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七夕故事的詩詞
① 用關七夕故事的詩,詞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② 關於七夕的故事,詩詞…
詩詞關於「七夕」
1、七夕 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2、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鑒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4、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5、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6、鵲橋仙 (七夕) 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
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
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7、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8、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9、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③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纖雲弄巧》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鵲橋仙·纖雲弄巧》
3、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4、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佚名《迢迢牽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林傑《乞巧》
6、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鵲橋仙·纖雲弄巧》
7、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蘇軾《菩薩蠻·七夕》
8、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朱淑真《鵲橋仙》
9、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
——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10、我笑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
歡情盡逐曉雲空。愁損舞鸞歌鳳。
——陳東《西江月·七夕》
11、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李商隱《馬嵬·其二》
12、一別經年今始見。新歡往恨知何限。
天上佳期貪眷戀。良宵短。人間不合催銀箭。
——歐陽修《漁家傲·七夕》
13、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
——王建《七夕曲》
14、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5、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徐凝《七夕》
16、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7、金風入樹千門夜,銀漢橫空萬象秋。
蘇小橫塘通桂楫,未應清淺隔牽牛。
——溫庭筠《七夕》
18、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
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
——袁去華《鵲橋仙·七夕》
19、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
——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20、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崔塗《七夕》
④ 關於七夕節古詩
關於七夕節古詩:
《秋夕》
唐 ·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 ·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乞巧》
唐 ·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迢迢牽牛星》
漢 ·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 · 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行香子·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西江月·新秋寫興》
宋 · 劉辰翁
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 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鵲橋仙·七夕》
宋 · 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鵲橋仙·七夕》
宋 ·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七夕》
唐 ·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 ·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
唐 · 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宋 · 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
宋 · 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宋 · 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宋 · 吳文英
數日西風,打秋林棗熟,還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擬看星度。匆匆便倒離尊,悵遇合、雲銷萍聚。留連,有殘蟬韻晚,時歌金縷。 綠水暫如許。奈南牆冷落,竹煙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吳江,正水佩霓裳
《步蟾宮·閏六月七夕》
清 · 顧貞觀
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 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
《荔枝香近·七夕》
宋 · 吳文英
睡輕時聞,晚鵲噪庭樹。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蛛絲暗鎖紅樓,燕子穿簾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秋鬢改,妒月姊、長眉嫵。過雨西風,數葉井梧愁舞。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淚濕沙邊凝佇。
《鵲橋仙·月朧星淡》
宋 · 謝薖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 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 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
……
⑤ 有關七夕節的古詩
今天是七夕佳節,
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回年,
文人墨客吟詩作答賦,留下許多美麗的詩篇。
今天,隱娘給大家介紹十首七夕詩詞,
共賞詩詞中的七夕。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織女分在銀河的兩端,這首詩歌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的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嘆的心態,實際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將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古人寫牛郎織女分離的痛苦,多是抒發自己內心的離別之苦,這首詩就是描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一個秋天的晚上,銀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一個孤單的宮女用小扇子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已深了,寒意襲人,可宮女還沒去休息,而是久久眺望著天上的牽牛織女星。
⑥ 跟七夕有關的古詩
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注釋
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幾萬條:比喻多。
賞析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⑦ 七夕故事的詩、詞各一首。
古詩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在未曾相會的時候,牽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樣,據我替他設想,須要邀請織女星來,弄那織棉的金梭子。 年年的賜給人問的許多巧,卻不知道人間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賞析: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朴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
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宋詞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資料擴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⑧ 關於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1、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2、兩情內纏綿忽容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王建《七夕曲》
3、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4、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5、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6、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7、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8、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孟浩然《他鄉七夕》
9、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0、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李商隱《壬申七夕》
11、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12、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顧太清《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⑨ 與"七夕節"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兩漢的《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版
終日不成權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唐代崔顥的《七夕》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
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3、唐代白居易的《七夕》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4、唐代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5、唐代徐凝的《七夕》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