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菊花殘

七夕菊花殘

發布時間: 2021-02-25 05:17:57

㈠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什麼意思

意思是,想見一面很難,要分開的時候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回暮春天氣答,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出自李商隱的《無題》,全詩如下,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如下,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舍難分;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乾涸。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夜晚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1)七夕菊花殘擴展閱讀:

《相見時難別亦難》是李商隱大約十五六歲時在玉陽山學道所創,是一首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戀情,表達了作者與靈都觀女氏宋華陽愛情。全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

㈡ 九日齊山登高、七夕、清明三首古詩分別描寫了哪個節目,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一、表達了來詩人既有自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又有世事滄桑,光陰易逝的的感嘆,詩人通過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內心的不平與感慨。
《九日齊安登高》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為安撫友人張祜的失意情緒而作,詩以看破一切的曠達乃至頹廢,來排遣人生多憂、生死無常的悲哀,表現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落後、消極的一面。
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兩種情緒。(或者另一種回答: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後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
二、附原文如下: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沾 同:沾)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 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 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㈢ 描寫中秋的詩句描寫七夕的詩句描寫元宵的詩句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描寫惜時的詩句

中秋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專五候殘酒卮。 (齊已屬.《中秋月》)
七夕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元宵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上元夜》 (唐)崔液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唐)李商隱
重陽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惜時
《昨日詩》
昨日復昨日,昨日何其好!
今日徒懊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去了。
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
成功立業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
杜秋娘《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花落空摘枝。

㈣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的翻譯是什麼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自己來翻翻:
到了秋天,總覺得傷感,菊花開的時候多半是快到重陽了。加一件衣服,喝幾杯酒。慢慢的刮上幾陣風,下上幾場雨,這天就更涼了。
太陽一下山,自己一個人在家,覺得孤單,酒醒的時候想起往事更加傷心。到了半夜,月光下的床上,只有我一個人。隔壁有人在搗洗冬衣了,還有一些低低的蟲鳴聲,街上打更的聲音一下又一下地在響。

名句啊,我覺得「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呵呵。望採納,我自己打的,好累啊,希望能幫到你

㈤ 七夕被同性送花沒什麼吧

得看對方的舉止態度阿
如果他就只是基於好友間的友情在送,不只送你一個,那基本專上沒什麼屬
如果他平時對你感覺就是有點意思,可能就是喜歡你

若真的是喜歡你也沒什麼,你若不喜歡,別給他機會就好了
不用把對方當作妖魔鬼怪

㈥ 以下哪種物品與七夕節風俗有關

A巧果,花瓜,雙七水,拜仙禾

㈦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重陽,臘八,冬至. 這些節日的習俗與由來!謝了!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准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元宵節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呂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重陽節的傳說】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 。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臘八節的由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冬至】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櫃床燈的後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後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裡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後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後收藏起來,留給日後有病的人煮粥吃。

㈧ 春節 重陽節 七夕節 中秋節 元宵節 除夕 端午節 清明節的詩各2首 急用 謝謝

春節詩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七夕節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中秋節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元宵節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除夕
<除夜>(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清明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㈨ 七夕送菊花是什麼意思

現在來有一種玫瑰花被做成了永自生花,顧名思義代表著愛情長長久久永不凋零,淘寶上有那種水晶盒裡裝的,你可以放一枚白金戒指在玫瑰花上,彼此都有那麼點意思很好辦啊,關系確定下來一定成都以後就把白金的換成鑽石的,估計費用也不會太高800左右就能搞定,愛情面前別那麼的含蓄,有點爺們樣

㈩ 關於七夕節的謎語

1、謎面:千古一絕反復看(節日紀念日)

謎底:七夕

2、謎面:六一晚會(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

解析:「六」加「一」是「七」,「夕」泛指晚上。

3、謎面:八一節之夜(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

解析:「八」節省掉「一」剩下「七」,「夜」別解為「夕」。

4、謎面:七夕未遇下筆難(打五字成語)

謎底:無巧不成書

解析:「七夕」又名乞巧節,「下筆難」提示「不成書」之意。

5、謎面:牽牛話七夕(打一成語)

謎底:花言巧語

解析:「牽牛」是一種「花」,「七夕」又稱「乞巧」。

6、謎面:牛郎織女會七夕(打一詞牌名)

謎底:鵲橋仙

7、謎面:七夕銀河鵲橋斷(打一稱謂)

謎底:封面女郎

8、謎面:七夕過後鵲紛飛(打一成語)

謎底:過河拆橋

解析:傳說七夕時,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

9、謎面:七夕雙星偕鳳侶(外國電影)

謎底:巧配姻緣

10、謎面:婦女曝水於日下,綉針投之看工拙。(打一七夕習俗)

謎底:投針驗巧

解析:該習俗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通常是用面盆准備鴛鴦水,然後在七夕節的那天中午將縫衣針輕輕平放在水面上,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11、謎面:金簪劃銀河,隔岸對相望。不忍兩分離,喜鵲把忙幫。(打一節日)

謎底:七夕節

解析: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喜鵲不忍兩分離,搭起鵲橋來相助。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