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月
『壹』 七夕( ) 拜月乞針線填空
七夕節拜月乞針線
『貳』 人們都說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那麼七夕節拜月乞針線是什麼意思呢
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能變的跟織女一樣手巧
『叄』 乞巧拜月,明日七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回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答。
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肆』 拜月乞巧的儀式是怎樣的
月亮象徵著團圓、浪漫,與七夕節的氣氛甚為貼近,因此,在我國古代許內多地區,還流傳著容拜月乞巧的風俗。
農歷七月初七前夕,相互熟識的女子們找到一起,商議拜月的相關事情。她們選出一位女子作為帶頭人,拜月儀式就在她的家中舉行。拜月的供品也由這名女子代為購買,所花錢財大家共同承擔。
拜月前,女子們須先沐浴,然後換上美麗的新衣,花枝招展地往約好的女子家中聚集。她們步履輕盈,笑靨如花,為節日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
拜月儀式並不復雜。在庭院內擺放一張小桌,桌上放置香爐,然後將供品一一陳列。有時,姑娘們還細心地采來鮮花,插在供桌上。
香煙裊裊,花香淡淡,裙帶飄飄,供品琳琅,女子們低語的聲音呢喃輕柔,她們的心事與願望似乎真的在這美好的氛圍中飛上了夜空,傳到了月亮那裡。
祈禱過後,女子們又陳列出胭脂水粉,以送給織女使用。她們還在供桌上擺放自己的女紅,請織女欣賞指點。然後,女子們就可以圍繞供桌而坐,開心地吃瓜果、聊天了,她們一直玩到深夜才肯散去。
散去前,她們將供奉的胭脂分成兩份,一份扔到屋頂,表示送給織女,一份自己留下,期待能獲得與織女同樣美麗的容貌。
『伍』 七夕節為什麼要拜月豈針線
因為月老要用針線銹姻緣呀
『陸』 七夕拜月注意事項,焚香要燒完嗎祭拜的水果拜完後吃掉嗎
1.拜月:
七夕蘭夜,拜月前先沐浴。樹液洗發恐怕現在不大容易,畢竟切樹皮萃樹液要被視為環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幾片樹葉放入浴湯中就可以了。沐浴畢,換上輕盈的夏季盛裝,推薦民族傳統服裝漢服,輕盈的紗質裙衫比較符合祭月的氣氛。最好姐妹幾人聚集戶外,設小幾案、上置簡單時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裊裊,輕衫飄飛,靜默地對月傾訴心願。
2 乞巧會
穿針應巧——最傳統的乞巧活動是穿巧針。古時的巧針一般是多孔針,而現在還有待商業開發。現在可將七枚針合並在一起,一次穿過就算勝利。
喜蛛驗巧——各人將自己准備的小蜘蛛一隻(鑒於晚上抓不太容易,建議事先准備)放在盒子里,一邊蓋上蓋,一邊念:「七夕織女賜新妝,挑來蛛絲盒中藏。明朝結成玲瓏網;試比阿誰稱巧娘」……等第二天觀看織網情形。如果又圓又密就是巧兆啦。注意:記得將可憐的小蜘蛛及時放生。
3 七夕娛俗
——染指甲:對於女孩子,可以動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鳳仙花染出的丹蔻不僅環保,也要比有機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方法很簡單:准備一些明礬,細細研磨成粉末,與搗碎成泥的鳳仙花瓣和在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條固定裹好,2天左右就可以了,其間可換敷幾次,也讓指頭透透氣。
——做泥塑:作為對先人風俗的承襲,做磨喝樂泥偶自然是經典的七夕節物手工。節日的休閑不必總是寄託於商業購買,自己動手學泥塑工藝,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娛樂活動。磨喝樂是佛教護法神的一種,查其貌塑其形,順帶還學習了佛教知識,何樂而不為?自然,泥塑人偶皆為七夕玩具,造型空間本就沒有邊緣,自己做,和愛人一起做,手把手帶小孩子做,泥巴弄到了臉上,快樂留在了心裡。商業者也可以開發,讓更多更豐富的七夕節日人偶玩具回到我們的街市,回到我們的心中。
4 姐妹盟
古時流傳有湊齊七位姐妹在月下義結金蘭的習俗。據說這天夜裡結盟的姐妹會友誼長久。
5 情人節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上元的燈海,七夕的星夜,都是女孩子難釋的情懷和記憶。柳永詞,七夕景。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七夕是天下有情人的節日,GGMM們,該怎麼過節還用說嗎?^-^ 嗯,不過,我還是多嘴推薦一番:
——樹液洗發、花草染甲
若是GG為MM親手洗發、染甲,自然更加浪漫溫馨^-^
——種生游戲
如前述:七月初一就開始准備一塊小木板,在上面灑上薄土,輕輕噴水使其潮濕,均勻灑上生長旺盛的草種。待到七夕小草發芽,GG和MM一起動手製作小茅屋,田舍人家……別嫌這游戲幼稚,在這天晚上你准備的是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瞻望星空,天河私語
午夜時分躲在瓜棚下傾聽牽牛織女私語夜話一定很有意境。兩人一起仰望深邃遼廣的星空,讓星辰天河見證愛情。
·七夕-乞巧市展望
上元有燈市,中秋有餅市,七夕更有乞巧市。古時的民俗盛景,如何不能在今夕復活?七夕節物家家需要,民俗的回歸自然就能帶動市場的豐盈。我們期待一個霓裳飄飄、盛大繁華的乞巧市,那是華夏情人佳節的旖旎風景。
七夕節的由來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幾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茅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茅房內。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他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便脈脈含羞地點了點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 肝腸寸斷的織女和肩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人們俗稱「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
『柒』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7)七夕拜月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捌』 拜月乞針錢什麼意思與七夕有何關系
古代男耕女織,女性一般都從事一些女紅之類的活,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綉、拼布、貼布綉、剪花、漿染等等。 所以像月亮祈福,希望自己的手藝越來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