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包湯圓

七夕包湯圓

發布時間: 2022-01-13 15:19:55

Ⅰ 描寫七夕和元宵節的詩句。

描寫七夕和元宵節的詩句如下:

一、《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二、《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三、《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Ⅱ 七夕是什麼需要吃月餅么還是餃子湯圓

七夕是中國情人節。就是牛郎織女。端午吃粽子,元宵是湯圓,八月十五吃月餅。其他的節一般吃餃子。

Ⅲ 七夕為什麼吃湯圓

2014年情人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因為2014年元宵節與情人節是同一天。

天文專家表示,2014年將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元宵節邂逅情人節。代表濃濃親情的傳統元宵節將與代表浪漫愛情的西方情人節在2月14日「狹路相逢」,屆時,將上演一出「湯圓」與「玫瑰」攜手的好戲。

有意思的是,其實元宵節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歷代以來,元宵之夜都是青年男女相約賞月、逛燈會的良好時機,潮州民間「陳三五娘」的經典愛情故事,就緣自元宵燈會。

從這個層面說,中國古代雖無情人節之說,但元宵節確是一個與愛情相關的節日,也留下了許多愛情佳話。天文專家稱,西方情人節與中國元宵節重疊的情況較少見,大約19年出現一次,上一次出現在1995年,下一次會出現在19年後的2033年。

在2014年元宵節邂逅情人節的日子,帶上手捧玫瑰花的女友與家人一起吃湯圓,將會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祝福那些單身男女趕緊獲得幸福的愛情,那些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家庭美滿。寄望2014年蒸蒸日上,馬上成功。

Ⅳ 七夕、元宵、三月三都稱是中國情人節,到底哪個最有依據

大部分人認為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其實元宵燈會是版古代情人相會的日子。權

在台灣省,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農歷七月七日,牛郎織女可以相會。元宵節,女孩子藉著看花燈之介面,有認識男孩子的機會,給古代的少女們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Ⅳ 元宵、七夕的詩句

正月十五日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
朱淑貞(一說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掉人,淚濕春衫袖。

(明)唐寅《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
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
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
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黃。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
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
不道人間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
月下穿針拜九宵。

他鄉七夕
(唐)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Ⅵ 元宵與七夕 哪個才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和七夕節都是中國的情人節。
大部分人認為牛郎織女相會的「回七夕」是中國的情答人節,其實元宵燈會是古代情人相會的日子。
七夕節: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俗稱「七夕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此節源於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故事,因為關乎愛情,故「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的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Ⅶ 關於七夕、元宵節的詩有我句

一、關於七夕的詩

1、《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專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屬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2、《鵲橋仙·七夕》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3、《 七夕 》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二、關於元宵節的詩

1、《江上度元宵節》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應。

說與兒曹休誶語,黃州明日買殘燈。

2、《念奴嬌·桂魄澄輝》

桂魄澄輝,禁城內、萬盞花燈羅列。

無限佳人穿綉徑,幾多妖艷奇絕。

鳳燭交光,銀燈相射,奏簫韶初歇。

鳴鞘響處,萬民瞻仰宮闕。

妾自閨門給假,與夫攜手,共賞元宵節。

誤到玉皇金殿砌,賜酒金杯滿設。

量窄從來,紅凝粉面,尊見無憑說。

假王金盞,免公婆責罰臣妾。

3、《元宵雨》

三五元宵節,連年氣候同。

漫天來暮雨,吼地起南風。

燈火樓台寂,笙歌巷陌空。

金吾徒弛禁,清坐愜深衷。

Ⅷ 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習俗

1、春節復
日期:農歷正月初制一
習俗:掃塵、守歲、放爆竹、貼春聯、拜年
2、元宵節
日期: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吃元宵、猜燈謎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3、清明節
日期:公歷4月5日前後
習俗:掃墓祭祖、踏青、放風箏、盪鞦韆
4、端午節
日期: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飲雄黃酒
5、乞巧節
日期: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拜織女、吃巧果
6、中秋節
日期: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玩花燈、燒塔、賞桂花

Ⅸ 七夕節 端午節 重陽節 元宵節 中秋節

春節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准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龍抬頭節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
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裡,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鬼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葯秋復春,女亘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重陽節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九月九,榮萸節,菊花節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慶祝風俗。唐代把重陽正式定為節日。在唐代,重陽節人們有登高、插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代。屈原在《遠游》中曾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到了漢代,重陽之俗逐漸在民間流行。據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威夫人被呂後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之俗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並逐漸盛行。

臘八節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