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七夕
Ⅰ 日本七月份有什麼重要節日嗎日本國民會放假嗎
◆日本民間節日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專會。屬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鄉土傳統節日
京都的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這是八坂神社的祭禮,起源於9世紀末,為了祈求驅逐瘟疫。16日夜晚,城鎮的舊式家庭在屋檐下掛著神燈,鋪上席子,裝飾鮮花,豎起屏風,給節日增添光彩。用矛裝飾的彩車燈火通明,演奏著祗園樂曲。17日絢麗多彩的矛彩車的巡迴,使節日氣氛達到高潮。
◆此外還有一些民間節日:
Ⅱ 「七七」什麼意思啊
傳說中牛郎與織女能想見的日子。很想愛的人在這天才得以相見,表示愛情的力量,後來在中國定為「情人節」。其實是牛郎與織女兩星座每年相離最近的時間!
Ⅲ 新疆七月七是什麼節日
新疆七月七是七夕節。
每年農歷七月七日這一天,少女們往往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這是一種至純至真的情感,又賦有一種極為浪漫的色彩,讓人輾轉反側,情思綿綿,心緒無邊。也正基於此,千百年來,這種情感一直在民間流傳,既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又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並成為一個亘古不變、歷久彌新的傳統節日。
乞巧節這一天,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孔叫輸巧。
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曝曬,過一段時間後,把針輕輕地平放在水面上,如果針浮起來(水在太陽曝曬下,結成薄膜,便有了支撐力),再看看水中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為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若呈現細如線、粗似槌的影子,就是未得巧。
Ⅳ 西方情人節跟清明節挨著,七夕跟中元節也挨著,不知道情人節和鬼節之間有什麼關系
農歷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元節和盂蘭盆節,中國的民間俗稱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文化相關的節日,世界各地都有鬼節。
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與夏季的正式來臨有關;清明節則是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中的一天,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5°;中秋節這一天是在農歷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八月已經正式進入秋季了,八月十五這一天的晚上正好也是月圓之夜。
Ⅳ 日本有什麼節日
日本的節日主要包含國家節日和民間傳統節日。日本的法定節日一共包含專15個,分別是元旦、成屬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兒童節、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文化節、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5)亡靈七夕擴展閱讀: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敬老節:每年9月15日;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文化節:每年11月3日;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節:每年7月7日。
Ⅵ 日本的著名節日有哪些以及簡介。
日本從古代起就崇尚外國的技術和物品,只要是覺著好就積極地引進,隨後將其「本地化」,使之變成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日本的節日也不例外,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受中國的影響很深。日本的節日大多是依照各地神社(廟宇)的祭祀活動而沿襲下來的,因此日本稱節日為「祭」。古代日本的「祭」純屬是一種向神祈禱保佑的行為,但是今天的「祭」卻充滿了娛樂性、戲劇性和商業性。據統計,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地區舉行「祭」。
日本的法定節日:在法定的國民節日里,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的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都穿上傳統服裝,慶祝成人
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日本的成人節源於古代的成人儀禮,而日本古代的成人儀禮是受中國「冠禮」的影響。所謂「冠禮」,指男子成年時舉行的一種加冠的禮儀。從加冠這天起,冠者便被社會承認為已經成年。日本仿我國舊禮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按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冠日多選甲子、丙寅吉日,特別以正月為大吉。1948年,日本政府根據民俗規定滿20歲的人要過「成人式」,目的是要讓青年意識到自己已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要身穿傳統服裝參加官方或民間團體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內容包括年輕人宣誓、長者的祝賀和參拜神社以及參加各種傳統的文娛活動等(點擊上圖看大圖 )。
日本逾四成「新成人」對未來持悲觀態度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建國紀念日」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的「紀元節」(empire day)。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二戰期間,當時的執政者為了在人民中間培植崇拜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將這一天作為紀念日本天皇祖先「建立」日本的功績的紀念日。1948年在制定國民節日法時,否定了這個節日。1952年修改節日法時,又把2月11日更名為「建國紀念日」。從那時起,日本社會上就存在著贊成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觀點。
春分: 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廢除了明治憲法,實施新憲法。
男孩節(端午節):5月5日。在這一天,有兒子的家庭門前均懸掛著祝男孩子健康成長的「鯉魚旗」。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男孩節同時也是日本的兒童節,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在這一天享受到父母特別的祝福和關愛。
海之日: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從1996年起成為國民紀念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
敬老節:9月15日。日本人到42歲時才可以稱「壽」做生日,通常被稱為「初老」。到60歲時稱為「還歷」。77歲時為「喜壽」,88歲時為「米壽」,99歲為「白壽」,即百字少一,活到百歲就是「百壽」了。每年9月15日,日本各地都要開展敬老活動,為老人體檢、整理修繕房屋、敬贈紀念品、組織慰問等。老人則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日本厚生省在這一天還要發布「長壽者名單」,登載在各地報紙上,只有百歲以上高齡者才能入闈。
秋分: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在這天,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被授予「文化勛章」。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於1933年12月23日出生。
日本的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鐮倉節:2月在秋田縣橫手地區。在鐮倉節前夜,孩子們聚坐在一個縱橫2米左右,被稱為「鐮倉」的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屋的中間設一祭壇,用來祭拜水神。在為期兩天的鐮倉節期間,遊客們被請進雪屋,品嘗日本米酒和米糕(點擊左圖看大圖 )。
女孩節(偶人節,「上巳」或「桃節」):3月3日。這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這個節日起源很早,要上朔到700年前的平安時代。如今的慶祝方式是從江戶時代傳下來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雛人形」),祝願家中女孩成長與吉祥。這種小偶人價格昂貴,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為她買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擺一層,多的用「偶人架」擺上好幾層,最多的可擺七、八層,而最上的一層,大多是一個皇帝和一個皇後。女孩從一歲時得到這些小偶人,以後每年3月3日都要拿出來陳列,直到出嫁時帶走。 日本歡度女兒節 女兒節的人偶
七夕(乞巧節):7月7日,被隔在銀河東西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只能在每年的這一天相會。這是中國的傳說與日本古老的習戍俗的融合。7月7日這天,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心願的五彩詩箋系在竹竿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據說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每到「七夕」,婦女們便在一起玩各種游戲,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乞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日。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3歲和7歲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祈願神靈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據說這種習俗始於江戶世代中期。這一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千歲糖」,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與之相反,四和九是日本人最忌諱的數字)。
除夕:12月31日夜晚,人們一邊傾聽寺院里傳來的108響除夕鍾聲,一邊吃蕎麥面條。它象徵著人們對幸福的祈禱,願它象蕎麥面條一樣久長。
另外,日本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節日、紀念日:
北方領土日:2月7日。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國締結了《日俄通好條約》(即「下田條約」),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把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以推動收復北方領土的運動。
比基尼日:3月1日。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上空爆炸氫彈,殘害了二十多名日本船員。日本人民每年在這一天都舉行活動,反對美國的侵略政策和核戰爭政策。
入學式:在日本,學校新學年、幼兒入園儀式、公司歡迎新人都是在櫻花盛開的4月舉行。在日本人看來,萬物如此開頭,是理所當然的。
高山祭:4月14-15日。高山祭是岐阜縣高山市祭祀「產土神」日枝神社一年一度的節日。由市內各界組織的豪華的花車參加祭典,在市內各條街道遊行。
夏節:數以萬計的群眾在東京的淺草慶祝為期三天的夏節,迎接夏天的到來(左圖 )。
富士山「開山」日:7月1日。每年由此拉開登山季節的序幕。
京都「大文字」送火節:8月16日。在京都市東郊如意岳(也叫大文字山)舉行的盂蘭盆會。在這座山的中腹,設有75座火床,形成「大」字,在火床里放鬆木劈柴,在晚上八點鍾左右同時生火燃燒。「大」字的第一筆畫長73米,第二筆長146米,第三筆長124米。據傳說,從前如意岳山麓耷座寺院失火時,這寺院的主佛阿彌陀如來佛升在山頂上發出光芒,照亮四方。從這以後便每年舉行「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的靈驗。
防災日:9月1日。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後,日本各屆在每年9月1日這一天都要進行規模不同的防災訓練或演習。
廁所日:11月10日。日本廁所協會於1986年1月在「第一屆廁所討論會」上決定每年11月10日為「廁所日」。
Ⅶ 為什麼說七夕不是情人節
是一年之中的紀念祖先亡靈的月份,當然也是聽老人傳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時間一年一次很珍貴,
Ⅷ 為什麼農歷七月七稱為鬼節
農歷七月七不是鬼節,農歷七月七日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民間傳說農歷七月七日是牛專郎與屬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歷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反應了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直到漢代,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
Ⅸ 道士唱贊花憂傷句子
應該是【撒花科儀】
【散花科科儀】 小贊
香花品供,上獻慈尊。願隨雲斾下遙聞,俯鑒慟哀誠。拔薦靈魂,
得度早超升
主舉
度人無量天尊
主白
伏以 說法談玄乃天垂寶蓋。宣贊 吟偈而地涌金蓮。以今修建青玄資
薦度亡禮懺。普福修齋應 演經散花功德。謹運真香。虔誠上啟
無量度人天尊。至真列聖應化救苦一切上聖。伏望駕九頭之獅子。放百寶之祥光。端坐凈空。證明功德。再申召請。
當齋正薦 XXX 正魂並及 XX門堂上歷代宗親。三魂如在。
七魄儼然。凝神自在。靜聽良音。
主吟
香花繚繞遍十方,閬苑奇花滿道場。
二接
奉請尊靈來受度,金爐添炷返魂香。
眾和
一炷返魂香。逕通三界路。惟願大慈悲。宣揚秘密語。拔薦靈魂出離三途苦。人生百歲如在夢中游。一旦無常歸何處。靈魂從此一去上南宮。朝禮無上虛皇祖,無上願亡靈,上願亡靈早超升
主吟
已明色相悟生前,渺渺靈魂聽召宣。
二接
速赴經筵聞大道,永超苦海上諸天。
眾和
再炷返魂香。直透幽冥府。
惟願大慈悲。慈航施普渡。超薦
亡魂,脫卻輪回步。百年如夢,
石火電光飛。錦綉前程空羨慕。
靈魂從此聞法上天堂。
三界逍遙歸大道。大道濟亡魂。
得濟亡魂禮至尊
主吟
華表誰曾跨鶴歸,不知大道顯精微。
二接
白楊枯草迷蒿里,腸斷春風唞 子規。
眾和
三炷返魂香,縹緲通十殿,惟願大慈悲,金科宣妙典。超薦亡靈接引登道岸。光陰捻指難保百年身。識破浮生如夢幻。靈魂從此聞法步南宮。
頂禮無上臨蓬島。蓬島接靈魂。遠接靈魂朝玉京
主白
伏以 金烏出沒。玉兔升沉。但知暑往寒來,不覺星移斗轉。三春淑景方回,九夏炎天又至。惟彼秋風吹敗葉,更看蠟雪映寒梅,四時景物無差,萬事榮枯有數,幾回桑田變滄海,幾回滄海變桑田,錯里不知少年去,暗中卻被老來催,世間好物不堅牢,天上彩雲容易散,所以顏回壽夭早隨東逝之休。彭祖年高終作北邙之客。筆下文章似錦,豪傑 多誇。櫃中金玉如沙,命終難保。吹簫引鳳,空嗟弄玉之悲。擲果盈車,漫說潘安之貌。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世新人趲舊人,總饒玉女西施,也埋香骨。堪是盧醫扁鵲,斷葬荒郊。但觀清世界,難免這無常,自古迄今,來千去萬,亡魂遠去,莫知所向之方。骨肉情深,難覩消沉之面。今之日六親俱在,眾客皆臨。遂分生死之途,永隔陽關之界,法眾虔誠,稱揚寶號
鶱林說法天尊
主白
仰白亡靈,人情似水,世事如花,識破浮生,黃粱一夢。萬事到頭都是幻,人生何處問浮漚。以今奏為奉道冥陽,追薦度亡上升法事一壇,以今夜靜更闌,關燈散花,接引真言,同會宣揚
眾和
東極宮中救苦慈尊,十方化號為救苦。百億光中顯慈容,弘誓願力深幽陽界超出苦眾生,盡離幽暗泉曲府永緒長生免沉淪得入天堂中魂自在逕往朱陵宮,三代宗親承攝召,一脈先靈早超升,普度亡過靈魂生仙界,
太乙救苦尊,惟願今宵來赴會,
引靈魂往上,上往南宮
主白
白雲捧日空中現,青鳥銜書海上來
二接
超出靈魂歸大道,承功領果上瑤台。
眾和
花富貴,是牡丹,桃紅柳綠白青黃,海棠鶴頂梨花發,
燈盞梧桐雞爪蘭
花貌好,石榴紅,紫薇翡翠錦屏風,芙蓉孔雀鳳凰媚,
玫瑰薔薇月桂濃。
花好友,並頭蓮。雞冠金雀色新鮮,辛夷較剪七姊妹,
宜男石竹西番蓮
花可愛,是山茶,瑞香黃菊
與狗牙,玉簪芍葯水仙種,
茉莉素馨白蓮花
花秀麗,是櫻桃,蚨蝶木樨水蕉高,百日紅兮藏指甲,
剪春羅綺色更豪
君不見,好年華,時來枝上好開花,可憐風雨經過後,
處處遊人嘆落花
落者落,飛者飛。有懷自是不勝悲,隨風逐浪水流去,
更有貼牆沒地泥
白者白,紅者紅,紅紅白白笑春風,風風雨雨來何急,
識破方知色是空
主吟
人生世事與花同,死生開謝雨和風。
二接
一自春風收拾去,生寄死歸也是空。
主白
伏以 大道普度靈魂,雖雲九幽路遠,難追已往之魂。天尊垂慈,能薦不還之魄。慈恩浩盪,幽谷沾春,孽緣牽累於三途,法雨遍茲於六道。爰申資薦,花散騫林,仰仗經功代申 懺悔,即解熱惱之覊,頓入清涼之境,剎那圓明同登道岸,法眾虔誠次第宣揚。嘆人生,富比王候,住雕梁,樂自由,家舍田園誰肯休,美味共珍饈。錦衣羅綉,天地輪回誰肯走,何須究,何須究,一旦無常萬事休。
眾和
春明花媚鳥聲幽,紅白芬芳陌上頭。
郊外遊人須盡醉,閨中少婦那知愁。
一旦無常萬事休
每逢佳景樂事稠,亦有愁煩苦更煍。
世事到頭都是幻,功名富貴水中漚。
一旦無常萬事休
夏景荷花十里游,涼亭水閣倍清幽。
棋敲竹里消長晝,溪上歌聲盪遠舟。
一旦無常萬事休
貴介幾多終歲月,寒儒不遂少年憂。
但得覺來都是夢,人生同是一蜉蝣。
一旦無常萬事休
秋風桂子飄香候,玉兔當空月照樓。
世上功名先已定,宗親德業復何求。
一旦無常萬事休
勞心勞力為誰謀,父母妻兒轉眼休,
縱得脫青更換紫,也須白了少年頭。
一旦無常萬事休
冬天風雪滿山丘,多少歡娛多少愁。
貧苦飢寒兒女泣,紅爐羔酒笑言稠。
一旦無常萬事休
長江漁父渾難度,唞乞孤兒何處收。
天道循環皆有數,人生何必怨招尤。
一旦無常萬事休
主白
雙雙童子雲端坐,散出天花爛熳香。
紅紫青黃春富貴,幾枝淺淡漢宮妝。
拈來朵朵瓊英秀,散去飛飛羽彩裳。
國色奇花月中落,紛紛天雨靄華堂。
眾和
人比春花好,鮮妍亘古今,
花謝又重開。嘆人生再不來。
花月兩相酧,花發在枝頭。
月滿照空樓,嘆人生去不留。
紅綠點翠微,看花人已悲。
空向靈前飛,
嘆人生去不歸。
血淚灑靈前,斷腸三月天。
月滿花又鮮,
嘆人生不長圓。
花月痛相關,花飛繐帳寒。
月照麻衣單。嘆人生不久看。
色相果然空,花殘今又紅。
笑語夢魂中。嘆人生不再逢。
花卸落東籬,今又綻高枝,
還似去年時。嘆人生永別離。
紅紫列成霞,曾見花萌芽,
不看斗春華,嘆人生不如花。
花前月下逢,看花說月濃。
花月影重重,嘆人生去無蹤。
花月尚依然,月前花色鮮,
花下月輪圓。
嘆人生不長年。
莫向花前看,曾共花盤桓。
今花露未乾,
嘆人生去不還。
主舉
妙色金花天尊
主白
春來無日不飛花,
夏日炎天景物華。
秋葉落兮花色罷,
冬天惟羨一梅花。
花開花落常今古,
花淡花濃似彩霞。
花任詩人敲妙句,
花憑風送上仙家。
主吟
此花不比眾花同,能青能綠又能紅。
二接
紅花散去消災障,綠花散去福崢嶸。
眾和
春來日暖又花朝,百卉爭妍色更饒。
燕子歸巢雛與語,空教啼淚似春潮。
春來九十老風光,鶯老花殘景物荒。
杜鵑啼血驚夜半,觸人離恨斷愁腸。
春來寒食近清明,御火新頒出帝京
寂寞泉台人未醒,暮雲愁鎖兩初晴。
春來無幾又雲歸,蚨蝶翩翩任意飛,
薄命桃花隨水逝,空房獨自掩雙扉
夏來柳絮落堤邊。花滿園林月滿川,
梅子黃時花已盡,凄凄風雨淚涓涓。
夏來日永杏花香。爭艷菱荷似六郎。
沼上鴛鴦雙比翼,教人寧不斷肝腸
夏來午日斗龍舟,榴火如焚今古愁。
縱有五絲能續命,千聲唞盡不回頭。
夏來盛暑雨滂沱,滿架葡萄結子多。
無限傷心言不得,這般離恨怎消磨。
秋來氣爽晚風涼,七夕橋邊事渺茫,
牛女一年還一會,人生一去不還鄉。
秋來月朗在中天,香散蟾宮桂蕊鮮
記得去年同慶月,今年只見月圓圓。
秋來籬菊綻金黃,風送花香月滿廊。
三徑蕭條誰送酒,教人寧不倍凄涼
秋來霞彩映江飛,鴻雁雙雙度夕暉,
紅樹白雲增感慨。凄涼孤影露沾衣。
冬來寒雀又加巢,烈烈飄飄繞樹梢,
六管飛灰添弱線,夜台寂寂有誰教
冬來瑞雪滿天飛,霜月凄凄意覺悲,
永夜只憐鴛被冷,相逢多在夢中歸。
冬來雲物總蒼茫,古木高風北雁鄉
月暗人家渾不見,凄涼空對一庭霜,
冬來梅蕚報春風,爆竹聲聲送歲寒。
渺渺靈魂何處覓,黃泉有路不相逢。
花逢春景牡丹開,花發炎天蓮茂台
花遇三秋敷嫩菊,花開殘蠟綻黃梅。
主吟
花分四序爭榮謝,花任詩人巧剪裁。
二接
花在盤中猶未散,花憑羽眾散將來。
眾和
散一朵,是水仙,馥郁黃花獻靈前,
紙灰飛作白蚨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散一朵,狀元紅。識得浮生總是空
錢財寶貝如山積,死後何曾在手中。
散一朵,金海棠。百味珍饈列兩旁,
靈前羅列般般有,那見亡人親口嘗。
散一朵,風入松。悲聲吹入華堂中,
只道壽年常汝賜,今朝一去永無蹤
散一朵,是綉球。夕陽西下水東流,
金銀珠寶持不去,只得山頭土一丘。
散一朵,是垂楊。陰魂渺渺在何方,
鷓鴣林里悲啼哭,不凄涼處也凄涼
散一朵,是雪梨。正是離愁嘆別離,
愁人莫向梨花坐,看見梨花愁更悲。
散一朵,是金錢。金錢難買命長延,
有錢買得入間壽,富貴之人萬萬年。
散一朵,是芙蓉。此花非白又非紅
法語聲聲齊贊詠,資薦亡者上南宮。
散一朵,菊花新。愁眉不展對芳辰,
蚨蝶紛紛花下過,不見花前月下人。
散一朵,是紫荊。人生好似水浮萍,
一陣狂風來打散,東西南北任飄零
主白
騫林下,散奇花,奇花今散去,
亡者往仙家。
解結解結解冤結,存日有罪
都解脫,惟憑至尊大慈悲,猶
如赤日消冰雪,以今奉為亡
靈哀,求懺悔冤冤似海。無始
以來相累連,今宵幸對亡靈前,
一切冤家都消滅。
眾和
解結解結解冤結,債主冤家從此滅,
生生世世不相逢,萬罪千愆永消滅
解結解結解冤結,是我至尊親口說,
大舍慈悲度有緣,刀山劍樹都摧折。
解結解結解冤結,萬罪千愆從此滅
鑊湯爐炭化涼山,門外三車為汝說。
解結解結解冤結,蓬萊今日名香爇,
火坑化作升仙橋,轉滅輪回度苦厄
解結解結解冤結,橫系官非都消滅,
公案從此一筆勾。無罪無障超縲紲。
解結解結解冤結,惟願亡靈罪消滅,
今生前世有冤讎,隨此經功盡斷絕
大慈尊 大慈尊
朝禮
解冤釋結大慈尊
主白
向來散花解結功德並已周完,薦度亡靈往生仙界。
伏以 天上人間方便第一,靈前幾畔演教為先,其花亦不從天降,其色也不在地生。一片紅兮一片青,人間難得。半枝紫兮半枝白,天上奇花。拈來似蘭麝馨香,散去如鸞飛鳳舞。莫逞金錢石菊,休誇孔雀牡丹,三朵兩朵光輝,十枝 五枝燦爛。風不飄兮異香馥郁,雨不沾兮顏色鮮艷,豈同凡木之栽培,必是仙家之景緻,從前罕遇自古未聞,不因天上敷揚安得這般供養,是夜偈吟仙范,花散騫林,薦亡者以超升,保現存而獲慶,散一散羽眾齊聲同贊嘆,吹一吹花台仙女盡高飛。今宵演教功德圓滿,亡魂穩步上天梯,伏願 花落花開即是桃源之境,無相無結願為蓬島之仙。稽首皈依無極大道志心
稱念
解冤釋結天尊
眾和
罪名消北府,生籍注南宮。
現存皆快樂,已往早超升。
小贊
散花功德,解結消愆。前生今世孽和冤,洗滌化雲煙。皈叩聖前,道法廣無邊。
解冤釋結天尊
Ⅹ 古代七夕的時候是為了什麼要放河燈呢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放河燈習俗的介紹
道教、佛教在夏歷(農歷)七月十五(也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舉行宗教節日時也放河燈,因此一般人誤認為放河燈是宗教活動。
實際上,放河燈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凶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 「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