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節起源於那個國家

情人節起源於那個國家

發布時間: 2022-01-20 11:48:32

❶ 2月14號情人節起源於哪個國家,是為了紀念哪位的

2月14號情人節起源於基督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為了紀念羅馬聖教徒瓦倫丁。

西方的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時間為每年的2月14日。起先是為了紀念羅馬聖教徒瓦倫丁,後來人人漸漸將這一天定為了情人節。公元3世紀時期,羅馬帝國出現了全面的危機。經濟凋敝、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貴族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瘋狂的鎮壓普通百姓和教徒的起義。就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基督教聖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

瓦倫丁入獄後不畏強權,反而以坦誠的心打動了監獄長的女兒。監獄長女兒與瓦倫丁彼此愛慕,並給了他諸多的照顧。但紙包不住火,很快,二人的戀情便傳到了封建統治者的耳朵里。統治階層要求監獄長處死瓦倫丁,監獄長女兒對父親苦苦哀求。為了避免監獄長難做,以及給監獄長女兒帶來危險,瓦倫丁慷慨赴死。

在臨行刑前,他給監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信中他表明自己無罪,一生光明磊落不懼死亡,同時也訴說了對監獄長女兒的思念和深深的眷戀。公元270年2月14日,瓦倫丁被處死。基督徒為了紀念瓦倫丁因正義和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特地將這一天定為了「聖瓦倫節」。後人將這一天改為了情人節。

隨著時間的流逝,情人節也多了很多的習俗。比如在情人節一清早,人們就會通過家裡的鑰匙孔向外窺探。傳說,如果單身男女在清晨碰到的第一個人是獨行,那他當年就會獨身。如果碰到的第一人是結伴而行,那當年多半就會收獲愛情。如果看到一隻公雞和母雞的話,那很有可能在當年的聖誕節前便結婚。

❷ 情人節起源於哪裡

情人節來歷的說法種種,以下列出一些:

版本一: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那時愷撒已經死去快三百年了,暴君克勞多斯(Claudius)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將戰爭進行到底,Claudius下令,凡是一定年齡范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於是整個羅馬便被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對此,暴君大為惱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暴君的國都里,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瓦淪丁(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結婚典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再一次顯示了殘暴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斗爭的人,漸漸地使得2月14日成為一個節日。很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再也記不得Claudius的大名,再也記不得他的權杖與寶劍,但依然會紀念Valentine修士,因為那個日子是Valentine's Day,是情人節。

版本二:這個版本似乎沒有上一個精彩。傳說中瓦淪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 From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淪丁) 。

版本三: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 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盪。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 (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主管畜牧和農業。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淪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Duke of Orleans)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裡獲得一束鮮花。 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淪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版本四: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版本五:一本英語辭典上注釋說,范泰倫節(情人節)二月十四日,據說鳥在那天開始相尾。

總的來說,起源的國家應該事故羅馬帝國。
也叫聖瓦倫丁節。

❸ 情人節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傳說一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二

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是St. Valentine's Day (原意為:「聖瓦倫丁節」)。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Claudius)。當時,古羅馬內外戰爭頻仍,為了補足兵員,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的男子,都必須進入軍隊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整個羅馬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淪丁(Valentine)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淪丁的祈禱。

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不願意離開家庭,小夥子們不忍與情人分開。克勞多斯暴跳如雷,他傳令人們不許舉行婚禮,甚至連所有已訂了婚的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年輕的姑娘們也由於失去愛侶,抑鬱神傷。

瓦倫丁對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帝尼在神聖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淪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進了宮殿,傳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勞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淪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們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勞而返。瓦淪丁終於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

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傳說三

傳說中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

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四

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盪。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牧神節的起源實在是過於久遠了,連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們都無法確認。但是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記載,安東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與凱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巴淪丁Palantine)山上的一個洞穴旁,據說在這里,古羅馬城的奠基者(Romilus andRemus)被一隻母狼扶育長大。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教皇在大約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節。羅馬人的這種婚配方式被基督教徒認為是不合法的。中世紀時,在英國和法國,通常認為2月14日是鳥交配的季節。因此就把此日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它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日子。最早的情人節禮物是奧爾良的公爵,查理斯在倫敦塔獄中寫給他妻子的詩。因為他在Agincourt戰役中被俘虜了。現在這個寫於1415年的祝福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幾年以後,英皇亨利五世雇John Lydgate寫了一首曲子給Catherine of Valois作為情人節禮物。

最早的情人節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倫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裡獲得一束鮮花。

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倫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❹ 情人節是起源於哪個國家

在西方一些國家中,有一個極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侶們歡迎的節日,這就是每年2月14日舉行的情人節。

關於情人節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傳說。

有人說,它起源於公元3世紀。當時,由於基督教對羅馬帝國的統治持否定態度,不承認對羅馬皇帝的崇拜,因而受到帝國政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有一個名叫瓦倫丁的基督徒,因為公開譴責羅馬對基督教的壓制,號召信徒們起來反抗而被捕。在獄中,他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但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典獄長的女兒,一個美麗、溫柔的姑娘,為他的凜然正氣所折服,愛上了他。從此,兩人經常在陰暗。潮濕的黑牢里,互訴衷腸,海誓山盟,使瓦倫丁度過了一段別有一番滋味的愛情日子。

但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有情人難成眷屬。由於瓦倫丁寧死不屈,羅馬政府下達了對他的死刑判決。臨刑前,他給情人寫了一封長信,表達自己對她至死不渝的愛,以及不能為了愛,而放棄信仰的苦衷,然後便慨然奔赴刑場,凜然就義。這一天恰好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瓦倫丁死後,姑娘悲痛欲絕,伏在情人的屍身上號陶痛哭,看的人無不傷心落淚。廣大基督教徒和青年男女為了紀念這令人難忘的日子,也為了表達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美好願望,就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也稱"愛情選出日"。由於瓦倫丁被基督教視為"聖徒",所以又稱"聖·瓦倫丁日"。

也有人說,基督教另有一個名叫瓦倫丁的聖徒。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被視為非法,不能公開活動。這個瓦倫丁不顧禁令,秘密在教堂中為信仰耶穌基督的愛侶舉行婚禮儀式,事發後被捕,在監禁中死去。信徒們說他死後成了愛情的"守護神",因而設立了情人節來紀念他。

但是,更多的人認為,情人節和這兩個叫瓦倫丁的基督教聖徒並沒有關系,相傳,紀念浮努斯的牧神節是由羅馬的名祖,建立羅馬城的羅穆盧斯開創的。在他當政時某一年的2月14日,他在羅馬眾神的神聖之地帕拉廷岡上的一個山洞裡(後即被稱為"牧神洞")舉行了對浮努斯的首次祭祀儀式,祈求他賜福給羅馬人民,這就是首次的牧神節。

至於今天的情人節,宗教色彩和對牧神進行神秘祭典的遺俗,早已盪然無存了,而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愛情選出日",一個情侶們互訴衷情的國際性節日,一個溫馨、甜蜜、充滿人情味的日子。在這一天,大學和俱樂部里,要組織別開生面的情人舞會,商店裡擺滿了各種心形飾物,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盒,鬱金香花束,綉有心形圖案的各種織物,花樣翻新的瓦倫丁情人卡,就連電視和電影,也是清一色的愛情故事,社會各界、各行各業都在挖空心思,讓情侶們過一個盡情歡娛、盡情愛戀的節日。

對那些心有所屬,平日又羞於啟齒的痴情男女來說,情人節是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節的前一天夜裡,姑娘們便采來月桂樹的葉子,貼在枕頭上,希望在夢中見到意中的情人。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在自己摯愛的姑娘達芙妮變成月桂樹後,便用月桂樹的枝葉編成桂冠,戴在自己頭上。阿波羅是希臘眾神中最英俊滯灑的一個。也許,姑娘們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也能和他一樣吧!與此同時,小夥子們則把瓦倫丁情人卡剪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臘神話中小愛神厄洛斯彎弓搭箭的形象。神話中說,厄洛斯百發百中,他射中了誰,誰就會墜入愛河。就是因為他把煽動情慾之箭射給了阿波羅,又把毀滅愛情之箭射給了達芙妮,才造成了希臘神話中那一段著名的愛情悲劇。小夥子們當然希望愛神能把他的愛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們枕頭上的月桂葉上,從此心心相印,成為花好月圓時的一對情侶。

或許由於情人節大浪漫、太充滿詩意了,它的慶祝內容不斷翻新出奇,故事也就越來越多。如: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有一個名叫洛弗蘭德(Loveland)的小鎮,譯成漢語恰好是"情人居住地"。鎮上的郵局別出心裁,專門設計了有愛神厄洛斯形象或印有愛情短詩。名言、警句的郵戳。於是,為了蓋上這個鎮的郵戳,每逢情人節期間,美國及世界各地的"情人"們便千方百計將信件或情人卡寄到這里,蓋上郵戳後再轉寄到情人手中。這可苦了工作人員,每到2月14日,都要處理成噸重的郵件、信函。後來,人們便送給這個小鎮一個雅號:愛情總部。

❺ 2.14情人節起源於哪個國家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版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權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❻ 情人節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情人節

【情人節的由來和傳說】情人節,最初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情人節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1、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是St. Valentine's Day (原意為:「聖瓦倫丁節」)。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暴君克勞多斯當政。當時,古羅馬內外戰爭頻繁,為了補足兵員,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的男子,都必須進入軍隊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整個羅馬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暴君對此大為惱火,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其中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瓦倫丁( 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他們秘密地主持婚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暴跳如雷,將瓦倫丁打進大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倫丁受盡折磨而死。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斗爭的勇士,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定為「聖瓦倫丁節」,以後漸漸演變為情人節。
2、情人節最早可追溯到早期羅馬的牧神宗教節慶(2月15日)。當時有個風俗是:在牧神節的前夕(2月14日晚)舉行的活動中,每個女孩子的名字都會被寫在一張小紙簽上,每個青年男子都會從盒子里抽簽,被抽中的她就成為他的愛人。但是,後來,古羅馬皇帝迫害基督徒,加之戰亂連綿,又禁止士兵婚嫁,使所有的戀人都被迫分離,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有個基督徒瓦倫丁公然反抗皇上禁令,秘密地替未婚男女舉行婚禮,因此被逮捕入獄,並於2月14日被砍頭。
多年過後,羅馬成為基督教國家,許多為信仰殉道的基督徒成為了人們景仰的聖徒。為了紀念殉道者聖瓦倫丁,就將2月14日定為瓦倫丁節而取代了牧神節慶,在西方逐漸演變成在2月14日這天寄卡片或送禮物給所愛的人。
3、還有一種說法是,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的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一片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4、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原本是為表示對羅馬眾神的皇後約娜的尊敬而設立的節日,約娜同時還被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小夥子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在過節的時候,就可以與自己選中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會墜入愛河並步入教堂結婚。後人逐漸將兩天的節日合並在每年的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

【情人節的習俗】每年2月14日的「情人節」,又名「聖瓦倫丁節」是個需要謹慎小心的日子——對於單身的人和浪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情人節」清早一起床你就該從鑰匙孔向外窺探。據傳說記載,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在獨行,那麼你當年就會獨身;如果你看到兩個或更多的人同行,那麼你當年肯定會覓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的話,那你就會在「聖誕節」以前結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絕少有公雞母雞出沒,城區空地上也不會有雞的蹤影,所以若能看見一對鴿子或一對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單身漢們對「情人節」早晨所遇到的第一個人格外關注,因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尋覓伴侶,你註定要與2月14日所見到的第一個人結婚,至少這個人會在你的生命里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給你的意中人打電話,要求搭乘對方的車上班。或者閉門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對策。
「情人節」是古老的節日之一,可追溯到基督教產生之前,但「聖瓦倫丁節」卻是近期的說法。據傳說記載,聖瓦倫丁是古羅馬的兩個同名的主教,兩人均在公元270年遇難。他們遇難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給太太寫情書(當時的牧師可以結婚),此後,「聖瓦倫丁節」這個名稱被運用到早期的宗教儀式上。據同一傳說記載,「聖瓦倫丁節」那一天鳥兒成雙結對,蜜蜂也雙棲雙飛,人也是如此。
時代不同,「情人節」時預測婚姻、吸引情人的方式也不一樣。從古羅馬至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用兩株半開的花來預測婚後狀況。未婚男女栽種兩株半開的花,花名的第一個字母要與各自名字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如果兩花交相開放,則預示著夫妻終身美滿;如果兩花相背而開,則預示著夫妻將會分道揚鑣;如果鮮花怒放,則表示未來的家庭人丁興旺;若出現一朵花凋謝或死亡的情況,則意味著夫妻中有一方會先於另一方而早逝。
如果你不想聽天由命,可以嘗試源自英國白金漢郡的一個古老的方法:即在「聖瓦倫丁節」的晚上點燃一根蠟燭,在底部扎兩根針,要保證針穿過燭芯,邊扎邊說:我扎的不只是蠟燭一根,我要穿透的是×××的心,無論他是睡是醒,我都要他來與我談心,但要注意,你選擇夢中情人要實際一些,不要奢望不可求的人物。據說,待蠟燭燃至針時,你的情人就會推開門向你跑來。第二個辦法是在「情人節」前的一星期內每天晚上把右腳的襪子穿到左腳上,同時口中念念有詞:「夢見活人,而不是死鬼,這就是那個年輕人,我要與之婚配。」說話之後要一直保持沉默至次日醒來。第三個辦法是在睡覺前把左腳的襪子系在脖子上。注意不要太緊,如果把自己勒死了,那可就誤了大事啦。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擺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開著窗的話,就一定會夢見自己的心上人或者發現他站在床前。這在農村的成功率更高,因為她的追求者可以從窗口窺見特地擺放的鞋子。
雖然自維多利亞時代以後,「情人節」衰落了100多年。而今天,這個節日卻愈來愈受歡迎。「聖瓦倫丁節」是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對我們的心靈來說彌足珍貴。 願「情人節」永存!

❼ 情人節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希臘的,我查過了

❽ 情人節起源於哪個國家

情人節抄起源於義大利。
襲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❾ 情人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情人節主要是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等歐美國家的節日。
情人節又叫回聖瓦倫丁節或答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
在希臘神話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范圍內。玫瑰是用來表達愛情的通用語言。玫瑰頗色豐富,不同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

❿ 情人節起源於哪國

情人節的簡介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St. Valentine's Day),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
情人節的由來
傳說一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二

情人節在英語里的叫法是St. Valentine's Day (原意為:「聖瓦倫丁節」)。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間有什麼聯系。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Claudius)。當時,古羅馬內外戰爭頻仍,為了補足兵員,暴君下令:凡是一定年齡的男子,都必須進入軍隊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整個羅馬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淪丁(Valentine)就住在這里。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淪丁的祈禱。

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徵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人們怨聲載道。男人們不願意離開家庭,小夥子們不忍與情人分開。克勞多斯暴跳如雷,他傳令人們不許舉行婚禮,甚至連所有已訂了婚的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年輕的姑娘們也由於失去愛侶,抑鬱神傷。

瓦倫丁對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帝尼在神聖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里,在瓦淪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進了宮殿,傳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勞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淪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人們苦苦哀求暴君的劾免,但都徒勞而返。瓦淪丁終於在地牢里受盡折磨而死。

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傳說三

傳說中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

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四

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盪。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牧神節的起源實在是過於久遠了,連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們都無法確認。但是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記載,安東尼(Mark Antony)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與凱撒(Julius Caesar)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巴淪丁Palantine)山上的一個洞穴旁,據說在這里,古羅馬城的奠基者(Romilus andRemus)被一隻母狼扶育長大。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名字(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教皇在大約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節。羅馬人的這種婚配方式被基督教徒認為是不合法的。中世紀時,在英國和法國,通常認為2月14日是鳥交配的季節。因此就把此日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它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日子。最早的情人節禮物是奧爾良的公爵,查理斯在倫敦塔獄中寫給他妻子的詩。因為他在Agincourt戰役中被俘虜了。現在這個寫於1415年的祝福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幾年以後,英皇亨利五世雇John Lydgate寫了一首曲子給Catherine of Valois作為情人節禮物。

最早的情人節

有史可查的現代意義上的瓦倫丁情人是在十五世紀早期。法國年輕的奧爾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戰役中被英軍俘虜,然後被關在倫敦塔中很多年。他寫給妻子很多首情詩,大約60首保存至今。用鮮花做瓦淪丁節的信物在大約兩百年後出現。法王亨利四世(Henry IV)的一個女兒在瓦淪丁節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晚會。所有女士從選中她做Valentine的男士那裡獲得一束鮮花。

就這樣,延續著古老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習俗,我們得以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向自己的朋友傳遞愛的信息。鮮花,心形糖果,用花邊和摺穗掩蓋了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不僅僅是代表著一份份真摯的愛,更是對敢於反抗暴政的瓦倫丁修士的最好緬懷。

熱點內容
丁香保姆 發布:2025-07-15 16:21:56 瀏覽:681
櫻花節火影 發布:2025-07-15 16:11:27 瀏覽:871
七夕不送女友禮物會怎樣 發布:2025-07-15 16:07:52 瀏覽:988
夢見梅花開 發布:2025-07-15 16:07:31 瀏覽:352
花藝圓門 發布:2025-07-15 16:05:49 瀏覽:473
成都情人節餐廳 發布:2025-07-15 16:05:09 瀏覽:257
宜昌蘭花吧 發布:2025-07-15 16:04:56 瀏覽:409
小型綠植球 發布:2025-07-15 15:52:41 瀏覽:972
玫瑰論文 發布:2025-07-15 15:51:39 瀏覽:952
臭葉海棠 發布:2025-07-15 15:30:41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