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易經
㈠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1)七夕易經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㈡ 易經結婚祝福詞
一根紅線兩相牽,三生有幸好姻緣,四季花開五福伴,六六大順在身邊,七巧和睦牽手行,八面和風吉祥吹,九九同心長相伴,十全十美好伴侶。祝願你們:夫唱婦隨,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百年好合!
一心一意打天下,二話不說征服它,三翻五次不嫌煩,四季常青事業旺。五福臨門喜洋洋,六畜興旺家滿倉。七仙下凡來助你,八仙過海各顯通,九九歸一如所想,十全十美大家庭。祝君發財,幸福常在。
用一縷清風、二滴夏雨、三片秋葉、四兩白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系著七彩絲帶,乘著八面來風,用九重意境、十分真誠裝進三百六十五個祝福,祝喜結良緣、百年好合!
一顆丹心,兩袖清風,「三顧茅廬」,四訪學童,五黃六月,七上八下,九九歸一,師恩浩盪。貧困山區的孩子,感謝您敬愛的老師,祝您春節快樂一生平安!
一生一世兩情相悅,三世塵緣四世同喜,五穀豐登六六順暢,七夕有情八方進財,久久恩愛十全十美,百年好合萬千祝福。
春節期間天氣變化無常,小心著涼,再次關心你幾句:要一戒脫衣,二戒晚歸,三戒冷飲,四戒挑食,五戒冷浴,六戒酗酒,七戒登被子,八戒你明白了嗎?春節快樂。 春節熱熱鬧鬧,假期短短暫暫。七天假期即將過去,節後上班忙工作,開啟新年新生活,祝願你身體健健康康,心情快快樂樂,工作順順利利,事業紅紅火火!
新年拜年: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難少;三拜煩惱消;四拜不變老;五拜兒女孝;六拜幸福繞;七拜憂愁拋;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樂逍遙。春節快樂!
做你一顆冰激凌,一寸丹心,兩分甜蜜,三點溫馨,四片快樂,五彩的希冀,六兩惦記,七彩八飄的生活絢麗,天長地久的友誼,送給十全十美的你,願親愛的客戶生活美滿甜蜜蜜。
今年元旦不簡單,新年臘八相伴來,一條簡訊兩心牽,一心慶祝新年歡歡樂樂,一心慶祝臘八團團圓圓,兩心相加萬事成,祝你雙節樂翻天!
狗年快樂指南:做一個好人,辦兩件好事,吃三餐好飯,惜四季好景;展五環宏圖,樹神六精神;婚姻無七年之癢,事業有八面來風。
一斤花生二斤棗,好運經常跟你跑;三斤蘋果四斤梨,吉祥和你不分離;五斤桔子六斤蕉,財源滾進你腰包;七斤葡萄八斤橙,願你心想事就成;九斤芒果十斤瓜,願你猴年樂開花。
一見鍾情愛上你,二話不說想追你,三番四次來找你,五朵玫瑰送給你,六神無主想泡你,七次八次來煩你,九顆真心打動你,十分滿意就是你。
一根扁擔挑兩筐,三秋雁陣四五行,六六大順七八項,九九重陽十月忙。農民可親,豐收喜悅,一起祝福中秋國慶重陽節!新年節萬聖節感恩節
願偏財運屬於你,好運屬於我;願桃花運屬於你,婚姻屬於我;願創業運屬於你,官運屬於我;願春運屬於你,春節屬於我。祝笑口常開,健康常在!
一生一世對你好,二人世界你我笑,三番五次對你說,六六大順生活好,七七八八算盤打,九九歸一結婚啦,看出來沒?確實(
㈢ 我國的「七夕」情人節,古代人是怎麼過的
吃蜘蛛、拜魁星、種生求子……古人怎樣過中國“七夕”情人節?
每年的農歷7月初7,是我國民間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節日之一。
這個節日的由來,民間傳說較多的是牛郎和織女,銀河兩河相隔分居一年後,在鵲橋相會的日子。
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為這個傳統節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為一些情侶,提供了一個美好的相聚機會。
在民間,“七夕”節——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魁星和文昌帝君,都是主宰文章功名的神仙,受到天下文人才華的尊崇,特別是在閩東一帶,特別的崇拜魁星。
因此,古人也入往往會在浪漫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祭拜魁星。
四、種生求子,種子得福
在上面的文字中,“源易緣”曾談道,“七夕”這一天,被視為紅火喜慶的一天。古人同認為這一天是“種生求子”的吉祥日。
古人提前將小麥、綠豆、豌豆等浸泡至長出嫩芽後,求子女的女性就將這些芽苗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種子得福的象徵。
這個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習俗,如今想來,是不是也特別有的有趣呢?
早在12年前,中國的“七夕”節,就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㈣ 易經7/11/4這幾個數
數字7的吉凶
數字7在數理上屬於七政之數,在81數理吉凶理論當中,第7數暗示意義為:七政之數,精悍嚴謹,天賦之力,吉星照耀。 以吉論。
此外,在流行的五格剖像起名法中,數字7 的筆畫也是為吉,詩曰:精力旺盛,頭腦明敏,排除萬難,必獲成功。
數字7的含義
基業:獨立、官祿、進取、技術、剛硬。
家庭:缺乏同心力,內外不合,富有愛心善修身者可得家庭圓滿。
健康:日月光明,心身健保,可望長壽。
含義:情剛之數,恐因情過剛,導致行動粗魯,性格傲慢虛榮,有失內外之和,招來辛苦艱難。所幸天賦的精力充沛,擁有調節事物的能力,如果能重振,便會精神加倍,排除萬難,如果能涵養雅量,擴大氣度自然幸福上進。女性有此數者,難免有男性之性情,切要注意溫和才會吉利。
數字7是代表獨營生意,和氣吉祥,排除萬難,必獲成功。是屬於剛毅果斷、勇往直前的進取數。有詩曰:剛毅果斷除萬難,獨立權威志氣安。內外和好兼柔性,溫和養德耀吉星。就是用來概述數字7的意義。
數字7的詳述
數字7這個數字很神聖,神秘,而且充滿魔力。在西亞,「七」是宇宙和精神世界井然有序的象徵,同時還代表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完整統一。在中東的古代文明裡,「七」是繼「三」之後一個最神聖的數字。
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古代巴比倫人、埃及人、中國人都認為天上存在7顆神聖的星,這就是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基督教則認為,上帝創造萬物,是在七天內完成的。所以會有一周七天。《啟示錄》中「七」起著中要的作用:7座教堂、羔羊的7隻角和7隻眼睛、以及上帝大怒的7個金碗,而《啟示錄》里「蓋有七印」。
在中國,「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比如說天生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言、七絕、七律詩;人體有「七竅」;民間傳說有牛朗織女七月七夕鵲橋相會等說法和傳說。
㈤ 七夕和鬼節有區別嗎
七夕復節,又稱七巧節,人制們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
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此詞條將詳細介紹中外各個鬼節的起源文化等內容。
㈥ 2.14/七夕哪個才是真正情人節
七夕才是我國規定來的傳統的自情人節,而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情人節。因此,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七夕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1、關於七夕:
在古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一個拜七姐祈福和乞求巧藝的節日。但後來賦予了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因此,我們中國將傳統節日七夕節視作情人節。
2、關於2月14日:
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屬於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情人節的英文為Valentine『s Day。
3、關於情人節:
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巧克力、花、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
㈦ 請高人 周易算卦
本 卦是需要等待的意思,你應該豐富自己的知識為以後做准備,等待時機成熟。變 卦是往來通暢之意,所求皆有利,尤利於婚姻。
㈧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神話傳說(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有很多,而最廣為流傳的是年獸。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 「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來歷:
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七夕節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負,連家產都沒得分,只留給他一條老牛,但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因為觸犯了天條,所以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所以決定要幫他。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山下有個湖,每天都有七個仙女到湖裡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出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答應了,兩人婚後生了一雙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老牛卻死了,在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這是它最後能留給牛郎的唯一一件東西。而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天庭後,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織女給抓回來,牛郎為了找回織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嚀,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們,此時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頭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在河邊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動容,所以特赦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於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一家渡河相會,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來歷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典故,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來,後羿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字叫做嫦娥。心術不正的蓬蒙前來偷師學藝,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捨不得妻子,便將其交給嫦娥珍藏。蓬蒙趁著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威脅嫦娥交出此葯,情急之下,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無可奈何,但是十分思念妻子,於是派人在後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百姓知道嫦娥成仙的消息之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於是,中秋節吃月餅也習俗也慢慢傳開了。
重陽節的來歷:
月初九重陽節稱重九節或節重陽佳節極豐富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代原歡樂古萬物歸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力奇數陽偶數陰九奇數屬陽九月初九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我民重陽佳節歷著特殊情唐詩宋詞少賀重陽、詠菊花佳作唐代詩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李白《九月十即事》:昨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兩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