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朵雪花ppt圖片
① 徐志摩的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賞析出自哪裡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專—/這地面上屬有我的方向……假如我真的是一朵雪花,我也願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盡情的揮舞身姿,就算即將跌進冰冷的大地,也不放棄飛舞的一分一秒。
離下雪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的天氣出奇的好,太陽每天都出來露露臉。因此,朋友開玩笑說:咸寧的天氣像暗戀的心情,一邊冷漠,一邊竊喜。這個比喻可謂是前無古人,非常貼切。想念下雪天。
雪花就像櫻花,生命那麼短暫,可是只要給她一個機會,就會絢爛無比。櫻花飄落的那場雨,落掉了一切的偽裝,雨落後的那一地幽香,那麼真實!雪花飄,枯葉搖,只要一會兒,便揚揚灑灑的飄向大地,雪落後的那一地潔白,足以讓人忘掉塵世的一切。寧願香消玉損,也要贏得一生永恆的浪漫。
② 誰知道徐志摩的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完整的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會讀徐志摩的詩,不僅在半空舞出我的旋律,還一定要認清楚,我的版方向。這世界有太權多的路,時常會在路口徘徊。飛揚吧,飛揚吧,我有我的方向。
先去那清幽的山谷,欣賞"不為無人而不芳"的蘭花,告訴自己,要有蘭花的風骨,纖而不弱,艷而不妖。
再去那熱鬧的山麓,采一把金黃的野菊花,告訴自己,世間縱然有萬紫千紅,我卻唯獨鍾情於這傲然的情懷。
去過想去的地方,然後,飛揚、飛揚,看吧,我有我的方向。
人生的半空,翩翩的的飛舞,看看這世界的種種美麗與醜陋,歡樂與悲傷,然後,記著這個冬天。雪花的世界,就只是一個冬天,但並不短暫,飄落大地前,將夢想,實現
③ 根據《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如何寫一首小詩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飄落到什麼地方去呢?
飄到小樹上,
變成一滴水,
和枝幹一起夢想春專天?
飄到草坪上,
去滋屬潤枯草,
暢想生機勃勃的春天?
我飄落在老師的臉上。
融化了,
我們一起走進春天。
④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作者徐志摩
《雪花的快樂①》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此詩寫於1924年12月30日。發表於1925年1月17日《現代評論》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詩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寫道:「詩人也是一種痴鳥,他把他的柔軟的
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裡不住地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
來把白花染成大紅他不住口。他的痛苦與快樂是深成的一片。」如果把徐詩中《雪花的
快樂》、《再別康橋》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以下簡稱《雪花》、《康橋》、
《風》)放在一起,它們正好從這樣的角度展示了詩人寫作的連續、希望與理想追尋的
深入。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比較,因為這三首名篇風格之一致,內在韻脈之清晰,很易
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話:「不是徐志摩,做不出這首詩!」(茅盾《徐志摩論》)
徐詩中表現理想和希望感情最為激烈、思想最為激進的詩篇當推《嬰兒》。然而,
最真實傳達「一個曾經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猛虎集》志摩自序)詩人心
路歷程的詩作,卻是上述三首。在現代主義階段,象徵不僅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更是一
種思維方式。詩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歷程是一個紛繁的文學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跡讀
者往往需追隨及終點方恍然大悟。胡適之在《追憶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觀真是一
種單純的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一
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實現的歷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紀念號》)
是的,徐志摩用了許多文字來抵抗現實世界的重荷、復雜,在現實世界的摧毀面前,他
最終保持的卻是「雪花的快樂」、「康橋的夢」及「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的無限
惆悵。如果說現代詩的本質就是詩人穿越現實去獲取內心清白、堅守理想高貴(傳統詩
是建築於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義時代的。),那麼,我們不難理解人們對於《雪花》、
《康橋》和《風》的偏愛。
《雪花的快樂》無疑是一首純詩(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純詩)。在這里,現實的我被
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
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
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
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麼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
的結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硃砂梅的清香,心胸
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代美學時期永恆的幻像。對於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
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
不是「他」的內驅力。
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於雪
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現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
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
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與其說這四節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合的章法結構之
美,不如說它體現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藩籬,把一切展開
建築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使其中的熱烈和自
由無不籠罩於淡淡的憂傷的光環里。雪花的旋轉、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美靈
魂的自由、堅定和執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出現的「飛
揚,飛揚,飛揚」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難道我們還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東西嗎?
步入「假如」建築的世界,人們往往不僅受到美的沐浴,還要萌發美的守護。簡單
地理解純詩,「象牙塔」這個詞仍不過時,只是我們需有寬容的氣度。《康橋》便是
《雪花》之後徐詩又一首傑出的純詩。在大自然的美色、人類的精神之鄉前,我輕輕地
來,又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守護之情完全是詩意情懷。而這又是與
《雪花》中靈魂的選擇完全相承。只當追求和守護的夢幻終被現實的銳利刺破之時,
《風》才最後敞開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夢的輕波里依洄」的無限留戀和惆悵。
因此我們說,《雪花》、《康橋》和《風》之成為徐志摩詩風的代表作,不僅是表面語
言風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內在靈魂氣韻的相吸相連。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說:「我覺得
新詩人中間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們研究。」(《徐志摩論》《雪
花的快樂》是徐志摩詩第一集《志摩的詩》首篇。詩人自己這樣的編排決非隨意。順著
《雪花》→《康橋》→《風》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到純詩能夠抵達的境界,也可以感悟
純詩的極限。如是,對徐志摩的全景觀或許有另一個視角吧!
⑤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假如我是一來朵雪花,我會源慢慢地慢慢地從高空飄落,盡量多點時間看看人間這奇妙的世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會多招集些夥伴,一起事融化在久旱的田野中,讓綠色永駐人間;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會輕輕地飄灑在孩子們的臉龐上,吻吻這些胖嘟嘟紅艷艷的小臉;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我要叫夥伴們四處分散,到城市,到鄉村,到工廠 ,到民居,告訴人們:我們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⑥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假如我是一滴雨點 紛紛在半空里下落 ,我一定記得我下降的軌跡 飄落 飄落飄落
⑦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
1.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理想的熱切渴望和不懈追求。
2.一是自由,無拘無束:「翩翩的在半空內里瀟灑」、「飛颺,容飛颺,飛颺」。二是執著:「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3.詩人心中的人生理想。
4.詩中的「雪花」其實是詩人自己的化身。詩人通過對「雪花」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自
由理想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