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野花賞析

一朵野花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32:39

『壹』 陳夢家《那一晚》賞析 急急急~~~2小時內解決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
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
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

新月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有鮮明藝術特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在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個重要詩派。陳夢家是後期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詩刊上最活躍最重要的年輕詩人。陳夢家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1928年,他結識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賞識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薦下發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夢家詩集》問世.1931年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和徐志摩的詩歌理論一脈相承。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夢家詩選》。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感傷的幻想和夢
這是陳夢家前期詩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他與現實很少關涉,更多的是抒寫了對於人生的感受和哀嘆,對愛情的歡喜驚訝和憂愁,或者是瞬間心緒的捕捉。雖然這些詩表現的是單純的感情,但並不淺陋,在感傷之外蘊有真摯,給人以心靈久遠的美的穿透,這在新詩情感的彰顯上,很有藝術獨創性。
《那一晚》是陳夢家最早公開發表的一首詩。寫對以往愛情體驗的追憶,也有對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遺憾自責「那一晚天那樣暗那樣靜,/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樣近。/天曉得我不敢說我愛你,/平不了這亂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難忘的錯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靈魂。/如今我一萬聲說我愛你,/卻難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這首詩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較,風格明顯不同。徐的詩感情熾烈,將內心糾結的情感體驗寫得很徹底,文字靈活。而陳的這首愛情詩在大膽中略顯收斂,感性的情緒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詩歌形式上講究格律,每節押韻,很有節奏和韻律感。這和前期新月派理論主張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在這篇詩論中,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形式方面,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生出美感,襯托詩的靈魂,也就是詩的精神。並且他認為,詩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時,他覺得在內容上要有哲學意味滲透在裡面。和新月派多數詩人所不同的地方,陳夢家的詩歌里滲透著豐厚的哲學意蘊。
二、豐厚的哲學意蘊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實際上有豐富的內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開自落,寄託了詩人對於人生、社會等方面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野花意象的抒寫,詩人回顧和審視了昔日的自我。這野花是自在的和聰明的,同時又是渺小的和無所作為的,全詩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謳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來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隻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從天上掉下一顆眼淚,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間的消失,我覺得/一閃,還給了深藍;/生命給我的贊美受著驚駭,/像有著聲息摸索我的窗檻。」(《十月之夜》
首先,這首詩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隻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顆掉下的眼淚,「沉入大海」,出現「一息翻花的泡」。寫到這里很有畫面感,這首詩描寫了我對一瞬間生命現象的獨特感受:流星的出現只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卻給詩人內心莫大的觸動,使詩人受著「驚駭」。生命是美的,同時也是神秘的。整首詩想像豐富,內涵豐富,引發了我們對生命、時間的思考。另外,陳夢家的詩里還有一種宗教情懷和意識。這是他與其他新月派詩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我就不詳細敘述了。
三、後期詩風的轉變
陳夢家後期開始關注現實,情緒有了變化,不再過分的傷感,《鐵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陳夢家投身十九路軍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線。當時軍部下令居民遷離戰區,難民蜿蜒數十里,遠看去好似一條黑線。無歸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詩人目睹了這一場景,寫下了《哀息》一詩。「三十里長密集的一條黑線,/遠遠像一條河在黑夜裡流,(笨重的韻節踩落在鐵路上)/流響著他們中心的憂患:/「走啊!走啊!誰教我們這樣的?」這首詩反映現實,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詩歌風格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單純的控訴戰爭的殘酷,而是從更高的意義上引發我們對戰爭的思考。形式方面,詩歌結構整齊,節奏感很強。
綜上所述,陳夢家的詩歌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一,追求詩歌的內在意蘊美。二,構思精巧,想像豐富,比喻新奇。三,強調格律和情緒相契合。不是單純的強調格律,這種韻律和詩歌的情緒相配合的,這和新月詩派所倡導的格律詩論是一致的。

陳夢家(1911~1966)曾使用筆名陳慢哉, 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於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縣。父親陳金鏞曾長期任上海廣學會編輯。

第一階段

陳夢家自幼在那種多子女的家庭扭轉與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系由他在南京匯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陳郇磐撫養成人。他自幼喜讀古詩,尤其是唐詩。五歲到南京四根桿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八歲那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聖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隨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顛簸在社會風浪中的上層知識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教會學校中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陳夢家充滿矛盾的思想、氣質與個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這時他正做著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天真的夢。他是這樣描繪他當時的生活的,作為這些夢之花的結果的,則是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與。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已註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聞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陳夢家常去聽課。聞先生講授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與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少年詩人的心。聞一多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尤為器重,曾屢次對朋友稱道,師生結下了終生之誼。1928年起,陳夢家在創作中"開始以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個相似的外貌:它們都屬於一個節奏,它們都切劃得一般整齊。"(《〈夢家存詩〉自序》) 1928年秋,聞一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志摩應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講授歐美詩歌。陳夢家的才華得到徐志摩的賞識,詩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薦,以"陳漫哉"的筆名揭載於《新月》月刊2卷8號上,這是他首次公開發表作品。陳夢家當時的創作,受徐志摩那種用"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茅盾:《徐志摩論》)的詩風影響甚深,也有一些詩是模仿聞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許》)。他的詩雖兼具聞詩格律謹嚴與徐詩輕俏流麗之長,但當時他藝術修養上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的造詣,思想意識上一時也缺乏聞一多那種對祖國的強烈政治責任感,"所作卻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聲音"(《〈瑋德詩文集〉跋》),給人以輕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後裔方緯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1930年前後,以他們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詩人。同時,陳夢家的同學梁鎮、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薦,常在《新月》月刊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南京詩人群的形成,成為後期新月詩派的先聲。
受聞一多、徐志摩詩歌理論的影響,1930年1月,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說,"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最後,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里。"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於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於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並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並言》)的認識大大後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後,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後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使身居於深牆大院高等學府內的陳夢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詩人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心驅使他懷著"一束隱憂"從"年青人的頹廢病"中回眸視悲慘的現實人生。然而,他的教養、他所生活著的社會圈又常常使他沒有勇氣去進一步正視這個丑惡的、凄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去做夢",在詩苑裏"幻想"和"徘徊"(見《五月》)。陳夢家這種精神狀態,是後期新月詩派中一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思想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陳夢家文學活動最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與方令孺、方緯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後,再辦一個《詩刊》。是年的7、8月間,因父親患病,陳夢家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志摩,得到贊同。徐志摩立即發信徵稿,與陳夢家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號刊出《詩刊》廣告,宣布"我們幾個《詩刊》的舊友想多約幾個對詩有興味的新友再來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群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志後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雜志發表了書評,連廣東汕頭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濱海文藝》都發表了專論,使陳夢家的詩名大噪。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後再版發行。
這一時期,陳夢家還曾創作過一些散文與小說。他所作的中篇小說《不開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小說用書信的形式敍述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夢家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於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陳夢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選出前、後期新月詩派主要詩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這些處於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社會地位與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的體繫上聯系起來。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多年來的成績猶如長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澗裏悄悄走著生命無窮的路",而新月詩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澗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開辟新的路子。"並表示"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他的這些理論主張未出徐志摩藝術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這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哲"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觸山墜機身亡,導師的臨終遺言與悲劇性的命運引起陳夢家內心的震動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後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批判了感傷主義的思想情緒:傷感在窮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樂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壞的。
不久,陳夢家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敘語》中對後期新月詩派創作的"題材走到今天太狹隘了"的現象深為不滿,表示"很想把新詩的內容更要擴大"。這一些,預示了他創作思想轉變的資訊。
第二階段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雲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後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後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著迷惆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夢家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的時候,"一·二八"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聲震醒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戰爭的第二天,他即與同學劉啟122旅旅部,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夢家等人隨122旅旅部自南翔經劉行、嘉定、楊行、顧家宅、真如、大場一線向蘊藻濱前線挺進。2月1日軍隊進駐南翔鎮時,陳夢家在車站佇立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蹌行走,滬寧線上的難民行列婉蜒長達數十裏。他心如刀絞,寫下《哀息》一詩,發出"誰教我們這樣的?"的責問。2月13日,部隊在季家橋與日寇雪中大戰。122旅第5、6團任前鋒,與敵寇肉搏終日。陳夢家等親臨火線,搶救傷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國士兵們在彈雨中無畏地沖殺,掛彩的傷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托槍瞄準的姿勢。田野上到處是抗日誌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夢家寫下了動人肺腑的悲壯詩篇--《在蘊藻浜的戰場上》:在蘊藻浜的戰場上,血花一行行/間著新鬼的墳墓開開在雪泥上:/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伸展著參差的隊伍--紙幡兒飄。/蒼鷹,紅點的翅尾,在半天上吊喪。現在躺下了,他們曾經挺起胸膛/向前沖鋒,他們喊殺,他們中傷,/殺了人給人殺了,現在都睡倒/在蘊藻浜的戰場上。交給你,象火把接著火,我們盼望,/盼望你收回來我們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叫:/那兒去!那兒去!聽我們的警號!/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蘊藻浜的戰場上。
他還在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描繪農民對故上的熱愛。這些在抗戰前線寫下的史詩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變珍貴的實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所有形式的羈絆"(《〈夢家存詩〉自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標志陳夢家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並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他在青島寫下的詩,如《海》、《小詩》,已完全脫開格律化的巢臼,另闢蹊徑。他後來談到其創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就是我的好處,是錯了。""這把鎖壓壞了我好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掙得一些個造字造句的小巧。"(《〈夢家存詩〉自序》)在創作實踐上,前期新月詩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後來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後期新月詩人如陳夢家、方緯德則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謹嚴,後來邁向形式自由的路,這個文學現象表明新月詩派形成和解體的過程。年青一代新月詩人紛紛感受到脫離社會現實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條絕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後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並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給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關內,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籲:"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群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願望。"
1933年初,日寇的鐵蹄終於踐踏在熱河的土地上,陳夢家義憤填膺,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為保衛祖國效力。1月13日,方緯德、瞿冰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校友會召開歡送會。次日淩晨,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麗峻偉的塞北風光,愛國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據那時的觀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詩風雄闊奔放,別是一番氣象。
1933年3月初,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處於危急之中。陳夢家滿腔的報國熱忱付諸東流,他悲憤地從前線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兩部氣勢磅礴、構築宏偉的抒情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頂峰。《往日》是用長詩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鴻蒙》、《昧爽》、《陸離》三章,風格奇幻瑰麗,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力作,顯示了詩人過人的才氣。八百行的長詩《泰山與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詩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噴的愛國主義激情如崩雲裂岸的浩盪大江奔瀉於一氣呵成的湍急的詩行間,令人目不暇接。
此詩蒼涼悲壯,論者以為兼有"李白詩中的涵養"和"岑參邊塞詩的氣魄"。它是作者回顧當年在山東登臨泰山與出塞抗敵時的觀感而作。它與同時所作的《西山野火》、《黃河謠》等愛國主義詩篇不愧為我國新詩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這時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學術研究,但課餘常在津、滬《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及《文藝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作。他後期的詩作,詩風老成,技巧純熟,但已失卻了前一階段的激情,表現一種"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曬太陽"(《小廟春景》)的閑適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餘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詩筆,使我們無以領略他心中所盤旋的詩美的極致了。
第三階段
陳夢家在藝術上的成就,一直為文學史家們所稱道。陳夢家自稱最歡喜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確在抒情詩上。在創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個性的抒情形象。綜觀陳夢家的詩作,可以體味到一個飄逸的虔誠的青年詩人的總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他的美學追求,詩歌這種精緻的文學形式尤為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木天說陳夢家的詩"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靜閑的優然的美。"(《〈夢家詩集〉及〈鐵馬集〉》)確實道出了它的審美特徵。閱陳夢家的詩,處處感受到一種純練而質朴的美。陳夢家的詩意境和風格雖淡如輕煙,"卻不陷於一看興盡的境地"(希雋:《論〈夢家詩集〉》),給人無窮的回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哲學意味與深沉的內蘊。
陳夢家的詩歌創作,無論在藝術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甚深。他尤為推崇布萊克那種"在簡易的外表後面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見解"的詩風(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對於布萊克詩中所彌滿的那種略帶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陳夢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國詩人霍思曼好在結尾處出奇制勝、造成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的所謂"戲劇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萊克用重迭復遝的詩句表現情感的手法,都被陳夢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1936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語版的中國新詩選本--《中國現代詩選》中曾選入他的詩。陳夢家評論徐志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時說:
在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盡了他的力在創造新詩的風格,並介紹西洋的詩歌……不光是詩的形式,就在內容上他主張溶合一切,讓詩代表時代或民族不可錯誤的聲音,也成為一個人靈魂真實的歌唱。(《(詩刊)敘語》)
陳夢家對新詩的貢獻也是在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評價陳夢家的:"他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高才,缺乏的是實生活,是人生艱苦的磨煉。"(《我的詩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終沒有融人大時代的群眾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於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不少後期新月詩人如孫毓棠、俞大綱、孫洵侯都由詩人成為學者,走上同一條路,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興趣的轉移,而是出自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當"殺蠢的芸香","因為經過十餘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症,我敢於開方了。"(《給臧克家先生》)這也是陳夢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學家陳夢家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游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於收集流散於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別人勸他留住美國的要求,毅然啟程回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陳夢家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很大的聲望。他業餘與詩人郭小川、艾青等時相過從,並寫過文藝短評與詠物寫景的小詩,很受讀者歡迎。
陳夢家詩詞摘錄
陳夢家的詩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藐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貳』 詩歌一粒沙子的賞析,我要課前講話2分鍾,最好寫上作者簡介。快,2個小時之內!!!!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這首《天真的預言》

該詩最出名的是前四句,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Auguries of Innocence 天真的預言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沙一混沌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花一天堂,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一手掌乾坤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霎蓄無疆。

A robin redbreast in a cage 知更鳥兒籠中囚
Puts all heaven in a rage. 花花天堂怒不休

A dove-house filled with doves and pigeons 家鴿野鴿擠一堂
Shudders hell through all its regions. 震天顫地盪蒼茫。

A dog starved at his master's gate 狗趴主人門前餓
Predicts the ruin of the state. 昭示國毀家落寞。

A horse misused upon the road 馬兒受虐奔路上
Calls to heaven for human blood. 痛喚天將人血償。

Each outcry of the hunted hare 兔兒被獵叫聲聲
A fibre from the brain does tear. 聲聲如刀絞心門。

A skylark wounded in the wing, 雲雀羽傷,
A cherubim does cease to sing. 天使止唱。

The game-cock clipped and armed for fight 娛雞蓄勢斗
Does the rising sun affright. 旭日亦顫抖。

Every wolf's and lion's howl 獅狼吼紛紛
Raises from hell a human soul. 一吼一人魂。

The wild deer wandering here and there 野鹿游四方
Keeps the human soul from care. 意冷人心荒。

The lamb misused breeds public strife, 羊虐眾生惱,
And yet forgives the butcher's knife. 猶念恕屠刀。

The bat that flits at close of eve 夜近蝠飛
Has left the brain that won't believe. 疑生心背。

The owl that calls upon the night 貓頭鷹呼喚著黑夜
Speaks the unbeliever's fright. 講述背信者的恐怯。

He who shall hurt the little wren 誰人傷鷦鷯
Shall never be beloved by men. 逢男皆離逃。
He who the ox to wrath has moved 誰人惹牛怒
Shall never be by woman loved. 逢女皆陌路。

The wanton boy that kills the fly 頑童戲飛蟲
Shall feel the spider's enmity. 蜘蛛敵意濃。

He who torments the chafer's sprite 誰人折磨金龜子的靈魂
Weaves a bower in endless night. 在無盡的黑夜糾結冰冷。

The caterpillar on the leaf 毛毛蟲爬在葉子上
Repeats to thee thy mother's grief. 重述你母親的哀傷。

Kill not the moth nor butterfly, 勸君莫殺蝶與蛾,
For the Last Judgment draweth nigh. 最後審判臨君側。

He who shall train the horse to war 誰人馴馬戰
Shall never pass the polar bar. 極地永成憾。

The beggar's dog and widow's cat, 乞丐的狗,寡婦的貓
Feed them, and thou wilt grow fat. 喂喂他們吧,你將孱弱變英豪
The gnat that sings his summer's song 蚊蟲夏日歌
Poison gets from Slander's tongue. 毒源誹謗舌。

The poison of the snake and newt 蠑螈蛇口毒
Is the sweat of Envy's foot. 妒忌足底出。
The poison of the honey-bee 蜂蜜現毒葯
Is the artist's jealousy. 藝匠妒當勺。

The prince's robes and beggar's rags 王子的華袍,乞丐的破衫
Are toadstools on the miser's bags. 都是守財奴的毒斑。

A truth that's told with bad intent 真相惡意講
Beats all the lies you can invent. 尤過千般謊。

It is right it should be so: 此番皆是真:
Man was made for joy and woe; 人為悲喜生;
And when this we rightly know 會當悟此門
Through the world we safely go. 天涯過無痕。

Joy and woe are woven fine, 悲喜巧交集,
A clothing for the soul divine. 靈魂披聖衣。
Under every grief and pine 哀傷悲痛里
Runs a joy with silken twine. 喜樂絲絲系。

The babe is more than swaddling bands, 莫當孩提襁褓帶,
Throughout all these human lands; 此地此民無例外;
Tools were made and born were hands, 萬器唯有手主宰,
Every farmer understands. 一農一戶皆明白。

Every tear from every eye 眸中滴滴淚
Becomes a babe in eternity; 經久成寶貝;
This is caught by females bright 智女得領會
And returned to its own delight. 快樂返相隨。

The bleat, the bark, bellow, and roar 咩叫,吠叫,吼叫,和咆哮
Are waves that beat on heaven's shore. 都是拍打天堂彼岸的浪濤。

The babe that weeps the rod beneath 棍棒下抽泣的嬰孩
Writes Revenge! in realms of death. 書寫報復吧!在那死亡的地帶。

The beggar's rags fluttering in air 乞丐的破衫隨風飄展
Does to rags the heavens tear. 勾盪起花花天堂撕碎的燦爛。

The soldier armed with sword and gun 戰士配刀槍
Palsied strikes the summer's sun. 顫栗襲夏陽。

The poor man's farthing is worth more 窮人手中幣
Than all the gold on Afric's shore. 洲金比不及。

One mite wrung from the labourer's hands 勞者手中取一厘
Shall buy and sell the miser's lands, 足可買賣吝者地。
Or if protected from on high 若得上天加庇護
Does that whole nation sell and buy. 買賣全國絕非虛。

He who mocks the infant's faith 誰人嘲弄幼之誠
Shall be mocked in age and death. 老死皆被嘲纏身。
He who shall teach the child to doubt 誰人唆教童置疑
The rotting grave shall ne'er get out. 腐墓埋困永難離。
He who respects the infant's faith 誰人尊重幼之誠
Triumphs over hell and death. 陰曹地府亦常勝。

The child's toys and the old man's reasons 孩童的玩具,老人的說辭
Are the fruits of the two seasons. 是他們這兩季的果實。

The questioner who sits so sly 問者詭異坐
Shall never know how to reply. 其己永無措。

He who replies to words of doubt 誰人回復疑之嚷
Doth put the light of knowledge out. 實則湮滅真之光。

The strongest poison ever known 迄今最毒葯
Came from Caesar's laurel crown. 凱撒桂冠找。

Nought can deform the human race 無能變人心
Like to the armour's iron brace. 似胄鐵支形。

When gold and gems adorn the plough 金玉飾犁耙
To peaceful arts shall Envy bow. 平庸成無價。

A riddle or the cricket's cry 謎呼蛐蛐叫
Is to doubt a fit reply. 皆因疑所好。

The emmet's inch and eagle's mile 蟻之寸,鷹之里
Make lame philosophy to smile. 哲理雖跛笑此彼。

He who doubts from what he sees 人旦疑所見
Will ne'er believe, do what you please. 雖求亦有嫌。
If the sun and moon should doubt, 日月若有疑,
They'd immediately go out. 立散了無息。

To be in a passion you good may do, 激情塑美好,
But no good if a passion is in you. 情激釀糟糕。

The whore and gambler, by the state 娼賭州許之,
Licensed, build that nation's fate. 國運行於此。

The harlot's cry from street to street 逐街皆聞妓女哭
Shall weave old England's winding sheet. 英倫屍布怨織出。
The winner's shout, the loser's curse, 勝者呼,敗者哭
Dance before dead England's hearse. 英倫棺木台前舞

Every night and every morn 每一晚,每一晨
Some to misery are born. 註定有人負苦悶

Every morn and every night 每一晨,每一晚
Some are born to sweet delight. 註定有人享甜歡。
Some are born to sweet delight, 註定有人享甜歡,
Some are born to endless night. 註定有人熬到晚。

We are led to believe a lie 謊言千變引人憐
When we see not through the eye 時逢萬象眼未見
Which was born in a night to perish in a night, 一夜興起一夜變,
When the soul slept in beams of light. 且逢靈魂光下眠。

God appears, and God is light 上帝是光把靈現
To those poor souls who dwell in night, 指引夜魂攬青天
But does a human form display 上帝化人行世間
To those who dwell in realms of day. 遍撒光明愛無邊

『叄』 優美的段落加賞析 急!!!!!

時至今日,復我的怒火以無制處藏匿了。怒呀!下面那幾個人人簡直就是文盲一個,題目都看不懂,還回答個屁呀!簡直就是亂搞,趕任務,卑鄙!
我給你提供一個吧!我自己寫的
是的,愛能寬容一切。人性的弱點實在太多,當人面對這些負面思想時,一份能改變萬物的「愛」就足以將其摧毀。但要想獲得這份愛,又談何容易。因此,不要讓命運的枷鎖牽制夢飛的翅膀、不要讓生活的挫折成為放棄蛻變的措辭、不要讓人性的弱點凌駕在愛的上方、不要讓那些激人奮進的優秀詩篇成為白紙的裝潢、不要讓先哲們的思想成為淡去的檀香,更不要讓思想沉淪、讓放盪肆虐、讓無知輕狂。
此段文字的中心無非是圍繞著「愛」來展開的,作者開頭就以命題的形式表達了心中的感悟「愛的偉大」雖說是命題,但就本段而言卻給人一種疑問和好奇,因為讀者看到後會想「愛」為何會寬容一切,雖本段未能給出答案,但情理卻在不言中啦!再來本段恰到好處的以排比句作為主要修辭手法,能更到位的抒發心中的情愫,再來,排比句的句的內容也十分發人深省,舉例也很獨到。記得加分呀!

『肆』 欣賞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一朵野花 陳夢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

①平凡,樂觀,自信,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
②「略」。(理由符合詩意即可)

『伍』 一朵野花 賞析

平凡,樂觀,自信,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

『陸』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是什麼意思

從一粒沙子中能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中可以看到一個天堂。(包含濃厚的哲學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這句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徐志摩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6)一朵野花賞析擴展閱讀


衍生理解:

這是禪宗的境界,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么一說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的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隨手拿起一朵金婆羅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

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世界在哪裡,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作者介紹: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虔誠的基督教徒。主要詩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

『柒』 請幫助我賞析這首短詩,急~~~~~~~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剎那間收藏
**
學物理的人都知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全息的世界,就是說,任何微小的物體都藏有全世界乃至全宇宙的信息.這就是全息的含義.所以第一句說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就是這個意思.
再看第二句,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講的是一朵野花雖然渺小但是對於蜂蝶來說卻是一個天堂,所有有追求意義的東西都可用天堂來喻指.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間收藏。眾所周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有被賦予生命的都是有限的,而沒有生命的其他被造之物,那些被我們所藐視踐踏或者被遺忘的部分,確是無限的,在我們誕生之前,在我們離開以後,所有這些都將保留下來,把無限放在手掌,寫的是對沒有生命的比如塵埃比如空氣之類物質的憐惜和熱愛,當你熱愛,無限的永恆就彷彿在你熱愛的瞬間被你擁有被你收藏了。
個人淺見。見笑。
歡迎光臨博客:http://hongchenguo.blog.sohu.com/

『捌』 一朵野花的作品賞析

李文/生命如野花般艷麗多姿……——陳夢家的詩《一朵野花》賞析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有一首很有名的詩:一粒沙子也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從你的手心裡能夠了解無限/從一瞬間知道永恆。這是我讀到陳夢家的詩《一朵野花》後首先想到的。一片風景便是一種心境,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到處看到奼紫嫣紅的鮮花,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根據自己的獨特觀察和感受,做出了很多別致的詠嘆,
而陳夢家的詩《一朵野花》就是通過對一朵野花的孤獨而短暫的生命的觀察,領悟到一種充滿詩意的人生真諦,讓我們一起去體會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生命的思考。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詩歌一開始就感嘆這朵野花在荒原里孤獨的開,孤獨地落,其生命不為人知的境遇。「荒原」一詞更讓人隱隱地想見野花生存環境之惡劣,人煙之稀少,而野花卻不被這樣的境遇所影響,依舊的「向著太陽發笑」,內心之樂觀從一個「笑」字可窺見一斑。在孤獨的綻放與墜落之間,洋溢在它的周圍的是它的「歡喜」,它的「聰明才智」,而這些本身就是一首詩,在風起風收時自由的詠唱著,自豪地向周圍傳播著花的芬芳,那動聽的聲音,那濃郁的芳香,誰不說是一種美?野花的自信讓每一個不自信者面對它感到汗顏!
野花的生命是短暫的,短暫的可能就像花期太短的曇花,辛辛苦苦地孕育了幾年,忽然有一天開花,但是你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地欣賞,它就凋謝了,留給你的可能就是深深的惋惜。但是,曇花雖然凋謝了,只要是目睹過她芳容的人,就不會忘記她那艷麗的姿態。她的美麗已經凝固在人們的心裡,她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而「荒原里開了又落了」的野花也同上面所說的「曇花」一樣,生命雖然短暫,但它在短暫的生命里,仍然要享受大自然的上帝給它的恩寵,在醉人的春風里向著太陽展示它那短促的生命的美。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春天,看不見自己的藐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二節中第一個句子同一節中的首句形成詩的復沓,在技巧上有著獨有的特色,成為兩節詩詠唱的基礎。
在第二節里,詩人更是把野花放在了一個更為遼闊的天地之內,小小的野花看見了闊大的「青天」,卻並不意識到自己的的「渺小」,自信再次讓野花的形象在讀者的眼中高大起來。曾與溫柔的風擁抱,也曾被粗野的風抽打,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野花同一切惡勢力勇敢地搏鬥,漸漸的沒有了美麗的夢想,而要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現在,用自信,用能力證實自己的生存。它依然在「荒野」中吐露芬芳,讓風,把它帶向遙遠,讓更多的人感覺到它存在的價值。野花旺盛的生命力帶給我們的喜悅心情與開闊胸襟讓我們想到很多,我們透過詩看到的豈止是一朵野花?被束縛在時間與空間范疇中的人類無疑是同野花一樣的短暫和渺小。在當今喧囂的鬧市,很多的人被湮沒在平庸瑣碎的生活中,他們可能一生碌碌無為,在自暴自棄中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為一點點小事斤斤計較,缺乏鬥志。
陳夢家的詩《一朵野花》給我們人類指出了方向,應該像那朵野花一樣,不悲觀,不自嘆,珍惜生命的價值,在生命的充分實現中,在人生的生存搏鬥中獲得自我的超越。生命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活法,有時,人生就像一首短小的詩,開頭與結尾如此鄰近,我們只不斷刪除那些平庸的東西,精心選擇最恰當的詞語,才能創造出完美的意境。生命是經不起浪費的,它就像一朵花,開又何防,謝又何妨?作為一個人,生又何妨,死又何妨?只要她曾經輝煌過,豈又在乎多少個朝朝暮暮?生命如花,願每一個人的生命之花都開得如那朵野花般艷麗多姿…… 邊建松/樂觀而現實地生存著——讀《一朵野花》
也許陳夢家真的見到過那一朵野花,在風中孤獨的綻放與墜落,於是野花旺盛的生命力引發了詩人的想像,他是借物抒情;也許他當時並沒有看到那一朵野花,但是詩人感到自己年輕的生命需要一種方向,於是就托物言志——誰知道詩人當時的寫作動機呢?但我們讀到《一朵野花》,就能夠體會到詩人通過對一朵野花的孤獨而短暫的生命的觀察,領悟到一種充滿詩意的人生真諦。
詩歌開篇就寫到這朵野花的境遇,「荒原」一詞顯得野花的孤獨,而它卻不被這樣的境遇所影響,依舊的「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這個句子有些俏皮,但是多麼自信,內心的樂觀由此可見。它在醉人的春風里「輕搖」著,向著太陽展示它的「歡喜」她的「詩」——那就是生命的美。這一節詩人從旁觀者的角度感受野花。
在第二節里,詩人轉移了描寫的視線,進入野花的生命深處,把自己當作一朵野花,看見了闊大的「青天」,卻並不意識到自己的的「渺小」,我們再次感到它的自信。自然,任何生命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曾被粗野的風抽打,在搏鬥中它漸漸的沒有美麗的夢想。「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實際意思是它要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現在,用自己的能力證實 「小生命」的生存,讓更多的人感覺到它的存在的價值。
是的,我們透過詩看到的豈止是一朵野花?生命如花,即使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命,也應該樂觀而現實地生存著,亮出最美麗的自己。願每一個人的生命之花都開得如那朵野花般艷麗多姿……

『玖』 我要幾句簡短的優美句子+賞析

也抄許,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為生命添一分綠意,增一道風景。也許,你升不成光芒萬丈的太陽,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輪皎潔的月亮或一顆微弱的星辰,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熱量。也許,你妝扮不成雍容華貴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長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為人類添一縷芳香,增一分活力.

『拾』 天真的預言的詩歌鑒賞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

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10)一朵野花賞析擴展閱讀:

威廉·布萊克的作品特點

布萊克一生都保持著宗教、政治和藝術上的激進傾向。他濃厚的宗教意識、藝術家的天分和豐富的人生閱歷,給他的詩歌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並使它的詩歌具有明顯的宗教性、預言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等幾大特點。

他對英國詩歌,特別是浪漫主義詩歌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詩作主要包括《詩歌素描》、《純真之歌》及《經驗之歌》等。

前期的詩作,語言上簡單易懂,且以短詩為主,音節也能短則短,題材內容則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主;而後期的詩作篇幅明顯增長,有時長達數百乃至上千行,內容也明顯地晦澀起來,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徵為主要特徵。

布萊克最被人們引用和傳誦的,也是後代文學大家反復贊美的幾首詩歌如《擦煙囪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贊美詩》,皆可以看作構築布萊克之「天國原形」的一部分。

自比為以西結的少年,四歲就看到了宗教幻象,並且可以用一種親喃的語言和「白色諸神」寂靜地交談。盡管世風低落,文途滯澀,但布萊克懷著極大的天真和壯麗的想像力與戰鬥力,投入了類似班揚和馬婁的「世俗反諷」運動中。

布萊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鄉村姑娘凱瑟琳的邂逅與共處中,獲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話與貞潔,並以此與自身的經驗和想像作為對比,參照了很多從中世紀就開始進行和流傳的童話寓言式寫作,並加上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意象創造力

布萊克留下了18世紀最重要的詩集《天國與地獄的婚姻—想像力的贊美詩》和《純真與經驗之歌》。布萊克構築了世界的宏偉與庄嚴教堂的頂層,在那裡,理想與現實的箴言熠熠閃光,時時提醒著聖母般的潔凈與肅穆。

布萊克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借豐富想像而進行創作的人,但同時代的人除了為他的怪異舉止和熱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還為他的面貌的高深與可敬而感到迷惑。

布萊克顯然不是為屬於他身體命運的那個時代寫作的作家,同阿蒂爾蘭博一樣,他藉一種基於神秘與夢幻經驗而「對感官不同程度」的擾亂,找到了一條通向自由和贊美的 「天國詩歌」的皈依與信仰。

也許,這就是布萊克留下的最重要的經驗與價值,布萊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總是隱藏在瘋狂的暮靄中」的大膽語句,找到了些許從「黑暗的煙囪」延伸到「玫瑰色天國」的神秘體驗路途。

布萊克的關於:「在荒原盡頭,手指可以觸天」的詩句,啟發了西班牙畫家格列柯和達利,在《記憶的永恆》和《西班牙內戰的諷喻想像》中,達利用天才的畫筆表達了對這位十八世紀最偉大詩人的緬懷與贊美。

布萊克1810年的《米爾頓》,至1916年,休伯特·帕里爵士為此詩的自序譜上音樂,改名為《耶路撒冷》,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贊歌之一。

熱點內容
梅花一角錢硬幣價格表 發布:2025-05-17 21:35:33 瀏覽:972
給蘭花殺蟲 發布:2025-05-17 21:20:10 瀏覽:722
北方盆栽杜鵑花 發布:2025-05-17 21:19:03 瀏覽:15
飛躍花卉板鞋 發布:2025-05-17 21:17:52 瀏覽:30
y雙枝盆景 發布:2025-05-17 21:15:54 瀏覽:839
茶花彎枝 發布:2025-05-17 21:00:42 瀏覽:490
浪花一朵朵里向陽陽 發布:2025-05-17 20:55:17 瀏覽:778
聽說荷花 發布:2025-05-17 20:50:41 瀏覽:945
盆栽小插件 發布:2025-05-17 20:50:28 瀏覽:835
花卉的作業 發布:2025-05-17 20:49:33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