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七夕
① 東京七夕夜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東京抄七夕夜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襲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二章
他們吻得十分激烈,也不管這是人來人往的大馬路邊,兩人火熱地抱住對方,湯慧茹的腿甚至大膽地勾住梁銘軒的腳!
不……眼前一陣暈眩,雪茴不敢置信地瞪大雙眼。這不是真的,不是!
這是噩夢!或者,她看錯了,不可能是銘軒和湯慧茹,他們一個是她男朋友;另一個是她最要好的手帕交啊!
她不相信他們會聯手背叛她!
不!
兩人好不容易才分開雙唇,雪茴聽到湯慧茹格格嬌笑。「你呀,好討厭喔!在我那裡做不夠,還想再來一次啊?」
「當然想!」梁銘軒邪氣地笑著,一把勾住湯慧茹的腰。「走,上樓去!今天晚上不讓你回去了,早就叫你搬過來跟我住了!」兩人親親熱熱地挽著手,正要上樓時,梁銘軒一個不經意地偏頭,看到站在一旁、臉色慘白的雪茴。
「雪、雪茴?!」他的表情像是被雷劈到,嚇得一把松開擱在湯慧茹腰間的手,震驚地看著她。「你,你…你怎麼來了?」完蛋了!他真的沒想到雪茴會突然出現在東京,她不是應該還在香港談合約嗎?
雪茴凄楚地看……
② 東京七夕夜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東京七夕夜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東京七夕夜 尾聲
五年後日本輕井澤山風涼涼地吹拂著,放眼望去盡是一片蒼翠,雖然現在是夏天,但避暑勝地輕井澤絲毫感受不到半絲酷熱,逸人鼻尖的盡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林氣息。
山徑上,兩輛腳踏車一前一後地互相追逐,銀鈴般的歡笑響徹天地。
「再快一點!爸爸,再快一點嘛!」已經滿七歲的茵茵坐在腳踏車前座,格格嬌笑著。另外一輛腳踏車上坐的是雪茴,還有他們剛滿三歲的寶貝兒子,偉偉。
偉偉也興奮地喊著。「媽咪,加油加油!再快一點,不要輸給姐姐啊!」雪茴大笑,奮力地踩著腳蹬車,兩輛車幾乎同時抵達山坡上一棟優雅的木造別墅。
「喲呵!到家了!」茵茵笑著跳下來,神氣地對弟弟道:「偉偉,這一次又是我贏啦,哈哈哈!」
「不公平!」小偉偉委屈地嘟起嘴巴,蘋果般的小臉紅通通的,拉著雪茴的手。「媽咪,其實是我們的車先到,對不對啊?」
東方霆笑道:「好,偉偉說是就是。茵茵,這一次讓偉偉贏好不好?」出落得像個小美人的茵茵故作考慮狀,最……
③ 日本古代的七夕節是不是沒有牛郎卻有相撲壯漢
(日本七夕祭場景)
文史君說:
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悠久,而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原本源於中國的文化在傳入日本以後卻經歷了不一樣的改變。日本的七月七原本另有“作為”,在不斷吸收內化了中國七夕文化後,日本也逐漸發展出了頗具日本特色的七夕文化。從引入、接收,到本土因素的滲入與語境置換後的本土化改造,對面臨傳統節日現代性轉型的我國,也是有些經驗可以借鑒的吧。
④ 誰能告訴我日本七夕的由來 要日語答案,謝謝啦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可是在日本,卻和情人節沾不上什麼邊。和日本新年一樣,七夕可以許願,把心願寫在紙條上,然後掛在樹上。許願的內容不限,父母健康,家庭幸福,不被朝鮮的導彈炸到等等,什麼都可以。
在日本,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東京迪士尼慶祝七夕節
日本的七夕節有很多活動,因地而異,主要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轎子等等,非常熱鬧。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各地的七夕祭典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始了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願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可見日本人把他國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去吸收,並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模的舉行七夕活動
東京地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願望的紙簽,掉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各個幼兒園小朋友們寫的志願和希望。
稀奇古怪的願望
日本七夕節源於中國,經過多年的演變,如今已經成為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一說8月6日到8日三天)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今天世界各國都使用公歷,中國人不再過七夕,也和七夕是農歷,每年的節日日期計算不便有些關系。日本對此採取了非常現實的「一刀切」處理,乾脆改成了公歷七月七日(有些地方設為八月七日)。
說起來七夕定為農歷七月七日本來有科學的道理,因為農歷這一日月明星稀,銀河正在天頂,人們晚上眺望銀河,便可想像牛郎織女的相會了。變成公歷七月七日,則銀河在哪兒就不那麼好找,畢竟這些星星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是不跟著你的歷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下界頗為熱鬧,上面的牛郎織女,只怕對此還有些莫名其妙——喜鵲們還在路上,這就去天河相會,真正要望河興嘆了。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確熱鬧,這里的七夕,並不是給情人們的,而是孩子的節日。這個時候,大商店往往擺開兩棵象徵性的柳樹,並給孩子們免費提供彩色的紙條。孩子們將自己的願望在紙條上寫好,再折成鳥雀的形狀穿在柳枝上。穿的紙條多了,一串串遠遠望去,就真有點兒喜鵲搭橋的味道。
之所以有這樣的習俗,原因在於最初孩子們是利用這個節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說中的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會,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準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古代也有同樣的習俗,因此七夕又稱為七巧節或者乞巧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任越來越大,已經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而且要負責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
根據調查,小孩子寫在紙條上的願望五花八門。比如有個電視記者采訪的時候,就看到有個孩子的請求是「希望天王寺動物園的大象到我家來」。感動於孩子有一顆保護動物的美好心靈,記者采訪了這個小傢伙。結果問道為什麼有這個請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門口,爸爸就不能進我的房間來檢查學習進度了。」吃驚的記者接著問:「那要是你爸爸賴著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時候偷偷進來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讓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個大屁……」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買粘米做的小點心來吃。吃這個小點心是有講究的,一來是喜鵲搭的橋怕不結實,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東西來把橋沾得結實點兒;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節,喜鵲們看在眼裡,不免亂說,為了避免影響安定團結,也要弄些粘的東西把廝鳥們的嘴巴粘起來。
由此可見,日本的七夕和中國一樣,都是來自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日本古書《古今要覽稿》,《古事類苑》等中,對這一點都有記述,按照這些資料記載,七夕在日本盛於奈良時代,最初是宮廷節日,叫做「七日盆」,用於祈求婚姻美滿,儀式相當復雜,充分顯示了日本人慣於製造麻煩的特點,要求一天吃七頓飯,洗七次澡……
好在,傳到民間以後,七夕變成了孩子們的節日,也就沒有了這樣多的繁瑣。
七夕在日本
七夕原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傳統節日。但是,迎接、慶祝七夕在日本非常隆重。在七夕到來之前和當天,人們總要為它舉辦一些活動以示慶祝、紀念。如選美活動、馬拉松、七夕舞會等等。這一天是人們訴說心願的日子,在日本有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彩紙上,或把它們掛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來祈求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的習慣。
街頭的節日氣氛
家庭也很重視七夕。家庭的七夕活動,一般都是在家附近的竹林或海邊進行。人們要買來彩紙和絲線,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綁上絲線。一切准備就緒,就帶著孩子們來到附近的竹林或海邊。孩子們虔誠地把彩紙掛在竹子上或投入大海,再閉眼合手祈禱一番,然後高高興興地回家。
在以後的日子裡,孩子們就只等待著自己願望的實現了。孩子們的願望都不難實現,他們無非是希望得到一件玩具,或一本書,或一件新衣服,所以,到適當時機,家長就會滿足他們,讓他們如願以償。因此,孩子們對七夕節特別鍾情,對這一天充滿著期待。對於七夕活動,大人們並非當真,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們的生活多一點色彩,有一些期待罷了。
⑤ 七夕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⑥ 日本七夕節的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在日本傳說,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中國七夕節是祈求好手藝和祈禱得到愛情,在日本七夕節(Tanabata)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只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里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
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好的傳說在日本也廣為人知。
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始了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後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願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可見日本人對他國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去吸收,並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模的舉行七夕活動
東京地區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願望的紙簽,吊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各個幼兒園小朋友們寫的志願和希望。
根據各地不同的習慣,慶祝七夕祭的形式也各不一樣,現在一般流行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寫在短冊,,即寫詩作畫用的長方形的紙上,並把它掛在竹枝上,以祈求心願成真,據說室町時代室町將軍家每年的七夕,由將軍親自在七張樹葉上題上詩,然後把它和掛面等祭供品一起綁在竹枝上扔向屋頂,以求詩意通達到了江戶末期,德川將軍家則以在竹枝上掛短冊的形式來慶祝了,那時的江戶,正好開始普及讀書習字,所以民間就流行起把彩紙,詩簽、筆、墨、綵線、布條等掛在竹枝上,以祈望書法,珠算,縫紉等的技藝長進。
到了現代,七夕的祝願已不再局限於此。人們把各種各樣的祝願都寫在短冊上,還因為這個習俗也來自美麗的愛情神話,所以如果要祈願戀愛成功的話,更富於羅曼蒂克的情調。從前,掛有短冊的竹枝一般在7月6日晚上豎起,7日就得把掛滿祝願的竹枝放進海里或河裡,任其漂走,這叫送七夕就像日本很多行事中的做法一樣,都含有希望水流帶走災難,帶來好運的意思。現在,附近沒有海和河流的地方,或者即使有也因為環境污染的關系,
送七夕的行事往往不能實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校,行事完畢後,把短冊等付之一炬,以代替送七夕的行事。
這就是所謂的七夕節了!
⑦ 七夕是什麼時候..具體寓意呢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⑧ 日本有什麼節日
日本的節日主要包含國家節日和民間傳統節日。日本的法定節日一共包含專15個,分別是元旦、成屬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兒童節、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文化節、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8)東京七夕擴展閱讀: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敬老節:每年9月15日;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文化節:每年11月3日;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節:每年7月7日。
⑨ 日本有什麼節日
日本的節日主要包含國家節日和民間傳統節日。日本的法定節日一共包含15個,分別專是元旦、成人節、建國屬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兒童節、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文化節、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9)東京七夕擴展閱讀: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敬老節:每年9月15日;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文化節:每年11月3日;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節:每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