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也是情人節嗎
⑴ 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在古代,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在封建社會中,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相見的機會。古時不少朝代都有「宵禁」的規定,唐代京城長安每晚夜禁。當太陽落山後,擊鼓八百,謂之「凈街鼓」。鼓停,即緊閉各處城門,人們不準外出,違者處以重罰。而一年之中,只有燈節三天例外,此外,古代社會有年輕女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清規戒律,一般不允許她們自由活動,只有在過節才可以結伴外出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往的機會,未婚男女常常借著賞花燈與異性接觸,因此元宵燈節期間往往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約會的好機會。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傳統戲曲中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⑵ 元宵節是不是中國情人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而這天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
為什麼這么說?每年春節過後的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晚為「宵」,2000多年前漢朝時,漢文帝就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在家吃元宵、賞月,出門鬧花燈、猜燈謎。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在古代,平時年輕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元宵節由於開禁,各地都會製作花燈,街上人流如織,男女可以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燈會上演的愛情故事,不勝枚舉。
古代詩詞中,就有不少描寫元宵節情人相會的場景。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就是回憶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而今年元宵節不見去年人的痛苦。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這樣描寫元宵夜男女相遇的情境:「眾里尋它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在中國古代就與愛情連在一起。所以,這一天不僅是團圓時刻,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既然是情人節,想好與你的Ta怎麼過了嗎?
一盞只屬於Ta的花燈
如果Ta說外面太冷,不想出去看花燈。那麼,考驗你的時候到了,能不能為Ta打造一個只屬於你倆的花燈會?米家床頭燈,一盞只屬於你們的花燈,如夢如幻,多彩光世界。特有的專利混光技術將各種顏色的燈光出色的表達出來,給你想要的不同色彩,渲染出浪漫氛圍,打造專屬你們二人的美好時光。
⑶ 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註:此詩一說是朱淑真所做。)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⑷ 元宵節也是情人節么
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西方情人節是2月14號
其實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一個,因為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此為例證。
⑸ 元宵節也算中國情人節嗎
元宵節賞抄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100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⑹ 元宵節是不是情人節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正月十五);另一個版是七夕權節(本稱乞巧節,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⑺ 元宵節是情人節嗎
在古人眼裡 元宵節 就是情人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中國情人節? 現代人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在倡導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西方的情人節率先在中華大地上燃起星星之火,時下已成燎原之勢。火紅的玫瑰燃燒著黃皮膚的激情,青春的熱血揮灑著幾千年的渴望。當西方式的激情還未完全消退時,中國人的情人節又接踵而至,真是讓中國的姑娘們欣喜若狂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元宵節,是古代婦女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宋代歐陽修有一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生動地表現出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烏金西墜,華燈初上,一對對情侶相約佳節,至於是手執一枝玫瑰赴約,還是互贈詩帕定情,就不得而知了。 元宵節又稱燈節。有了燈會,就缺少不了燈聯。既然是燈節,又是情人節,那麼情與燈就自然要有一番故事了。不消說,燈聯必然要成為情的媒介。在眾多的元宵燈聯故事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要數下面這一則了。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巧遇一個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則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讀後,一時未能對出,便默默記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說巧不巧,考題正好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對出,並被取為進士。返鄉途中,當王安石再次路過那戶人家時,聽說那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結果被招為乘龍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王安石真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撿了兩個天大的便宜。我想,此後王安石應該是每年都該與夫人好好地過上一回情人節了吧。 還有一說,是每年的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這個情人節未免讓人感覺有些凄涼。牛郎織女情斷天河,不由得讓人想起孟姜女哭倒長城,劉蘭芝月夜盼夫的故事。飽經三百六十日的苦戀,換得一夕的相擁,悲喜交集之餘,也就是伏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哪得浪漫可言。 我想,瓦倫丁式的情人節更適合年輕人,以如火的紅玫瑰見證著澎湃的激情;元宵的情人節更適合傳統的中國人,用羞澀的微笑傳遞著愛的信息;七夕的情人節則更適合已婚的夫婦,借悲劇式的戀情加深濃郁的親情。不管是東方的詩帕還是西方的玫瑰,不過是傳遞愛的載體,把愛寫在心中,將情融入行動,那麼,天天都是情人節,這也許會真正成為中國人的浪漫。
⑻ 元宵節是情人節嗎
宋·歐陽修
元宵節!
生查子①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②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因為這首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人也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