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動圖

七夕節動圖

發布時間: 2022-01-15 15:37:58

1. 七夕節的圖片和祝福語

1、明月幾時有,舉目望青天,已知天上宮闕,牛郎織女相見,真愛佳話千古傳。回祝願你,有相答知,愛永遠,風雨攜手心不變,幸福生活比蜜甜。七夕快樂。

2、緣分是上天給的。快樂是要自己找的。歡笑是朋友帶來的;幸福是靠自己爭取的,煩惱是用智慧自解的,希望你天天開開心心。七夕快樂。

3、我的愛像太陽,那麼熾熱。我的愛像月亮,那麼柔情。無論白晝黑夜,無論陰睛冷暖,我的愛永遠陪伴著你。七夕之際,送上我最真的祈禱,真愛久久。

4、清風明月,交織絲絲浪漫。喜鵲翩翩,搭建愛情鵲橋。星光點點,成全牛郎織女,愛意深深,表白真心愛戀,七夕情人節,愛你一輩子,永遠不分離。

5、銀河一瀉千里,鵲橋浪漫美麗,牛郎織女相會,快樂甜蜜相隨。今日七夕來臨,給你一顆真心。此生幸福攜手,恩愛直到白頭。

2. 七夕節的民俗活動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詩詞
唐 - 林傑 -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傑
【題目】:乞巧
【內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作者簡介】: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賞析】: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3. 關於七夕的圖和起因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4. 七夕節發什麼動態

這個要看你個人戀愛經歷了,如果有對象那肯定是秀恩愛了,此時不秀何時秀

5. 七夕節幽默帶字圖子

三歲的兒子從幼兒園回來氣呼呼的對我說:「爸爸,老師一點都不好,總是凶我,回中午還不拍拍我睡覺。答」
我:「老師不可能像媽媽一樣照顧那麼多人的,你要聽話。」
兒子:「讓老師和媽媽換換就好了,媽媽每天在幼兒園陪我,老師在家陪爸爸睡覺。」
想想竟然有點激動呢。‍‍‍‍

6. 七夕節qq表情 七夕搞笑短

農歷:二零零八年七月初七——七夕節。
公歷:2008年08月07日。

2008年七夕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表情 七夕情人節QQ表情

http://www.rmloho.com/user7/54209/archives/2008/377521.html

愛情QQ表情 愛情QQ表情圖片 愛情QQ表情下載

http://www.rmloho.com/user7/54209/archives/2008/377522.html

聽說七夕這天戀人相互說句我愛你,就能在來年七夕不會分開,如果每年都說就永遠不會分開。我愛你!

牛郎織女七夕相憶,山水相隔我倆千里;愛人身邊無我相伴,萬望為我惜愛身體!

或許你已忘記了我,但我會等你的,直到感動上天,感動你為止!

今夜,讓我枕著你的名字和你的長發入眠,願你我在夢中想見,晚安想你!

今天我在鵲橋的這邊等您,另一邊的你在想我嗎?我倆不如就鵲橋中定終生。

獨自莫憑欄,千里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你還想我嗎??

今夜我們相處兩地,玉簪銀河隔不斷卿卿之情,兩地之遙阻不了郎情妾意,我倆亦有心靈相約的鵲橋!

老天給我最大的恩賜就是讓我擁有了你,擁有了你的愛!在這七夕之夜,我祝福我們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

寫張給牛郎給織女的賀卡,讓它飛翔在天際!寫出你心中我心中的話語,永恆美麗的相遇!

七夕之夜,面對皎潔的明月,讓我鄭重許下我的心願:我要愛你,直到永遠!

讓日光去溫暖你,讓月光去滋潤你,雖無法相見,那璀璨的銀河都已撒滿我對你愛的誓言。

當星河都在變遷,你我卻仍天各一邊。但請相信,縱使萬水千山,日日夜夜對你的思念從未曾改變。

走上鵲橋的牛郎如今不願再對織女說「我愛你」了,因為單調的重復再也詮釋不了他心中那份狂熱的愛!

天上鵲橋見,人間今宵圓。月上林梢頭,人約黃昏後。七夕鵲橋見,情誼兩綿綿。無語相見事,盡在不言中。

七夕其實並不美麗,美麗的是和你共度七夕的那種感覺……我愛你!節日快樂!

天鵝湖邊鳥飛絕,良無一點雙人行。雙木非林心相連,您若無心先自飛。(我很想你)

喜歡看著你如春花般燦爛的笑容,喜歡看著你恬雅嫻靜的身影。節日過得好嗎?可有想起我!

放上一顆心在你的枕邊,讓你每夜都在我的心邊,甜蜜的入眠。世界上不再有七夕,只有我們永不分開

天生靦腆的牛郎痴情得可憐,但是那種善良與執著造就的愛情,本身就是值得情人們永恆歌頌!

我們的第一個七夕情人之夜,你卻不在我的身邊,寶貝,讓我們搭著今晚的鵲橋相擁在燦爛的星空下吧。

明天不能陪你過七夕,因你我不是織女牛郎;望諒解工作關系,等我回去天天過七夕!:)

我沒有更多的言語!只有一句話要告訴你:和你在一起,你是一切!沒有你在身邊,一切是你!愛人,你好嗎?

獨自莫憑欄,千里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你在乎我嗎??

天上七夕鵲橋見,新月如鉤境纏綿。人間今宵喜團圓,良宵美景莫蹉延。

絲絲清風纏著你心情萬縷,綿綿的夏雨拌著我思念如潮!寄語白雲朵朵,與你共賞七夕。

不羨慕一年一相逢的金鳳玉露,不願做生離死別的連理枝。只想與你朝朝暮暮,年年歲歲!

生活的平淡,有七夕的點綴;平凡的日子,有佳人的思念。情義相隨,不枉一生。

祝情人節快樂!你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具有氣質,最特別和最具吸引力的!不管將來怎樣,你依然是我最愛的人!

也許你我之間的距離很長很長,但我相信我們之間會有一座橋,我會等待你的回歸,一生一世!

說不盡相思苦,道不完愛你濃,七夕明月能傳情,只望鵲橋可相會,愛你,到永遠!

夜,七夕,鵲橋會,新月如鉤,幾許相思愁,望秋水此刻求,千言萬語欲罷還休。。。。。。

7. 七夕節的活動有哪些

七夕又叫七巧節,原本是女孩子比手工藝品的節日,她們看到喜歡的男孩會送上自己做的工藝品

8.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8)七夕節動圖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1、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

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2、酥糖

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3、巧巧飯

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瓜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9. 急求:有關七夕節的資料和圖片

七夕的新意】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傳統的「七夕節」有一定的儀式:夜晚設香案、置瓜果、迎巧娘(織女),少男少女學習模仿男耕女織,此謂之「乞巧」,主要是祈求得到忠貞愛情與美滿家庭。史料記載,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並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現在,大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古老的傳統也在以新的面目回歸。今年「七夕」將至,「快樂e行」就巧妙地將「七夕」文化融入了新意,為那些「當距離無可避免,想你便成為習慣」的現代「牛郎織女」搭起了一座「鵲橋」,為「乞巧」賦予了現代涵義。
這次以「兩心相聚,為愛導航」為主題的活動,以更好地滿足現代「牛郎織女」們的情感需求為導向,憑借「物質精神雙美味的燭光晚餐、精緻完美的情人空間、浪漫奢華尊貴的270度夢幻海景套房以及單身覓友情侶嬉戲的舞會酒會」為組合,為愛人、戀人們策劃營造詩意浪漫的約會,不僅以現代化的交通手段「填平」愛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更以貼心的策劃服務,消除愛人之間因長期兩地分居可能產生的心的距離。「快樂e行」還在合作網站上推出「我的愛人在遠方——徵集七夕長途求愛」計劃,鼓勵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寫出心中求愛巧計,誰的計劃最有創意,就將幫助他實現求愛計劃,還將免費獲得機票代金券、四星級酒店住宿、浪漫燭光晚餐和99朵玫瑰等萬元大獎。
為傳統的「乞巧」儀式注入現代元素,但得到忠貞愛情與美滿家庭的願望並沒有改變,而且從祈求發展到行動,使傳統「七夕」的「乞巧」更具有現實意義。

回歸七夕

宋代所載的七夕盛景「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已經很難見到了;夜設香案、置瓜果、向雙星乞願,還要穿針乞巧,少男少女學習模仿男耕女織,祈求得到忠貞的愛情與美滿的家庭,這樣的景象也只是在書中看到。不過,這個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愛情的節日,現在已經開始了新的回歸。
按照民俗專家的研究,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源於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七夕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比起源於公元270年古羅馬的每年2月14日情人節,七夕的歷史要悠久得多。同時,相比西方的情人節,從人文歷史、情感訴求等方方面面,七夕都佔有天時地利。對於國人而言,西方情人節時不僅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寒冬,並且經常出現在傳統節日最多、最重要的正月里。而傳統的七夕,則是旅遊的大好時節。近些年,從進入8月以來,越是臨近七夕,出行人數越是明顯增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甜蜜的情侶。
相關人士認為,目前在保護傳統文化上,雖然申報文化遺產是一種保護方式,但如果不走向市場,做到更貼近人們生活,傳統文化只是被「養」起來,難以繼續發展,最終只能「活」在博物館里。對於傳統文化,要既保護文化遺產,又要使其成為大眾娛樂方式,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傳統節日得以弘揚。
現在這一點已經被意識到,今年「七夕」的景象,就已經在悄然發生改變,市場上參與七夕活動的商家也明顯增多了,而且其中的傳統文化意味,也愈加濃重了。今年「七夕」,「快樂e行」就巧妙地將「七夕」文化融入商業活動,聯合國內幾十家鮮花、婚嫁網站共同推出「隨e而行飛向你,快樂e行為愛導航」的七夕主題活動,不以打折價格誘惑為主推動力,而是提出了「兩心相聚,為愛導航」的理念,以貼心的策劃服務,消除愛人之間因長期兩地分居可能產生的心的距離,為愛人、戀人們策劃營造了詩情浪漫的約會。為那些「當距離無可避免,想你便成為習慣」的現代「牛郎織女」們搭起了一座「鵲橋」,為「乞巧」賦予了現代涵義,為因缺少現代符號而一度遭遇冷落的「七夕」傳統佳節,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七夕的主題活動共分三個階段,包括與莎啦啦鮮花網、久久婚嫁網、百合婚嫁網、久游網、途牛旅行網等合作網站共同推出「我的愛人在遠方——徵集七夕長途求愛」計劃,鼓勵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寫出心中求愛巧計,並幫助最佳創意實現七夕求愛計劃。隨後的真人秀活動和「全國十大最浪漫、最適合約會酒店」評選,也都為傳統七夕增添了新意。
東晉《西京雜記》曾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關於七夕的最早記載。自此,七夕文化流傳至今,而新的文化回歸,將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內容。

熱點內容
種菜小盆栽 發布:2025-07-09 12:42:22 瀏覽:948
玫瑰糠疹水泡 發布:2025-07-09 12:38:12 瀏覽:988
一朵直播 發布:2025-07-09 12:12:37 瀏覽:874
黃泡泡玫瑰 發布:2025-07-09 11:50:52 瀏覽:290
小盆景園 發布:2025-07-09 11:50:52 瀏覽:245
茶花女1983 發布:2025-07-09 11:47:11 瀏覽:119
蘇鐵樹盆栽 發布:2025-07-09 11:47:11 瀏覽:679
選梅花詩意 發布:2025-07-09 11:26:53 瀏覽:730
鸚鵡七夕 發布:2025-07-09 11:24:19 瀏覽:397
糖果玫瑰花語 發布:2025-07-09 11:15:56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