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南京好一朵茉莉

南京好一朵茉莉

發布時間: 2021-02-26 01:41:32

⑴ 《茉莉花》與《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究竟哪首是江蘇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發源於是江蘇南京六合金牛山,1942年由新四軍藝術家何仿整理而成,原曲稱為「鮮花調」。你所說的1才是原本的茉莉花,2是根據1改編而來的流行歌曲 。

⑵ 介紹一下江蘇民歌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⑶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甚麼啊

《好一美麗的茉莉花》是根據江南民謠《茉莉花》改編,歌詞是新填的。
《茉莉花》是中國民間歌曲,曲調源自漢族民間小調《鮮花調》;《鮮花調》原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自由戀愛的故事,又叫《張生戲鶯鶯》,通過贊美鮮花含蓄地表現青年男女間的純真愛情,早在18世紀就已產生 ,歌詞作為戲曲劇本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曲譜(工尺譜)最早收錄在道光年間的《小慧集》。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1804年所著的《中國旅行》一書中也有介紹;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曾將該曲改編成女聲合唱,作為主要音樂素材之一用於歌劇《圖蘭朵》,1926年在義大利首演。
1942年冬天,年僅14歲的文藝兵何仿隨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到南京六合開展宣傳演出,在六合金牛山地區當地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了最初的六合民歌版本《鮮花調》,記錄下了這首歌。何仿將原曲原詞整理後,經過反復推敲,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 ,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把歌詞中原來的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然後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原歌中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⑷ 民歌茉莉花真的出自南京六合區嗎

是的
在六合區八百橋鎮東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環湖多山並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譽。鍾靈毓秀出華章——蜚聲世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就源出於此。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金牛山腳下演出。一個雨天的下午,年僅14歲的小團員何仿(何仿,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聽當地人說附近有位藝人不僅吹拉彈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間茅屋裡找到了那位藝人。藝人很熱情,問何仿有沒有聽過《鮮花調》。何仿搖了搖頭。藝人說,這歌在道光年間就有人唱,蠻好聽的。說著藝人拉著琴唱了起來: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年輕的何仿一下子就被這首悠揚動聽的《鮮花調》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不僅用簡譜記下了這首歌,而且按照藝人的方法准確唱了出來。《鮮花調》雖然動聽,但畢竟來自於民間,創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慮再三,對《鮮花調》動了「大手術」,將歌中三種花改為一種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1957年,已是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率合唱隊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修改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一炮打響,不久被正式灌製成唱片,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國門,在維也納歌劇院唱響。在這之前,何仿又對歌詞作了修改,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旋律上又進一步豐富,在維也納演出受到高度贊賞。從此《茉莉花》一發不可收,從奧地利唱到前蘇聯,唱到印尼、波蘭、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唱遍了世界各地。還被收入了《世界名曲專輯》。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會展中心5樓會議大廳,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中國軍樂隊奏響了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現場奏響。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中國代表團的申博宣傳片中先後十多次響起《茉莉花》的旋律,並以此征服了各國代表和國展局的官員。2004年8月19日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傾倒了全世界的觀眾

⑸ 江蘇省各市市歌

1,泰州市,市歌《故鄉最吉祥》

梅花紅似火,彷彿往日的女兒妝內

竹影搖呀搖,拂過容了幾度板橋霜

一別多少年,青磚黛瓦翹首望

水鄉數百里,又見遍地菜花黃

我是那隻歸巢的鳥兒,流連在銀杏樹旁

2,鹽城市,市歌《鹽城真漂亮》

海岸綿延東方,大地四季飄香

鹿鳴聲里灘塗綠,清風起時鶴影忙

鹽城,我的家鄉

春來滿眼菜花黃,梨花如雪牡丹

夏至魚鮮做面湯,九龍湖口打水仗。

3,連雲港市,市歌《在海一方》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

在這片海天相接的地方,在天一方

在海一方。這就是我們我們的連雲港

美麗的海灣,可愛的家鄉

西連亞歐大陸風雲,東臨太平洋

4,新沂市,市歌《在山水的懷抱里》

人都說,這里有靈氣

駱馬湖宛若碧玉,引清波潺潺流過

領陽光鋪滿心底,春華秋實

花香鳥語,風和日麗

萬畝良田長精神,求實創新添活力

5,南京市,市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⑹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和 「好一朵茉莉花」,哪個是何仿加工整理的

何仿改的是抄「好一朵茉莉花」
何仿襲接觸的原曲江蘇民歌是《鮮花調》,歌詞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何仿把「三朵花」改成「一朵花」,更改後的歌詞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⑺ 南京好一朵茉莉花研究所有限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抄人:王繼華襲
成立日期:2014-03-24
注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江蘇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116093969899R
經營狀態:在業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河王湖村小王莊組
經營范圍:茉莉花及其生物製品技術研發、技術轉讓;茶樹、苗木、花卉盆景種植、銷售、租賃;餐飲服務;餐飲業管理;預包裝食品批發與零售(須取得許可或批准後方可經營);辦公用品、勞保用品、日用百貨、化妝品、禮品、圖書、數碼產品、電子產品的銷售及網上銷售;廣告策劃;會務服務;旅遊項目開發;組織文化交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⑻ 2014年,南京還能再唱《茉莉花》嗎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春色香也香不過它……」這首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中國經典民歌,久唱不衰,散發著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首世界聞名的民歌,數十年前是由我省天長市偏僻農村一位目不識丁的農民女歌手婁麗紅率先唱上舞台的,比江蘇省歌唱家程桂蘭唱紅這首歌還早了三年。網路稱婁麗紅是「最早把著名民歌《茉莉花》搬上舞台的演員」,也有學者稱她是《茉莉花》的「首唱者」。
日前,84歲的婁麗紅不幸中風,對於她來說,《茉莉花》已成絕唱,然而她的心中將永遠珍藏著那抹花香。
敬老院院長在為婁麗紅老人梳頭。
1
沒有她的歌聲
敬老院也冷清了
3
她把《茉莉花》
唱上省城舞台
10月9日中午,陽光明媚,在天長市金集鎮敬老院,記者見到了婁麗紅老人。正在一旁給婁麗紅梳頭的鄭修花院長告訴記者,一個多月前的晚上,婁麗紅在起夜時不慎摔傷,住進了醫院。沒想到出院不到一個月,婁麗紅又患上腦中風,語言上出現了障礙,表述不清。
「在婁老太沒有病前,平日沒事時大家會要求她唱上兩嗓子,她總是滿足大家的要求,唱得最多的還是《茉莉花》。」鄭修花告訴記者,因為養子殘疾,媳婦又長年生病,婁麗紅老人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今年4月,在金集鎮政府的特殊照顧下,婁麗紅住進了鎮里的敬老院,她十分高興,逢人就誇「政府好」。
「婁奶奶愛熱鬧,還特別熱心和大方,深受大家喜歡。」鄭修花說,每當有人來看望她帶些好吃的東西時,她總是分些給別人。
家住天長市區71歲的婁家元是婁麗紅最小的弟弟,他告訴記者,他們一共兄妹7人,二姐婁麗紅一生愛唱愛跳,在摔跤之後沒患中風之前住院期間,他和老伴一直守護在二姐病床前。
有一天,醫生護士得知《茉莉花》就是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唱上舞台的,紛紛擁進病房請求她給大家再唱一遍,婁麗紅二話沒說,當即清了清喉嚨,亮開了嗓子高歌一曲,贏得醫生護士們的一片掌聲。
「現在婁大姐生病了,再也聽不到她好聽的歌聲了,敬老院里也沒有以前熱鬧了。」敬老院一位老人說。
婁麗紅是如何與《茉莉花》結緣的?其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草西村支部書記陳葉桃告訴記者,自古以來,這一帶民間就流傳著《鮮花調》,現在大家所唱的《茉莉花》就是音樂家在這一帶根據這個曲調改編而來的。
天長市委宣傳部網宣辦汪啟湖主任長期關注《茉莉花》及其原唱者婁麗紅。2013年6月2日,他來到婁麗紅家中,留下一段珍貴的采訪錄音。
「1954年10月,經過鄉里和縣里層層選拔,我是唯一代表天長縣參加全省民歌大賽的選手,記得當時比賽在合肥江淮大戲院舉辦,我唱的是《刮地風》和《茉莉花》等幾首曲子,一共獲得四枚獎章,只可惜在回來路上就丟了兩枚。」錄音里婁麗紅清楚地表示,在去省城參加比賽前,當時的縣文化館黃館長(已逝)等人親自指導,並一句一句教給她《茉莉花》的新詞。
婁麗紅的話得到天長市原政協主席夏錫生老先生的證實。今年85歲的夏錫生與已逝的《茉莉花》作者何仿先生既是同鄉,又是曾經的搭檔,兩人以前私交甚密。
「1954年,草廟山女歌手婁麗紅在安徽首屆民歌匯演中演唱《刮地風》等歌曲,獲一等獎,獲金質獎章一枚。」記者在《天長文化志》中看到這樣一段記載,隨後在《天長縣志》中記者也同樣看到相關記載。
婁麗紅當時並不清楚,正是因為她首次將本土的《茉莉花》唱出鄉村,唱上省城的舞台,此後才為更多人所熟悉。汪啟湖告訴記者,在此之前《鮮花調》並沒有固定的歌詞,當時歌詞內容都是隨時節而變化。
2
農家女愛唱歌
成「民間歌後」
婁麗紅的家在天長市金集鎮草西村馬窩村民組,地處天長、六合和儀征蘇皖三市交界處,婁麗紅的娘家離此不過一公里。
1931年,婁麗紅出生在這里一個貧苦農家,由於家裡孩子多,小時的她根本沒有機會進學堂。然而,婁麗紅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自幼聰明好學,又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很快便迷上了唱歌。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2歲那年,婁麗紅的父母咬牙將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卻很懂事的她送到地主家放牛。很快,她便能將「風來了,雨來了,放牛的乖乖快快回來啊……」這首《放牛調》唱得滾瓜爛熟。
十六七歲時,婁麗紅已經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尤其是她那百靈鳥般動聽的歌聲,令人過耳不忘。19歲那年,在父母包辦下,婁麗紅嫁給了本村一位邵姓青年,但婆家的傳統思想約束了愛好文藝的她,一年之後她選擇了離婚。此後她又嫁給當地徐家,但一生沒有生育。然而,無論生活上遇到多大波折,她都沒有放棄愛唱歌的習慣。
由於嗓音甜美又喜愛唱歌,19歲的婁麗紅被選拔到當時的草廟鄉三塘村文藝宣傳隊,首次在公開場合為村民演唱。此後,無論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還是鄉村匯演的舞台上,總有婁麗紅那動聽的歌聲,經常是歌聲未落已掌聲如潮。
「婁麗紅大家都知道哦,就是那位唱《茉莉花》的老太啊!」在離婁麗紅家3公里的金集鎮馬塘村,77歲的丁子山和幾位正在晾曬稻穀的村民,聽說記者打聽婁麗紅家,停下手中的活和記者聊了起來。「這個老太在我們這可有名氣嘍!她可是我們天長的『民間歌後』啊,我們小時候都是聽她的歌長大的!早些年不僅我們這里,就連對面江蘇六合那邊的村裡大喇叭都播放她唱的歌呢!」丁子山說道。
4
拒絕進京表演
留下終身遺憾
憑著這首《茉莉花》,婁麗紅在當地有了「草廟山歌手」和「天長民間歌後」稱號。名氣大了,縣里推薦她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文藝匯演,這也是當時全國最高規格的文藝演出,對於許多民間歌手來說這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機會,然而由於長期生活在農村再加上沒文化,婁麗紅卻謝絕了這次最難得的機會,這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今年婁麗紅患中風之前,對前來采訪的一家媒體表達了心中的遺憾。她說,在她的腦海中時常浮現起在北京大會堂演出的情景,這樣的一幕是她幾十年中最大的心願。面對采訪的媒體,婁麗紅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到那個大舞台上,把這首歌唱給全國人民聽。」

熱點內容
草莓盆栽賣點 發布:2025-08-23 09:49:23 瀏覽:391
元宵節情人節祝福語英語 發布:2025-08-23 09:49:22 瀏覽:862
玫瑰花摘下來怎麼保存 發布:2025-08-23 09:27:14 瀏覽:740
陳櫻花QQ 發布:2025-08-23 09:09:01 瀏覽:281
北京綠植在哪買 發布:2025-08-23 09:02:33 瀏覽:818
上門花藝師 發布:2025-08-23 08:51:44 瀏覽:831
七夕是那 發布:2025-08-23 08:45:22 瀏覽:29
七夕在日本 發布:2025-08-23 08:42:58 瀏覽:906
2017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發布:2025-08-23 08:37:58 瀏覽:586
男人紋荷花的寓意 發布:2025-08-23 08:31:26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