞正是古代大多數文人墨客對織女的想像。

5. 點解七夕要拜神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6. 為什麼要在七夕拜魁星

每逢七夕節,在女子們紛紛乞巧的時候,男子們也沒閑著。俗傳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事文,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要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魁星爺就是魁斗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稱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

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

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

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

莫笑腰肢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雖丑,但卻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在殿試時,皇帝問他為何臉上全是斑點?魁星爺回答道:「皇上,麻面就是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聽到這樣的回答後,很滿意,於是就錄取了他。關於魁星爺,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初七他的生日,讀書人都要鄭重地祭拜。

對於拜魁星的儀式,在《真州竹枝詞引》中有詳細的記載:

學人設供奎光樓下,曲徑疏籬,海棠、藍菊、雞冠,秋色雜綴其間,亦有雅人深致。

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在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游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乾果各一枚,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麼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有功名為止。

一般讀書人,在清朝時大多購買青蛙來放生,以拜魁星。因為古代的奎與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變為魁星,所以讀書人買青蛙放生來祝賀他的生辰,並且戒食青蛙表尊敬。

然而,這些行為都只不過是文人的一種精神寄託,要想奪魁,還要刻苦研讀學問才是。

7. 拜織女和鬥巧是什麼朝代的習俗

http://..com/link?url=YYSFuOMdFBoBDWuT--sOwBohD86Z0Ftd1QixNIU52_
拜織女,始自漢代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女性認為,織女具有很優秀的技藝,而婦女在「婚姻市場」的價值,除了天生的相貌之外,還要大大依靠某些技藝,包括了廚藝、針線技藝、裝飾家居的技藝、化妝之藝等。她們認為織女具備這種種技藝,所以,在七月七日鵲橋相會時,便會祭祀織女,向織女祈福,祈求巧藝,使自己更具吸引男子求親的價值。古代待嫁的少女,會彼此組成乞巧會,各自預備一些個別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各樣的花果、仙女、器皿、宮室等。在初六的晚上,她們便設好了神壇,等到進入初七,便焚香向天禱告,進行迎仙、拜仙等習俗。在眾多祭品當中有一樣相當特別,那是一個紙制的園盆,稱為七姐盆,這園盆內有紙制的衣服、巾履、脂粉、鏡台、梳篦,每樣東西都有七份,取織女排行第七之意。

8. 七夕拜魁星的習俗來源,七夕為什麼要拜魁星

01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熱點內容
塑料瓶做盆栽 發布:2025-08-23 16:22:20 瀏覽:626
呈貢七夕 發布:2025-08-23 15:57:37 瀏覽:408
茶藝的插花 發布:2025-08-23 15:56:43 瀏覽:151
贊美荷花要 發布:2025-08-23 15:48:17 瀏覽:656
大魚海棠英文名 發布:2025-08-23 15:42:51 瀏覽:970
南康花卉 發布:2025-08-23 14:59:24 瀏覽:392
犀浦花卉 發布:2025-08-23 14:53:06 瀏覽:803
插花設計論文 發布:2025-08-23 14:45:14 瀏覽:81
綠植多久換一次土 發布:2025-08-23 14:26:26 瀏覽:294
用櫻花取by 發布:2025-08-23 14:21:28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