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曾指著一朵花
『壹』 一個佛祖手裡拿著一朵花,成語是什麼急啊!!
拈花一笑 ?
『貳』 孫悟空與佛祖的對話:什麼是愛情
⑼庥觥⑸
『叄』 佛祖問迦葉尊者,拈花一笑什麼意思
拈花一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拈花一笑的含義是為了能使教法更好的一代一代往下傳,由佛陀親自指定一個人作為繼承者,相信誰都沒有異議的。而佛陀這里選擇的摩訶迦葉,又是佛陀的上首大弟子,威望在眾人的心目中是最高的。
拈花一笑,其實是一次打禪機,在這次打禪機中,看看誰能真正的明白佛陀要傳遞的訊息。因為只有明白佛陀心意的人,才能順利地將佛陀度人的事業繼續下去。而一直跟隨著佛陀修行,也就是最後真正打破盤中之謎的,只有摩訶迦葉。
(3)佛祖曾指著一朵花擴展閱讀:
佛祖問迦葉尊者,拈花一笑的故事情節:
拈花一笑的故事: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
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
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大迦葉從此是以被人尊敬著的聖者的身份出現在僧團中了。
有一個時侯,他和舍利弗同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闍崛山修道。那時有很多的外道們訪問舍利弗尊者,向他提出種種的質問中,有問如來以後有沒有生死問題,要說以後有生死,還是以後沒有生死,或者以後既不是有生死,也不是沒有生死。
關於外道用這樣的四問方式來問難佛陀生死的問題,舍利弗尊者便回答他們,唯有這個問題,不能說如來怎樣。
外道不滿意舍利弗的回答就譏諷道:「這幾個問題都回答不出來的人,怎麼敢稱是佛教教團的上座? 所謂智慧第一者,恰如嬰兒一般。」
外道嘲笑著蜂擁的走後,舍利弗徐徐的站起來,穿過滿是綠色的森林,到不遠的石窟中訪問入定的尊者大迦葉。
舍利弗先把外道所問的問題,告訴大迦葉,跟後就問道:
「尊者大迦葉! 佛陀為什麼對於外道所問的問題,不曾給過解答?」 大迦葉即刻回答道:
「如來的愛執已盡,心無煩惱,而永遠解脫,他的證悟甚深廣大,是不能以迷情的四句所能問,也不能以言詞回答。唯有這個問題不應問,故如來不給解釋。」
舍利弗聽後很高興,便告辭回到自己所修行的地方去。
在諸大弟子中,常常互訴互督,互問互審,往復問答的切磋琢磨,所以,他兩的問答本不足奇,但對於大智舍利弗尊者所提供的這種大問題,能夠隨時答復出來,由此可見大迦葉的修道是何等的深遠!
『肆』 qq空間之前傳的一段話,講的是佛住讓悟空去山上摘花,講的是情感的事
有一天,悟空問佛祖:什麼是愛情?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卻空著手回來了。
佛祖問他怎麼空手回來了?
悟空說道:當我走在田間的時候,曾看到過幾株特別大特別燦爛的麥穗,可是,我總想著前面也許會有更大更好的,於是沒有摘;但是,我繼續走的時候,看到的麥穗,總覺得還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後什麼都沒有摘到。。。
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又一天,悟空問佛祖:什麼是婚姻?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樹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結實的樹回來放在屋子裡做聖誕樹,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帶了一棵並不算最高大粗壯卻也不算賴的樹回來了。
佛祖問他怎麼只砍了這樣一棵樹回來?
悟空說道:當我穿越樹林的時候,看到過幾棵非常好的樹,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麥穗的教訓,看到這棵樹還不錯,就選它了,我怕我不選它,就又會錯過了砍樹的機會而空手而歸,盡管它並不算我碰見的最棒的一棵。
這時,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婚姻。
還有一次,悟空問佛祖:什麼是幸福?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
佛祖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
悟空說道: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多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並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後來又看見很多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依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動搖。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回來了。
這時,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悟空又有一天問佛祖什麼是外遇?
佛祖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艷麗但稍稍焉掉的花。
佛祖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悟空回答道:我找了兩個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佛祖告訴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悟空又問佛祖什麼是生活?
佛祖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有了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佛祖只好走進樹林里找他,最後發現悟空已在樹林里安營紮寨。
佛祖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了嗎?
悟空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佛祖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悟空回答道: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佛祖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看完這個你會有怎樣的理解呢?
最容易錯過的是愛情。
經歷過愛情的無奈之後,對於婚姻的態度就會發生很大的轉變,會選擇一個合適的,但不是最好的。
幸福就是在不斷尋找中獲得滿足。
外遇看起來很美,但會凋零,最終一無所獲。
生活就是不斷地尋找幸福!大家覺著不錯就頂一下哦!
『伍』 歡樂猜成語,佛祖手捏一朵花
歡樂猜成語,佛祖手捏一朵花.答案是【拈花一笑】
【解釋】: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出自】:宋內·釋普濟容《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示例】:伊為新至我,我是舊來伊,~,心是口。
◎清·李漁《奈何天·巧怖》
『陸』 疑問了很久的問題:一個人拿著一朵花問佛祖何為人生,佛祖笑而不語。請問佛祖想說什麼
人生的題目太大了 誰又能說的清真相
『柒』 佛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手裡拿著一朵花打一成語
拈花一笑 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求採納啊
『捌』 如來讓孫悟空去一片花海裡面選一朵他認為最美的花,如果你是孫悟空你怎麼選那這個是什麼梗
有一天,悟空問佛祖:什麼是愛情?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卻空著手回來了。
佛祖問他怎麼空手回來了?
悟空說道:當我走在田間的時候,曾看到過幾株特別大特別燦爛的麥穗,可是,我總想著前面也許會有更大更好的,於是沒有摘;但是,我繼續走的時候,看到的麥穗,總覺得還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後什麼都沒有摘到。。。
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又一天,悟空問佛祖:什麼是婚姻?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樹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結實的樹回來放在屋子裡做聖誕樹,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帶了一棵並不算最高大粗壯卻也不算賴的樹回來了。
佛祖問他怎麼只砍了這樣一棵樹回來?
悟空說道:當我穿越樹林的時候,看到過幾棵非常好的樹,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麥穗的教訓,看到這棵樹還不錯,就選它了,我怕我不選它,就又會錯過了砍樹的機會而空手而歸,盡管它並不算我碰見的最棒的一棵。
這時,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婚姻。
還有一次,悟空問佛祖:什麼是幸福?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悟空去做了。許久之後,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話回來了。
佛祖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
悟空說道: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多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並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後來又看見很多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依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動搖。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回來了。
這時,佛祖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悟空又有一天問佛祖什麼是外遇?
佛祖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艷麗但稍稍焉掉的花。
佛祖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悟空回答道:我找了兩個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佛祖告訴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悟空又問佛祖什麼是生活?
佛祖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有了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佛祖只好走進樹林里找他,最後發現悟空已在樹林里安營紮寨。
佛祖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了嗎?
悟空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佛祖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悟空回答道: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佛祖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看完這個你會有怎樣的理解呢?
最容易錯過的是愛情。
經歷過愛情的無奈之後,對於婚姻的態度就會發生很大的轉變,會選擇一個合適的,但不是最好的。
幸福就是在不斷尋找中獲得滿足。
外遇看起來很美,但會凋零,最終一無所獲。
生活就是不斷地尋找幸福!
『玖』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何意
原文應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里用菩提代指了如來。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一個人身也是一個宇宙。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個世界。對於生長在花里的細菌來說,哪就是他們的地球。對於生長的地球之外的比我們更宏大的生物來說,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皮球。
當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糾纏於佛的外表,不會以聲色行為等見佛。萬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沒有發現,平凡人不具備那個能力看見罷了。所以說一樹也是一個菩提。
當你有了微觀和宏觀隨時轉換的眼界時,你就想開了許多事情,不計較許多事情。你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大宏觀世界的花朵上的一隻螞蟻。當你有了萬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當你意識到萬物和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時,你就會寬容與滿足,不會計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這是禪宗的境界,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么一說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的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隨手拿起一朵金婆羅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
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世界在哪裡,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9)佛祖曾指著一朵花擴展閱讀
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現在科學叫做宇宙全息論;佛教認為人可以修出百千萬化身,科技現在可以有初級的所謂「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學對物的最基本組成物質的認識,曾經認為它是原子,後來又認為是粒子,再後來又認為是質子等等,事實上等於是說現在最前端的認識也是不徹底的。
而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無量光年前就認為「萬物無自性、無本質」。一個字「空」,說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學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