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有牛郎織女

七夕有牛郎織女

發布時間: 2022-01-13 04:33:15

七夕牛郎織女節是怎樣而來的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相傳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頭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和美麗的愛情,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這個故事蘊含了母系氏族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母系家族養育孩子,丈夫只能隔一段時間才能與妻兒團聚。由此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⑵ 七夕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什麼關系

牛郎織女是中華民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一共是四個愛情故事,一個是《白蛇傳》,還有一個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一個《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就是第四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從牽牛星和織女星這兩個星星的名字演化而來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年的七夕節,就是因為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才會有我們每一年的鵲橋相會七夕節。

⑶ 七夕真的可以看見牛郎織女嗎

為什麼我國古代情人節選在七夕?因為那天日落後牛郎織女在天頂附近,農歷初七的月亮在牛郎織女的南邊,銀河因為月亮的光芒而無法看見,所以古人想像,那天牛郎織女跨國天橋相會。也絕非牛郎織女到一塊。 現在呢?在城市裡,還有多少人見過銀河?又因為輿論的宣傳,在七夕那天向上牛郎織女相會。結果一定是很遺憾,無論在好的文學家怎麼描述今夜的天象。觀測到的反這就是在被光污染印紅天空中,牛郎織女在那裡發出暗淡的光,僅此而已。能讓這么一個毫無觀測價值的天象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這是媒體的勝利?不管是不是,但這一定是天文學的悲哀

求採納

⑷ 關於牛郎織女和七夕的資料

傳說復之一

早先,織女和制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織女織布,牛郎放牛。天帝看到這一幕,感覺兩人都很可愛,於是,天帝下令讓織女和牛郎結為夫婦。誰知,成為夫婦的牛郎織女卻整天如膠似漆似的粘在一起,荒廢了勞作。

天帝知道後,大怒。於是,天帝讓烏鴉去傳旨,讓牛郎織女七天相會一次,以免耽誤勞作。誰料烏鴉卻傳錯了旨,將七天相會一次傳成了每年七夕相會一次。

傳說之二

相傳織女是天上的天女,牛郎只是凡間的普通放牛郎。織女因貪戀人間,私自下凡遊玩,並在一湖中洗澡。牛郎看到後,便愛上了織女,為了讓織女留下來,牛郎偷走了織女的衣服。織女回不了天庭,便留在凡間與牛郎結成夫婦。

後來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人將織女接回天庭。牛郎也是奮力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頭上的金釵劃出了一條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隔河相望。

天上的喜鵲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所感動,並且為他們搭成了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於是,天帝便下令每年的七夕牛郎和織女才能相會一次。

⑸ 七夕節有牛郎織女的傳說,請問牛郎織女第一次見面,在干什麼

牛郎第一次遇見織女,是把織女的紗衣偷走了。而真正說是見面,則應該是織女拿回她的紗衣那次。
傳說,織女與其他幾位仙女下凡,一起在湖中洗澡。這件事被一位老者告知牛郎,牛郎欣然前往。果然,湖中真的有幾位仙女在裡面。牛郎看到紗衣就拿走了。
織女在四處尋找紗衣,而紗衣正在牛郎手中,這樣,他們便結識了。後面的故事我們也就知道了,他們相戀的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⑹ 關於牛郎織女有關的詩句

與牛郎織女有關的詩句匯總如下

1、七月七日風雨多,御橋南望水增波。鴛鴦自向沙頭宿,不管牛郎信若何。——石珝《七夕》

2、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3、桂殿焚香酒半醒,露華如水點銀屏。含情慾訴心中事,羞見牽牛織女星。——林鴻《投贈張紅橋》

4、古別離。乃有天上牽牛織女星分歧。至今八萬六干會,後會滔滔無止期。可憐一會才一日,其餘無央數日何以消愁思。古別離,天上猶如此。人間可例推,設使無會晤,安用苦別離?古別離,長吁嘻!——乾隆《古別離》

5、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6、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朱淑真《鵲橋仙》

7、天上雙星有常處,夫為牛郎婦為女。東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許。耕田匪易織亦勞,不得從容相慰語。傷心一掬淚如珠,灑向人間作秋雨。——龔詡《寓意》

8、斜軃香雲倚翠屏,紗衣先覺露會零。誰雲天上無離合,看取牽牛織女星。——賈雲華《七夕》

9、相傳織女星,今夕嫁牽牛。——《七月七日》

10、人逢役鵲飛烏夜,橋渡牽牛織女星。——《鷓鴣天》

11、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眼穿腸斷,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會。三杯酒罷閉雲房,管上得、床兒同睡。——袁去華《鵲橋仙》

12、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朴《七夕》

13、銀河東達鵲橋西,織女牛郎會晤時。才得歡娛又離別,相逢擬待隔年期。——金朋說《七夕吟》

14、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牧《七夕》

15、直須待得玉鉤掛,要看牽牛織女星。——《孟秋七日邀從兄廿五宣義四弟五侄同飲錦園即》

⑺ 七夕節當天能看見牛郎織女嗎

看不見,那隻是一個神話故事


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話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個晚上相會。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

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

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

人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夫妻節;七夕和愛情的美好連系起於何時呢?晉代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漢朝宮女傳出的七夕穿七孔針習俗,宮女們盛裝絲綵衣「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這樣的風俗後世代代相傳,綿延久久。

針和線是七夕的象徵物。《西京雜記》也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說,戚夫人侍高祖,七月七日「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穿七孔針乞巧、用五色絲縷「相連愛」,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節」精神從公元前中國漢代宮中就流傳下來了。

到了南北朝時代,穿針樓的規模更是宏觀、美侖美奐,見《太平御覧.序時部十六》七月七日條所引《輿地誌》記載: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南北朝七夕 祭拜牛郎織女

七夕,婦女穿七孔針乞巧風俗一直延續到後代去。南北朝時代講究針的質地,有金針、銀針、黃銅針等,除此之外,更添加了一些豐富的民俗。

七夕:牛郎織女不為人知的故事

七夕乞巧尋良緣,女子中庭露天祭拜牽牛、織女星。

七夕牽牛、織女將渡鵲橋相會。當夜婦女灑掃中庭,露天祭拜牽牛、織女星神許願的風俗,始見於南北朝時代。當時的祭品有酒、肉乾、新鮮當令水果等等,不僅如此,擺飾非常講究隆重,桌上灑香粉,香氣薰人散發端莊豐美的紅粉氣。當時的風土志《荊楚歲時記 》這樣記載七夕:「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河鼓(牽牛)、織女。」這樣的風俗,和南梁殷芸寫的《小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相應了。那時代已經傳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喜子得巧符應 五色天輝得良緣征應

南北朝的女子穿針乞巧,陳設瓜果祭拜還帶有乞巧、得巧的玩味。怎麼玩法?她們悉心找來小蜘蛛,美稱「喜子」,讓其在瓜上結網,得好網則是「得巧」的符應。守夜祭拜二星神的女子都懷著祈求良緣的心願。有人說能見到天漢中奕奕有白氣,或是發出五色光輝就是征應。

對今天的人來說,七夕愛情常在我心。七夕所寓含的「情人節」精神從公元前中國就流傳下來了,南北朝時代,發展出豐富的七夕民俗,又承傳到今天,代代相傳。昨夜星辰昨夜風,款款情致古今同啊!

⑻ 七夕節和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願,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⑼ 七夕又來了,真的會有牛郎織女相會嗎

d 今年七夕節是8月26日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也叫東方情人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節別稱】 牛郎織女(刻紙)一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