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字畫
『壹』 國畫落款怎麼落
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聖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
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須題款,一示禮貌,一示對作品負責。
短 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一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 ( 叄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書〕字。
四字款 多為姓名叄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干支
五字款 五字多叄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叄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叄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書〕字。
長 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一求變化,二求作 品均衡,叄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齋軒號者 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
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型大小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與一體的綜合藝術,這是中國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藉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増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歷來有「三美」和「三絕」之稱,「三美」、「三絕」是對詩文、書法、繪畫藝術結合的贊譽,也中國畫普遍追求的藝術境界。題款,就是實現詩文、書法、篆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題款,又稱落款、款題、題畫、題字。形或稱為款識。
中國畫題款,包含「題」與「款」兩方面內容:在畫面上題寫詩文,叫做「題」。題畫文字,從體裁上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畫題等。在畫上記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為「款」。有的款文還記寫籍貫、年齡以及作畫所等等,如系贈人之作,又須寫上受贈者的姓名字型大小、稱謂以及應酬語和謙詞等等,內容與格式變化紛繁。
題款不僅要求詩文精美,同時也要求書法精妙,因此,題款必須在文學和書法上同時具備較高的修養。
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歷干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幹支),故列表附於卷末,以備檢索。
干支:
甲子(閼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奮若)
丙寅(柔兆 攝提格)
丁卯(強圉 單閼)
戊辰 (箸雍 執徐)
已巳(屠維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協洽)
壬申(玄 難)
癸酉 (昭陽 作噩)
申戌(閼逢 閹茂)
乙亥(旃蒙 大淵獻)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強圉 赤奮若)
戌寅(箸雍 攝提格)
己卯(屠維 單閼)
庚辰 (上章 執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陽 協洽)
甲申 (閼逢 君灘)
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閹茂)
丁亥(強圉 大淵獻)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維 赤奮若)
庚寅 (上章 攝提格)
辛卯(重光 單閼)
壬辰 (玄 執徐)
癸巳(昭陽 大荒落)
甲午(閼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協洽)
丙申(柔兆 君灘)
丁酉(強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閹茂)
已亥(屠維 大淵獻)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奮若)
壬寅(玄 攝提格)
葵卯(昭陽單閼)
甲辰(閼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強 協洽)
戊申(箸雍 灘)
己酉(屠維 作噩)
庚戌(上章 閹茂)
辛亥(重光 大淵獻)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陽 赤奮若)
甲寅(閼逢 攝提格)
乙卯(旃蒙 單閼)
丙辰 (柔兆 執徐)
丁巳(強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維 協洽)
庚申 (上章 灘)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閹茂)
葵亥(昭陽 )
月令 :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華歲,肇歲,月正,太簇,歲歲,芳歲,獻歲,寅月,開歲,楊月,首陽,春陽,妝陽,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陽,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鍾,大裝,花進,卯月,竹秋,夾鍾,麗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 月,晚春,末春,蠶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風,尖月,櫻筍時,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維夏,麥月,槐月,純陰,乏月,陰月,麥侯,余月,麥秋,巳月,中呂,清和月,正陽。
五月:仲夏,惡月,鬱蒸,中夏,鳴蜩,蒲月,皋月,榴月,蕤賓,午月,端陽,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鍾,精陽,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組暑,未月,極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蘭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蘭月,巧月,瓜月,瓜時,霜時,申月,相月,京月,夷則,肇秋。
八月:仲秋,掛秋,正秋,大清明,壯月,南呂,桂月,酉月,懷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涼秋,杪秋,窮秋,暮秋,晚秋,玄月,詠月,朽月,菊月,季白,青 ,戌 月,杪商,無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開冬,吉月,陽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陽月,小春月,應鍾,小陽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暢月,辜月,葭月,龍潛月,黃鍾。
十二月:季冬,末冬,殘冬,嚴冬,杪冬,窮冬,暮冬,臘冬,臘月,塗月,嘉平月,蠟月,嚴月,冰月, 月,丑月, 月,窮節,大呂,星回節,除月。
季令:
春:陽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陽,艷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長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節,高商,商節,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寧,玄英。
節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歲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燈節,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節,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節。
六月初六:天貺節。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節,星節。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重九,菊花節。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寧歲。
每月初一至十稱「上浣」( )。
每月初一稱「朔」,「旦」,「額。」
每月十五稱「望。」
每月十六稱「既望」,「望後。」
每月末日稱「晦」。
每年清明節前一至二日為「寒食節」
常用落款用詞
長輩: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一輩):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有專長之稱) !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上款客套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法鑒,博鑒,尊鑒,腸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兩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鑒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屬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鑒,屬,鑒,玩
下款客套語或敬詞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繪畫題款用:
敬贈,持贈,畫祝,寫祝,寫奉,頓首,題,並題,戲題,題識,題句,敬識,記,題記,謹記,並題,跋,題跋,拜觀,錄,並錄,贊,自贊,題贊,自嘲,手筆,隨筆,戲墨,漫塗,率題,畫,寫,謹寫,敬寫,仿
篆刻邊款用:
刻作,記,制,治石,篆刻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需蓋了
國畫棋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需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爾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
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否則,就失敬了。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需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壓在人名頭上,人家很忌諱。一來失禮,二來破壞了畫面。
蓋壓角閑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叄公分,比較適中。
蓋壓角閑章,不可蓋二方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一。五公分為適中。
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叄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題,致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印首小長形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初看國畫,要欣賞的不是畫面如此簡單,還要看一下幾項是否精美。
1:畫工
畫家的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我們往往主觀批判該畫的好與壞,就是受畫工的影響最大。
2:書法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國畫畫面上常伴有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候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使畫生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簽署。亦可窺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
畫家的印璽、題字者私章、閑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鑒證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內容、印章位置,都在評介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鑒賞家的印鑒,可佐真偽。
4;裝框
中國畫的裝裱獨具一格,常見的有紙裱、綾裱兩大類。紙裱較粗,綾裱較精。裱邊的顏色、寬窄、襯邊、接駁、裱工等都十分講究
5:內涵
中國人欣賞字畫不獨欣賞表面功夫,更著重於與作品有關和作者個人的相互關系。
6:功力
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掌握。尤其是書法,老手多倉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景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不同的表現,這就是功力。
7:布局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8:學識
功力及布局可以從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識,對其作品影響很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與眾不同,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於畫匠之別,學識是條件之一。
9:人品
西方畫家,往往浪漫不羈,游戲人間為樂。而欣賞者只觀其畫而不理畫家的私德。中國人不同,畫家或書家如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岳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道理。
字畫中的詩詞,往往代表主人的心聲。一句好詩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詩,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1: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的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因為熟紙或熟絹不易改動,所以畫工筆畫一般先在圖畫紙上畫好素描稿,然後拷貝到熟宣紙或絹上畫正稿。
步驟是:
(1)選好紙或絹,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兩個公分,准備以後裱紙時塗膠水或漿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紙或絹的下面,用HB的鉛筆輕輕地把稿子描下來,輪廓要描清楚,筆痕不要太重,以免將來勾墨線時壓不住拷貝留下的鉛筆線。
(3)找一張普通白紙裁得同素描稿一樣大,用來做襯紙。因熟紙或絹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狀,下面襯白紙,作畫時容易看清畫面效果。把襯紙打濕讓其完全漲開再用漿糊或膠水貼在畫板上。
(4)待襯紙干後,把拷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噴嘴或噴壺把紙噴濕,等紙完全漲開趁濕把畫紙四周反面塗上一至兩公分的膠水或漿糊粘牢,干後就可以作畫了。
怎樣使用膠礬水
(1)用來製作熟宣紙或熟絹。
把生紙或生絹平放在畫氈上,用板刷蘸已配製好的膠礬水均勻地刷到紙上或絹上。刷時一筆排一筆,不留空隙,以防止漏礬。最好橫豎各刷一遍,刷好晾乾即成
(2)用來補救作畫過程中的漏礬現象。
在作畫過程中,有時因渲染的次數太多,或因熟紙熟絹製作不良而產生「漏礬」現象,補救方法如下:用軟毛筆蘸膠礬水刷在漏礬部位,要注意刷均勻,可以反復刷幾遍,干後就不會滲水了。如果膠礬水刷不均勻再上顏色也會不均勻,影響畫面效果
(3)用來固定顏色。
在使用礦物顏料或其他顏料時,如果上色的遍數太多,一般都要跟上一遍膠礬水可以起到固定顏色的作用,也可以防止漏礬。
(4)製造特殊效果。
用生宣、皮紙、麻紙類材料作畫時,如需要畫面局部不滲水的效果,可以在局部點染或灑上膠礬水。例如畫雪景中的雪點。
怎樣配製膠礬水
{畫工筆畫是離不開膠礬水的,它的配製方法簡便,關鍵在於膠、礬以及水的比例要適當。可以用黃明膠,也可以用食用膠,都是小顆粒狀的,呈淡黃色(膠和白礬化工商店一般都有出售)。
膠礬水的配製方法為:兩份膠、一份礬,分別用開水泡開,倒在一起加上適當的清水。注意白礬研成細末才好溶化,泡膠用開水,不能用水煮,因為超過100度膠的粘著力會減弱。
一般來說,畫一張四尺三開大的熟宣紙畫,用小手指頭頂大的兩份膠、一份礬加半杯清水就可以。具體的經驗作者要在實踐中多次體驗才能獲得。
工筆花卉以線為造型基礎,運用毛筆勾線,中國畫對線條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平、圓、留、重、變五個字。
「平」:即指勾線時在線條的每一點上用力都一樣,「如錐畫沙」。勾線時,筆尖要按下去,對紙有一個「壓力」。同時手指還要向上擎住筆,有一個「提」力,然後向行筆方向再用一個「拖」的力量。壓力與提力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只提不按就「飄」「輕滑」;只壓不提就是「抹」。線條切忌忽輕忽重及「撩」「挑」「滑」。
「圓」:即指勾線要圓渾有力。要用中鋒。凡行筆時,筆尖在線條中央者即為中鋒,筆尖在線條一側的為側鋒。用中鋒線條勾出的線圓渾、飽滿而有彈性,即所謂如「折釵股」、如「彎弧挺刃」。
「留」:指用筆積點成線,古人曰如「屋漏痕」就是此意。勾線時要求做到處處可以控制,隨時可以收筆,並可以隨作者意圖變化,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
「重」指用筆峻勁,線條有力。線的力量在於筆尖和紙的摩擦,有人使勁捏緊筆桿,幾乎把筆桿捏碎,但是勾出的線條並沒有力量。正確的方法是:通過肩、肘、腕和手指把力傳導給筆尖,使筆尖與紙有一個摩擦力。
勾一條線要有三個動作:
一曰藏鋒,起筆時,欲向左行先向右頓筆藏鋒,然後再向左行筆。向下行筆也要先向上藏鋒,這樣行筆即與紙面有了摩擦。
二曰行筆的速度要慢,力量要均勻。行筆中稍停為「頓」;向後折回為「挫」;中鋒圓轉用筆為「轉」;折鋒轉向為「折」。
三曰回鋒,行筆欲停時要把筆鋒向來的方向收回,即所謂「無往不回」、「無垂不縮」。這樣的線條才含蓄有力。
「變」;即指用筆的各種變化。平、圓、留、重,是對線條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線條還要有多種變化,如中鋒側鋒,順鋒逆鋒,頓挫、轉折、粗細、方圓、連斷、疾徐、光毛、虛實、,加上墨色的濃淡、干濕等,即可千變萬化。把線條的力量與線條的變化結合起來,就是白描用線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所以學習中國畫必須重視書法的練習,以鍛煉勾線的能力。
『貳』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畫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
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農業文明區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主要是漢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華文化的起源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原荒時代,先民知識未開,見大自然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的風雨雷電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對於這些疑惑要想獲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對於這種現象,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等過程後做出的結論是風有風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電有電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論,現代人看來太不科學,太迷信了。但誰敢保證當代科學家對宇宙現象所做的解說,等千年以後,不會被推翻而指為迷信,反科學的呢?
另外,人類有兩件事情無法自己處理,必須要求助於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沒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須要請醫生診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總是患得患失,東想西想,猶豫不決,這時必須要請教他人提供意見作參考。現在的人當然知道,生了病要去醫院診療。心中有猶豫不決的事,要請教至親好友,或者向專家咨詢。在原始時代,這兩件事發生了,求助於同一人,就是「巫」。由古「醫」字寫作「醫」,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證明。
(一)先談一談巫的治病,原始時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簡單的。多數是飲食不適合,所引發的腸胃病「腹瀉」之類,和氣候不適應所引起的「感冒發燒」等。當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時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禱的方式求助於神。但是病是現實的,正在腹瀉的病人靠祈禱是止不住的。聰明的巫便改換用食療的方法,順手采一些植物給病人吃。當然沒有經過白老鼠、白兔子、猴子做試驗,直接做臨床,是非常危險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結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沒有影響,有的更嚴重了。巫又把它記錄下來,什樣的草治什麼病,把植物的形狀繪出來。到神農時候又把它整理歸類匯編成「本草綱目」,所以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就是指此事,絕對不會是用自己做試驗。
(二)再關於問事:先民所問的事,以氣象為主。主要是為了打獵。讓我們回想一下,氣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學儀器,尚且無法預測氣象的變化,巫又有什麼本領可以確實預測呢?然後巫發現對於事情發展的推斷,不如用葯治病一樣那麼直接,那麼明顯,會產生極大的落差。對於人民的問題,又不能不回答。聰明的巫對於人民所提的問題不再予以明確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給對方一個暗示。而其比喻多隨興採用民謠歌詞。一直流傳到伏羲,把歷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歸納成六十四個個案,這就是《易經》的由來。「醫」和「易」是一對雙胞胎,是人類文化的兩大主軸,有關《易經》的版本流傳:在人類沒有符號文字之前,是採用結繩記事,《易經》的八卦的「陽爻」,「陰爻」是用一個大結,和二個小結分別做代表。一串一串繩子結掛在牆壁上就是「卦」的由來。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疊而組合成的,因此每一個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個三爻卦相聯結,所以便稱做「連三」。又因為三爻卦中沒「三」這一卦,只有「山」「艮為山」。由結繩進步到符號文字以後,把「三」連結起來就像「山」如乾卦的排列是「」好像兩個山字連結起來的樣子,故把「連三」改為(連山)了。由於文明的進步,人類知識漸開,對周遭事務的認知也有改變,故對(連山)易有所修訂整理。至黃帝時代,發明了文字,把原先掛在牆壁的(連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號。發現易的排列,應該由坤干兩卦開始。而且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乾卦前面,排在第一,為了正名故改為(歸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紂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為了避免紂王對他起謀反的疑心,所以對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書籍不敢讀。只有弄一本(歸藏)易來讀,以示胸無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來。(歸藏)易經周文王修訂整理即改名為《周易》。對《周易》發揚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遊列國反魯,六十八歲獲得《周易》,發現自己心中一切的疑問,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滿足的答案。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可見其用功夫之勤。並為《周易》寫了十篇文章,闡揚《周易》的理論。最後感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自嘆讀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歲讀到《周易》的話,就不必周遊列國,到處問道了。《周易》經過孔子整理後,就定稿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敢更改隻字片語。所以(連山)、(歸藏)、《周易》實際上是一本書,由於版本不同而書名亦有所異。
傳統文化:
參看中國古代文化 。
農歷 - 武術 - 二十八宿 - 對聯 - 龍 - 五行學說 - 八卦 - 中國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哲學 - 儒家 - 氣- 道 - 茶藝
傳統學科:
數學 :《周髀算經》; 《九章算術》(三國時劉徽著); 祖沖之; 算盤 。
天文學:天象觀察記錄, 發明觀測儀器:圭表;渾儀;簡儀;高表;仰儀,制定歷法(農歷)。
醫學 :中醫,藏醫,蒙葯 。
農學 :《齊民要術》,賈思勰著) 。
四大發明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葯 ,指南針 。
建築:參見中國建築 ,園林 ,廟宇 ,宮殿 ,故宮 ,阿房宮 ,塔 ,萬里長城 ,墓葬建築 。
繪畫:中國畫 ,清明上河圖 。
書法 :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硬筆書法 。
音樂:中國民族音樂 ,中國戲曲 ,傳統民歌 。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樂 ,大舞 ,小舞 ,漢朝樂府 ,唐朝樂舞 ,現代舞蹈,綵帶舞,武功 ,扇子舞 。
戲曲:京劇 ,評劇 ,越劇 ,粵劇 ,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 。
曲藝 :相聲 ,歌仔戲 ,皮影戲 ,布袋戲 ,南曲 ,高甲戲 。
戲曲影視: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史 ,中國電視 ,中國電視史 。
服飾:參見中國服飾 。
飲食:請參照中國菜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粵菜 (廣東菜)
蘇菜 (江蘇菜)
魯菜 (山東菜)
浙菜 (浙江菜)
閩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筷子
教育:國子監 ,太學 ,科舉制 ,私塾 ,書院 ,翰林院 。
文學:參見中國古典文學 。
中國神話 。
中國寓言 。
中國典故 。
中國小說 。
中國詩詞 。
體育:象棋 -- 圍棋 -- 武術(功夫) -- 氣功 。
華夏文明的文化邏輯與「天圓地方」說存在密切關系。當然,如果我們認識到井田制度的文化來源——「疆理」農業和「疆理」規劃對土地產權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義。那麼,從「天圓地方」和「疆理」農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與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而這種文化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賈湖文化時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中國文化與文明的起源問題。文化、政治、經濟及其制度安排之間本來就存在整體性的結構關系,只是傳統經濟學理論沒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實際上,重商主義並非誰試圖擺脫就可以擺脫得了的。制度安排應當是探討文明的一條重要路徑,同時也是討論一定社會結構經濟性質的一種重要方法。
『叄』 國畫如何落款
方法如下:
1、字體不宜太大。
2、不能影響畫面美感,書寫要和畫面風格統一,相得益彰。
3、題在畫面需要堵氣的地方,不要跑氣。
4、題款順序是:畫的題目、作畫時間、作者、繪畫地點。但根據畫面需要和實際情況,可多可少,也可只題人名,即窮款。
(3)七夕節字畫擴展閱讀:
落款的分類有:
1、雙款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
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2、單款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
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起能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於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
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落款,一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草書落款,除用於自身為草書外,因較難識別,一般不用於落款。實際運用最多的落款字體還是行書,既易識別,又顯活潑。
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字體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對於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與豎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頭與結尾,都不能到達或超過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個字。
【上款客套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
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
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
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正、
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鑒、
尊鑒、法鑒、法教、博教、大教、
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
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
粲正、一笑、笑存、笑鑒、屬、
鑒、玩
【下款客套詞或敬詞】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屬書、醉書、嘴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篆刻邊款用:
刻作、記、制、制石、篆刻
【落款稱謂】
長輩:吾師、學長、道長、先生、女士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歷干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幹支)。
參考資料:
國畫(中國傳統繪畫形式)_網路
『肆』 四字中堂如何落款
1 書畫的落款方法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聖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須題款,一示禮貌,一示對作品負責。短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一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 (叄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書〕字。 四字款 多為姓名叄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干支五字款 五字多叄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叄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叄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書〕字。長 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一求變化,二求作 品均衡,叄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加作者齋軒號者 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型大小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2書畫題款常識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與一體的綜合藝術,這是中國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藉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増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歷來有「三美」和「三絕」之稱,「三美」、「三絕」是對詩文、書法、繪畫藝術結合的贊譽,也中國畫普遍追求的藝術境界。題款,就是實現詩文、書法、篆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題款,又稱落款、款題、題畫、題字。形或稱為款識。中國畫題款,包含「題」與「款」兩方面內容:在畫面上題寫詩文,叫做「題」。題畫文字,從體裁上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畫題等。在畫上記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為「款」。有的款文還記寫籍貫、年齡以及作畫所等等,如系贈人之作,又須寫上受贈者的姓名字型大小、稱謂以及應酬語和謙詞等等,內容與格式變化紛繁。題款不僅要求詩文精美,同時也要求書法精妙,因此,題款必須在文學和書法上同時具備較高的修養。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歷干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幹支),故列表附於卷末,以備檢索。干支: 甲子(閼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奮若) 丙寅(柔兆 攝提格) 丁卯(強圉 單閼) 戊辰 (箸雍 執徐) 已巳(屠維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協洽) 壬申(玄 難) 癸酉 (昭陽 作噩) 申戌(閼逢 閹茂) 乙亥(旃蒙 大淵獻)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強圉 赤奮若) 戌寅(箸雍 攝提格) 己卯(屠維 單閼) 庚辰 (上章 執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陽 協洽) 甲申 (閼逢 君灘) 乙酉 (旃蒙 作疆)丙戌 (柔兆 閹茂)丁亥(強圉 大淵獻)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維 赤奮若) 庚寅 (上章 攝提格) 辛卯(重光 單閼) 壬辰 (玄 執徐) 癸巳(昭陽 大荒落) 甲午(閼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協洽) 丙申(柔兆 君灘) 丁酉(強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閹茂) 已亥(屠維 大淵獻)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奮若) 壬寅(玄 攝提格) 葵卯(昭陽單閼) 甲辰(閼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強 協洽) 戊申(箸雍 灘) 己酉(屠維 作噩) 庚戌(上章 閹茂) 辛亥(重光 大淵獻)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陽 赤奮若) 甲寅(閼逢 攝提格) 乙卯(旃蒙 單閼) 丙辰 (柔兆 執徐) 丁巳(強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維 協洽) 庚申 (上章 灘)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閹茂) 葵亥(昭陽 ) 月令 :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華歲,肇歲,月正,太簇,歲歲,芳歲,獻歲,寅月,開歲,楊月,首陽,春陽,妝陽,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陽,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鍾,大裝,花進,卯月,竹秋,夾鍾,麗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 月,晚春,末春,蠶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風,尖月,櫻筍時,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維夏,麥月,槐月,純陰,乏月,陰月,麥侯,余月,麥秋,巳月,中呂,清和月,正陽。 五月:仲夏,惡月,鬱蒸,中夏,鳴蜩,蒲月,皋月,榴月,蕤賓,午月,端陽,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鍾,精陽,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組暑,未月,極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蘭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蘭月,巧月,瓜月,瓜時,霜時,申月,相月,京月,夷則,肇秋。 八月:仲秋,掛秋,正秋,大清明,壯月,南呂,桂月,酉月,懷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涼秋,杪秋,窮秋,暮秋,晚秋,玄月,詠月,朽月,菊月,季白,青 ,戌 月,杪商,無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開冬,吉月,陽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陽月,小春月,應鍾,小陽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暢月,辜月,葭月,龍潛月,黃鍾。十二月:季冬,末冬,殘冬,嚴冬,杪冬,窮冬,暮冬,臘冬,臘月,塗月,嘉平月,蠟月,嚴月,冰月, 月,丑月, 月,窮節,大呂,星回節,除月。季令: 春:陽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陽,艷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長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節,高商,商節,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寧,玄英。 節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歲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燈節,上元。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節,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節。 六月初六:天貺節。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節,星節。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重九,菊花節。 十月十五:下元。十二月三十:除夕,寧歲。 每月初一至十稱「上浣」( )。 每月初一稱「朔」,「旦」,「額。」 每月十五稱「望。」 每月十六稱「既望」,「望後。」 每月末日稱「晦」。 每年清明節前一至二日為「寒食節」 常用落款用詞長輩: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一輩):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有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上款客套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法鑒,博鑒,尊鑒,腸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兩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鑒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屬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鑒,屬,鑒,玩 下款客套語或敬詞書法題款用: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繪畫題款用:敬贈,持贈,畫祝,寫祝,寫奉,頓首,題,並題,戲題,題識,題句,敬識,記,題記,謹記,並題,跋,題跋,拜觀,錄,並錄,贊,自贊,題贊,自嘲,手筆,隨筆,戲墨,漫塗,率題,畫,寫,謹寫,敬寫,仿 篆刻邊款用:刻作,記,制,治石,篆刻3 書畫用印的忌諱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閑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閑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閑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閑章就不需蓋了國畫棋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閑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閑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閑章。此處如不需要蓋閑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閑章,爾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閑章處之地位。 方形閑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否則,就喧賓奪主了。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現象。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否則,就失敬了。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需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蓋閑章,壓在人名頭上,人家很忌諱。一來失禮,二來破壞了畫面。 蓋壓角閑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叄公分,比較適中。 蓋壓角閑章,不可蓋二方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一。五公分為適中。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令人看了很恐怖。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叄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題,致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印首小長形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伍』 書畫落款戊戌年十月為霜月或雪月
書法常用農歷歲時表
一月: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獻春、春王、首歲、華歲、肇歲、開歲、獻歲、芳歲、初歲、發歲、初陽、孟陽、新陽、春陽、正陽、太簇、歲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謹月、建寅、寅月、楊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如月、梅見月、梅月、麗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陽月、四之月、春中、夾鍾、仲鍾、仲春、酣春、中春、仲陽、大壯、竹秋、花朝
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蠶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櫻筍月、五陽月、桃李月、花飛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風、竹秋
四月:乏月、荒月、陽月、農月、乾月、巳月、畏月、雲月、槐月、麥月、朱月、余月、和月、仲月、
五月: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鶉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蘭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惡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陽月、端陽月、吹喜月、蕤賓、鳴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種、啟明、鬱蒸
六月: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長夏、極暑、組暑、溽暑、林鍾、精陽
七月: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蘭秋、蘭月、申月、巧月、瓜月、涼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慶月、三陰月、夷則、初商、孟商、瓜時
八月: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獲月、壯月、爽月、桂月、葉月、酉月、柘月、雁來月、秋風月、四陰月、大清月、月見月、紅染月、南呂、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菊月、柯月、剝月、貫月、霜月、長月、戌月、朽月、詠月、玄月、五陰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開月、紅葉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窮秋、杪秋、深秋、末秋、殘秋、涼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無射、霜序
十月:露月、拾月、陽月、亥月、吉月、良月、陽月、坤月、正陽月、小陽春、神無月、時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開冬、玄冬、元冬、玄英、應鍾、小春、大章、始冰、極陽、陽止
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暢月、霜月、復月、子月、辜月、葭月、紙月、霜見月、天正月、一陽月、廣寒月、龍潛月、黃鍾、陽復、陽祭、冰壯、三至、亞歲、中寒
十二月:臘月、除月、丑月、嚴月、冰月、余月、極月、塗月、暮月、臨月、萘月、地正月、二陽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窮冬、黃冬、臘冬、殘冬、末冬、嚴冬、師走、大呂、星回節、暮節、窮節、暮歲、殷正、清祀、冬素
『陸』 國畫山水中落款的問題
1、落款時應注意
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
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
落款用農歷(陰歷),則全是農歷;用陽歷則全用陽歷。
2、落款位置以及字體
落款是在書畫主體之餘以外的內容。
落款的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
對於橫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3、選朱文、選白文
布局看來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稱為留白的布局。
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詩詞、印章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白,故從布局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6)七夕節字畫擴展閱讀
古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
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
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印文
無論字或畫,常有"壓角"的閑章出現。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書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時影響字畫甚大。從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態,或當時的環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蓋在字畫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柒』 七夕節送什麼禮物
首先要看她的愛好,根據愛好去選擇。如果是比較古典的女孩可以送一本書或者一些字畫回,比較開朗的答女孩送她一些最新最時尚的小禮品;可愛的女孩可以送公仔啊嗎,我覺得每個女孩都喜歡公仔。送一些飾品應該是每個女孩子都喜歡的。手鏈、手鐲、耳環、項鏈、發卡等等,都是非常討女孩子喜歡的哦!其實你在那一天跟她表白也可以啊,說不定會有機會呢!只要你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說不定她以後就會成為你的DR真愛戒指的女主人哦!
『捌』 喜鵲為什麼成了七夕有代表性的象徵呢
喜鵲是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的鳥類,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象徵著喜事臨頭
因為古人認定回,喜鵲一年到答頭,不管是鳴還是唱,不管是喜還是悲,不管是在地上還是在枝頭,不管是年幼還是衰朽,不管是臨死還是新生,發出的聲音始終都是一個調,一種音。而儒家眼中的聖賢、君子,就是要表現得像喜鵲那樣恆常、穩定、明確、堅毅、始終如一。因此,儒家經常要求人們向喜鵲學習,把喜鵲當成聖賢的某種模板。
喜鵲的叫聲也象徵著美好的寓意,喜鵲的叫聲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鵲在中國民間是吉祥的象徵。畫家畫的「鵲登高枝」,喻示一個人節節向上、家庭出人頭地。
最優美的傳說還是「鵲橋相會」,因為這個傳說,銀河也被稱為「鵲河」,而中國的「情人節」,也被定在了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織女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貢獻出羽毛和身體,填河成橋。以至於這一天過去之後,許多喜鵲都光禿禿的。
此外在古人的字畫中也有許多關於喜鵲的作品,他們都象徵了吉祥,喜事等好的寓意。如兩只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