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節罩

情人節罩

發布時間: 2021-12-25 08:56:08

情人節習俗是什麼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全國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這里略加闡述各地區的活動。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在陝西,七夕夜女孩子們則要用稻草紮成個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織女),並讓她穿上女孩子的綠襖紅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們供上瓜果,並端出事先種好的豆芽、蔥芽(即「種生」,婦女們稱巧芽芽),剪下一截,入擴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並穿針引線,競爭快慢;舉行剪窗花比賽,以爭智巧。

在福建,婦女、女孩子們擺設香爐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還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和織女用的脂粉。祭拜雙星後,即把獻給織女的脂粉分成兩半,一半投向屋頂給織女,一半自己梳妝美容。相傳與織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麗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擺設,寓有求生育之意。婦女們並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戲。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其他各地區,七夕之風也大略與上述相近。如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七夕前數日,種麥於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之『五生盆』。……街市賣巧果,人家設宴,兒女對銀河拜,咸為乞巧。」另外北京還要擺設切成蓮花形的西瓜、香瓜等,並於瓜果麥秧上扎綵線,十分美觀。北京竹枝詞,即有「五生盆結綵層層」句,又丟巧針求巧。在清代皇宮中亦有祭祀雙星,宮女丟巧針之俗。在頤和園昆明池上要打浮橋,隱喻天上鵲橋,供帝後觀玩。還有飲宴、演戲等。

Ⅱ 情人節來歷啊

七夕節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編輯本段]西方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St. Valentine's Day),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St. Valentine's Day
傳說 一
黎明的寂靜被一陣嘈雜聲打破,兩個士兵推搡著一位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走向監獄的鐵門。男子緊鎖著眉頭,一雙眼睛放射著掩飾不住的智慧和虔誠,整潔的衣著和他囚犯的身份顯得極不相稱。士兵們將他押到監獄長的屋內接受審訊。監獄長是一個年邁的老人,他的身旁坐著一個年輕的姑娘。姑娘身材修長,面色紅潤,穿了一件潔白的長裙,周身散發著青春的魅力,美中不足的是眼睛好似大理石刻成,灰暗無光,很顯然,她是一個盲人。
「姓名?」監獄長開始了審問。他平靜的說出自己的名字。
「你認罪嗎?」「不,我沒有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他富有磁性的聲音彌漫在審訊室里,久久的回盪著。姑娘被這聲音吸引了,突然問到:「先生,你喜歡花嗎?」這句奇怪的審訊詞讓他愣了一下,繼而,他換了一種溫柔的語調回答著:「是的,我喜歡花,小姐。我熱愛自然,熱愛人。」
監獄長有些不耐煩了,吩咐士兵把他帶進監牢。他平靜的走了出去,臨走前,他向女孩鞠了一躬:「謝謝你的提問,小姐。」後來,他得知,姑娘是監獄長的愛女,從小就雙目失明,監獄長將她視若掌上明珠,對她疼愛有加。
晚飯的時候,姑娘在獄卒的帶領下來到了牢房,給他帶來了豐盛的晚餐。對他說:「我知道你是好人,以後我想多跟你聊聊天,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外面的世界,你能告訴我一些嗎?」他雖然有一點驚訝,但還是愉快的答應了。
當天飯後,兩個人就開始一起散步,聊天,他們一起談論外面的世界,談生活,談愛情……
漸漸地,兩個人的心裡都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情愫。
直到監獄長知道了此事,他大發雷霆,指責他勾引他的女兒。他立即向監獄長坦白了自己對女孩的感情,他的虔誠打動了老人,只好同意讓他們繼續交往。
他和女孩的感情越來越深,愛情的力量幾乎使他忘記了自己身在獄中。
一天,他在散步的路上發現了一種能夠治癒姑娘眼睛的草葯,略通醫術的他欣喜若狂。從此他每天都專心的熬著草葯。可是,女孩還沒有等來光明,他卻等來了判決書——死刑!
這一天終於來了,他被押出了牢房走向刑場,行刑官下達了最後的命令。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奇跡出現了,姑娘的眼睛復明了,正跌跌撞撞的向刑場跑來,一路呼喊著他的名字,他的眼睛濕潤了。
姑娘沖到他身旁,望著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的情人,眼淚撲簌簌地滾落著。他們緊緊的擁抱著,誰也不願意松開。他們都知道,一旦松開將會失去什麼,他們多麼希望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這個令人心醉的時刻。
然而時間無法停下它腳步,他還是失去了生命。不久後,姑娘也抑鬱而死。
這是在很早的時候聽過的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這個青年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修士——瓦倫丁,他是因為違反了當時一條十分荒誕的法律,在教堂為一對新人主持了婚禮而遭遇不幸的,他逝去的那一天就是公元前3世紀的一個2月14日。後來,教會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瓦倫丁節」,也就是「情人節」。
據說,在後來的一個2月14里,法國皇族一個盛大的宴會上第一次出現了贈送玫瑰和心形糖果的例子。情人節從此成形,成為「愛的紀念日」,同時法國也成了令情侶們嚮往的「浪漫之都」。每到這天,小夥子們就要將象徵愛情的玫瑰花獻給心儀的姑娘,而姑娘們就會准備好心形的糖果送給她們的心上人。
傳說 二
歷史學家們更願意刨根揪底,他們關於情人節的演繹似乎令人信服。其實遠遠早於公元270年,當羅馬城剛剛奠基時,周圍還是一片荒野,成群的狼四處游盪。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主管畜牧和農業。
牧神節的起源實在是過於久遠了,連公元前一世紀的學者們都無法確認。但是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史料記載,安東尼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與凱撒的。
每年的二月十五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巴淪丁山上的一個洞穴旁,據說在這里,古羅馬城的奠基者被一隻母狼扶育長大。在節日的各項慶典中,有一項是年輕的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會聚集在街道兩旁,祈望羊皮鞭抽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 februa,鞭打叫做 fabruatio, 實際上都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的單詞(February)就是由此而來。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並移至02月14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教皇在大約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節。羅馬人的這種婚配方式被基督教徒認為是不合法的。中世紀時,在英國和法國,通常認為2月14日是鳥交配的季節。因此就把此日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它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日子。最早的情人節禮物是奧爾良的公爵,查理斯在倫敦塔獄中寫給他妻子的詩。因為他在Agincourt戰役中被俘虜了。現在這個寫於1415年的祝福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幾年以後,英皇亨利五世雇John Lydgate寫了一首曲子給Catherine of Valois作為情人節禮物.
傳說三
聖·瓦倫丁日就是情人節的音譯,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其實就是一個叫聖·瓦倫丁的修士的紀念日。
大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暴君克勞狄烏斯當政。當時,羅馬內外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為了補足兵員,將戰爭進行到底,克勞狄烏斯下令,凡是一定年齡范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自此,丈夫離開妻子,少年離開戀人。於是整個羅馬便被籠罩在綿長的相思中。對此,暴君大為惱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竟然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甚至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愛情。就在暴君的國都里,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聖·瓦倫丁。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結婚典禮。一時間,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整個國度傳開,更多的情侶秘密地趕來請求修士的幫助。
但是,事情很快還是被暴君知曉了,於是他再一次顯示了殘暴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敢於與暴君斗爭的人,漸漸地使得2月14日成為一個節日。很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已經淡漠了克勞狄烏斯的大名,再也記不得他的權杖與寶劍,但依然會紀念聖·瓦倫丁修士,因為那個日子是聖·瓦倫丁日,後面就演變成了今天的西方情人節。

Ⅲ 什麼是情人節啊

情人節和清明節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清明節說人話給鬼聽,情人節說鬼話給人聽,完了送送花,放放炮走人。

Ⅳ 情人節的來歷

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專瓦倫丁被屬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其來歷具體如下:

《世界書籍網路全書》提供了資料表明關於情人節的起源,其實眾說紛紜。

該網路全書指出:據說在公元200期間,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秀的士兵。一位名叫華倫泰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傳聞說華倫泰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

據《天主教網路全書》指出,公元496年,教宗聖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華倫泰日。

這個節日現今以聖瓦倫廷節」——亦即情人節——的姿態盛行起來。

Ⅳ 情人節送床單被罩整頭啥意思

除了想和你睡 上床 我想不到其他的意思

Ⅵ 疫情籠罩的情人節,花店老闆要如何「自救」

我想,不光是情人節,從春節開始,花市就因為疫情的影響生意一直慘淡,花店老闆也叫苦連天。本來這是花市最好的一個銷售旺季,結果卻讓許多花店老闆因為鮮花的滯銷而愁眉苦臉。許多老闆不得不想辦法自救,有的人會找網路平台進行網路銷售,有的會找微商代理銷售,有的會多打折扣處理。總之,不要說賺多少錢了,能保本就不錯了,反正就是要盡量想辦法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我的整個春節都是在老家的鄉下度過的。我和老公從大年二十八就回到鄉下,然後一直沒有出過村子,一直到了正月十五才從老家出來。這個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不能走親戚,不能聚會,喜事也辦不了,只能每天宅在家陪娃,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史上最無聊的春節。無論如何,一家人健康就好,也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大家能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Ⅶ 今年情人節女人戴口罩什麼說法

空氣污染太嚴重了

Ⅷ 情人節是怎麼來的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

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8)情人節罩擴展閱讀

情人節的習俗:不同時代,過情人節的習俗有所不同。其中從1837-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情人節習俗最為獨特:2月14日這一天,一對對情人,將一株生有兩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製的盆內。花名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與這對情人一姓名的第一個字母吻合。

幾天後,如果這春枝上的雙蕾怒放,交相輝映,便預示這對情人白首偕老;如果雙蕾各分西東,相北吐蕊,這對情、人終將勞燕分飛;如果花開得碩大、燦爛,表示以後子孫滿堂,闔家歡樂;倘若一花枯萎凋謝,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險。

Ⅸ 情人節禮物送口罩可以么

2020年情人節送口復罩可以制。

2020年的情人節,突如其來!但所有的禮物都比不上一個口罩貴重,畢竟一罩難求,大媽我想勸勸那些可愛的小姑娘,如果有男孩子在今天送你口罩當禮物,那麼就說明他是真心愛你的,他是有擔當,可以嫁的。

試想,誰會在疫情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千方百計、想盡辦法,自己節省著,重金求購著,冒著生命危險著給你送上一大堆口罩。

說是一罩難求,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突然間開始朋友圈裡全都是賣口罩的,國產的、進口的、一次性的、N95的、藍色的、白色的、還有粉色的等等,價位從一塊錢,逐漸漲到五、六塊,七、八塊甚至二、三十塊。

大過年的,最珍貴的禮物不再是紅包和各種奢侈品,而是口罩和各類消毒液、洗手液、酒精。我也按捺不住,在朋友圈裡買過一兩次性口罩,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的盼過來,打開一看,怎樣都不對勁,不是薄如蟬翼就是尺寸太小,一氣之下,我屏蔽了朋友圈所有賣口罩的人,發國難財,也要有底線的!

熱點內容
茶花粉有苦味 發布:2025-08-14 10:56:43 瀏覽:656
盆裝花卉 發布:2025-08-14 10:55:09 瀏覽:311
荷花鴨血 發布:2025-08-14 10:54:14 瀏覽:907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發布:2025-08-14 10:49:15 瀏覽:167
海在海棠 發布:2025-08-14 10:42:35 瀏覽:669
b調山茶花 發布:2025-08-14 10:41:48 瀏覽:677
情人節手機年年碰羊城晚報多媒體 發布:2025-08-14 10:39:27 瀏覽:704
蘭州百合專賣 發布:2025-08-14 10:37:19 瀏覽:659
君遷子盆景 發布:2025-08-14 10:37:17 瀏覽:957
廣州盆景租賃 發布:2025-08-14 10:32:49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