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驢蹄子
A. 帶牛字的熟語
一、初生牛犢不怕虎
釋義: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無所畏懼。
出處:《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譯文:玄德將為你而顯得美好,大道將居處於你的心中,你那瞪著圓眼稚氣無邪的樣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犢而不會去探求外在的事物。
二、風馬牛不相及
釋義:齊楚相距很遠,毫無干係,就如同馬與牛即便走失,也不會到對方的境內。現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譯文:僖公四年春季,齊桓公率領魯僖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就接著進攻楚國。
楚成王派遣使者來到軍中,說:「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
三、殺雞焉用牛刀
釋義:比喻辦小事情,何必花費大力氣,也就是不要小題大做。
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譯文:孔子到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四、隔山買老牛
比喻人辦事冒失,沒有弄清情況,就輕易決定。
五、九牛二虎之力
釋義:九頭牛與兩只虎的力氣的相加。比喻其力大不可擋。
出處:周朝時期,周宣王聽說公儀伯的勇力在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請來詢問他的勇力有多大,公儀伯回答能將蠢蟲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說自己能拖住九頭牛的尾巴而不讓其動彈。
B. 橋有關詩句、典故有哪些
橋的詩句
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杜甫
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揚州橋邊小婦,長干市裡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雜曲歌辭·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雜曲歌辭·祓禊曲)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賦西漢)魏徵
漢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橋萬里平。(闕題)楊師道
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和鑾輿頓戲下)虞世南
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後輓歌)朱子奢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游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詠史其二)盧照鄰
一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還京贈別)盧照鄰
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葯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和長孫秘監七夕)任希古
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送趙司馬赴蜀州)宋之問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靈隱寺)宋之問
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
煙氣籠青閣,流文盪畫橋。(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徑轉危峰逼,橋回缺岸妨。(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二)杜審言
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慘日映峰沉,愁雲隨蓋轉。(感懷)董思恭
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蒲津迎駕)宋璟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留別杜審言並呈洛中舊游)崔融
畫橋飛渡水,仙閣涌臨虛。(侍宴長寧公主東庄)劉憲
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上元夜效小庾體)陳嘉言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南望龍門北朝市。(長相思)蘇頲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
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樽。(送吳七游蜀)駱賓王
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游石淙山)張昌宗
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採桑)劉希夷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華觀)陳子昂
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
遇聖人知幸,承恩物自歡。洛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東都酺宴四首)張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張旭
岩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燕子龕禪師)王維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曉行巴峽)王維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江南旅情)祖詠
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橋,黃鳥春風洛陽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頎
我愛綿遠河上的大橋,因為這一座座的橋既年輕又十分的漂亮。更多的愛它那勃勃雄姿,
站立在地上,立腳於水中,不辭艱辛,普渡眾生,我心悅誠服的崇敬綿遠河上的橋。
你看,綿遠河上的橋多彩多姿。有的造型象一彎月亮,又象夏日雨後的彩虹;有的象一張弓,以無窮大的力量,鞭策你的征程;有的似樓台,既現代又古樸,耐人尋味;也有的橋身簡朴,不露聲色,甘願讓人們踏著身子忙忙碌碌地過去,又匆匆的過來;汽車來回不停地在橋上賓士。綿遠河上聳立的座座橋是德陽閃閃發光的亮點,給人以更多的回憶,美好的嚮往,催促人們向既定的目標飛奔!
綿遠河上的橋,對於我們的生活太緊密太重要了。古往今來贊揚橋,歌頌橋的大有人在。唐朝詩人杜甫在詩中贊美橋:「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白居易的詩中說,「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蘇軾的詩句里頌揚橋「彎彎飛橋出,斂斂半月彀」。這些古人都從各個角度描繪山河水色中的橋。
兒時,我家住在涪江岸邊的一個村莊里。房的前面緊緊對著波浪滔滔的涪江,後面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溝,水溝的那邊是我們的學校。村子裡的人們在水溝上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橋。有木橋,有石橋,有磚砌的洞橋。每一座小橋都各有特色,這些巧奪天工的小橋,與全村老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家門前那條水溝,足夠三米多寬。不知何因倒了一棵樹恰好橫在水溝上,我父親用斧頭砍出了一個小平面,一個廉價的,很有風味的獨木橋就誕生了!我背著書包天天來回行走在這獨木橋上。日子一長,我走獨木橋與走平坦路大體相當。難怪我們的體育老師誇獎我平衡木走得好,他可不知,這都是獨木橋給我的功夫啊!
橋,在漫長歲月里不斷的變化、更新和發展。綿遠河上的橋,已不是當年的橋。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任勞任怨地履行著自己的責任,無私無畏,鞠躬盡瘁。正因為如此,我對綿遠河上橋的情感越來越深,我常常深思,要是綿遠河上沒有橋會成什麼樣子呢?我也常常的感受到,橋是載負希望和光明到達預定點的舟楫,是縫合大地鴻溝的無比堅韌的絲線。也是順利到達彼岸的通道。是的,每當我從這些橋上通過時,不僅看到了德陽的變化,而且一種美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彷彿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震憾我的心靈,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綿遠河上的橋還在增多。我出於對橋一種特殊的情感,興味盎然的參觀一個建橋工地。這座取名為「黃河大橋」,即將在德陽市成立二十周年時峻工。這座橋,是我上下班的必經之路。過去,我不得不繞道而行,每天要多花不少的時間。現在好了,我盼望已久的橋就要建成了。我多麼感激造橋的決策者、工程師和工人師傅們啊!工地上,我看到了那位頭發花白,身材修長,戴著一幅老花眼鏡的總工程師,滿面笑容的正在和幾個年輕人研究施工的圖紙。年輕同志不斷的提問,總工程師不時地用筆勾劃著什麼?似乎在不停地解釋。從總工程師的神情上,我看到他真有手揮橋出的氣慨。總工程師構造的那橋,是凝聚著人們智慧的銀橋,是人民生活迫切需求的生命之橋,也是我們加速建設小康目標步伐的金橋。
啊!春光融融,金波粼粼。河面上吹過來一股清新的風,總工程師的風衣隨風擺著。一位工人同志告訴我,那幾位年輕人是新提的工程師,也是總工程師的「徒弟」。我望著總工程師那瘦長臉上的皺紋,光風霽月的精神,我覺得總工程師也是一座「橋」,心甘情願讓青年人踏著自己的身子而過。向著彼岸走去!
綿遠河橋,是架在河上,把兩岸接通的建築物。你看那一座座橋,每天都迎來清晨,送走黑夜;每年都送走雪花,迎來春雨。風吹日曬,霜打雹擊,絲毫都不動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真不知疊印了多少人的腳步,疊印了多少車輛的輪印啊!
我愛綿遠河上的橋,更崇敬那些在綿遠河上建造橋的人們。他們不但為我們在綿遠河上建成了一座座的具體的橋,而且在我們每個人心靈里也建造了一座橋。這座橋,是我們繼往開來的橋,是我們超凡越聖的橋,是我們到達彼岸催人奮發圖強的橋啊!
C. 求老師給幾個作文題目,另外再指導一下怎麼寫。
高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及答案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獅子醒來發現自己的尾巴上掛了張標簽,上面寫著「驢」,編號、日期、鮮紅的公章、簽名一應俱全。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這標簽。他先是憤怒地質問驢子和狼等動物:「我是不是獅子?我怎麼會是驢?我從來不吃草!」動物們眾說紛紜:「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頭驢子。」「你的外表,無疑有獅子的特徵,可具體是不是獅子我們說不清!」「你倒不是驢,可也不再是獅子!」獅子變了口氣,低三下四,求這個作證,向那個解釋,同情獅子的不少,但誰也不敢把那張標簽撕去。憔悴的獅子變樣了,為這個讓路,給那個閃道。終於有一天,從獅子洞里忽然傳出了「呃啊」的驢叫聲。
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不少於800字。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鍛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請以「非走不可的彎路」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您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您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沒有畫完整,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不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請以「留個缺口給別人」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華在他的長篇小說《兄弟》後記中寫道:「起初我的構思是一部十萬字左右的小說,可是敘述統治了我的寫作,篇幅超過了四十萬字。寫作就是這樣奇妙,從狹窄開始往往寫出寬廣,從寬廣開始反而寫出狹窄。這和人生一模一樣,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的人卻能夠直到遙遠的天邊。所以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他告誡我們,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我想無論寫作還是人生,正確出發都是走進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裡面的路沒有多長。」這段話對無論是作文還是做人都有指導意義。
請以「寬與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題中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5、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了一天又看到袋鼠跑到外面來了,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回答,"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根據上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自擬標題,結合材料寫一篇有針對性的文章,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6、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每當情人節、聖誕節來臨之際,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是火暴的場面:商場、酒店、KTV人滿為患,用「爆棚」形容遠不過分;情人節玫瑰花香飄滿天,花價也隨節日不斷攀升。然而,一項面對青少年的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調查顯示,竟然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中國的七夕節、端午節、元宵節。
(2)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再也不能沉默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以上現象呢?請以「文化現象的反思」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文題自擬,所寫內容必須在材料涉及的范圍之內,不得抄襲,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7、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
錯覺
泰戈爾
河的此岸暗自嘆息——
「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
河的彼岸一聲長嘆:
「唉,也許,幸福盡在對岸。」
你品讀這首詩產生了哪些聯想或感悟呢?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8、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人問比爾·蓋茨:如果讓你離開現在的公司,你還能創辦第二個微軟嗎?
比爾·蓋茨堅定地回答:「能」。但他接著補充了一句話:「只要允許我帶走100人……」
試自選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9、可憐的驢子背著幾袋沉甸甸的鹽,累得呼呼直喘氣。突然,眼前出現了一條小河,驢子走到河邊沖了沖臉,喝了兩口水,這才覺得有了力氣。它准備過河了,河水清澈見底,河床上形狀各異的鵝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驢子只顧欣賞美景,一不留神兒蹄子一滑,摔倒在小河裡,好在河水不深,驢子趕緊站了起來。奇怪!它覺得背上的分量輕了不少,走起來再也不感到吃力了。驢子很高興:「看來,我得記住,在河裡摔一跤,背上的東西便會輕許多!」不久,又運東西了,這次驢子馱的是棉花。前邊又是那條小河了,驢子想起了上次那件開心的事,心裡真是高興:「背上的幾袋東西雖說不重,可再輕一些不是更好嗎?」於是,他喝了幾口水,向河裡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裡。這次驢子可不著急,它故意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變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鹽袋還沉幾倍。試自選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10、古羅馬時代,一位預言家在一座城市內設下了一個奇特難解的結,並且預言,將來解開這個結的人必定是亞細亞的統治者。長久以來,雖然許多人勇敢嘗試,但是依然無人能解開這個結。當時身為馬其頓將軍的亞歷山大,也聽說了關於這個結的預言,於是趁著駐兵這個城市之時,試著去打開這個結。亞歷山大連續嘗試了好幾個月,用盡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打開這個結,真是又急又氣。有一天,他試著解開這個結又失敗後,恨恨地說:「我再也不要看到這個結了。」當他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不再去想這個結時,忽然腦筋一轉,他抽出了身上的佩劍,一劍將結砍成了兩半兒——結打開了。
請以「心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11、有一群水牛,其中有一支雄壯而溫順的公牛被尊為水牛王。有一天,水牛王帶牛群外出覓石,遇見一隻頑猴挑釁,還向水牛王拋擲石塊。水牛王見狀不僅不怒,還制止其他牛的報復行動。樹神看到後不解地問水牛王為什麼這樣懦弱。水牛王說了一段偈語來回答「彼輕辱賤我,又當加施人;彼人當加報,爾乃得牲患。」過了一會兒,有一夥婆羅門經過這里,那隻猴子又故伎重演,打了這伙婆羅門。結果,被人抓住,痛打致死。
12、一個海難的倖存者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兩天過去了,也不見有船隻的影子。不得已,他好不容易在島上建了一個簡易窩棚安身。當他從樹林里兜著一大堆果子回來時,卻發現他的窩棚起火了,濃煙滾滾,他的心血全被熊熊的大火吞沒了。他禁不住仰天長嘆,沮喪的坐在海灘上,一直到黃昏。在夕陽的余輝下,一艘輪船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他得救了,因為船上的人看見了島上升起的濃煙,並把它當成了求救信號。
13、一個特別喜歡昆蟲的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將跳蚤放進敞口的瓶子里,它立刻便跳出來,當他把瓶子該上時,跳蚤還是會竭力跳出瓶子,不停地撞擊著瓶蓋的內側。一個多小時後,它還那樣跳著。
差不多三個小時後,它依然在跳,只是它不再撞著瓶蓋,此時它跳的高度離瓶蓋大約1厘米,而且每次都是如此。
這時,瓶子被拿掉了,但跳蚤並沒有跳出平口,它依然保持著有瓶蓋時的高度,再也跳不出瓶口。
14、一個一心想學丹青的年輕人走南闖北幾十年都沒能找到滿意的教畫師傅,它為此苦惱不已。於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門寺住持釋圓,釋圓嗜茶,聽完他的敘述,便請他畫一個茶壺和茶杯。年輕人寥寥數筆,就劃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極典雅的茶杯。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注入茶杯中。釋圓微微一笑,搖搖頭說:「畫得不錯,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錯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壺往茶杯里倒水的呀,都是茶壺在上,茶杯在下的。」釋圓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這個道理呀!」
15、有一個人出外旅行,來到一條水流湍急的河邊,他站在那裡束手無策。有一個人看見他遇到難處,就過來很爽快地把他背過河去。這個人沒什麼錢,不能給好心人適當的報酬,為此他過意不去。正為此事不安之時,他看到那個人又回到對岸,繼續把不能過河的人送了過來。於是,他走到那人身邊說:「我現在已經不再感激你了。根據我的觀察,你有幫助任何人渡河的癖好。」可是當他回來時,那人卻不再背他過河了。
16、從前有個出色的雕塑家,他的手藝遠近聞名。一天,一個雕像愛好者向他請教秘訣,雕像家毫不隱瞞地說:「沒什麼秘訣,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行了:一是把鼻子雕大一點,二是把眼睛雕小一點。鼻子大了,還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還可以擴大。如果一開始鼻子就小了,就再也無法加大了;眼睛一開始雕大了,也就沒辦法改小了。」雕像愛好者聽後茅塞頓開。
作文審題訓練參考答案
1、這則獅子與標簽的寓言,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這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寓言告訴我們,獅子受標簽所累,最終異化為驢。其實,人何嘗不是如此,人們往往也是被社會、集體、個人貼上榮譽、地位、職稱、學位、權勢等標簽,有的能夠正確對待,有的則被束縛,結局迥異。只要圍繞這些進行思考,就能夠化難為易,寫出一篇立論深刻、行文流暢的文章來。
根據材料,文章的立意有兩個基本的方面可供選擇:一是從「獅子」(即自我)的角度看,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標簽」,在榮譽、地位、權勢的標簽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認識到自己仍是社會生活中普通的一員,這種標簽是社會對自己貢獻的肯定,是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自己應該更加努力地回報社會、貢獻力量。在「指責」「誣陷」「罪名」等灰色的標簽下,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心胸開闊,不向環境屈服,不被社會異化;二是從狐狼豺狗等動物的角度看,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權威,不懼怕權勢,更不對別人亂貼不良的標簽,因為,它將摧毀別人的自信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2、:非走不可的彎路」,從短語形式和內容來看,充滿了人生的哲理思考。形式上是一個偏正式短語,體現了一定的限制性;內容上「彎路」前面加了「非走不可」這一定語,強調了人生的彎路是每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突出了生命的必然過程。所以,在選材立意時一定要認真審題,並注意題目中的兩點含義。
對「彎路」內涵的理解與詮釋。「彎路」的本義是彎曲的、不直的路。因此,題目中的彎路是一個比喻,它指工作、學習等不得法而多下的功夫。所以,「彎路」指的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因主觀失誤而造成無法彌補的令人痛心的過錯。
對「非走不可的彎路」內涵的理解與詮釋。「非走不可的彎路」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性、必然性。人生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失誤每個人都會犯,只是或大或小而已。但正是一次次的失誤,讓我們吸取教訓,即材料所述「練就好筋骨」,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在構思行文時一定要確定好文題的表述對象,文題中心成分「彎路」為我們提供了較廣闊的寫作空間。從寫作內容看,它首先是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年輕人在追求理想,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在不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所做的各種積極的努力、探索、嘗試,盡管由於自身年輕的局限,這種努力、探索、嘗試可能暫時以失敗告終。這樣的努力、探索、嘗試又何嘗不是一種彎路?其實,一個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也都會「摔跟頭,碰壁,頭破血流」,如家族曾經的衰落、國家的動盪,十年「文革」,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曾使社會發展或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受到阻礙的現象又何嘗不是「彎路」呢?
3、從這則材料來看,留個缺口給別人,並不是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帶有全局性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生活。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這個道理可以由企業管理的層面大而化之,推廣到做人、做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自己往往大包大攬,不肯給別人機會,結果扼殺了合作者的創造性,拆掉了別人發展和創新的舞台,事情也未必就做得圓滿完美。殊不知,每個人的潛力和創造性一旦爆發出來,都會是一座火山,其能量不可低估。這個話題,我們也可以聯系當前的教育現狀來寫,家長、教師總是不放心學生,不相信學生,數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學生的「保姆」,結果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他們只會「紙上談兵」,根本適應不了現代化建設和時代的需要,這和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大相徑庭。總之,這個話題中的「缺口」一詞,是個很好的比喻,可以作出多層次的理解,只要切合社會現實的大背景即可,所以,寫作的自由空間很大,只要你是一隻善於飛翔的鳥,盡可以展翅高飛。
4、生活中充滿辯證法,當你選擇人生之路時,有時看上去很寬的路,在你走了一段之後會發現,這條原來認為寬的路並不一定是陽光大道。相反有時表面看上去是一條窄路,走起來比較艱難,但下決心走了之後,發現越走越好走。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失敗和挫折,就相當於是在窄路中行進,繼續走下去,就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要正確認識人生,認識逆境,認識失敗與挫折。
5、寓言故事的主旨一般是諷刺性的。這則寓言故事通過管理員一味加高籠子而不知關好籠子門的故事,諷刺了只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核心和根源去解決的錯誤做法。根據這個主旨,我們可以從材料中提煉出材料的內涵:抓住問題的關鍵。然後圍繞這個主旨展開論述,提出觀點: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是抓關鍵;抓住關鍵,輕松解決問題;找准原因,對症下葯;從源頭解決問題;扼住問題的咽喉;從實際出發等。
6、這道作文題給了兩則材料。細究這兩則材料所針對的集中對象是「文化現象」。第一則著重談了「洋節」與中國傳統節日在現實生活中所受關注的巨大反差。第二則著重談中國人反感韓國拿中國文化申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節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洋節為什麼越來越火暴?洋節的文化現象說明了什麼?我們該怎樣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種文化現象?
在寫作中,首先是要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一定的理解,不可想當然,要針對這種文化現象反思,寫作的時候只要圍繞其中的一點展開就行。其次是要辯證地看待文化現象,既要看清其積極有益的一面,也要看清其不足消極的一面。在議論說理時,用詞要准確,造句要合乎實際情況,不能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武斷片面地將上述文化現象簡單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我們可以有以下反思:①中西節日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必然,面對節日的碰撞,我們需要「兼收並蓄」,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大量參與世界文化交流,從而形成民族文化新的繁榮和發展;②人文的失落和淪陷是整個民族的失落和淪陷,是整個社會的異變和悲哀,一個沒有文化底蘊做支撐的民族,要想實現經濟騰飛的奇跡,並保持長久發展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③這種「崇洋媚外」的表現是不是反映了我們民族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引導的缺失?洋節充滿青春活力,節日休閑狂歡更是青年人的首選,而傳統節日留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不是走親訪友,吃喝玩樂,就是燒香拜神。節日送禮,是很多參加工作的人都感到頭痛的一件事情,傳統節日一到,人們就不得不張羅節日送禮的事情,甚至有借錢送禮現象發生,傳統節日往往被人戲稱為「災難日」;④對於民族文化,以珍視的態度來對待遠比「中秋」「端午」申遺更有價值,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的載體,是民族之精華,是五千年文化的積淀。我們的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來支撐;⑤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已經迫在眉睫,中華民族不能患上「民族文化缺鈣症」。
7、泰戈爾小詩《錯覺》,傳達了這樣一種人生哲理:盡管在不同生活狀態下的人們各自都有著痛苦與不幸,但更重要的是發現和體味生活中的歡樂與幸福。對於詩的主要意象「此岸」與「彼岸」,有著不同理解能力和生活閱歷的考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悟,寫作時的立意和選材都比較寬泛。但無論如何立意,都必須把握住詩人闡發的哲理,避免陷入對生活的悲觀和不可預測的矛盾中。
8、思路點撥:比爾蓋茨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確立了科學的人才觀。無論干什麼事業,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如果你想修長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廈,人才就是棟梁;如果你想成就事業,人才就是保證。古今中外,治國也好,治家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這是一個誰也否認不了的真理。
9、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必須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抱著舊觀念、舊框框去看待新情況,必然會碰壁。
10、勇敢地跳出舊有的思維定勢,打開心結。過後你會發現,事情實際上沒有看到的和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機遇往往穩藏在我們的靈機一動之中。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不應受到傳統的思維定式的影響,不應拘泥於傳統模式,要懂的反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11、為人不可太狂妄,更不能欺人太甚,以強凌弱。有時受欺者貌似軟弱,實際上是胸懷寬廣,不與計較。而狂妄之人總有被人清算的一天。這故事或許會給那些正無故受謗、心火難平的人一些啟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必為莫須有的責難和議論忿恨不已,或沖動地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憾事。因為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你所遭受的毀謗和非議總會得到補償。
12、①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次的偶然,有的給你帶來不幸,有的給你帶來好運。不幸也好,好運也罷,我們都要坦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②幸與不幸之間僅隔了一層紙的距離,正面是幸反面不幸。
13、生活其實是一個沒有蓋的瓶子,你可以「跳」得很高,但是真正「跳出瓶口」的人並不多,因為他們一直就以為那兒「蓋著蓋兒」。不要為自己設下種種限制,解除思想上的束縛,我們將不再為「瓶子」而煩惱。
14、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你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呢?是一直把自己放在茶壺的位置高高在上,還是把自己放在茶杯的位置虛懷若谷呢?
15、思路點撥:英國有句諺語說:「受恩宜勿忘,實惠宜莫記。」我們常以為某些人的熱心是他的天性,視為理所當然,這往往是我們對父母或朋友的態度。學習長存感恩的心,並且期待自己也成為能助人的人。人在受到幫助後,報恩是種責任,人要想在人類這個群體里生活,就必須常懷感恩心,這樣你的人生才會快樂,你的生命才會充滿陽光!
16、為人處世,一定要為自己和他人留下迴旋的餘地,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只有這樣,你才能行動自如,別人也才會更自在。
D. 求繞口令 報菜名
《報菜名》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
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
抓炒對兒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
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
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
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
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
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
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
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須菜、熗冬筍、玉蘭片、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
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拔絲山葯、糖燜蓮子、釀山葯、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
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
海白米、燴腰丁兒、火燒茨菰、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
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卜、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
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藍絲兒。
(4)七夕驢蹄子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
老先生們最初創作《報菜名》,是為了展示貫口。但是,流傳下來之後,由於其中包袱不足,在實際真正演出的時候,演出機會不多。因此,廣為流傳的《報菜名》,僅僅是個基礎活,屬於少兒學藝的入門級作品。
「少馬爺」馬志明先生是《報菜名》新生命的締造者。「少馬爺」將捧逗二人的人物特徵進行了充分的豐滿化——逗哏的是個見過世面但是落魄了的窮鬼,捧哏是個腦筋稍慢,心地不錯的老實人。窮鬼以請客吃飯為名,實則是為了騙捧哏的錢。演員們一般都是按照馬先生的方式來進行表演。
「滿漢全席」這一名稱來源於一段相聲。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獻藝的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詞,羅列大量菜名,名為「報菜名」,頗受聽眾歡迎。
30年代在北京與張傻子。高德名,緒德貴,湯瞎子一同登台表演的著名相聲演員戴少埔擅長這個段子(戴少埔於40年代初逝世於天津),當時仍稱這段貫口為「報菜名」。
事實上,滿漢全席在清朝的歷史上並不存在,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一飯店將前人的豐富餐飲文化整理並包裝的結果。現時講滿漢全席,在史料中,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以及清宮內務府文獻,其實都找不到記載。
支持者引用最多的是清乾隆年間袁枚在《隨園食單》及江蘇人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巧的是,《揚州畫舫錄》的序作者之一,正是袁枚。實際上,袁枚與李斗根本沒提所謂的滿漢全席,而是「滿漢席」,這兩者,一字之差,相去千里。
所謂的「滿漢席」,其實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清兵入關之後,沿用滿人飲食風俗,主要以燒烤為主,而漢人飲食大不相同,因此出現滿漢同食時,滿人用「滿席」,漢人用「漢席」的情況。
E. 有關民間工藝品、民風民俗的作文
檢舉 1、
我最喜愛的工藝品——銅馬
前幾年,爸爸從大連買回了一匹銅馬,它就擺放在我家大廳的櫃子上,雖然櫃子里有許多漂亮的工藝品,但要數我最喜歡的工藝品還是那匹既是最引人注目又最威武高大的銅馬了。
這匹銅制的馬,兩隻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永遠折射出兩道閃閃發亮的光芒,特別有精神。兩只小三角形般的耳朵機敏的豎立著,彷彿在隨時聆聽著周圍的動靜。身上的鬃毛一排一排的,使這匹矯健的銅馬馳騁起來的樣子更加威武、耀眼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匹銅馬肥健的身子後面拖著一條棕色的大尾巴,只要輕輕的一甩,就像一道閃電一般在你眼前一晃,真是瀟灑極了!前面一直馬蹄凌空而起,另一隻則微微彎曲,另外兩只馬蹄用力地使自己的身軀往前賓士。這馳騁的姿態真是威風凜凜,霸氣十足。
每當我看到這匹正在馳騁飛奔的銅馬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馬那不服輸的品質,就是因為馬有這樣不怕困難的品格,所以它遇到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一一克服。不是嗎?正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寫的:「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這兩句詩所代表的就是馬的意志、品格。所以,我每當看到這匹威武健壯的銅馬時,就會努力做到不怕困難,永不退縮,勇往直前,戰無不勝。
這匹銅馬象徵著「勇往直前」,象徵著「馬到成功」,只要做什麼事情都不半途而廢,不退縮,那麼你一定能夠成功。這匹銅馬一直激勵著我,它將陪伴我走過風風雨雨,它將陪伴著我通往成功的彼岸,永不退縮,永不服輸。
2、 在我家的書櫃上,擺放著許多工藝品。要說我最喜歡的呀,數那匹飛奔的玉馬了。
這匹玉石制的飛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它那長長的脖子,舉起一個很酷的腦袋,腦袋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永遠閃射著兩道精神的目光,一對小三角形的耳朵高高地聳立在腦門上,彷彿在隨時聆聽著四周的動靜,顯得特別機敏。前面一隻蹄子凌空而起,另一隻微微彎曲,後面的兩只用力的使自己的身體往前飛奔,脖子上方是一排被修剪的整整齊齊的棕毛,飛奔起來棕毛一抖一抖的,使它顯得更加威武,肥壯的身子後面拖著一束潔白的尾巴,只要輕輕地一甩,就象一道銀色的閃電在你眼前一亮,可瀟灑了。
同學們,你們一定會認為它是一匹單獨的駿馬,那就錯了。作者匠心獨運,在馬背上還有一位穿著盔甲的戰將呢,腰間掛著一柄長長的寶劍,整個身子伏在馬背上,一手扶著寶劍的劍柄,一手抓著韁繩,威風凜凜,形象逼真,象徵戰將凱旋歸來,霸氣十足。
每當我看到它,就給我一種勇往直前,戰無不勝,視困難為糞土的鬥志。
1、 一件我喜歡的藝術品
藝術品,是指人工製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藝術品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在我們家卧室的轉折角有一個醒目的橙色南瓜。這個南瓜是我的嬸嬸送給奶奶,奶奶一直擺放在我的家中。這就是我喜歡的藝術品。這個南瓜直徑大約是36厘米,頂端有一個大約4厘米的花把。一大片的橙色中,有一小點的綠色,整個搭配的非常協調,越看越像《灰姑娘》里的南瓜馬車!
這個南瓜是陶瓷的,重約3斤。表面非常的光滑,冰冰的、硬硬的,但是能讓人愛不釋手,就像捧著一個聚寶盆。那深綠色的花把有點透明,給人們想像的空間,同時也增添了幾分活力。一個南瓜整體被分成了10份,真是十全十美呀!這個南瓜構造較為簡單,跟農民伯伯種出的南瓜樣子、構造是一樣的;這個南瓜不是那麼的鮮艷奪目,而是一般的橙色,讓人感到生機盎然、心曠神怡。這簡單樸素的景色比鑲著奇珍異寶的陶塑南瓜好得多它以簡朴、素氣而引人注目。
這個南瓜做的非常逼真,真像剛從蔓上摘下來的新鮮的南瓜!玻璃南瓜表面泛著亮光,再不開燈的情況下,把玻璃南瓜放在餐桌上,貪吃的人肯定很想沖上去咬一口。
玻璃南瓜那樸素的顏色是我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它的誕生是於玻璃陶藝工人那雙勤勞得手分不開的。這個南瓜,為我家增添了幾分姿彩。因為玻璃陶藝工人豐富的想像力,必定會有更多人得到更美的藝術享受!
工藝品遊艇
在我的書桌上放著一條工藝品—遊艇。這條遊艇造型別致、結構精巧、古香古色,具有義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風格。
這條富麗堂皇的遊艇是由塑料製成的,長40厘米,寬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兩部分構成。底座呈圓錐狀,紅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紋。上部與船底相接。船底為黑色,船身為金黃色,船頭是尖的。在船艙和船頭之間的部分有一個可以裝卸的小燈。這個燈是夜晚照明用的。因為這是一件工藝品,所以燈內沒有真的燈泡。在船艙前有個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個跳舞的小人。這個小人別看樣子小,可是製造精細,她上身穿一件銀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條紅色的舞裙,腰上還系著一條藍色腰帶。她雙手上舉,呈跳舞姿勢。她的上身與兩腿是用兩個銅環相連的。兩腿直垂下來,懸空。船艙是船的主體部分,為立體梯形,頂篷呈半圓形,前後左右的牆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花紋。其中有的呈魚形,有的像花朵……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魚兒在水中嬉戲,馬兒在草原上奔騰,花兒在花叢中開放,這個玲瓏的小船艙還可以打開呢!在後部兩個棱架的基部各有一個活動的螺絲,能把船艙的整個蓋子掀起。我想這就是船艙中門的裝置吧。掀開蓋後,可以看到內部有一個小盒了,盒內有一排排小椅子,這樣游就可以坐在艙內來觀賞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艙蓋的背面還吊著八個小燈泡,就像一個個倒掛著的酒瓶子,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在船尾還有一位船夫站著,他頭戴黃色小禮帽,身穿白色衣褲,領子上有藍色飄帶,腰間系一條紅腰帶,風度翩翩,雙手拿著一個船槳,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槳劃水,看起來,他劃船的技術還十分高超呢。
這條金碧輝煌的小船不但可以當工藝品還可以當玩具。在船的底座上連有插頭,把船身、小人等裝好後,接通電源,船就可以轉起圈來,跳舞的小人也開始轉著圈地跳起舞來。艙內壁燈也跟著亮起來了,隨之又響起了優美的音樂。看著,聽著,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為一位貴賓坐在這富麗豪華的遊艇上,有人在為我跳舞,船夫在為我劃船,帶我去游覽威尼斯這神奇的水上世界;讓我觀賞碧波盪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橋;讓我領略威尼斯古老燦爛的文化……這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使人陶醉了,就像作夢一般。
這艘金光燦爛的遊艇小巧玲瓏,別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F. 找帶四的成語
捱三頂四 版版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 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
巴三覽四 巴三攬四 八萬四千 臂有四肘 楚歌四合
楚歌四面 楚歌四起 差三錯四 重三迭四 重三疊四
倒三顛四 顛三倒四 丟三落四 丟三拉四 丟三忘四
低三下四 烽火四起 放諸四海而皆準 放之四海而皆準 橫三豎四
橫三順四 街坊四鄰 接三連四 家徒四壁 九洲四海
九州四海 狂三詐四 連三並四 拉三扯四 連三接四
六通四達 六通四辟 狼煙四起 暮四朝三 名揚四海
囊括四海 拿三搬四 駢四儷六 偏三向四 欺三瞞四
牽五掛四 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三病四痛 四沖八達
四沖六達 三從四德 三長四短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輻輳 三翻四復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紛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靜
四荒八極 四海承風 四海鼎沸 四海皆兄弟 四海九州
四海飄零 四海昇平 四海昇平 四海他人 四海為家
四海一家 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腳朝天 四郊多壘 四角俱全
三老四少 三鄰四舍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面出擊
四馬攢蹄 四面受敵 四平八穩 三朋四友 四衢八街
三拳不敵四手 四清六活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親四眷
三妻四妾 四時八節 說三道四 三三四四 四書五經
挨三頂五 捱三頂五 博覽五車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不為五斗米折腰 攢三聚五 攢三集五 二一添作五 腹載五車
過五關斬六將 過五關,斬六將 九五之尊 連三接五 連三跨五
銘感五內 目迷五色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馬中關五 去天尺五
牽五掛四 七相五公 如墮五里霧中 日誦五車 十變五化
三差五錯 三朝五日 書讀五車 十惡五逆 識二五而不知十
三番五次 三墳五典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紛五落
四分五剖 十風五雨 三綱五常 十光五色 三回五次
三皇五帝 三環五扣 三葷五厭 三江五湖 十漿五饋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年五載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伸手不見五指
三牲五鼎 三屍五鬼 四書五經 三三五五 十十五五
三山五嶽 四山五嶽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四通五達 三湯五割
三五成群 十圍五攻 三下五除二 折腰五斗 十雨五風
三智五猜 三貞五烈 五步成詩 五彩繽紛 五車腹笥
五藏六府 五尺豎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毒俱全 五冬六夏 五大三粗 五短身材 五典三墳
五鼎萬鍾 五斗折腰 五風十雨 五方雜處 五方雜厝
五穀不分 五穀不升 五羖大夫 五穀豐登 五穀豐熟
五鬼鬧判 五光十色 五花八門 五行並下 五行八作
五花大綁 五合六聚 五黃六月 五侯蠟燭 五侯七貴
五湖四海 五花殺馬 五脊六獸 五積六受 五角六張
五經掃地 五零二落 五陵豪氣 五陵年少 五勞七傷
五零四散 五里霧 五里霧中 五陵英少 五馬分屍
五男二女 五內俱崩 五內如焚 五搶六奪 五親六眷
五雀六燕 五日京兆 五十步笑百步 五色繽紛 五石六鷁
五世其昌 五申三令 梧鼠五技 五色無主 五色相宣
五體投誠 五體投地 為五斗米折腰 五味俱全 五行俱下
五虛六耗 五行並下 五心六意 五言長城 五月飛霜
五蘊皆空 五音六律 五顏六色 五月披裘 五月糶新谷
五子登科 五臟六腑 五洲四海 學富五車 咸五登三
夏五郭公 一目五行 一身五心 一退六二五 一五一十版版六十四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變通。
過五關,斬六將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呼幺喝六 (hū yāo hè liù)
幺、六:骰子的點了。擲骰子時的喊聲。泛指賭博。也形容吆喝。
六朝金粉 (liù cháo jīn fěn)
六朝:南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金粉:舊時婦女妝飾用的鉛粉,常用以形容繁華綺麗。亦形容六朝的靡麗繁華景象。
六尺之孤 (liù chǐ zhī gū)
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六齣紛飛 (liù chū fēn fēi)
六齣:雪花六角,因別稱「六齣」。大雪紛紛。
六齣奇計 (liù chū qí jì)
原指陳平所出的六條妙計。後泛指出奇制勝的謀略。
六耳不同謀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後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六根清靜 (liù gēn qīng jìng)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
六合之內 (liù hé zhī nèi)
六合:天地及東南西北。指天下。
六馬仰秣 (liù mǎ yǎng mò)
形容樂聲美妙,連馬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
六親不認 (liù qīn bù rèn)
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六親無靠 (liù qīn wú kào)
形容很孤獨,沒有親屬可依靠。
六神無主 (liù shén wú zhǔ)
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六韜三略 (liù tāo sān lüè)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六畜不安 (liù chù bù ān)
牲畜也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很厲害。
六月飛霜 (liù yuè fēi shuāng)
舊時比喻有冤獄。
駢四儷六 (pián sì lì liù)
駢:並列,對偶;儷:成雙,成對。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對偶排比的駢體文。
七情六慾 (qī qíng liù yù)
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
三百六十行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三班六房 (sān bān liù fáng)
三班:指皂、壯、快班,均為差役;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房,均為書辦胥吏。明、清時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
三茶六飯 (sān chá liù fàn)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對六面 (sān ì liù miàn)
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
三姑六婆 (sān gū liù pó)
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
三街六巷 (sān jiē liù xiàng)
泛指大街小巷。
三六九等 (sān liù jiǔ děng)
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三媒六證 (sān méi liù zhèng)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後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行 (sān shí liù háng)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八百孤寒 八拜之交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斗之才 八荒之外
半斤八兩 八九不離十 八街九陌 八方呼應 八面見光
八面玲瓏 八面威風 八面瑩澈 八面圓通 八面張羅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音迭奏 八字打開 八字沒一撇 八珍玉食
才高八斗 二八佳人 耳聽八方 揮斥八極 橫七豎八
胡說八道 九垓八埏 夾七夾八 零七八碎 亂七八糟
女大十八變 七長八短 七顛八倒 七高八低 七棱八瓣
七零八落 七扭八歪 七拼八湊 七青八黃 七死八活
七手八腳 七事八事 七上八下 七推八阻 七折八扣
七嘴八舌 四面八方 四平八穩 四衢八街 四時八節
四通八達 四亭八當 十萬八千里 十之八九 三災八難
五花八門 五行八作 污七八糟 烏七八糟 右傳之八章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雜七雜八
【抱頭鼠竄】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相。
【城狐社鼠】 城牆洞中的狐狸,社壇里的老鼠。比喻有所憑依而為非作歹的 人。語本《晏子春秋•問上九》:「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
【鴟張鼠伏】 比喻時而囂張,時而隱蔽。
【痴鼠拖姜】 比喻不聰明的人自找麻煩。
【蟲臂鼠肝】 意謂造物賦形,變化無定,人亦可以成為微不足道的蟲臂鼠肝。 只有隨緣而化,才能所遇皆適。語本《莊子•大宗師》:「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成玄英疏:「嘆彼大造,弘普無私,偶爾為人,忽然返化。不知方外適往何道,變作何物。將汝五藏為鼠之肝,或化四支為蟲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適也。」
【膽小如鼠】 語本《魏書•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後 以「膽小如鼠」或「膽小如鼷」形容膽量極小。
【奉頭鼠竄】 狼狽逃竄貌。奉,通「捧」。
【狗逮老鼠】 見「狗拿耗子」。
【狗盜鼠竊】 像鼠狗那樣的盜賊。比喻成不了氣候的反叛者。
【狗偷鼠竊】 同「狗盜鼠竊」。
【狗頭鼠腦】 喻奴才相。
【孤雛腐鼠】 比喻微賤不足道的人或物。
【孤豚腐鼠】 同「孤雛腐鼠」。
【過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壞事。
【狐奔鼠竄】 形容狼狽逃竄之狀。
【狐憑鼠伏】 像狐鼠一樣憑借掩體潛伏。形容壞人失勢,膽怯藏匿之狀。
【蠖屈鼠伏】 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討好的樣子。
【稷蜂社鼠】 棲於稷廟的蜂、社廟的鼠。比喻仗勢作惡而又難以除掉的壞人。
【進退首鼠】 進退不定;猶豫不決。首鼠,躊躇。
【狼奔鼠竄】 形容倉皇亂跑。
【狼奔鼠偷】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
【羅雀掘鼠】 ①謂糧盡而張網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飢。②比喻想盡辦法籌措 財物。
【馬捉老鼠】 比喻瞎忙亂。
【貓哭老鼠】 喻假慈悲。
【貓鼠同處】 見「貓鼠同眠」。
【貓鼠同處】 見「貓鼠同眠」。
【貓鼠同眠】 亦作「貓鼠同處」。貓和老鼠睡在一起或生活在一起。比喻上 下串通一氣,朋比為奸。
【貓鼠同眠】 亦作「貓鼠同乳」。亦作「貓鼠同處」。《舊唐書•五行志》: 「(大歷)十三年六月戊戌,隴右汧源縣軍士趙貴家貓鼠同乳不相害,節度使朱泚籠之以獻。宰相常袞率百僚拜表賀,中書舍人崔佑甫曰:『此物之失性也……貓之食鼠,載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雖微必錄。今此貓對鼠,何異法吏不勤觸邪,疆吏不勤扞敵?』」《新唐書•五行志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又:「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於同處。」古人認為貓捕鼠與官司捕盜性質相同,貓與鼠同處或同乳,即為官司廢職容奸之兆。後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貓鼠同眠】 亦作「貓鼠同乳」。亦作「貓鼠同處」。《舊唐書•五行志》: 「扞大歷呴十三年六月戊戌,隴右汧源縣軍士趙貴家貓鼠同乳不相害,節度使朱泚籠之以獻。宰相常袞率百僚拜表賀,中書舍人崔佑甫曰:『此物之失性也……貓之食鼠,載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雖微必錄。今此貓對鼠,何異法吏不勤觸邪,疆吏不勤扞敵?』」《新唐書•五行志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奸。」又:「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於同處。」古人認為貓捕鼠與官司捕盜性質相同,貓與鼠同處或同乳,即為官司廢職容奸之兆。後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貓鼠同乳】 見「貓鼠同眠」。
【貓鼠同乳】 貓和老鼠一起喂養。亦以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貓鼠同乳】 見「貓鼠同眠」。
【貊鄉鼠壤】 見「貊鄉鼠攘」。
【貊鄉鼠攘】 舊謂民風澆薄、宵小橫行的地區。
【目光如鼠】 ①猶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淺。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處窺測, 形容行為不正。
【鳥駭鼠竄】 形容驚恐逃竄。
【鳥驚鼠竄】 見「鳥駭鼠竄」。
【捧頭鼠竄】 形容狼狽逃跑。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扞蒯通曰呴: 『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
【窮鼠嚙狸】 猶言困獸猶斗。逼得走投無路的老鼠也會咬貓。喻人被迫過甚, 雖力不敵,亦必反抗。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後泛指獄訟,爭吵。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凌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雀目鼠步】 比喻惶恐之極。
【蛇入鼠出】 比喻行動隱秘。
【蛇行鼠步】 形容膽小謹慎。
【社鼠城狐】 同「城狐社鼠」。宗廟里的鼠,城隍廟里的狐。比喻狡猾而依 勢作惡的奸人。
牛刀割雞:
亦作「牛刀割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試:
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顯一下身手
牛高馬大:
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亦喻指虛幻怪誕的作品。②比喻歪門邪道之流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牛驥同皂:
亦作「牛驥同槽」。謂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
牛角書生:
喻勤讀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後以「牛角之歌」、「牛下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後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織女:
①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神話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河西牛郎後,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准於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為他們搭橋,謂之鵲橋。古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要穿針乞巧。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牛馬襟裾:
猶言衣冠禽獸
牛溲馬勃:
亦作「牛溲馬渤」。①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於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葯。②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牛蹄中魚:
處在牛蹄踏出的小坑裡的魚。喻瀕臨絕境。語本漢劉向《說苑·善說》:「莊周貧者,往貸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曰:『乃今者周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鮒魚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魚之肆矣。」』」《莊子·外物》有類似記載,作「車轍中有鮒魚焉」
牛聽彈琴:
比喻聽不懂
牛童馬走: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僕役
牛頭不對馬嘴:
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牛星織女:
即牛郎織女
牛羊勿踐: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於人乎?」
牛衣病卧:
形容貧病交迫
牛衣對泣:
漢代王章在出仕前家裡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見《漢書·王章傳》。後以「牛衣對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牛衣歲月:
謂貧困的生活
版築飯牛:
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築於傅岩,武丁用以為相。事見《書·說命上》。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事見《呂氏春秋·舉難》。後以「版築飯牛」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充棟汗牛:
謂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老牛舐犢:
喻愛子之情。牛愛其犢,常舔之。舐,舔
筆誤作牛:
《晉書·王獻之傳》:「桓溫嘗使扞王獻之呴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牸牛,甚妙。」後因以「筆誤作牛」喻隨機應變,化拙成巧或持功補過
喘月吳牛:
相傳吳地之牛畏熱,見月亦疑為日,喘息不已。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因以為典實。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吹牛拍馬:
吹噓奉承
槌牛釃酒:
殺牛濾酒。謂備餚酒以燕享
對牛彈琴:
亦作「對牛鼓簧」。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語本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放牛歸馬:
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犀牛望月:
《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謂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於角。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呂東萊畜犀帶一圍,文理縝密,中有一月影,過望則見,蓋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於角。」後因形容長久盼望
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扞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後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割雞焉用牛刀: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雞,也寫作「雞」
歸馬放牛:
謂戰爭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穎達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汗牛充棟: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謂書籍存放時可堆至屋頂,運輸時可使牛馬累得出汗。後用「汗牛充棟」形容著作或藏書極多
呼牛呼馬:
亦作「呼牛作馬」。語本《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後以「呼牛呼馬」、「呼牛作馬」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G. 帶有牛的成語
1、九牛一毛
【解釋】: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出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譯文】:假如我伏法被殺,如果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毛,與螻蟻又有什麼區別?
2、對牛彈琴
【解釋】: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出自】: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譯文】:公明儀為牛彈奏清角的行為,我吃像枚。不是牛不知道,不符合他罷了。
3、多如牛毛
【解釋】: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樣多。形容極多。
【出自】:《北史·文苑列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譯文】:學者如牛毛,成功的人鳳毛麟角。
4、目無全牛
【解釋】: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譯文】:我開始分解牛的時候,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後,沒有看到完整的牛啊。
5、牛郎織女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兩相界離相去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H. 超級短成語文言文及翻譯。急求,跪求,
刻舟求劍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
盲人摸象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
【原文】:《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
拔苗助長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截竿進城
【原文】: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動腦,不要讓頭腦僵化了。
杯弓蛇影
【原文】: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
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頓愈。
【翻譯】:樂廣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友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彷彿看見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心裡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裡,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樂廣指著牆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按圖索驥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
【譯文】:伯樂《相馬經》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韓非子》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民舍棄了他的農具,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結果,兔子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案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鑿壁借光
【原文】: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I. 在唐宋時期,人們逛街會感受到哪樣的樂趣呢
盡管現在電商越來越發達,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體店就會完全消失被電商取代。線上購物有線上購物的方便和樂趣,同樣的,實體店購物也有它獨有的樂趣。比如說當你去某個地方旅遊的時候,自然會想領略一下那個地方特有的小吃,步行街、購物街、小吃街等等這些地方就成了最好的去處。很多特色小吃要在做好的當時,以及所處的環境中品嘗才能享受到它特有的風情味道;再比如買衣服買鞋子,在網上買的衣鞋子服再好看,也總是不如自己在實體店裡自己親身試穿來的效果明顯;還有情侶之間在步行街約會,手挽著手東走走西逛逛;父母帶著孩子一家幾口其樂融融逛超市等等這些都是線上購物所無法給予的快樂和體驗。也就是說實際逛街和雲逛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那麼古人們科技落後,物流落後,是無法享受到電商的樂趣的,但並非只有現代才有集市,古代仍然也有。盡管在不同的朝代,對於市集的規定都不盡相同,但是這絲毫影響不了古人們出門逛街的性質,並且由於時代不同、習慣不同、生產力不同,我們可以領略到一種與現代截然不同的逛街樂趣。另外論購物剁手的話,古人們可是絲毫不遜色於現代人的。尤其是自唐宋開始,絲綢之路的開通帶來了唐宋的繁盛,因此我們今天便以唐宋為主。
人流如織
- 小結:
盡管古人們的物質生活的確沒有現代這樣豐富,娛樂休閑活動也不如現代多,但是這並不影響古人們打發時光。宋朝的夜市繁華,連身居皇宮之中的人都感到無比羨慕,想要去逛一逛、看一看、玩一玩。到了明清時期,街市發展的更為繁華,但是比之從前更多了一份秩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統治者們已經摸索出了管理模式;在有效的管理之下,市集就變得更加有序。為了維護市集的秩序,晚清政府甚至學習了西方,引進了西方的管理制度。有專門的機構和職位來管理市集,這個時期的夜市和我們現代的夜市已經十分接近了。
縱觀歷史,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市集的雛形。因為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交易這個行為,有交易自然就要有交易的場所。最開始的交易場所並沒有如後世一樣,有如此大的、有序的規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