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鵲橋顧
『壹』 鵲橋仙 七夕翻譯
【注釋】
①鵲橋仙: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以為名;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
②纖雲弄巧:纖細的雲彩變幻出許多美麗的花樣來。這句寫織女勞動的情形。傳說織女精於紡織,能將天上的雲織成錦緞。
③飛星傳恨:飛奔的牽牛星流露出(久別的)怨恨。作者想像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二星,閃現出離愁別恨的樣子。
④金風:秋風。秋,在五行中屬金。玉露:晶瑩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顧:不忍心回頭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里指日夜相聚。
【譯文】
彩雲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貳』 鵲橋仙 七夕的翻譯 。
名稱: 鵲橋仙 作者: 秦觀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為蘇(軾)門四學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一卷。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 體裁: 詞 年代: 北宋 原文鵲橋仙①秦觀 纖雲弄巧②,飛星傳恨③,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④,便腳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⑤!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 【注釋】 ①鵲橋仙: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以為名;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 ②纖雲句:絲絲雲彩編織出許多奇巧形態,暗示這是乞巧節。
③飛星句:作者想像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二星,閃現出離愁別恨的樣子。 ④金風:秋風。玉露:晶瑩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顧:不忍心回頭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里指日夜相聚。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A樓主請注意這是一首詞不是詩哈,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
『叄』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和詩詞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林傑的《乞巧》
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唐代徐凝《七夕》
譯文: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
3、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鵲橋仙·七夕》宋范成大
譯文: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4、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東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譯文: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肆』 心夕戀相依,今夕鵲橋顧是什麼意思
首先感情方面沒有誰對誰錯 愛一個人肯定是想要了解她多一些 這很正常
『伍』 忍顧鵲橋歸路什麼意思
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
出自《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
原文如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如下: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
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七夕鵲橋顧擴展閱讀:
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於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的七夕。紹聖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
關於長沙義倡,洪邁《夷堅志補》卷二有較詳細的敘述:「義倡者,長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詠不置」,秦觀南遷,取道長沙,訪潭土風俗,邂逅了這位藝妓。
秦觀觀其姿容既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藝妓又驚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樂府。秦觀與她繾綣數日,臨別之際,藝妓表達了侍奉左右的心願。秦觀答應她,將來北歸重逢,便是於飛之日。一別數年,秦觀竟死於廣西的藤縣。藝妓行數百里為秦觀弔孝,哀慟而死。
藝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傳之,以為奇事」。洪邁提到常州校官鍾將之感其事,為藝妓作傳,名《義倡傳》。當時秦觀貶謫的路還要往南走下去,他與長沙歌女不得不灑淚而別。到了郴州以後,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
其實《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沉重嘆息也包含了對長沙藝妓的長相思。紹聖四年(1097)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女雙星的鵲橋相會寄託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
『陸』 七夕雀橋會那首詩寫的是什麼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鳳玉露一相專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屬,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柒』 鵲橋仙原文及翻譯
《鵲橋仙·纖雲弄巧》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捌』 秦觀的《鵲橋仙》原文
鵲橋仙
秦觀(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8)七夕鵲橋顧擴展閱讀:
秦觀: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蘇高郵人,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鵲橋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
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玖』 鵲橋仙 七夕譯文。。急啊!!!!
鵲橋仙 秦觀抄
纖雲弄巧,飛星襲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纖雲弄巧:是說纖薄的雲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譯文:
彩雲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拾』 鵲橋仙中的顧在原文中有什麼意義
你說的是「忍顧鵲橋歸路」這一句吧,整句意思是分別時不忍心去看鵲橋路。所以顧,還是本意「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