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情人節
1. 牛郎織女和情人節有關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內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容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2. 七夕情人節,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是真是假
假的……真的有牛郎嗎?一個故事而已
3. 牛郎和織女明明是夫妻,為什麼要叫他們的節日是情人節
你這說法不對
你看看
情人節換成夫妻節是不是怪怪的?
此情人非彼情人
這個情人是指戀愛中或者已經結婚的兩個人
你理解的那個情人是婚姻中的第三者
兩者不同
4. 人們為什麼會把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呢
在中國,由於情人節總是和春節攪和在一起,所以一直都沒有流行起來,最近大家還都在呼招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定為中國的情人節。
5. 中國的情人節有牛郎織女的傳說,西方的情人節是由何而來的呢
情人節(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聖華倫泰節,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情人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這節日原來紀念兩位同是名叫華倫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殉道聖人。
說法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 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說法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三: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四: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 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情人節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聖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後來歸信基督教……最後被人用棍棒打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與華倫泰拉上關系,其實純屬巧合而已。事實上,這個節日很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至今日,人們則喜歡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繪有丘比特、給箭射中的心等等。」
6. 七夕情人節是否真的有牛郎織女相見的時間。
武漢大學民俗學專家李惠芳教授昨日接受采訪時稱,將七夕作為情人節,這是近兩年商家的炒作,沒有根據,也不符合民俗習慣。
她介紹,從民俗看,農歷七月在民間有所謂的「鬼月」之稱。七月初一到十五,民間有燒紙錢、元寶,祭奠逝去先人的習慣。即使這一天有牛郎織女之說,也並非適合作為情人節的依據。在古代傳說中,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後在喜鵲幫助下,才得以在這一天相會一次,這又有多少喜慶氣氛可言呢?
民俗學者劉宗迪分析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七夕風俗的由來。原來,「牛郎星」原名叫「牽牛星」,古代農歷八月黃昏,當這顆星移動到天空正南方時,正是祭祀用的牛膘肥體壯之時,它們可牽出來接受挑選,故名「牽牛」。
而農歷七月黃昏,當「織女」升上頭頂的時候,正值暑氣漸消、秋涼乍起、婦女紡線織衣的時節,因此,這顆星就被稱為「織女」。此時銀河橫貫夜空南北,織女和牛郎隔河相對,這一景象,觸發了古人的想像。
「這說明七夕的由來是與節氣緊密相關的。」劉宗迪表示,「七夕的主要風俗一直是乞巧,因為過了這天,婦女們就要縫制寒衣了,所以要在這一天祈求心靈手巧。判斷一個節日的性質,關鍵要看它的習俗內容,而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聚會聯歡、談情說愛的習俗,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於愛情的想像和創作,就想當然地把它當成是情人節。」據他介紹,出土的秦代占卜文獻《日書》,就
明確把牛郎織女視為對婚姻不利。「有人願意在七夕過情人節是他們自己的事。」劉教授表示,「我的本意是,把七夕當做情人節來過不合乎傳統的。」
7. 七夕為什麼叫情人節牛郎織女是情人嗎傳說人家是夫妻吧為什麼叫「情人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跟情人節沒有一毛錢關系 是些無良商家和跟風人士捏造出來的「中國情人節」
8. 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那2月14情人節有什麼典故呢
和中國的情人節一樣,也是源於故事,傳說。而且有很多種說法,不過我覺得最好的是這個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 情人節禮物
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9. 情人節和牛郎織女有啥關系
七夕,牛郎織女可以跨過銀河相逢,故,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當然是情人啊~~被王母無情的分開,一年只能在七夕那天見著的情人……
因為不合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