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

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

發布時間: 2021-02-27 11:39:02

Ⅰ 《第一朵杏花》中竺爺爺的哪個做法說明他精確的觀察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Ⅱ 竺可楨爺爺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因為這樣可以對他的科學研究有所幫助

Ⅲ 竺可楨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呢

因為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原文賞析: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3)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擴展閱讀:

中心思想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課文主要寫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問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並且鄭重記下的故事,贊揚了他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處世原則。

竺可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1]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Ⅳ 第一朵杏花課.讀了課文我知道了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地理學家竺可楨(1890—1974年)
竺可楨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內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容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建國前他先後執教於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他擔任中國科學院第一任副院長,同時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並於1962年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為發展我國科學和教育事業,奮鬥了半個多世紀,真正做到了鞠躬盡,嘔心嚦血,他不愧是我國近代科學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幟,氣象學界、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Ⅳ 《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內容

[蘇教版第八冊課文]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權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序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為,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花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他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文章通過孩子兩次看杏花的區別和竺可楨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意在讓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探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Ⅵ 四年級下冊中《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爺爺研究物候學一個小故事,贊揚了他______

課文《第一朵杏花》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認真的研究精神。
回在《第一朵杏花》這篇課答文中,詳細記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一絲不苟地記錄杏花的開放時間的事跡,表現了他對於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以及在科學研究中嚴謹求實、踏實認真的精神。

Ⅶ 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朵杏花》的作者是誰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清新流暢,適合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目的:初讀課文,讀准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准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4] [5]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准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准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4] [5]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課時
目的: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復習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准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五、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奇怪)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高興)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自豪)地說:「剛才。」
竺爺爺(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肯定)地說:「是。」 [4] [5]
(二)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4] [5]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准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Ⅷ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第一朵杏花中 竺可楨爺爺最關心什麼

Ⅸ 文章明明寫的是竺爺爺的故事可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為課文以第一朵復杏花為題,不僅因為制故事是圍繞第一朵杏花開放的事件展開的.還因為生動形象的表現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收到以小事情見大主題的的效果.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Ⅹ 蘭可楨爺爺為什麼要孩子留心觀察第一朵杏花

這主要是為了贊揚和表現竺可楨爺爺一絲不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度來的
附上原文
[蘇教版第八冊課文]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權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序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為,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花嗎?」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他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文章通過孩子兩次看杏花的區別和竺可楨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意在讓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探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一.(1-5)竺可楨向孩子詢問第一朵杏花,孩子不知道.
二.(6-15)通過孩子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
三.(16)寫竺可楨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熱點內容
宜家大盆栽 發布:2025-05-16 02:12:36 瀏覽:551
盆栽蒜能開花 發布:2025-05-16 01:47:33 瀏覽:145
七夕夜晚過後 發布:2025-05-16 01:45:09 瀏覽:964
蘇氏荷花酒 發布:2025-05-16 01:44:19 瀏覽:774
依蘭花兒 發布:2025-05-16 01:43:45 瀏覽:520
合肥有媞亞花藝嗎 發布:2025-05-16 01:37:59 瀏覽:881
劍蘭花系列 發布:2025-05-16 01:37:59 瀏覽:496
逸和花卉 發布:2025-05-16 01:32:59 瀏覽:345
新豐縣櫻花 發布:2025-05-16 01:30:41 瀏覽:237
十八歲姑娘一朵花廣場舞 發布:2025-05-16 01:25:44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