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廣西七夕情人節

廣西七夕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2-01-22 02:36:03

七夕情人節的民俗活動有什麼

情人復節有很多習俗活動,可制以簡單的給你介紹一下。
其中比較流傳的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染指甲,七姐誕等。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蘭夜鬥巧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游戲就叫做「鬥巧」。
以上僅為常見的民俗活動介紹 。

② 七夕情人節,男朋友要帶我去廣西旅遊,拍些浪漫的情侶照片,請大家幫忙推薦一下那邊的時尚影樓吧,急!!

推薦一下魅力海景婚紗攝影,他們的北海和潿洲島拍攝景點很不錯。還有許多特色回的和優惠的活動,浪答漫又能節約花費。我剛和我老婆在那裡拍完。具體你可以直接網路下「魅力海景」就可以找到他們的網站,去看看吧,應該適合你們。別忘了給我加分哦,祝你們玩的開心。

③ 七夕情人節是誰定下來的節日有沒關於單身的人有什麼含義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也叫東方情人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 所屬分類: 七夕節 東亞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台灣節日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習俗 傳統 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 民族習俗 節日 香港節日 摘要: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也叫東方情人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摘要 目錄 [隱藏] 1 簡介 2 別稱 3 起源與由來 3.1 自然崇拜 3.2 時間崇拜 3.3 數字崇拜 4 傳說 4.1 傳說故事 5 發源研究 6 習俗 6.1 祭月之儀 6.2 穿針乞巧 6.3 喜蛛應巧 6.4 投針驗巧 6.5 種生求子 6.6 天河夜話 6.7 供奉「磨喝樂」 6.8 拜織女 6.9 拜魁星 6.10 曬書·曬衣 6.11 賀牛生日 6.12 吃巧果 7 各地異俗 7.1 廣東:七娘會 7.2 台灣:拜「床母」 7.3 江蘇:七夕香橋會 7.4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7.5 膠東:拜七姐神 7.6 中國西南:染指甲 7.7 廣州:迎仙 7.8 陝西:結扎巧姑 7.9 廣西:七夕儲水 7.10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7.11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8 七夕節詩詞 9 歌謠 10 與西方情人節的區別 11 價值意義 12 趣味風俗 七夕節-簡介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別稱 牛郎織女的傳說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 穿針節:因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紫色情人節

④ 請問七夕情人節的由來是什麼呢

是愛情的一個最好的證明 kN姐

⑤ 廣西 七夕節 去哪玩

如果你們年輕還可以去樂滿地…刺激又浪漫!我已是過來人,我空間有相片635037694

⑥ 兩廣地區的七夕節有哪些節俗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俗習慣。

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這個習慣在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

在祭拜之前,要預先由要好的數十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農歷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

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了,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

到了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桌裙,擺上各種精緻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辨。

此外,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形狀的果盤,以及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鋪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

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以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動物形燈以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很是精緻漂亮。

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簫、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記、紅樓夢、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兒女作為節日的禮物。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然後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

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大家紛紛圍坐在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或吟詩作對,或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指點天上北斗七星及雙星,講述牛郎和織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簫等樂器。

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即使到的人多,主人仍會高興招待,樂不可支。

半夜零時,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的各種奇巧的小玩意兒,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6厘米左右時,採下來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個晚上,姑娘們都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以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從三更至五更,要連拜7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7個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7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

在七夕節,儲水、泡仙水則成為了廣西地區人們過節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

在廣西西部,傳說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的早晨,仙女們都要下凡洗澡,喝了她們的澡水可以起到辟邪、治病、延壽的作用。據民間傳說,七夕日仙女下凡人間,洗澡於江河湖泊,認為當天的水有「仙氣」,特別清澈甘醇,並有防害治病的功效。

南寧的男女老少們多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在七夕的夜晚,人們不約而同地在三更時分,紛紛到河邊汲水,或桶挑,或瓶裝,或罐盛,起碼都象徵性地取一些水回家密封存放,以求吉祥。

民間認為,「七水」有奇效,用來染布,布發亮並永不褪色。用來制醋,醋清酸爽,民間稱之為「七月香醋」,所以過去南寧人將酸醋稱為「七醋」。

屆時,邕江沿岸的洋關,渡船口、大坑口、水閘門、平西、亭子等處,都擁擠著汲水者,行動安靜而神秘,據說是為了不驚動牛郎和織女的幽會。當然,七夕之水有神效,只是個美好的寄託而已。

⑦ 什麼時候情人節

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情人節;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

1、2月14日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2、七夕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各地的習俗

1、江蘇宜興: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搭制香橋,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廣東廣州:迎仙

農歷七月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

3、廣西:游七姐水

在廣西百色、靖西等地,人們在七夕這天會下河洗澡。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⑧ 七夕節的時間是多少

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2019年七夕節是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回月七日這一天,家家戶戶答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不分離。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曰「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七夕節到來之前,姑娘們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再用水浸泡,使之發芽,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之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空跪拜,稱為「迎仙」。

⑨ 七夕情人節為什麼叫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版姐誕等。因七夕賦予了權人格化的牛郎織女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熱點內容
山茶花盆景造型 發布:2025-07-16 15:05:26 瀏覽:880
長蕊木蘭花 發布:2025-07-16 14:57:45 瀏覽:973
愛奇藝花千骨2015 發布:2025-07-16 14:51:14 瀏覽:661
荷花水仙花 發布:2025-07-16 14:39:20 瀏覽:689
七夕蟬鳴 發布:2025-07-16 14:37:36 瀏覽:957
深丁香色英短 發布:2025-07-16 14:36:52 瀏覽:550
丁香婷婷圖 發布:2025-07-16 14:28:43 瀏覽:397
丁香布偶 發布:2025-07-16 14:28:31 瀏覽:186
蘭花塑料布 發布:2025-07-16 14:16:54 瀏覽:690
姑娘好一朵美麗的茉莉 發布:2025-07-16 14:15:23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