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離別愁

七夕離別愁

發布時間: 2022-01-16 19:18:58

A. 唐。趙璜 七夕

又逢一年一度的七夕節,看到織女出現在烏鵲橋頭。牛郎和織女只能在天上一年見上一面,總比人間一去不復回好得多了。人間的雲月和煙花是如此的俗不可耐,讓人看了心煩。七夕過後,雲河清淺,但是看我們的離別,心如死灰。

B. 《七夕》這首古詩的意思

釋義: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原詩:

《七夕》唐代: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簡介:

《七夕》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先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再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全詩想像豐富,語言精美,感情深厚。


(2)七夕離別愁擴展閱讀: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這個傳說中優美的愛情故事,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馳。約大中七年(853年)農歷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來追悼亡妻。

851年,鬱郁不得志的李商隱失去了一生最愛的妻子王夫人。正是出身高貴的王夫人多年的資助和扶持,才讓李商隱有一個穩固的家庭,才讓他在多年的鬱郁寡歡中得到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現在王夫人去世了,李商隱的人生已經沒有樂趣,他在一瞬間衰老了數十歲。

同年秋天,被任命為節度使的老朋友邀請李商隱到四川任職,擔任參軍。李商隱到了四川後,有感自己仕途的不順,以及失去妻子的悲傷,一度有出家為僧的打算。只是出於對兒子李袞師的希望,才沒有做出傻事。但是李商隱還是從自己微薄的俸祿中捐獻出一部分給當地的僧人印刷佛經。

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好詩啊,既可以認為是對七夕相逢的珍視,因為是如此長時間的離別所帶來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嘲諷,因為為了一度來就要付出無期別的代價。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C. 白居易的七夕表達了什麼情感

謝謝你的關注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32
12

安脈中小學成績管理系統
值得一看的成績管理系統相關信息推薦
橫向比較,縱向跟蹤,讓校長和教導主任等人員跟蹤教師及學生的教學成績進步狀況
上海安脈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七夕表達了白居易的什麼感情
律師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一個寵物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情感表達_表達情感的句子
「知乎」聚焦熱點話題,解答專業疑問,有問題,就會有答案上「知乎」, 看萬千知友們火熱討論
廣告2021-03-07
白居易的七夕描寫了什麼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注釋 煙霄:雲霄。 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153贊·1,408瀏覽2020-07-18
白居易七夕古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有情人深深的同情。 原文: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為白園捐立石碑,以紀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兩種文字書寫。1995年,4個日本人於此上書「櫻獻」。
1贊·535瀏覽2020-10-19
七夕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感情
1贊·1播放
《七夕》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牛郎、織女會少離多,每年只有一次七夕相會,但比起世上無期的離別來,他們相會是有期的,可盼的,值得羨慕的,反襯之下,表現出久別相思的痛苦。 《七夕》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 原文如下: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白話譯文: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3)七夕離別愁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 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
35贊·1,812瀏覽2019-03-04
白居易的巜七夕 》描寫了______,表達了詩人_________。
描寫了月亮銀河星空的永恆狀態,表達了詩人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翻譯: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3)七夕離別愁擴展閱讀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55

D. 關於七夕傷感詩詞 謝啦

七夕時節憶往昔,眷屬難成甚可惜。牛郎織女會此時,我卻獨飲空嘆息。
七夕是中國情人節,中國的傳統佳節,七夕的詩句自然很多,美好爛漫的愛情,古人愛好吟詩作賦,發幾個給大家欣賞

1、七夕 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2、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鑒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3、七夕 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4、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5、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6、鵲橋仙 (七夕) 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

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

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7、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8、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9、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10、七夕 (樂府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天有牛?O織女,地上金童玉女,唯吾與爾。
七夕如願盼今朝紅葉香殘怨可消朝朝暮暮圖永久纏纏綿綿訴心焦
上天又給我一個約你的借口,相愛的人兒,與你共渡,天天都是情人節。
七夕之夜星麻麻,看著水裡魚雙雙。想到了你心一酸,唯有想著當初情?
:)
親親你我, 私守樓閣,鵲橋之夜永定今生!
別人在橋,我在網!!
月影光如晝,銀霜茫茫;七夕會鵲橋,情意綿綿。仙花團錦簇,美景交融;仙鵲聚天橋,好生幸福!

E. 《七夕》這首古詩的全文如何

七夕
詩人:清江 朝代:唐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F. 描寫離別傷感的詩句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5、送別

唐代: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譯文

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G. 情人節有哪些詩句形容離別

七夕節,有人稱其為「中國情人節」。在漸行漸遠的農業文明中,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漫長的農業社會,這個故事是作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密碼,在口頭和典籍間代代流傳。「我奶奶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這種口述的方式我們曾經很熟悉。後一種方式就是這個故事足以引起某個文人的重視,將其錄入一本書,或者寫入一篇作品中。如今,它被現代人賦予了更多內涵。一到這個時候,商家推出的各種活動吸引了年輕人,消費成為節日主調。然而追溯源流,七夕節意蘊深厚內斂,民間慶祝形式多樣,絕非只有愛情可以言說。

這樣甜美馨悅的日子怎能沒有節日慶祝,七夕,應時而生,應運而生。

萬物有靈,人類社會和外在自然界能夠產生任意的相似性的聯想。人間的喜怒哀樂被寄託於天上的星宿,昭示季節轉換的牽牛星和織女星便成為一對配偶神。

隨著農業社會經濟結構逐漸完善,天上的星辰神性衰減,人成為故事的主角。牛郎織女由星辰神話變成愛情傳說,經歷了千年嬗變。然而,這個故事的內核——離別,卻從未改變。因為天上雙星相隔星漢的事實,引發人們對大地之上有情男女的分別生發出無限惆悵。《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織女星,終日愁苦思念清淺的銀河對岸的牽牛星,以致織布不成,淚流潸然。漢代以後,儒生們將社會秩序情感都歸屬在了倫常范疇,織女牽牛神話的官方版本就是夫婦之情、夫妻之愛,在「發乎情,止乎禮義」的范圍內,在不影響耕織的情況下才予以肯定。士大夫們更是附會,認定雙星分離的原因是織女貪戀夫妻歡愛而「遂廢織經」,於是被罰在天河兩旁,只有一年見一次面。七夕詩中最有名的當屬《故事十九首》中的一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有情人不能相守,其中苦楚也只有當事人才能道得出。在詩的國度里,這種帶著甜蜜而又痛苦的情感,是詩人們歌詠的最佳題材。據不完全統計,唐宋時期七夕主題的詩詞達近400首。有杜甫的《牽牛織女》:「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宋代的秦觀那一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是道出了男女相思離別的人間苦樂。明清以降,這種七夕相思主題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不管是愛人的分別還是親人、朋友的分離,在這些七夕主題作品中都化作悵惘的詩句表達著一顆顆敏感而多情的心。

七夕詩詞是一種敘事方式,民間歡慶又是另一種表達。拋開作為農耕文明的時序節令指示功能不說,魏晉以後,七夕節的女性色彩開始鮮明起來。從民俗角度看,織女星所具有的神性,皆是人間女子願望的體現——乞巧、乞富、乞子、乞壽、佑兒童、祈婚姻美滿、祈遂私願。古老華夏文明在母系氏族社會漸漸消失後,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結構確立至今。好在七夕節為女性保留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除卻離別的意象,七夕的第二重意象應該是女性,它所表達的是中國古代女性的情和愛。南北朝時期,南方政權相對安定,經濟繁榮,思想活躍,民俗活動日漸盛大,七夕節日更是盛況空前。南朝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錄了當時的七夕節習俗:「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元代杜仁傑散曲《七夕》,藉助一整套樂曲將七夕佳節和牛女故事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完整的描述。這首曲子開篇描畫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斗轉星移、梧桐葉落、晚風輕拂、鵲橋高懸,接著又極力鋪陳了七夕佳節的各種民俗活動,有金盆種生、高樓乞巧、拜摩訶羅、穿針鬥巧、蛛絲浮巧。隨後寫了一批慶祝的女子,一個個都是金釵玳瑁、綵衣輕紗,歡天喜地的神態;寫瓜果珍饈、聲樂震天的祥和喜慶。於是詩人不禁抒發出「人生願得同歡會,把四季良辰須記,乞巧年年慶七夕」的感慨。以女性為主的七夕節,時序指示功能消減了,情愛暗示意味增多。元明清時期的一些敘事文學作品,將牛郎織女相會不再局限在夫婦倫理的框架中,而是作為男女性愛的隱晦表達。一方面,魏晉時期仙女織女因其愛與美的特質成為高唐神女的幻影;另一方面織女作為性愛之神的功能在敘事文學中得以表現。特別是明代中後期,社會思潮開放,艷情小說盛行市井。比如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和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中都有以牛郎織女相會隱喻性愛的情節。清代洪升在他名曲《長生殿·密誓》中以生花妙筆將人間男女至誠至真的愛情描寫到極致。帝妃的山盟海誓被天上的雙星見證,並由此讓他們做了人間情場的管領。

當然,在全世界的民間故事中,「仙女下嫁窮漢」的主題幾乎隨處可見。這是底層男子慰藉心靈的幻想。在牛郎織女的傳說中,牛郎徹底從天上的牽牛星的神壇下降,成為人世間一個孤苦無依,與老牛為伴的少年。此時此刻,形而上是夫妻美滿愛情永恆,形而下的是人間的男歡女愛柔情蜜意。七夕節的第三重意象人間男女情愛,是這個節日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得以流傳的重要原因。

來源北京日報

H. 關於七夕的詩句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只要,在這一天相愛的兩個人會相聚在一起慶祝,表達各自的愛意。
古人也過七夕節,他們往往作詩抒情,因而涌現出大量關於七夕的詩句。
《七夕》
唐 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同賦山居七夕》
唐 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梢青·七夕》
宋 劉鎮
干鵲收聲,濕螢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陰,梳雲約翠,人在迴廊。
醺醺宿酒殘妝。待付與、溫柔醉鄉。卻扇藏嬌,牽衣索笑,今夜差涼。

I. 有關相思離別寄託愁情之類的古詩名句

1、蝶戀花

【作者】柳永【朝代】宋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我佇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彌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蒙蒙,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2、鵲橋仙·纖雲弄巧

【作者】秦觀【朝代】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雨霖鈴

【作者】柳永【朝代】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4、暮秋獨游曲江

【作者】李商隱【朝代】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文

荷葉初生時,春恨已生。 荷葉枯時,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 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5、離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朝代】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J. 哪位大神告訴我這首七夕詩的意思拜託拜託!

駐是駐扎、停留的意思,而七襄也並不是指代一個地方,而是形容七匹駿馬。版這首詩的意思是權七匹駿馬拉著的仙車緩緩停下了車輪,乘駕的鳳凰也從天池中趕來。皎潔的月光映襯著搖曳的燈火,迎風吹來,滿滿地是氤氳在身邊,久久不能散去的的百合花香氣。這首詩出自南北朝時期詩人何遜的《七夕詩》,整首詩想要表達的是七夕相會的戀人被迫離別的愁緒。但是現在也被人們用來贊美百合花的純潔和芬芳花香。百合花在我們的印象中是那樣美麗純潔,而又堅強的存在,它看上去弱不禁風,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熱點內容
永康盆景花 發布:2025-07-10 23:22:47 瀏覽:706
編繩玫瑰花的編法圖解 發布:2025-07-10 23:17:23 瀏覽:123
各類盆景竹 發布:2025-07-10 23:06:25 瀏覽:98
怎麼寫玫瑰花 發布:2025-07-10 23:02:08 瀏覽:490
七夕雲主機 發布:2025-07-10 22:50:07 瀏覽:121
金錢草花卉 發布:2025-07-10 22:40:41 瀏覽:561
拉肚子能吃百合嗎 發布:2025-07-10 22:27:41 瀏覽:304
一朵微笑花 發布:2025-07-10 22:20:46 瀏覽:495
木瓜籽盆栽能長大嗎 發布:2025-07-10 21:57:06 瀏覽:426
桂花樹盆栽圖片 發布:2025-07-10 21:57:01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