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圓體字
❶ 藝術學校取什麼名字好呢
藝術學校上好的名字: 「七色搖籃曲」
字義詳解
七:數量詞; 音樂符號。
色:指顏色。也指臉的表情。
搖:擺動;轉動;變動,不堅定。
籃:籃子,有提梁的竹製盛器。也有用藤條、柳條等編制而成的。
曲:彎曲,不直。歌曲,藝術;音樂。
含義: 藝術的搖籃,音樂的聖地。
名字總評
意蘊七表示七寶、七曜、七夕;色表示色夷、色彩、山色;搖表示搖舉、搖籃、搖曳;籃表示籃球、花籃、竹籃;曲表示曲藝、詞曲、舞曲,字義吉祥,意義優美。
音律七的讀音是qī,色的讀音是sè,搖的讀音是yáo,籃的讀音是lán,曲的讀音是qū,音律較好。
字型七為獨體字結構,2畫;色為上下結構,6畫;搖為左右結構,13畫;籃為上下結構,16畫;曲為獨體字結構,6畫;字型較好,利於識別。
五行名字的五行配置為:火-金-火-木-木。
五格名字五格數理為53(7-6-14-20-6),數理為吉。數理分析:苦樂參半,先苦後甜數。
❷ 要《望江南》的翻譯
《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稱還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詞作鑒賞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徵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蘊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雲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後句「鉤」寫月缺:「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片語「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2、望江南
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
人去鞦韆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盡日小簾櫳。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
無處覓殘紅。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里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更情濃」,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麼,「人去鞦韆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鞦韆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但細細尋繹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里繪制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凄涼圖畫。「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干具體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鞦韆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閑掛月中的鞦韆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系於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聖潔的氛圍籠罩著。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痴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後也不再復回。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雲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旁徨寂寞的心境。最後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里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游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慢詞的篇幅更易於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實有相當的難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於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構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艷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嘆賞。
3、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萍洲。
賞析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餘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准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於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結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是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畫面:「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把人、景、情聯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裡,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於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得多麼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後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蘋洲。」「末句最當留意,有餘不盡之意始佳。」和全詞「不露痕跡」相較,末句點出主題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句,仍有「有餘不盡之意」。白蘋洲在何處?俞平伯先生說,不要「過於落實,似泛說較好」,(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但在本篇的藝術描寫中,應該是江中確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實寫。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形式。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乾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作家經過精巧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藝術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起伏,頓挫有致,於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積極、健康、樸素。在有著綺靡側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選自《唐宋詞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簡析】
「梳洗」在晨,「斜暉」臨暮,她自始至終倚樓遠眺,可眼前過盡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絕望,怎不令人柔腸寸斷、哀惋悱惻?「脈脈」、「悠悠」狀景切情,尤有神韻。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溫彥博,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
溫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以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 http://wentingjun.memsky.com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於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動好學,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在當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象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4、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翻譯】
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
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
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 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評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後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 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5、望江南
李煜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腸斷更無疑。
【句解】: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斷臉復橫頤,寫眼淚縱橫交流貌,頤,指臉頰。此句與前首起句看似形式相同,其實結構大有不同,前首恨由夢生,而「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完全從正面刻畫描寫,無盡的淚水縱橫交流於臉頰,「復」字更加突出淚水連綿不絕的樣子。詞人極度傷心無處排遣,惟有日日以淚洗面。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鳳笙,相傳蕭史、弄玉夫婦吹蕭,蕭聲引動鳳,後人便以「鳳」字形容笙蕭,比喻笙蕭之美好。心中的痛楚能夠向誰訴說呢,和著眼淚不說也罷,鳳蕭聲聲,如怨如訴,留淚傷情之時還是不要吹的好,這樣只能令心中的悲痛愈發加重。「莫將」、「休向」看似告戒他人的語氣,實則是詞人自己警戒自己。
腸斷更無疑。
若真是要和淚說,淚時吹,那定是斷腸無疑的啊!詞人心中不住地勸慰自己,可是真的能說服么?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道:「『斷腸』一句,承上說明心中悲哀,更見人間歡樂,於己無分,而苟延殘喘,亦無多日,真傷心垂絕之音也」。
【評解】:
詞人直接由淚入手,極盡描摹,斷臉橫頤,儼然在目。隨後卻作勸慰語,心事不必再說,鳳笙不必再吹,無窮難言之隱,直欲含淚而吞。「斷腸」一句,直截了當,詞人終於將極度悲痛失聲傾訴。劉永濟於《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提道:「昔人謂後主亡國後之詞,乃以血寫成者,言其語語真切,出自肺腑之言也。」實乃貼切。
6、望江南
曹雪芹
隨身伴,獨自意綢繆。
誰料風波平地起,頓教軀命即時休。
孰與話輕柔?
東逝水,無復向西流。
想像更無懷夢草,添衣還見翠雲裘。
脈脈使人愁!
7《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評析 】
這首詞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出水畫。「千里江山」是遠景;滿湖蘆花,孤舟停泊,是近景。月下樓中吹笛,是畫面的主體。船泊蘆花深處,體現逍遙自在;月夜吹笛,笛聲悠揚,則盡顯風流瀟灑。「自古逢秋悲寂寥」,而此詞盛贊江南秋色,因為這是後主被俘入宋的追憶和回想,借夢中的美景來補償已失去的歡樂。正是「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8.望江南 雪浮荷
多少淚,往事空回首。昔日相遇隨風走,今日相逢覆水收,南望人更愁。
恨相逢,無奈離別後。閬苑依舊枉凝眸,憑欄問君仍記否,不戀江南秀。
主旨:對與故人再次相遇的感慨和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嘆.
❸ 晚晚的家庭背景
晚晚 M WOODS創辦人
雷宛螢(晚晚),1987年生於香港,英國籍。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研讀藝術管理碩士 。
2014年,雷宛螢與林瀚創建了中國最年輕的私人美術館木木美術館 ;2016年,他們成為亞太藝術界最受國際關注的40位年輕人之一 。
中文名稱
雷宛螢
外文名稱
Wanan Lei
別名
晚晚
國籍
英國
星座
天蠍座
身高
172cm
出生地
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
1987年11月7日
職業
藝術策展人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管理
家庭背景
張自忠後裔,龐睦堂重外孫女
配偶
林瀚
晚晚扒皮晚晚劉野雷宛螢晚晚黑歷史劉野晚晚林瀚雷晚瑩林瀚晚晚雷晚瑩劉野晚晚林瀚
早年經歷
雷宛螢(晚晚),1987年出生在香港,因為母親是北京人,7歲時她回到了北京生活。父母工作忙,晚晚都是由姥姥帶大的。姥姥是教世界歷史的老師,並愛好文學,常給晚晚講歷史、講唐詩宋詞,還教她寫毛筆字。當時晚晚在國際學校讀書,美術教室里的海報都是畢加索、安迪·沃霍爾和蒙克這樣的大師,這讓她愛上了美術課。姥姥知道後,送給她一本《溫迪嬤嬤講述繪畫的故事》,她尤其喜愛裡面的畫,翻來覆去地看,一遍遍地臨摹。在這樣的熏陶下,晚晚幼小的心裡就種下了藝術的種子 。
16歲晚晚時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史專業和藝術管理專業,之後又順利地申請到美國常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所,繼續攻讀藝術管理專業碩士 。
後來17歲的晚晚來到紐約的DavidZwirner畫廊實習,踏進的第一家畫廊是北京最早的外資畫廊之一,來自德國的"空白空間"畫廊 。在最初的這段歷練中,她什麼都嘗試做,從接電話到搬運畫冊等各類簡單瑣碎的工作。開始接觸和管理藝術家檔案資料,並參與國際市場的推廣及面對各大藏家的工作,畫廊為她安排的實際工作內容已經遠遠超出了對一般實習生的工作范圍。期間協助一家名為1301PE的美國畫廊到香港藝博會參展的經歷,成為了她職業生涯的又一個新起點。在與各類畫廊與收藏家越來越多的接觸過程中,晚晚漸漸覺得策展人兼藝術顧問這個身份與她希望服務於藝術家的理想不謀而合 。
2007年,晚晚開始玩豆瓣,在上面分享生活,發表文章,並做一些線上展覽,介紹自己喜愛的藝術家,也推薦身邊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很快,晚晚便以其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到的藝術見解吸引了一票粉絲 。
工作經歷
2012年,晚晚創立了一個運營得不錯的 WanWan Lei Projects,策劃一些小型展覽,莎拉·皮爾普斯就是這個項目發現的藝術家 。
2014年10月,晚晚與林瀚創建了中國最年輕的美術館木木美術館(M WOODS)。這美術館的名字,"M"取自是他媽媽的名字"曼"的拼音首字母,WOODS則是"林"的意思。林瀚主要負責宏觀規劃和總體運營,晚晚則更擅長展覽和學術部分,熱愛藝術又互補的兩人把美術館打理得有聲有色,在第一年裡他們組建了專業的團隊舉辦了四場專業的展覽,並成為北京市11年以來惟一通過審批的私人非盈利性機構 。
2016年七夕前,這對國內先鋒藝術代表的年輕夫婦,當代藝術新一輪傳播領導者,為了愛情,為了當代藝術,致敬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舉辦了一場當代藝術展《安迪·沃霍爾:接觸》 ;同年,雷宛螢和林瀚成為亞太藝術界最受國際關注的40位年輕人之一 。
個人生活
家庭
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北京人,丈夫林瀚是一名85後收藏家、新生代畫廊主,其家庭涉及政、商、文三界
❹ 李煜詞作的藝術風格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作品
李煜詞作的藝術風格體現在兩個不同時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凄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清平樂·別來春半》南唐·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賞析: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一個「別」字,是起意,也是點題,單刀直入,緊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種原因,這種開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後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際遇之大變,詞人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罷。
「春半」可以釋為春已過半,但如釋為相別半春,亦有據。接下二句承「觸目」來,「砌下落梅如雪亂」突出一個「亂」字,既寫出了主人公獨立無語卻又心亂如麻,也寫出了觸景傷情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用生動的比喻把愁情說得明白如見。
「拂了一身還滿」,前有「拂」字,顯見有主人公克制定念的想法,但一個「滿」字,卻把主人公那種無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
「雁來」兩句把思念具體化。寫出作者盼信,並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
懷著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著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麼遠,自己心中的「離恨」就像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賞析:
此詞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歷歷在目。
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4)七夕圓體字擴展閱讀
李煜詞作的影響和貢獻:
1、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藝術手法上對後來豪放派詞有影響。
2、詞境優美,感情純真,因純情而缺少理性節制。南唐亡國後,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淚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凄涼和悔恨;並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與意義,通向對於宇宙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所以其言情的深廣超過其他南唐詞人。
3、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4、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詞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 、(《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剛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❺ 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豎排線裝書、剪紙。
2、風箏、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彩陶、紫砂壺、蠟染。
3、中國瓷器、青銅器鼎、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石獅、飛天、太極、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4、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長江、黃河、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泥人麵塑。
5、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
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6、漢字、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7、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拓展資料:
1.中國皮影,北方以灤州皮影代表,影人結構分七大部分:頭、上身、上臂(兩件)及下臂(兩件)、手(兩件)、下身、腿(腳與腿相連,兩件),共11個組件。
2.中心控制是脖條。以桿子操縱。生旦臉部鏤空,凈丑則塗色,臉形稜角分明,尖下巴,平額頭。形體較小,一般25.4厘米至30.4厘米左右,最高40.6厘米。多以驢皮雕鏤。以黃牛皮雕鏤的陜西皮影亦分11個組件。
3.南系以成都燈影戲為代表,影偶分大、中、小型,大燈影身高60-80厘米,個別高達1米,中燈影40-60厘米,小燈影24-30厘米。成都燈影全身共分14關節:
4.帽、頭、胸、腹、下肢二、上臂二、前臂二、手掌二。頭子可插進脖項上用細鐵絲纏繞的皮圈內。其餘關節用細麻繩連結。一個穿戴整齊的影人分三段:帽作一段,頭作一段,統稱「帽子」(北方稱「頭荏」),衣履共作一段,統稱「把子」(北方稱「戳子」)。
5.中國皮影關節靈活,在優秀藝人操縱下,行坐顧盼,端帶撩袍,舞刀揮劍,駕霧騰雲,打鬥馳馬,出神入化,令人叫絕,扮演種種傳奇故事,塑造了生、旦、凈、丑、神、佛、靈、怪、獸種種難以想像的影窗形象,成為馭物為靈的藝術。
❻ 藝術簡化的詩詞
1、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
【作者】王維【朝代】唐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白話譯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2、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朝代】唐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白話譯文: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3、江雪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話譯文: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4、鵲橋仙/七夕
北宋 秦觀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白話譯文:(兩個人的)柔情象水一樣(象水一樣的深、一樣的溫柔),(但是相會的)佳期象夢一樣(象夢一樣的遙遠、象夢一樣的美好),(因此在兩個人執手相看的時候,怎麼)忍心(回頭)去看那鵲橋的歸路?
5、商山早行
【作者】溫庭筠【朝代】唐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白話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❼ 中國民間藝術的主題
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❽ Jennifer Hou 、Sean Lim 、Kelly lu的藝術英文簽名. 謝謝
你好,以上圖片是你要的簽名,希望你喜歡
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擇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❾ 范成大的《鵲橋仙 七夕》中多處採用了對比襯托的藝術表現方法,請舉出兩例並結合作品賞析
①通過「群仙相護」(詳細表現為「月姊滿眉顰」和「風姨吹雨」)反襯「雙星良專夜」的美好。
②通過屬「舊愁多」與「新歡」少(「相逢草草」)的對比來表達「雙星良夜」相逢的短暫。
③通過「重攪別離心緒」或「相逢草草」的「新歡」來反襯「歸去」時所增添的「新愁」,以凸顯兩阮逍情的真摯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