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關於七夕的資料

關於七夕的資料

發布時間: 2022-01-04 13:59:20

1. 關於七夕節的資料

七夕節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1][2][3][4]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5][6][4]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8][9][10][11]
中文名
七夕節
英文名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別稱
七姐節、七巧節、七姐誕、乞巧節、雙七
節日時間
農歷七月初七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2. 關於七夕的資料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七夕神話圖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希望對您有幫助

3. 傳統節日七夕的簡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說,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關於七夕的資料擴展閱讀

七夕習俗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趁著月光,身著新衣的妙齡女子圍坐在一起,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針引線。

據說,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這是我國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

女子乞巧,求一顆七竅玲瓏的慧心。

【喜蛛應巧】

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對於少女來說,乞巧節亦是一個嬉戲玩耍的節日。

七月七日,女子們在小盒內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誰的蛛網結的最密、最圓滿,就是「得巧」。

【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日,在小木板上負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待到數日,便可生出綠芽。

擺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4. 有關七夕的資料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

5. 關於七夕的故事

七夕的故事——牛郎織女

織女在人間遇上了牛郎。為了牛郎,織女選擇留在了人間,織女和牛郎生下一對兒女。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最後織女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

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5)關於七夕的資料擴展閱讀

七夕節,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為「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急求:有關七夕節的資料和圖片

七夕的新意】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傳統的「七夕節」有一定的儀式:夜晚設香案、置瓜果、迎巧娘(織女),少男少女學習模仿男耕女織,此謂之「乞巧」,主要是祈求得到忠貞愛情與美滿家庭。史料記載,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並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現在,大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古老的傳統也在以新的面目回歸。今年「七夕」將至,「快樂e行」就巧妙地將「七夕」文化融入了新意,為那些「當距離無可避免,想你便成為習慣」的現代「牛郎織女」搭起了一座「鵲橋」,為「乞巧」賦予了現代涵義。
這次以「兩心相聚,為愛導航」為主題的活動,以更好地滿足現代「牛郎織女」們的情感需求為導向,憑借「物質精神雙美味的燭光晚餐、精緻完美的情人空間、浪漫奢華尊貴的270度夢幻海景套房以及單身覓友情侶嬉戲的舞會酒會」為組合,為愛人、戀人們策劃營造詩意浪漫的約會,不僅以現代化的交通手段「填平」愛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更以貼心的策劃服務,消除愛人之間因長期兩地分居可能產生的心的距離。「快樂e行」還在合作網站上推出「我的愛人在遠方——徵集七夕長途求愛」計劃,鼓勵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寫出心中求愛巧計,誰的計劃最有創意,就將幫助他實現求愛計劃,還將免費獲得機票代金券、四星級酒店住宿、浪漫燭光晚餐和99朵玫瑰等萬元大獎。
為傳統的「乞巧」儀式注入現代元素,但得到忠貞愛情與美滿家庭的願望並沒有改變,而且從祈求發展到行動,使傳統「七夕」的「乞巧」更具有現實意義。

回歸七夕

宋代所載的七夕盛景「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已經很難見到了;夜設香案、置瓜果、向雙星乞願,還要穿針乞巧,少男少女學習模仿男耕女織,祈求得到忠貞的愛情與美滿的家庭,這樣的景象也只是在書中看到。不過,這個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愛情的節日,現在已經開始了新的回歸。
按照民俗專家的研究,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源於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七夕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比起源於公元270年古羅馬的每年2月14日情人節,七夕的歷史要悠久得多。同時,相比西方的情人節,從人文歷史、情感訴求等方方面面,七夕都佔有天時地利。對於國人而言,西方情人節時不僅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寒冬,並且經常出現在傳統節日最多、最重要的正月里。而傳統的七夕,則是旅遊的大好時節。近些年,從進入8月以來,越是臨近七夕,出行人數越是明顯增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甜蜜的情侶。
相關人士認為,目前在保護傳統文化上,雖然申報文化遺產是一種保護方式,但如果不走向市場,做到更貼近人們生活,傳統文化只是被「養」起來,難以繼續發展,最終只能「活」在博物館里。對於傳統文化,要既保護文化遺產,又要使其成為大眾娛樂方式,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傳統節日得以弘揚。
現在這一點已經被意識到,今年「七夕」的景象,就已經在悄然發生改變,市場上參與七夕活動的商家也明顯增多了,而且其中的傳統文化意味,也愈加濃重了。今年「七夕」,「快樂e行」就巧妙地將「七夕」文化融入商業活動,聯合國內幾十家鮮花、婚嫁網站共同推出「隨e而行飛向你,快樂e行為愛導航」的七夕主題活動,不以打折價格誘惑為主推動力,而是提出了「兩心相聚,為愛導航」的理念,以貼心的策劃服務,消除愛人之間因長期兩地分居可能產生的心的距離,為愛人、戀人們策劃營造了詩情浪漫的約會。為那些「當距離無可避免,想你便成為習慣」的現代「牛郎織女」們搭起了一座「鵲橋」,為「乞巧」賦予了現代涵義,為因缺少現代符號而一度遭遇冷落的「七夕」傳統佳節,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七夕的主題活動共分三個階段,包括與莎啦啦鮮花網、久久婚嫁網、百合婚嫁網、久游網、途牛旅行網等合作網站共同推出「我的愛人在遠方——徵集七夕長途求愛」計劃,鼓勵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寫出心中求愛巧計,並幫助最佳創意實現七夕求愛計劃。隨後的真人秀活動和「全國十大最浪漫、最適合約會酒店」評選,也都為傳統七夕增添了新意。
東晉《西京雜記》曾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關於七夕的最早記載。自此,七夕文化流傳至今,而新的文化回歸,將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內容。

7. 七夕資料100字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專中國及漢字文屬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1-3]。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

  • 中文名

  • 七夕節

  • 英文名

  •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 別稱

  • 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

  • 節日時間

  • 農歷七月初七

  • 節日類型

  • 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

  • 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

  • 節日起源

  • 自然崇拜、婦女乞巧

  • 節日活動

  • 祈福、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結扎巧姑等

  • 節日飲食

  • 巧果

  • 節日意義

  • 中國古代的婦女節

8. 關於牛郎織女和七夕的資料

傳說復之一

早先,織女和制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織女織布,牛郎放牛。天帝看到這一幕,感覺兩人都很可愛,於是,天帝下令讓織女和牛郎結為夫婦。誰知,成為夫婦的牛郎織女卻整天如膠似漆似的粘在一起,荒廢了勞作。

天帝知道後,大怒。於是,天帝讓烏鴉去傳旨,讓牛郎織女七天相會一次,以免耽誤勞作。誰料烏鴉卻傳錯了旨,將七天相會一次傳成了每年七夕相會一次。

傳說之二

相傳織女是天上的天女,牛郎只是凡間的普通放牛郎。織女因貪戀人間,私自下凡遊玩,並在一湖中洗澡。牛郎看到後,便愛上了織女,為了讓織女留下來,牛郎偷走了織女的衣服。織女回不了天庭,便留在凡間與牛郎結成夫婦。

後來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人將織女接回天庭。牛郎也是奮力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頭上的金釵劃出了一條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隔河相望。

天上的喜鵲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所感動,並且為他們搭成了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於是,天帝便下令每年的七夕牛郎和織女才能相會一次。

熱點內容
君海棠懷孕 發布:2025-08-11 18:47:17 瀏覽:917
情人節圖上 發布:2025-08-11 18:37:34 瀏覽:95
蟹爪蘭花骨朵掉有補救方法嗎 發布:2025-08-11 17:56:17 瀏覽:365
稀有花卉名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11 17:54:33 瀏覽:802
情人節生日禮物 發布:2025-08-11 17:47:15 瀏覽:606
櫻花媛護膚 發布:2025-08-11 17:47:15 瀏覽:78
七夕節莆田 發布:2025-08-11 17:40:12 瀏覽:793
茶花優雅 發布:2025-08-11 17:35:10 瀏覽:76
海棠果散文 發布:2025-08-11 17:34:07 瀏覽:205
哪裡批荷花苗 發布:2025-08-11 17:09:41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