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的七夕
⑴ 北宋詞人秦觀《七夕》詞內容是什麼
鵲橋一會,又隔南北,何日銀河永渡?離愁別緒最心傷,暗嘆息人生劫數。
流雲萬卷,回巒千疊,難望天涯歸路。秋風瑟瑟雁孤鳴,更滿眼霞飛日暮。
這個是不是你要問的《七夕》呢?
⑵ 秦觀描寫七夕的古詩
描寫七夕的詩句
1、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 柳永 《二郎神·炎光謝》
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白居易 《七夕》
4、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庄閘舟中七夕》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唐.祖詠.《七夕》
7、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七夕》
8、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唐.羅隱.《七夕》
9、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 《他鄉七夕》
11、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范成大 《鵲橋仙·七夕》
12、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13、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晉.《七夕夜女歌》
14、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杜甫 《牽牛織女》
15、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唐.楊璞.《七夕》
⑶ 秦觀的《鵲橋仙》原文
鵲橋仙
秦觀(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秦觀的七夕擴展閱讀:
秦觀: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蘇高郵人,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鵲橋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
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於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⑷ 秦觀的一首寫七夕的詞,誰知道呀
《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⑸ 類似秦觀《鵲橋仙》的七夕詩詞還有哪些
有很多經典七夕詩詞,我們都耳熟能詳,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等,今天給你推薦一些冷門但唯美的七夕詩詞。
《元宮詞》
明代:朱有燉
鹿頂殿中逢七夕,遙瞻牛女列珍羞。
明朝看巧開金盒,喜得蛛絲笑未休。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
《憶王孫》
宋代:汪元量
華清宮樹不勝秋。
雲物凄涼拂曙流。
七夕何人望鬥牛。
一登樓。
水遠山長步步愁。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每到七夕時節,人們都會卧看牽牛織女星。
《浣溪沙》
宋代:吳儆
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
荷花猶有晚來香。
天上佳期稱七夕,人間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七夕是個美好的節日,普天同慶。
《瑟瑟釵》
唐代:溫庭筠
翠染冰輕透露光,墮雲孫壽有餘香。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淚兩行。
《七夕》
宋代:真山民
世上痴兒女,爭趨乞巧筵。
婦鳩甘抱拙,不謅鵲橋仙。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和粹伯七夕韻》
宋代:曾協
天上相逢絕點塵,莫將世態測高真。
深閨兒女傳聞誤,見說秋期便妒人。
⑹ 類似秦觀《鵲橋仙》的七夕詩詞還有哪些
七夕 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專昏。
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一年屬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鑒月輝。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七夕 曹松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⑺ 秦觀關於牛郎織女的詩
一、原文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內
柔情似水,佳期容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二、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三、出處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7)秦觀的七夕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公元1097年(紹聖四年)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女雙星的鵲橋相會寄託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
二、賞析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⑻ 對比分析蘇軾和秦觀的七夕詞有什麼不同
《秦觀·鵲抄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七夕
作者: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女。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⑼ 秦觀《鵲橋仙》全文
《鵲橋仙》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9)秦觀的七夕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
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⑽ 鵲橋仙 七夕 范成大 與秦觀的有什麼不同
2010年湖北高考語文卷就有這個問題。
在感情側重上,范詞重點強調別離的舊愁與新回愁:舊愁未答去,新愁又添,雖有新歡,卻不抵思念的愁苦;秦詞重點強調感情的堅貞與長久:雖然相逢短暫,但只要感情真摯,不在乎朝暮廝守。
應該是這樣,希望能夠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