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七夕節
① 日本的七夕節和中國七夕節的區別在哪裡
1、七夕由來的不同
中國的七夕:
七夕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我們目前所知有關七夕的最早文獻資料。
傳統七夕是女性節日,它主要強調「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古代婦女七夕乞巧也屢屢在唐詩宋詞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詩雲:「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七夕還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強調兩性的愛情忠貞。《漢武故事》里記載,漢武帝跟仙後西王母相愛,西王母讓青鳥作為信使和他傳信。據說西王母要來的時候,由青鳥先來報告,西王母跟漢武帝相會五次,都是在七夕。漢朝在宮廷里就過七月七,用紅絲繩把手纏起來,叫連愛,把愛連起來。所以七月七從漢朝開始就突出愛情主題。
也有學者認為,七夕是父權社會出現之前的神話母題,是請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儀式,乞巧的最初意思為向天神乞橋,「乞求溝通的橋梁」。
此外,七夕還與科舉考試有關,據說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舉考試的神仙。
日本的七夕:
誕生於中國的七夕節在奈良時代傳入日本,與日本本土的祖靈信仰和棚機津女信仰融合,包含了更多與日本佛教有密切聯系的「穢祓」(去除污穢)思想,頗具日本特色。
日本七夕節吸收了中國七夕節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如今已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2、七夕習俗不同
中國的七夕習俗:
中國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浙江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若無公雞報曉,牛郎織女便能永不分開。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而後,大家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扎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七姐」。
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在坪洲及西貢,分別有兩間七姐廟,坪洲的七姐廟名為仙姊廟,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日本的七夕習俗
日本的七夕節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重陽(9月9日)一並列入日本的五節供,是國家的固定節日。每年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七夕節慶祝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日本三大七夕」的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與中國的七夕習俗有所不同,在日本,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和紀念,如選美比賽、馬拉松、七夕舞會等。
同時,七夕也被認為是訴說心願的日子。
這一習俗從江戶時代一直流傳至今。人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五色彩紙上,日語裡面叫做「短冊(たんざく)」,綁上絲線然後掛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願望的實現。每年七夕到來之前,大學里的圖書館、家附近的超市、車站的大型商場就開始准備,到處都可以看到供人們寫願望的紙條和掛願望的柳枝。
也正是由於這一習俗,日本的七夕更被人們當做是小孩子的節日而不是情人節。
② 日本也過七夕節嗎
當然日本的七夕也是來源於中國的,最初也是為了牛郎織女。不過現在一片燈紅酒綠中根本找不到牛郎織女的影子。大家不過是找種種借口來熱鬧熱鬧才是真意吧。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日本的七夕節也有很多傳說,不過最流行的不是「天仙配」的情節,而是下面的故事(貌似中國的另一個傳說):
天河將天分為東西兩半,西邊叫做天人界。天帝的女兒織女從小就將發展天國的紡織事業作為畢生的追求,每日每夜孜孜不倦的鑽研探索。皇天不負有心神,織女織出的布絢麗無比,人人見了都想要,那布自然供不應求。由於織女的努力,使得天帝的生意紅紅火火,也帶動了天人界的輕工業蓬勃發展……隨著織女長大成人,天帝愁了,織女整天對著織機,連梳洗打扮都顧不上,咋能嫁出去呢?最後,他把織女嫁給了天河對岸,整天放牛,為畜牧業發展不斷奮斗的牛郎(日語叫牽牛)。織女嫁給牛郎後,夫妻恩愛,生活幸福。逐漸由事業型的女強人轉變為家庭主婦,放棄了織布。天帝那邊來買布的客戶源源不斷,可是織女的布卻已沒有了。天帝一看就急了:他倆要是繼續這么粘粘糊糊的在一起,織女就不能幹活,太耽誤我生意了,必須把他們分開。不過那樣的話他們也太可憐了,就按排他們每年見一次面吧。見面的日子定在了7月7日,平時不可渡過的天河在那天會飛來無數的喜鵲架橋,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
③ 仙台七夕不是日本乙級聯賽的嗎怎麼可以參加亞冠
球隊的前身是東北電力足球部,於1988年成立。球場的主場是仙台體育場。1994年,球隊為了可以升級到日職聯改名為 Brummell仙台。1996年球隊從東北聯賽升級到日本足球聯賽(JFL)。1999年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擴展到乙級的時候,球隊的名稱改為仙台七夕。
聯賽日本職業足球聯賽2012日職第 2 名
④ 日語翻譯
仙台七夕節的歷史
仙台七夕在仙台被叫做「たなばたさん」(ta na ba ta sa n),是市民們非常喜愛的節日。作為東北三大節日儀式之一的仙台七夕,於每年的8月6日開始,持續三天,每年從全國有超過2000的遊客參觀,更加是全國首屈一指的七夕慶祝活動。
現在這種豪華的,值得誇耀的以觀光為主的七夕,實際上是進入昭和時期之後才形成的。七夕原本是在家中進行的、仙台市民的質朴的節日活動。我們來翻閱看看在仙台延續了400年的七夕歷史。
七夕的起源「七夕」和「たなばた」
從中國古代就開始的七夕節,是牛郎織女每年在銀河相會一次的七夕傳說,同祈求能夠提高紡織、裁縫、習字的「乞巧節」同進行的儀式活動。
在奈良時代,七夕被作為宮廷中的儀式被舉行。之後,在武士門第、民間擴展,並形成了在短竹子上懸掛長條紙、彩紙、飄帶旗(幡)這種固定的七夕裝飾的基本形式。
外來的漢語「七夕」在日語中被念作了「たなばた」(ta na ba ta),這是由於棚機津女而形成的,相傳「棚機津女」為了祈求豐收而為神紡織神衣。
⑤ 七夕在日本是情人節嗎
中國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節是農歷7月的一個特別重大的節日。這個節日的起源來自中國民間的織女以及她的丈夫牽牛的故事。織女和牽牛本不是人,是人們把事實存在的兩顆星通過想像造出來的兩個神。這兩顆星分別位於銀河的兩端。中國人通過想像把他們命名為織女星和牽牛星也就是被銀河隔開的兩顆星。在每年的農歷7月7日,兩人只能碰一次面。因此中國人把每年的農歷7月7日命名為七夕節。
中國七夕節的傳說
中國的七夕是沿用古代的舊歷(也就是農歷)的7月7日作為七夕節。那時候,七夕節也是女人的節日。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織女不僅漂亮,聰明,而且在織造方面是很厲害的。女人想做織女那樣的人,所以每年在慶典活動上,都會參與與織造物相關聯的活動。比如用針的比賽啊,織造東西的比賽有很多的。另外,懷揣希望的人,會在河裡面放一座座蓮花燈,把自己的願望也在燈籠上。這么做的原因是,蓮花燈會沿著河流一直漂啊漂,到達銀河裡,如果能被織女看到的話,那她所許的願望也就能成真了。
但是,現在,中國的七夕節,已經變成了中國一個特殊的情人節了。那天,戀人之間會互相贈送禮物,買花送花,再一起去飯店吃飯。這時候飯店為了充分滿足戀人的需要,會准備特別的套餐。
日本七夕節的來歷
日本的七夕節起源於奈良時代。在古時候的日本,七夕節的活動與中國大致相同,基本上做些跟織造物有關什麼的活動。現在日本七夕節有代表性的活動就是在長條紙上寫下自己的願望,然後扎在竹葉上。這個有日本特色的七夕節慶祝活動起源於江戶時代。通常,傳統的長紙條有五種顏色,分別是,紅綠黃白黑。現在其他的顏色也參與了進來,也出現了粉紅色啊,藍色之類的。
但是,明治時代以後,日本就不再使用舊歷了。所以現在的七夕,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都採用公歷的7月7日,特別的地方還是能看到用農歷的7月初7作為七夕之日的。這其中當屬仙台的七夕節慶典活動最有名。裝飾物很大,也有大型的公眾表演。他所採用的農歷的7月初7的慶祝方式與其他地區不同。來自日本各地的大量的觀光客都會去仙台。
⑥ 仙台市的節日
以仙台五大祭典活動〈仙台青葉祭典、仙台七夕節、定禪寺街頭爵士樂節、陸奧YOSAKOI祭典、SENDAI光之露天劇〉為首,從傳統儀式到各種活動,森林之都四季不斷的祭典繪卷,給城市增添了華麗的色彩。
仙台青葉祭典
舉辦日期:每年5月第3個周日和前一天宣告城下町仙台之春到來的代表性祭典。
周六晚上最吸引人的活動是「雀舞大會」。此大會歡迎一般人參加,大家可以一起跳舞,感受祭典活動的樂趣。
在周日的正式活動中,壯觀的彩車和武士隊伍從街道兩旁新綠的櫸樹林中陸續走出。在主幹道上,大太鼓的聲音和人們歡笑聲交雜在一起,大家沉醉於祭典活動的興奮之中。
仙台七夕節 - 國內聞名的祭日活動
仙台七夕節在每年的8月6,7,8日舉行。市中心大街的各家店鋪都裝飾著用和紙做的色彩靚麗的傳統竹飾,爭奇斗艷。竹枝上面掛著寫滿願望的長紙條兒、紙花綵球。為了欣賞這些美麗的七夕竹飾,每年有200多萬遊客在這個時期來到仙台市。
定禪寺街頭爵士樂節
舉辦日期:每年9月第2個周日和前一天
和青葉大街一同被視為「森林之都-仙台」之標志的定禪寺大街,兩旁櫸樹林立。以此為中心,大廈的入口、小公園、綠化帶、公園等地都將在這兩天成為特別的舞台。
從日本國內外趕來參加的600多支樂隊,在這里展開各種不同風格的演出。不僅有爵士樂,還有流行樂、搖滾樂和世界音樂。這種音樂盛會的規模不僅是日本最大的,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見的。
陸奧YOSAKOI祭典
舉辦日期:每年10月中旬
手持鳴器,在加入當地民謠成分的背景音樂中起舞,是陸奧YOSAKOI祭典的基本規則。服裝和舞蹈動作完全自由,背景音樂也是從民謠到激烈的搖滾風,融合多種風格的獨特編排。大音量的音樂和華麗的舞蹈將完全征服觀眾。
以市內中心部分為首,在10餘個會場可以充分體驗熱情的YOSAKOI,大家可以到最近的會場去。只要遵守基本規則和禮儀,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SENDAI光之盛典
舉辦日期:每年12月12日~31日
當初冬的冷風吹起的時候,仙台人滿心期待的冬季活動就是SENDAI光之盛典。1986年,由市民志願者發起,這項活動逐漸發展為全日本知名的活動,如今已是仙台冬天的風景詩。
在市民經常光顧的定禪寺大街和青葉大街,街道兩旁的櫸樹被數十萬個彩燈所包圍,變成一條充滿幻想的光之迴廊。
從平成11年(1999年)開始,「Loople 仙台-光之盛典號」開始運營,您可以享受從公車中欣賞光之隧道。
⑦ 七夕節在日本的習俗
日本的七夕節習俗有舉行七夕祭、七夕詩會,穿針乞巧等。
日本的「七夕內節」源自容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奈良時代中期開始,日本宮廷和上流社會模仿唐宮,七夕祭、穿針乞巧和七夕詩會蔚然成風。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但是與愛情無關。七夕節原本是陰歷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歷,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歷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
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簽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小學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⑧ 日本仙台
仙台機場位位於近郊,可以乘坐機場專線巴士到仙台市區火車站.車程約40分鍾.大人票價910Yen,小童票價460Yen
仙台市內有觀光巡迴電車,由9:07am開始至4:07pm,
以仙台市的旅遊景點為車站,沿著不斷往來,車內有英語和圖片顯示下車的地方游會很容易便可以選擇要去的景點.大人票價250Yen,小童票價130Yen.
(可以從旅館購買一天乘車票,大人票價600Yen,小童票價300Yen).
仙台西邊近郊的秋保溫泉是全國有名的溫泉區,此地很多不同級別的溫泉酒店和風景名勝,如磊磊峽,秋保大瀑布,二口狹谷,磐司岩,天守閣自然公園,秋保工藝之鄉…秋保Hotel位於磊磊峽的旁邊,是一間傳統式的地道日本旅館,分開男女溫泉池.環境極之幽美,價格也算公道,大人每晚15,000Yen,一大一小每晚是Yen18,000,已包括日式晚餐和早餐.在仙台火車站,坐8號巴士(票價780Yen),約40分鍾在枇杷原(Biwahara)下車,行3分鍾路便可到達.在日本浸地道溫泉,是難忘的舒暢經驗,不可錯過!
到了仙台,一定不可錯過日本三大著名風景的松島和著名漁港鹽釜游覽.一整天的行程建議如下:-
在仙台火車站,乘搭仙石線火車(320Yen),約20分鍾後,在本鹽釜站下車,出站後轉左,沿著指示走路約10分鍾到鹽釜神社,此神社位於半山上,可以看到漁港,是祭祀魚業,海運之神,遊客都會用懸掛著的粗繩敲打銅鑼祈福.在門口之旁有志波彥神社,周圍環境極佳,令人心境開朗.之後可以徒步15分鍾前往碼頭,乘坐游覽船前往松島(大人票1420Yen,小童710Yen每半小時一班),在整個約50分鍾的航程,海面上的大群海鷗都跟隨伴著船的兩旁,為旅程增添色彩.途經看到星羅棋布的小島,受天然風化侵蝕形各種多姿的怪石,有似人頭的,像龜的,千貫錢的….如仁王島,千貫島,鍾島,狗島,金島,大黑島,材木島雙子島,火附島,桂島等等.上船後,便是著名的松島風景區
松島的景點等別多,我們只能夠選擇重點參觀.推薦的勝景是五大堂(國寶),瑞嚴寺(國寶),觀瀾亭(重要文化財),
雄島五大堂
它是伊達政宗於1609年再建的.五大明王像被供奉在堂中.五大堂之名便由此而起.五大堂繪有中國的十二生肖像.但只是每33年才向公眾開放一次.
瑞嚴寺是日本東北地區最著名的修禪寺院.最早建於828年,其後毀後又重建,伊達政宗於1609在其中奉置了寶座.這座建築物是桃山時代藝術精華的代表,與它相連的寶物館青龍殿之中珍藏著瑞嚴寺和伊達家族有關的千餘件藝術珍品.
雄島位於松島岸車站的東南方,由紅色的渡月橋與岸相連.在島上,
遊客可以觀賞到刻在石岩上的觀音像.
在島心的另一景觀是由」芭蕉」和」曾良」題寫的詩碑.
觀瀾亭和松島博物館觀瀾亭是觀賞連漪之處.位於月見崎的頂端.
此亭與瑞嚴寺是桃山時代的代表作.在光滑的大門上的繪畫是
「狩野山樂」和與同時代的其他著名畫家的傑作.
與觀瀾亭毗連的建築也被視為藝術瑰寶
在松島,記得要品嘗當地名產....生蚝.
在海岸停車場旁有幾間供應生蚝的餐廳.其中一家名叫石田家,在二樓席地而坐品嘗美味佳餚之際,還可飽覽松島灣景色.
觀賞松島日落美景後,可以漫步數分鍾到松島海岸火車站返回仙台.
車程視"快車"或"慢車",約15分鍾至30分鍾.
票價大人400Yen.小童半價.
仙台市內景點
約在公元1600年,伊達政宗藩主統治著仙台.經過400年發展至今,
仙台市人口約壹佰萬,是日木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市內的主要游點有仙台城遺址,瑞鳳殿,大崎八幡宮(國寶),東照宮,
市博物館,魯迅紀念碑,仙台市戰災復興紀念館,陸奧國分寺葯師堂,
輪王寺等等
定禪寺大街
綠化帶點綴在高樓大廈之間,定禪寺大街正是「森林之城」的寫照.散步路旁,茂密的櫸樹成陰,陽光柔和撒下,不由地停下來仰望櫸樹.上下行車道分界處的散步路上散布著不同的銅雕像.令人就如置身於露天畫廊之中.這里,夏季」七夕節」,秋季有「爵士音樂節」,冬季有「光的樂章」表演.
青葉大街
從仙台火車站前的立交橋上望去,櫸樹林陰筆直地通向青葉大道.這一帶銀行和寫字樓林立.往西是一番町商店街,然後通向青葉山,是仙台市內第一大街.
廣瀨大街
位於青葉大街和定禪寺大街之間,此處食肆林立,行人晝夜熙來攘往,連接廣瀨通地鐵站和一番購物街.是約會和購物的上佳選擇.
一番町購物街/MarbleRoad大町
一番町購物街(一番町四丁目,Vlandome一番町,Sunmall一番町)交匯著MarbleRoad大町,ClisRoad/名掛丁等全天候購物區.此處有各式各樣的店鋪,食肆,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給.實在是購物天堂之地.
仙台市特產
牛舌....是全日本有名的仙台名產.有多種不同的味道.
最好是跟牛尾湯和日本酒一齊;進食,其味無窮.
伊達之牛舌:仙台市青葉區國分町1-8-13
金印牛舌:仙台市若林區六丁之目南町2-60
竹業形魚餅....它是用磨碎白身魚,比目魚等高魚肉烤成的魚餅.
毛豆糕....把當地的毛豆去皮後,做成糊狀,混在軟米團一起,
很有風味.
在仙台吃毛豆糕是意味著夏天的來臨.
漬茄子.....細短形狀的漬茄子,不可錯過.
木形公仔...多姿形態的實木雕成的人形公仔,通常是以女童為主題.
是仙台著名的傳統工藝.
堤人形....這種以砍舞伎,
浮世繪和相朴等為主題的土製偶人色彩優雅,活靈活現,適用作送禮.
⑨ 仙台七夕對大阪鋼巴足球上半進球了沒有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3
⑩ 在東北,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