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漢服節
A. 漢服節在幾月幾日
農歷三月初三
漢服節即中國華服日選定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辰,也是古代節日上巳。因此,選定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為「中國華服日」,旨在不忘根本,以期繼續前進。
「華服」意指中華民族傳統服飾。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2]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積淀了豐厚的服裝服飾文化。
(1)七夕漢服節擴展閱讀:
相較於其他少數民族服飾的各有所傳,漢民族服飾的傳承在歷經滿清剃發易服政策之後,便逐步衰亡。
從21世紀初開始的漢服運動促使了「中國華服日」的確立,這意味著漢族像其他55個少數民族一樣,傳統服飾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在2018年、2019年團中央微博發起的「中國華服日」話題下,不僅僅有漢族服飾,很多少數民族網友也身著本民族傳統服飾拍照參與其中。
B. 求漢服文化節主持詞
漢服文抄化節主持詞:
女:中華大地自古以來流傳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當你仰望夜空,在銀河兩岸,有一對恩愛夫妻,年年等相聚 日日盼七夕。他們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牛郎織女。
男:神州大地自古代代傳承著 華夏衣冠,但我們美麗的漢服在三百多年前,隨著滿清入關推行野蠻的「剃發易服」政策而被斬斷撕碎„„
女:今時今日,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在經濟大潮滾滾的時代背景下,你是否還會仰望星空?在少數民族姑娘穿著民族服裝翩翩起舞時,你是否想過漢族人為什麼總是穿著洋裝? 男:我們自稱華夏。你可知 何謂華夏?古書有雲:「有服章之美是為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合:今天就讓我們穿上漢服,共同感受華夏的精神氣度!
男:下面就先讓我們來通過各位模特的展示,來近距離的了解,究竟什麼是漢服。
C. 漢服節是什麼意思
以弘揚漢文化為主題的,有大量同袍穿著漢服參加的,大型活動。
漢服節中的「節」與音樂節的「節」是一個意思
D. 漢服節日有哪些
二月初二 花朝節
穿漢服是漢族慶祝花朝節的傳統習俗之一。花朝節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挑菜節、踏青節、春會節等,唐代以二月十五為花朝節,與八月十五中秋節並舉,合稱「花朝月夕」,盛極一時。洛陽一帶以二月二為期,而北宋後江南以二月十二為期。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三月初三 中國華服日
中國華服日選定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辰,也是古代節日上巳。因此,選定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為「中國華服日」,旨在不忘根本,以期繼續前進。
如今的「華服」代指廣義的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漢服和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都是華服的一員。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積淀了豐厚的服裝服飾文化。
第一屆 中國華服日於2018年4月18日在西安大明宮遺址紫宸殿盛大舉行
第二屆 中國華服日於2019年4月7日在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開元廣場舉行。當晚在大唐不夜城舉辦了第二屆中國華服日「華服秀典」,來自全國各地的30餘個商家、200多名模特,用數百套華服為大家帶來了一部盛世華章。
五月初五 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各大漢服社基本都會舉辦漢服活動,所以雖然不是集中舉辦,但是全國的活動加起來也算一次大型的活動。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慶祝,起源於中國古代,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
11月1日 漢服文化周
漢服文化周是由文化名人方文山發起、海峽兩岸攜手共創的盛舉,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是中華傳統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首次大規模的呈現,它不僅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之美,更是藉助傳統服飾的冠帶之規,展現中庸、正直、誠信等中華禮教文化的精髓,具有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強化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意義。
第一屆 漢服文化周於2013年11月1日至3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成功舉辦;
第二屆 於2014年11月1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開幕;
第三屆 於2015年10月31日在西塘開幕;
第四屆 於2016年10月29日起開幕,本屆以「識漢服、重內涵、親民眾」為題;
第五屆 於從2017年10月28日到10月31日在西塘舉行;
第六屆 於從2018年10月27日到10月31日在西塘舉行。
第七屆 於從2019年10月26日到10月29日在西塘舉行。
11月22 漢服出行日
俗稱民間漢服節,每年11月22日,全球各地的漢服愛好者同袍們,紛紛在這一日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走向街頭,向世界,展示華夏漢風的姿彩。
E. 漢服乞巧、浸入式觀劇七夕節都如何秀恩愛
8月28日是農歷「七夕佳節」,除了吃飯逛街看電影外,年輕人還有什麼別樣的過法版?漢服聚會、提權倡「分開參觀」的戲劇演出。雖然一中一西內容各有不同,但卻一樣「應景」有趣。
工作人員表示,今日晚場的人數確實比平常工作日晚場的人數多。「不論是牽手走在昏暗的場景里,還是分開體驗,結束後再一起探討各自發現的情節,都不失為一場愉快的約會。」
F. 有關漢服的節日
各種各樣的中國傳統節日皆有漢服的身影,因為我們是結合傳統節日一起復興漢服,不過並沒有專門的節日。。。。
G. 什麼節日才穿漢服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後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傳統節日名稱 節日時間
春節
正月初一
冬至節 12月22日前後
元宵節 正月十五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節 七月初七
中元節 七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十五
重陽節 九月初九
寒衣節 十月初一
下元節 十月十五
臘八節 臘月初八
祭灶節 臘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 臘月廿九或三十
H. 七夕:為什麼我們要穿漢服
漢民族傳統節日穿漢服不是很正常的?就像其他少數民族在他們的傳統節日都會穿民族服飾一樣啊。
I. 2019哪裡時間和地點有漢服文化節
2019年11月22日-24日,長沙石燕湖景區有漢服節活動,可以體驗投壺插花,泛舟品茶,參與古風快閃,關公祈福等活動,景區內可以1元租賃漢服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