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七夕公園在哪
⑴ 光華路/高新路(路口)到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3號線 → 405路,全程約18.6公里
1、從光華路/高新路版(路...步行約500米,到達科技路站權
2、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3站, 到達魚化寨站
3、步行約380米,到達北石橋站
4、乘坐405路,經過13站, 到達延紅村(昆明池)站
5、步行約1.7公里,到達昆明池七夕公園
⑵ 西安有個關於七夕的傳說的地方,在那裡,叫什麼
在西安的長安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七夕節與牛郎織女傳說,在西安市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珍貴的現實文化元素。位於該市長安區斗門街道辦事處的昆明湖遺址、牛郎織女石雕和石爺廟、石婆廟代表著西安七夕傳統古遠廣闊的歷史文化空間,牛郎織女傳說的形成與傳承,七夕節的興起與發展,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歷史軌跡。今天的斗門鎮一帶,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七夕民俗活動。這里有正月十七和七月初七的大型石婆廟會,有完好活躍的織女信仰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春節等並列為我國六大傳統節日。長安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在申報國家級名錄。
1.西安七夕節的歷史文化空間。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操練水軍征討西南諸國,在都城長安西南西周靈池的基礎上開鑿了方圓40里的昆明池。昆明池的修建,還妥善解決了長安城的供水問題,使之成為一個充滿靈氣的城市。漢武帝也常在此泛舟游樂登樓賞景。清代北京修的昆明湖,作用就與漢昆明池完全相同。
漢武帝在開鑿昆明池時,模仿牛女二宿隔著天河遙遙相對的情景,在昆明池的兩側,各立一座牽牛、織女石雕,象徵天上的星辰來到人間,從此,神話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第一次有了具體的形象。織女石雕現在長安區斗門棉絨加工廠內,牽牛石雕現在斗門南灃村和常家莊交界處,相隔約1.5公里,1956年被列為陝西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牽牛石雕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貼腹,身體呈跪狀,上身微微向左扭轉,大眼闊鼻,表情朴實憨厚;織女石雕高228厘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轉,濃眉大眼,表情憂郁,作籠袖罷織的姿勢。他們相互遙望,卻無法相會,默默地訴說著相思之苦,正像《古詩十九首》中描繪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漢河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昆明池畔的牛郎、織女石雕,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傳為兩位神人,尊為「石爺」、「石婆」,公元798年修廟設案供奉,千百年來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長安志》中寫道:「唐貞元十四年置石父廟」,其「石婆廟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據文獻所知,這是我國最早的祭祀牛郎織女的廟宇。
古代長安城作為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為七夕節的興起、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文化空間。《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是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七夕活動的記載。到了唐代,七夕文化臻於鼎盛,形成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唐玄宗非常重視七夕,在宮中建造了一座高達百尺,可容納數十人的乞巧樓。每至七夕在此歡樂達旦,引得民間爭相仿效,更加風靡普及。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就是對當時長安七夕盛況的真實寫照。
2.西安七夕節的現實文化空間。石爺廟、石婆廟從古到今,歷經滄桑,幾經毀損和重建。據當地老人講,石婆曾埋在地下,大約在清朝的時候,被一場洪水沖出半個身子,這場洪水才得以退卻,人們認為石婆拯救了一方人。因此,有人用土坯為石婆卷了一個洞。民國初年蓋了三間大殿,「文革」期間被拆毀。80年代當地百姓自發重建石婆廟,前後兩個大殿,佔地10餘畝。
石婆廟現在每年有兩次大的廟會活動,一是農歷正月十七前後,當地傳說是牛郎織女結婚的日子;二是在農歷七月七前後,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石婆廟會活動一般持續三至五天。香客以陝西關中居多,遠至甘肅、山西、河南等省,高峰時每日多達數萬人,敲鑼打鼓、扭秧歌、耍社火、放鞭炮,非常熱鬧,和春節相比毫不遜色。相比之下,石爺廟香火卻顯得比較冷清,雖然歷史上也曾輝煌過,由於種種原因,至今還在一間十分簡陋的小廟內。
廟會上的善男信女各有所求,主要有求子嗣、求婚配、求財富、求長壽、求病癒、求增福等。他們認為石婆能和觀音菩薩一樣大慈大悲,解脫煩惱和痛苦,有求必應。石婆會看病,是遠近聞名的,據說身上哪不舒服,只要在石婆相應部位摸一下,病就會好。在石婆像前,青年男女則向石婆燒香跪拜,祈求婚姻美滿,祈求心靈手巧。
廟里用樹干搭了一座簡易橋,名叫鵲橋。說是過了這座橋就可以得到婚姻美滿,青年男女爭先恐後搶著過橋。廟的旁邊臨時搭一個簡易戲樓,台下擠滿了看戲的人。演唱的都是秦腔傳統劇,從上午一直唱到晚上,氣氛非常熱鬧。
夜幕降臨,廟里廟外到處都是守夜的人。傳說在這里睡覺能夠托夢石婆的神靈感應,消災祛病,得到幫助。還有些人聚集在大殿里,聽遠道來的居士唱經歌,有些人也跟著唱,通宵達旦。經的種類繁多,內容大都是勸善的。
除上述活動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給牛郎和織女睡覺的石炕,供獻被褥,上香磕頭,祈盼他們今夜在此重溫洞房蜜月。廟里有一塊大石頭,有三米見方,石面上有條像水沖的小渠。傳說有一天牛郎不慎尿炕了,把炕沖了二條小渠,織女很生氣,打了牛郎一個耳巴,一腳把牛郎蹬到距石婆廟四里遠的斗門,兩個人從此分離。因此,兩個石像至今只能默默對視。
石婆廟規模雖小,卻有濃郁民俗文化的厚重積淀,在歷經了兩千年風雨的洗禮後,長安石婆廟濃縮了七夕傳統文化的精髓,依然保留許多原生態的文化特徵。據史書記載,向牛郎織女兩星祈富、祈壽、祈子、守夜是古代七夕民俗活動的主要內容。
慈悲濟世,勸人向善,是石婆廟民俗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重建、拓展西安七夕節文化空間的構想。西安七夕傳統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應引起重視。西安斗門之所以至今還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傳統的七夕文化習俗,就是因為有昆明池、牛郎織女石刻和石爺廟、石婆廟這樣好的文化載體和文化空間。保護文化空間就是保護民俗文化賴以傳承的載體。因此,有關方面提出在昆明池遺址上,建設七夕文化主題公園,為保護和弘揚西安七夕傳統習俗提供一個新的載體和文化空間,探索一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
西安斗門既有牽牛、織女石雕和石爺、石婆廟真實的載體,又有牛郎織女的動人傳說和根深蒂固的群眾基礎。在這樣有深厚歷史文化的背景所在地,建造七夕文化公園,可以有效利用石婆廟及其周邊獨特的文化資源,使人們對西安對門七夕民俗活動有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
七夕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海內外華人中有著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民族的、傳統的就是世界的,牛郎織女歷史文化是中國、全世界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有條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⑶ 西安市區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公園
西安市區值得一去的公園:西安市興慶宮公園、蓮湖公園、曲江青年公園、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西安兒童公園
1、西安市興慶宮公園位於西安市東門外咸寧西路北,原長安城內的興慶坊,於1958年在唐興慶宮遺址上修建。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公園有勤政殿遺址,唐玄宗與楊玉環曾在這里居住,與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相鄰。在西安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興慶宮公園的,也很少有人沒有去過興慶宮公園。這里是很多西安人小時候春遊必去之地,興慶湖是西安市民劃船的首選之地。
2、蓮湖公園位於西安市城內蓮湖路18號,建在唐代長安城的「承天門」遺址上。明代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依這里低窪地勢引水成池,廣種蓮花,故名「蓮花池」。1916年正式辟為公園,稱「蓮湖公園」,是西安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也是西安市現代意義上第一座公園。經逐步建設,公園環境優美,游樂景點增多,設施不斷完善。公園北門為傳統建築,古樸典雅。
3、曲江青年公園於2019年5月26日建成開放,是西安最年輕的公園,也是歷史最短的公園。曲江青年公園地址位於西安曲江新區繞城高速曲江出入口東南側。生態環境優美是該公園一大特色,公園里蜿蜒曲折的步道將各個功能區域連接在一起,同時又以疏林草地為依託,將各個功能區域巧妙分隔,互不影響;公園中「綠道」健康體系,種植有梨花林、海棠林、竹林、木槿林、紅梅林、銀杏林等。
4、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是在我國開鑿於公元前120年的歷史上第一個人工蓄水工程昆明池的基礎上建成,為歷代為皇家園林,千古愛情佳話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起源於此。昆明池七夕公園於2015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於2017年9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面積為2255餘畝,僅水域面積就高達707畝,對西安市水系治理、涵養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旅遊休閑發揮著重要作用。
5、西安兒童公園,面積只有34畝,為西安市面積最小的公園。兒童公園位於西安西大街貢院門,始建於1928年,曾經是西北地區唯一的兒童公園,現在是陝西省省唯一的兒童公園,也是西安最古老的三所公園之一。園區中的假山、石馬、長鼻子大象、地下旱冰場以及西安地區最早設立的哈哈鏡,承載著幾代老西安的童年記憶。
⑷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在哪裡怎麼去 從韋曲西寨村出發,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 → 405路,全程約31.8公里
1、從西內寨村步行約1.0公里,到達韋曲南站容
2、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6站, 到達小寨站
3、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5站, 到達丈八北路站
4、步行約180米,到達科技路西口站
5、乘坐405路,經過15站, 到達延紅村(昆明池)站
6、步行約1.7公里,到達昆明池七夕公園
⑸ 西安七夕公園在哪裡,怎麼坐車,門票
坐公交車405路或X102路到「昆明池」站下車,再向南走一公里即到
⑹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距離詩經里有多少路程
約6.5公里。
從西復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出發→制步行1.3公里→昆明池站→西咸定製18號線→詩經里站下車→步行10米到達詩經里。行程約33分鍾。根據網路地圖信息顯示,駕車參考路線:從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出發,途徑魚斗路、灃河東路,到達詩經里。行程約12分鍾。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開鑿於公元前120年,是人工蓄水工程昆明池的基礎上建成,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南,於2017年9月28日盛大開園。詩經里是全國首個詩經主題特色小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灃河之濱,於2017年9月27日開園迎賓。
⑺ 西安七夕去哪玩
楊凌蝴蝶園來】
8月源16日購買一張門票就可以帶著一位異性情侶到博覽園見證蝴蝶的愛戀,
憑門票免費領取一張蝴蝶貼畫,免費參觀園中的五家博物館和植物分類園。
大唐芙蓉園】
8月16日晚;許願七夕浪漫觀星大會在仕女館月光鏡台舉行
文藝演出、交友互動、天文觀測、文化論壇等系列活動於一體。
⑻ 咸陽火車站到西安市昆明池七夕公園怎麼走
56分鍾 22.8公里復
途經:扶蘇制路、滬霍線
咸陽火車站
從咸陽火車站到民生東路,行駛90米
左轉,進入民生東路,行駛550米
右轉,進入東風路,行駛280米
請直行,進入扶蘇路,行駛2.6公里
進入環島,進入滬霍線,行駛3.6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世紀大道,行駛660米
右轉,從世紀大道到灃東大道,行駛5.3公里
左轉,進入灃東大道,行駛150米
右轉,進入王寺南街,行駛840米
左轉,進入京昆線,行駛520米
右轉,從京昆線到鎬京大道,行駛2.1公里
右轉,進入鎬京大道,行駛560米
左轉,從鎬京大道到陳之路,行駛2.0公里
右轉,進入陳之路,行駛2.0公里
左轉,從陳之路到昆明池七夕公園,行駛1.5公里
西安市昆明池七夕公園
⑼ 有誰知道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幾點關門
西安七夕公園為免費開放景點,全天小時開門。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園地址:陝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魚斗路昆明池遺址 。
七夕公園主要景點:
1、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為訓練水師,在長安斗門鎮一帶,開鑿了昆明池,池中刻置石鯨,兩岸刻置牛郎、織女,以象徵天河。
2、兩千多年來,象徵「牛郎」和「織女」的石爺和石婆隔昆明池遙遙相望,見證了千年昆明池的盛衰。由於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此,加之當地七夕文化源遠流長,因此,昆明池項目在規劃和建設中,大量融入了七夕和愛情主題,故稱作「七夕公園」。
3、該項目將會對大西安水系治理、涵養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旅遊休閑發揮重要引領作用,將建設成大西安文化旅遊、休閑度假、會議會展和水上體育賽事為一體的世界一流旅遊度假目的地。
(9)西安七夕公園在哪擴展閱讀:
七夕公園景點特色:
七夕公園七夕湖波光漣漣;鵲橋凌波含情脈脈,漢堤鎖煙芳草離離。
荷花島蓮歌渺渺,自香閣茶香綿綿;卷雲台望雲卷雲舒,織雲閣品御宴珍饈;泛鷁台登舟親水,落霞塢憑欄觀魚;石鯨吹浪若隱若現,銀杏搖金似有似無。
池泮亭台樓閣燦如霞帔,橋邊牛津女渡煥若列星;二十六婚見證愛情真諦 五十二鵲傳唱七夕傳奇。丹鶴白鷺,肆意頡頏;舟帆舫影,漁歌不息。
⑽ 西安七夕公園到中國荷苑多少公里
公交線路:4-06路,全程約10.6公里
1、從昆明池·七夕公園步行約3.7公里,到達斗門站
2、乘坐4-06路,經過1站, 到達普賢寺站
3、步行約380米,到達中國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