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字帖
『壹』 七夕節有關的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內橋相會之時——在容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在河的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貳』 《七夕》的詩意
《七夕》的詩意:
作者記述自己的感想,抒發自己的情懷。任何風俗風景,專其觀感體驗皆因屬人而異。舊俗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作者卻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為什麼要此夕相會。
《七夕》【明末清初】德容
原文:
玉露金風報素秋,
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
遺我庭前月一鉤。
譯文:
晶瑩的露水和秋風預示著秋天來了,穿針樓上面獨自發愁,牽牛星、織女星今天因為什麼要相會,剩下我一個人在院落里看著月形如鉤的月亮。
創作背景:
《七夕》是一首七言絕句。農歷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壽等活動。作者感嘆不是牛郎織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與她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叄』 浪漫七夕繁體字怎麼寫的
誏謾柒汐
『肆』 七夕的詩
草際鳴蛩抄,驚落梧桐,正人間、襲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此詞以託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牛郎織女的同情,並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會少離多,抒發了對自已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郁積於內的離愁別恨。
這首詞由人間寫起,先言個人所見所感,再據而繼之天上神話世界。通篇以牛女傳說為寄託,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伍』 七夕的作品鑒賞
《七夕》是由抄兩首七言絕句組成的襲組詩,此詩為第一首。七夕為農歷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後附入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壽等活動。此俗甚古,漢、晉、南北朝書中均有記載。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德容作此七言絕句,記述自己的感想,抒發自己的情懷。任何風俗風景,其觀感體驗皆因人而異。舊俗此時,婦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德容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為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陸』 關於七夕節的五言詩
七夕
作者:李賀
朝代:唐
體裁:五言律詩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釋】
①七夕:農歷七月七日夜。相傳牛郎織女於此夕相會。梁吳均《續齊諧記》曰:「桂陽城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答曰:『織女暫詣牽牛。』世人至今雲織女嫁牽牛也。」
②別浦:水邊分別之處。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指銀河牛郎織女分別處。
③「鵲辭」句:謂群鵲辭月赴銀河架橋。韓鄂《歲華紀麗》「七夕」條:「鵲橋已成,織女將渡。」注引《風俗通》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穿線,七夕婦女穿嘩乞巧。宗懍《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鑰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④曝衣:七夕有曬衣之俗。《藝文類聚》四引《世說》曰:「郝隆,七月七日,見鄰人皆曝曬衣物,隆乃仰卧出腹,雲曬書。」
⑤金鏡:喻月。分金鏡,七夕之月如半鏡,故雲。意指牛女未能長圓。
⑥玉鉤:此喻上弦月。望玉鉤,謂未及七夕,月彎之時,民間即望牛女相會。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謂「舊注以金鏡玉鉤俱解為月,如是則犯合掌矣」,律之過嚴及失其旨,是亦過猶不及。
⑦錢塘蘇小小:南齊錢塘著名歌妓。古樂府有《蘇小小歌》:「我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作者別有《蘇小小墓》詩。
(6)七夕的字帖擴展閱讀:
【賞析】
此非專詠牛女之會,是七夕懷人之作也。結句忽說蘇小,似信手拈來,卻道出天機,所以為妙。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謂「此詩是長吉當七夕之期,有所懷而作者。蘇小小,藉以喻所懷之人耳」,善解。
葉蔥奇《李賀詩集》以為此詩與其《惱公》一詩參讀,則事跡約略可見:「拿(《惱公》)『王時應七夕』一句和卷一里《七夕》一篇參互印證,賀和此女的定情,確實是在七夕,而《七夕》詩里所謂『錢塘蘇小小』也正指此人。那首五律一定是別後次年,重值七夕,追憶前情而作,所以末句雲雲。看那篇的纏綿思憶,和這篇的宛轉描述,賀和這個女郎情意的濃密殊非泛泛。」(《惱公》詩「疏解」)由是知長爪郎亦情種也。
『柒』 關於七夕的詩有什麼《乞巧》怎麼背
關於七夕的詩有唐代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內階夜色涼容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譯文: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乞巧》是唐代林傑所作,全詩為:「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關於七夕的古詩還有:
1、《七夕》
[唐]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2、《七夕》
[唐] 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3、《壬申七夕》
[唐代] 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4、《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5、《七夕》
[唐]羅隱
月帳星房次第開,兩情惟恐曙光催。
時人不用穿針待,沒得心情送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