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緣結神
『壹』 七夕已過,含有經典告白場景的動漫有哪些
七夕節就這么過去了,有些人可以過得很高興,而有些人只是把這一天當做假日一樣,讓自己放鬆;作為比較宅的我。在現實中雖然沒有被表白,但是我可以在動漫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虛擬場景,把女主當成是我自己一樣被告白;
還有最經典的那部《元氣少女緣結神》中,可以說滿屏的都是情話;最經典的應該是巴衛和奈奈生結婚的場景了吧;在結婚的那些片段中,巴衛對奈奈生說:「我終於等到你了」「以後會幸福的,我以後會讓你加倍幸福」;連他們結婚我都覺得我就是奈奈生了;想要巴衛這樣的一個男人!
『貳』 關於七夕節的神話故事有什麼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說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叄』 占卜姻緣結果是:「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 」 請問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緣分很深,兩個人很相愛,但是卻不能在一起。
就像牛郎和織女一樣,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時,牛郎和織女會在鵲橋相會,他們一年只能相聚這么一次,盡管他們彼此都是真誠的相愛著,可是他們確不能長相守。
而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這一天,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
牛郎和織女即便再怎麼相愛可是終究不能長相守,他們每年七夕相會,但他們依然相愛著。「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 」 表達的正是這種明明很相愛,確難以在一起的情感。
『肆』 七夕的來歷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青年叫牛郎,其父母死後和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嫌他憨厚老實,就想方設法刻薄他,後來又提出與他分家,田產房屋一律歸哥嫂,一頭沒有用的老牛分給了牛郎。牛郎白天喂牛開荒,夜晚和老牛同睡在牛棚里,朝夕相處、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雖不甚好,但卻和老牛產生了感情。
一天夜裡,牛郎忽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牛郎、牛郎!」他驚奇地望瞭望四周,不見一人,覺得很奇怪,這時他發現老牛的嘴一張一合地正在叫他,於是他和老牛攀談起來。老牛告訴他:「明天午後,天上有九個仙女要到清水河來洗澡,其中一個穿綠袍的仙女叫織女,她就是你的妻子。」老牛叫牛郎第二天躲在河邊,等到仙女脫去衣服到河裡洗澡時,將那件綠袍藏起來,時辰一到仙女就會穿衣回宮,等其他仙女走了,再把衣服拿出來和織女相見。
到了第二天,牛郎便按照老牛的話去做,果然有九個如花似玉的姑娘來洗澡了。牛郎喜出望外,敏捷地藏好綠袍,不一會兒,天空出現一道霞光,仙女們一個個急忙穿衣回天宮去了。只有織女焦急地還在河邊找衣服,這時牛郎托著綠袍跑出來喊道:「姑娘!你的衣服在這兒。」織女見牛郎言語穩重,一表人才,便起了愛慕之心,又見姐妹們早已走了,天門也關上了,她就只好和牛郎一起回家。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財富,日子過得很幸福。一天,老牛兩眼淚汪汪地又說話了,牛郎趕快靠近老牛。老牛吩咐道:「我老了,快不行了。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來曬干,以後在萬分危急的時候就披上它,它會給你解難排憂。」說完,老牛倒下死了。牛郎夫婦倆一邊痛哭一邊剝下牛皮,然後把老牛鄭重地埋掉了。過了不久,織女生下一男一女,小日子過得更加甜蜜。
一天,牛郎正在地里幹活,忽然間狂風四起,雷電交加,他擔心妻子兒女會害怕,就趕快往回跑。腳一跨進門,只見兩個孩子哭喊著:「媽媽被抓走了。」牛郎猜想定是天兵天將乾的,怎麼辦?在這緊急關頭,他想起老牛臨死的囑咐,於是他用筐子擔著兩個孩子,披上牛皮趕緊去追,眼看牛郎很快就要追上了,天上的王母娘娘抽下頭上的銀簪就地一畫,立刻,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把牛郎織女分隔在河的兩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河。從此他們相望不能相見,鵲鳥也為之感動,便相約每年的七月初七,都飛到這里來搭浮橋,使牛郎織女能夠一年一度地相會。據說在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你若安靜地躺在葡萄架下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竊竊私語呢!
所謂的「天河」也叫銀河,它是宇宙間無數恆星密集而成。由於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看上去就象一條雲霧狀的帶子。牛郎織女也不過是銀河系中兩顆普通的恆星,他們的距離也很遙遠,牛郎星距地球16光年,織女星距地球27光年,二者相差11光年,由物象的近大遠小可推測其大小相差懸殊。這則傳說只不過是人們根據觀察的天相——天球上恆星投影的位置,編造的奇特故事,它反映了人們對神秘宇宙的無限遐想。
『伍』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是什麼意思
金風玉露,牛郎織女七夕會的意思是金風四起玉露凝成的時候,牛郎織女才能在七夕相會。
出處:
《辛未七夕》
作者: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譯文:恐怕是仙人們喜歡別離,所以才叫人們長時間盼望相會的日期。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清輝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時相望已久,接織女過河的微雲恰恰涌現得遲。怎麼會忘記不酬謝填河以渡的烏鵲,單給蜘蛛的偏愛向它乞求巧絲。
(5)七夕緣結神擴展閱讀
《辛未七夕》 賞析:
《辛未七夕》借牛郎織女故事發端,表現人與人遇合的困難。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兩顆星每隔一年時間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烏鵲搭成的橋上相會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來勢力的強壓下才形成的,但詩人翻陳出新,說恐怕是神仙們愛好別離,才故意將相會的時期安排得這么遠。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二句說,佳人的相會要經過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實現。前句表地點,後句指時問。「金風」表明時間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義。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描繪雙方盼望相會時的焦急心情。詩的最後兩句又拈出七夕的故事與習俗,借用烏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的故事來暗喻自己是通過令狐綯的引薦搭橋才謀得官職的,對此事當然有心意要感激報答其恩德。後句一轉,意謂盡管如此,但所得到的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職位,只有再作別的打算了。
『陸』 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美麗傳說
七夕來歷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已是家喻戶曉,由來已久。《詩·小雅·大東》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膠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 服箱。」這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雛型,這時,織女、牽牛還只是天河二星,並無神的色彩,雖然詩中提到了織女「報章」、牽牛「服箱」,但這也只是就這兩顆 星的名稱生發的聯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聯想正是後來牛郎織女傳說的催發劑。到了漢代,牽牛、織女便由星變成了神,有了鵲橋相會的說法。唐韓鄂《歲華 紀麗》引《風俗通》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再看漢末的《古詩十九鐵:「迢迢 牽牛星,皎皎河漢文。纖纖摸索手,札札弄機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詩中不僅說出了牛郎與織女 相思相戀的夫妻關系,而且織女的神的形象已隱現其中。大概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漢代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說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 帝之子也。年年機抒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後遂廢織經。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這個牛郎織女神 話故事的梗概,雖然在文獻的記載中出於南北朝時代,但人們有理由認為它是對漢代牛郎織女傳說的追述,不然,七夕相會之說就無從說起。後來,牛郎織女的傳說 在民間又被不斷地豐富情節、注人民情,於是,這一傳說更為故事化了。在民間傳說中,織女為天帝之孫、王母娘娘之外孫,織布之暇,常浴於銀河。牛郎則為人間 一孤兒,備受兄嫂虐待,分家時僅分予一老牛。時天地相去不遠,銀河與凡間通連。牛郎遵老牛之囑,去銀河竊得織女天衣,織女不能去,遂結為夫妻。經數年,得 一兒一女,男耕女織,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親往。織女被捉,號哭與夫及子女痛別。時老牛垂死,囑牛郎剖其皮,衣 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擔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劃空,頓成滾滾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後終感動天帝,許其每年七夕鵲橋相會。七夕這一民間節 日就源起於這個神話傳說,七夕的節日風俗也與這一神話傳說有著淵源關系
『柒』 七夕如何乞姻緣
姻緣和桃花緣可是人人都想要的,那麼有沒有人為的方法來增強這些「緣」呢?這里收集了一些民間的小小的巫術魔法,供大家參考。
求姻緣法
在自己農歷生日的那天,選個吉時,將七朵大紅的玫瑰花,七顆白色的小石頭,還有少許的米和鹽,全部放在浴缸內泡澡約十分鍾,如此便可包你一整年身強體壯,百病不侵!
求桃花緣的方法
取玫瑰花十二朵,先以冷水泡一晚;次日清晨約五點鍾左右,改以熱水泡花瓣,加自己最喜歡的香水泡澡,同時心中默念自己的名字,求玫瑰仙子賜予姻緣,連續七天就可求得異性緣。
促進姻緣法
准備五條不同顏色,代表姻緣線的綵帶,再准備五朵玫瑰花及一個新的圓形盤子,將五朵花放在盤內排成五角形,再在盤子中央點上一根紅色小蠟燭,在半夜十二點時將蠟燭點燃合掌向月下老人許願,等到蠟燭燒完就大功告成,姻緣將會很快到來!
催婚催丁秘法公開
婚姻是家庭的紐帶,是人生的重大事情,人生的幸福與否,無外乎家庭、婚姻、事業,但這三者,恰恰又與命理風水不可分割,家庭的興衰,事業的成敗,婚姻的好壞,與風水有著重大關系。風水能成事,也能壞事,這是無用置疑的。既然風水能壞事,那麼,我們就可通過風水的調整來讓其成事。這里介紹兩種風水催婚催丁秘法,其法如下:
催婚秘法:
催婚之法多種,這里公開一種玄空常用之簡單實用,人人者可操 作的一種方法。其法在流年天喜方載置花果、樹木,主娶親嫁女。亦可在本山天喜方載置花果、樹木。坐山天喜方演算法:自酉宮起子,逆行至坐山地支止。流年天喜演算法:自酉宮起子,逆行至太歲之支止。紅鸞星,在天喜星之對宮,紅鸞主生女,天喜主生子,紅花應嫁娶,果實應生子,催婚姻以男女之桃花為之。又紅鸞亦主血光、火災,老年人忌之。
催丁秘法:
催丁之法也很多種,這里身大家介紹兩種。一種是利用九宮飛中的一白之星,一種是利用九宮飛中的真天乙貴人,這兩種方法都是很准驗的。
1、 流年白星到床,定主懷胎,流年白星到房定主生子。九星飛到之方,若生命主納音,添丁無疑。以年三白與月三白所臨之方安床開門可以催丁。以運之生旺與年月之生旺,合移居改灶,可以祛病招財。
2、九星真天乙貴人臨方的運用,在風水中也是很准驗的。灶向該方或卧室的門在該方,若懷孕可得男胎。
求婚小秘方
將一朵紅色的玫瑰花,花瓣全部摘下,將摘下來的花瓣放進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中,在杯中加滿水,放在陽光下曬一天,一天後,將花瓣拿出洗凈,泡成一杯玫瑰花茶,自喝下一半,令外半杯給心儀的對象喝下,不用多久,心儀的另一半就會向你求婚了!
求姻緣法
用清水加鹽,磨墨,然後將自己的名字、八字、現住哪裡,寫在一條紅色絲帶上,趁著月圓之夜,懇請月下老人賜予姻緣,然後將絲帶綁在腳指頭上(男左女右),除了洗澡之外,不準拿下,少則七天,多則四十九天必會遇上好姻緣。最重要的事 成之後要將絲帶燒掉,這段姻緣才能平順幸福。
『捌』 七夕的典故是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編輯本段]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編輯本段]傳說
第一則
《織女》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第二則
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干二凈。 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里下了毒葯。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 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里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沖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么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里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里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 二小瞅准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什麼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里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裡。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著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里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第三則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