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節場面描寫

情人節場面描寫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53:35

A. 一段描寫節日的熱鬧場面

答:一段描寫節日的熱鬧場面
1) 新的一年,新的夢想,新的生機……在這萬紫千紅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們,趁著現在還早,讓我們去尋找春風姐姐留下的種子,用心去播種,等待秋天——讓夢想的種子結出你用辛勤勞動合成的希望的果實!
2)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梁,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3)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4) 春節就要來了,人們都忙碌起來。去集市上轉轉,就會發現市場上的年貨很多,購置年貨的人們摩肩接踵,甚是擁擠。偶爾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種沖動,似乎快過年了應該高興起來,然而我卻很少有喜慶的感覺和釋然的心情。
5) 過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春節也就相繼降臨了。越是臨近春節,鞭炮聲就越大,越多,融入人們的心底,滴落,飄揚。這時,我陶醉了,我的心飄到了風景如畫的故鄉,回想起在那裡度過的春節……
6)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起鞭炮,放起禮花,辭舊迎新,釋放一年的快樂。我當然也不例外,過足了放鞭炮的癮。回憶起童年放鞭炮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7) 春節的街頭不僅僅是這些,最顯眼的是吉祥物———狗;花燈發著五彩的光芒;水果挺著大肚子,更不少的人們,也忙碌地買這買那:有的人嘴上樂開了花;有的人因買的太多,累得喘不過氣來;有的人拎著大包小包,坐車回家。可熱鬧了!
8) 我們其實是為了春節而活著,春節是我們的人生大典。人這一生,總得穿一次好衣服,總得吃一次美味佳餚,總得毫不心疼地揮霍一下,總得毫無顧忌的大笑一聲,總得過上一天的好日子。
9) 翻開精美的日歷,我細數著春節將要來臨。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我期盼的佳節,因為只有這幾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學習,放鬆自己的心情,淘洗著一年中最歡樂的日子。
10) 「當當當……」十二點鍾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麼像一個「空中花園」!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B. 求一段場面描寫

場面描復寫有勞動場面、制活動場面、運動場面、節日場面等。不同類型的場面描寫方式上應有不同。不知你要那種場面描寫?
星期天下午,我和媽媽去書店買書,走在迎春路南口的天橋,只見馬路中間大小車輛排成長龍,馬路兩旁人頭贊動,黑壓壓的一片,數也數不清。

C. 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跪求

哇 ! 哇哇!!哇哇哇!!!

D. 描寫節日場面熱鬧的片段 限一分鍾

「當當當……」隨著新年鍾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准備回好的煙花,點燃了答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 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極了。

E. 有關於節日場面描寫的

我來告訴你——

元旦的由來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是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由來
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一斗爭得到了美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議,為了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斗爭,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斗爭的偉大節日。

世界水日的由來
每年的3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 。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都極大地依賴淡水的供應量和質量,但人們並未普遍認識到水資源開發對提高經濟生產力、改善社會福利所起的作用;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將陷入缺水的困境,經濟發展將受到限制;推動水的保護和持續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級、全國一級、地區間、國際間的公眾意識。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的《21世紀行動議程》中提出的建議,通過了193號決議,並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旨在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同時,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國際愚人節的由來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清明節的由來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節氣當中,民間特別重視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祭祀墳墓的俗例,自漢相沿承襲。以後,普及民間,歷二千年而不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孝子賢孫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墳,為墓地鋤草,替墳墓加土,好好清掃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賢孫對於清明掃墓,已未必一定遵守於清明節這一日。有的會在節日以前數天拜祭,也有的會在節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過籠統地說是清明上墳拜祭罷了。

世界地球日的由來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於美國。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並將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並得到很多青年學生的普遍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
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地球日」活動推動了多個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從此「地球日」成為「世界地球日」。

復活節的由來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從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因為它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慶祝這一節日。復活節慶祝活動從四旬齋開始。四旬齋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剛好四十天,是自我反省、悔過的日子。

世界兒童日的由來
1986年,土耳其9歲的女學生豐達·卡拉戈茲萊和另一位同學給世界兒童寫信說:「我們希望在社區內人人平等相待,我們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們雖然是孩子,也能夠改善這個世界。」這封信被送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又送到聯合國代表們的手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年4月27日被定為「世界兒童日」,同時,豐達·卡拉戈茲萊亦成為該組織的名譽主席。此後,每年4月的第四個星期日,全世界的兒童代表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表達他們對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願望,講述他們為自己社區所作的貢獻。

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五一國際勞動節亦稱「五一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
五一國際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中國青年節的由來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最後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世界紅十字日的由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0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第11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建議在全世界范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1030年第14屆國際紅十字大會設立了由捷克、比利時和紅十字會協會共同指派的委員會,實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紅十字休戰日的組織工作和實踐經驗。1948年紅十字會協會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建議,今後各國紅十字會盡量選擇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批准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協會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都進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各國紅十字會也根據本國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 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於1905年世紀,在母親去世時,Amanm悲痛欲絕。兩年後(1907年),Amanm 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 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個母親節於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節日里,康乃磬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從此流傳開來!

國際兒童節的由來
1925年8月,世界54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發表了愛護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關心兒童的各國代表,對於救濟貧苦的兒童、避免讓兒童從事危險的工作,以及怎樣養育兒童等問題,紛紛提出建議。大會結束後,各國政府先後訂立兒童節。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23日作出決定,規定6月1日為新中國的兒童節,同時宣布廢除舊中國國民黨政府1931年起實行的4月4日為兒童節的規定。

國際奧林匹克日的由來
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 在巴黎正式成立,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國際奧委會於1948年起將每年的6月23日定為國際奧林匹克日。當年6月23日舉行了首次奧林匹克日活動,參加的國家有葡萄牙、希臘、奧地利、加拿大、瑞士、英國、烏拉圭、委內瑞拉和比利時。此後, 在每年的6月17日至24日之間, 各個國家或地區奧委會都要組織各種慶祝活動。

國際禁毒日的由來
每年的6月2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禁毒日。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反麻醉品的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即「國際禁毒日」)。

父親節的由來
第一個提出建議確定父親節的是華盛頓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准備為他舉行慶祝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通過。
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戴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象徵,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象徵。直到1934年6月,美國國會才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中國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被人們稱為「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受到全社會尊重的一種職業。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定教師節為 9月10日,是考慮到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師生要有新的感覺。新生入學伊飽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全國范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國慶節的由來
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世界動物日的由來
「世界動物日」源自19世紀義大利修道士聖·弗朗西斯的倡議。他長期生活在阿西西島上的森林中,熱愛動物並和動物們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關系。他要求村民們在10月4日這天「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弗朗西斯為人類與動物建立正常文明的關系做出了榜樣。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並自本世紀20年代開始,每年的這一天,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萬聖節的由來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萬聖節」又稱「鬼節」。它是西方歷史悠久的節日之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盪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感恩節的由來
在美國,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舉國同慶的感恩節,規定從這一天起休假三天。即使遠在異鄉的美國人也都要在節日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美國人對感恩節重視的程度,堪與傳統的盛大節日-聖誕節相比。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批英國清教徒到達美洲,而當年的寒冬讓他們受盡苦難,到春天來臨,只剩下50多人存活。春季來臨後,得到印地安人給予協助,而有了較好的豐收。為感謝上帝及印地安人朋友,清教徒們每年舉行感恩歡慶,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教堂,點起舞火舉行盛宴。到了1789年華盛頓總統就職聲明中宣布,11月26日星期四為感恩節,以鼓勵美國人發揚祖先感恩精神,成為美國正式節日。後來在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假期;之後感恩節的日期也經過幾次變動,至1941年經過國會通過,開始改回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定於每年12月25日,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同時也是普遍慶祝的世俗節日。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期與時值仲冬的農節和太陽節這兩個非基督教節日巧合,因此慶祝習俗來源不一。在羅馬帝國范圍之內,12月17日農神節是尋歡取樂、互相饋贈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義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羅馬人在元旦用青枝綠葉和燈火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條頓人各部族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人和克爾特人的宗教儀式。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柴木、品嘗大木形糕餅,張掛樹枝、陳放樅樹、訪親問友、來往饋贈等慶祝活動。象徵溫暖和長壽的火與燈光,一向是冬季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內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習俗都是如此。常青樹象徵奮斗生存,自從中世紀以來就與耶穌聖誕節慶祝活動發生聯系。由於歷法不同,東正教及其他東歐教會的聖誕節日期相當於公歷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准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元宵節的由來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歷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
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裡,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鬼節的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秋節的由來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葯秋復春,女亘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九月九,榮萸節,菊花節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慶祝風俗。唐代把重陽正式定為節日。在唐代,重陽節人們有登高、插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代。屈原在《遠游》中曾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到了漢代,重陽之俗逐漸在民間流行。據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威夫人被呂後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之俗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並逐漸盛行。

臘八節的由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小年的由來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參考資料:http://www.mwr.gov.cn/lgbzc/20051130/61610.asp

F. 描寫情人節的句子

情人節的句子
1、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
2、冬日的陽光,即使在燦爛也溫暖不到心臟;夏日的涼風,即使在清爽也平息不了心跳
3、思念你是一種幸福的折磨,唯獨在內心輕輕呼喚你的名字,親愛的!你感受到我急切的心靈跳動嗎?
4、你是我的女人我是你的男人;你是我的心我是你的肝;你是我的全部我是你的一切;你是我的世界我是你的未來。
5、每天醒來時回想夢中的你倍感甜蜜;中午時想你倍感心情舒暢;晚上想你倍感幸福美好;在夢中見到你楚楚動人。
6、我是你身旁的大樹,你是我身邊的小草。我想你永遠在我的樹蔭下,我會為你遮風避雨,因為你是我生命的唯一!
7、男人知道你愛他就不會開口說愛你了,因為他處於上風。男人只有自信心不夠的時候,才會對女人說「我愛你」
8、我想你的時候,你也想我嗎?無論我們相距多遠,無論前面的路有多長,只想說:愛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9、我真的很想你,我的相思就像纏樹的青藤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並且每日都在不斷的飛長,而你,就是我心中那棵常青樹。
10、我在黑暗中眺望,又在等待中彷徨,只要一點星光就可照亮我的方向,在我人生旅途上,你可願為我把心點亮永遠伴我身旁?
11、只要閉上我的眼睛,滿腦子都是你的身影,從感覺愛你,從嘴角吻你,從肩膀吻你,從熟睡中記起,抱著你,聽著你。
12、春節喜逢情人節, 愛滿人間處處春。 綵球直上九雲宵, 勝似煙火別樣紅。 低碳節能,虎年生威。
13、情人節里把年拜,迷戀哥哥就來愛;做人就要喜羊羊,開心何必去偷菜!人生茶幾杯洗具,豁達欣賞你最帥;媽媽喊我吃年飯,網戀響徹千里外!
14、生命中充滿了巧合,兩條平行線也會有相交的-天。
15、最近你還好嗎?掙扎和思念,都怕你聽見,如何遮掩,對你痴痴地愛戀,一顆溫柔的心跳在黑夜裡獨眠,想你,是我永遠的語言。
16、「你」,我一生最愛的人,「你」我一生最想的人,「你」,我願守候一生的人,「你」,我一生唯一的女人。
17、玫瑰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房間,思念也聞香起舞,輕輕的將它吹出窗外,任其飛向藍天,穿越白雲,親愛的,你收到了嗎?我的心在呼喚你!
18、我相信所有對你的思念早已化作窗前的花香流落你心,我相信所有對你的愛早已化作手心裡的曲線伴隨我一生,我真的真的很愛你!
19、愛,是無止境的幸福,也可能是無邊界的苦痛,願幸福擁抱全世界的愛,願你我能夠一起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20、開心!快樂!是我的祝願!舒心!柔美!是我的祝福!你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我對你的愛恆久不變!
21、不見你真想你;我夢里常有你;我心裡只有你;一顆心交給你;只因為喜歡你,一句話告訴你;我真的好愛你!
22、你的名字,未來會成為誰的姓氏;你的姓氏,將來會成為誰的名字
23、你以為我窮。不漂亮,就沒有感情嗎?如果上帝賜給我美貌和財富,我也會讓你難於離開我的!就象我現在難於離開你-樣!
24、切著洋蔥、拚命擠著那不存在的淚;說著冷語、強顏扯出那抹心酸的笑
25、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邊。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遙遠的思念。我只願你快樂,哪怕只是為我!

G. 一段節日人們歡慶的場面描寫200字

  1. 過幾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銀,我獨坐於陽台牽牛花花架下,一盞清茗,一冊薄詞。清輝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靜靜流瀉……

2.這真是燈的海洋,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勝」啊。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

3.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 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
你可以摘選其中幾句 .

4.家鄉的中秋是熱鬧的、恬適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籮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進竹簍里,當家的早歇了農活,在河塘邊洗干凈了泥腳,掮著糯米飯簍過來了。舂糯米團一般在曬谷場上進行。白天,白熾燈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黃瓜架兒、晾衣桿兒,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覺的石臼被搬出來了,木頭楔子搗得香噴噴的糯米團,又滑又嫩。那搗楔子的都是身強力壯的男人,也有身桿精瘦、面色紅潤得象蝦子一樣的老頭。蹲在邊上,手往石臼里捋著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著袖子,不白,夏忙曬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團上翻騰,象泥鰍一樣潤滑。男人的背脊光著,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們側身一個馬步,雙手輪起楔子,前腿膝蓋一伸一曲,腳板「哼哧哼哧」地踩著節奏,簡直是翩然起舞。優美的「哼哧」聲招徠許多看客。看客們三五成群,坐著、蹲著、靠著四周的矮牆垛。女人們拉家常,比誰的衣服料子鮮;男人們話莊稼,比誰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們不錯過這個好機會,放著膽子追逐嬉戲。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邊上了。人們贊美男人的好筋骨,贊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贊美這家的黃瓜杈攀得高,贊美那家田裡的晚穀苗兒下得早下得青……

我給你找的。希望可以幫助你一點點吧。。。

H. 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

忽如間水袖甩將開來,衣袖舞動,似有無數花瓣飄飄盪盪的凌空而下,飄搖曳曳內,一瓣瓣,牽著一縷縷的沉香容……
翠笛,白衣,林楓靜靜的吹著笛,輕風帶起衣袂飄飛,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臨凡仙子,兩人搭配成一副絕美的畫卷,從未想過兩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諧,如此的完美……
笛聲漸急,她的身姿亦舞動的越來越快,如玉的素手婉轉流連,裙裾飄飛,一雙如煙的水眸欲語還休,流光飛舞,整個人猶如隔霧之花,朦朧飄渺,閃動著美麗的色彩,卻又是如此的遙不可及……

I. 關於場面描寫的

比賽終於輪到我們了,只見我們班的參賽隊員一個個上了場,隨著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兩位搖繩的同學慢慢搖起繩子,跳繩的同學們井然有序的排隊跳繩,只見他們一個個的跑到繩下,然後跳了一下,然後節奏越來越快,整個動作完成的那麼協調,那麼優美。我們班的其他同學一齊喊著「加油」,場面好熱鬧。旁邊數的隊員「1、2、3……」的數著。隨著「嘟!」的一聲哨響,比賽結束。

第二天,當我們知道我們取得了年級第一,將可以參加校級的比賽的時候,我們高興得都沒法形容,男同學高興得直敲桌子,女同學更是尖叫起來。我們的願望終於有可能實現了。

校級比賽終於該舉行了。這天,我們幾個年級第一的班級都早早就來到了操場,等待著比賽的開始。只見各班的班主任老師都在和同學們交談著什麼。老師鼓勵我們說:「把你們平時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來,你們一定是最棒的,加油!」老師說完後,我們就開始練習。練了1個小時後,體育老師來了,這就意味著激動人心的比賽就要開始了。老師把我們班的參賽隊員帶到了比賽場地,拉拉隊也一起跟了過去。

比賽開始了,隊員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了過去,拉拉隊員們扯破了嗓子喊著加油……很快,5分鍾就到了,比賽結束了。我們焦急的等待著比賽的結果。大約30分鍾後,班主任老師高興的高速我們我們取得了全校第二。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一齊歡呼了起來,有的同學都流出了眼淚,他們以他們矯健的雄姿,優美的步伐贏得了比賽。我們為這一目標努力了很久了,大中午的,那麼熱,我們依然練習,這一天天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我們通過努力,獲得了理想的成績,生活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如果你不努力,成功是不會像你招手的,更不會走向你!

J. 有描寫情人節的文章嗎

醉在情人節
清晨幾聲喜鵲的叫聲撥開了霞光遮掩的紗簾,艷艷的紅潤欲牽襲人。沒有特別感覺只是知道是今天情人節,那種塵封已久的落寞情感,也隨著網上的玫瑰花瓣躍舞了起來,沒有情人的情人節多了些孤寂悲艷,多了些鎖眉長嘆。人不念老而悲,花不戀艷而香。沒有感覺,平靜的淡然重復著昨天的痕跡,打開散文頁面,情人的字眼撲艷而來,似乎朵朵玫瑰一夜之間忽然綻放,每一朵都是醉人芳香,每一朵都是溫婉情深。我細細的品味著這偷攬而來的柔情,我輕輕撫慰著這墨跡酌染的芳香,脈脈真情的醉意,片片悵婉的凄艷。
這樣一個節日叫人心動,跳進文章再也不想抬足,浪漫的玫瑰軟語鸚喧,習習的幽香料峭枝頭。也有紅袖羅衿的殷殷期盼,也許有長發安撫的彩色誓言,也有酌酒苦雨的涕現,也有攝人心碎的呢喃。一樣的感動一樣的美艷。此時便有一種人在花中不見影,滿園香艷處處情的感覺,一種莫名的期盼與回首便油然而生,自知只是無望的思戀,便走進走出夢想瞬間俯覽天下姿艷。走進了江南迷戀綿綿,潺潺西子湖畔,綠水玉橋懶懶木漿撥瀲灧,纖纖玉指推花蔓。無限悠綿,夕陽落日染,悠悠稀影掛籬邊。幾許濃艷,片片香溢鬱郁掩掩舉手雲霧接珍簾。烈艷濃情、昏昏爛漫、姿舞搖曳、似夢似醉扶肘搭肩,月不前行,星不旋轉,只為那回眸一瞬萬千柔情的嫵媚,只為那憔悴幽婉中微微一現艷艷的紅衫。酒從不醉人,香從不聚攏,只是杯盞無情人自憐。夜從不嘻喧,燈從不厭焰,只是慨悠伏案凄凄無邊。寥首殘言,淺生浮夢自悲憐,也算鼓噪團團,君不知,人卻青時心似老,情卻淡時意卻濃。情似旦旦,片片精彩在眼前,妙墨片片惹人貪,這正是情人節里情人去,玫瑰攜香片片來。
對於這樣的節日,我的麻木依然都是沉寂的,傾聽便成了是一種滿足的慰籍。喜歡忙碌就是為了洗去這情感牽魂的日子,喜歡喝酒就是讓自己醉在玫瑰色彩里,喜歡凝望就是想看玫瑰花瓣的舞轉。醉,只有在這個日子才能對豐裕情感做一個解釋,只能對自己多年寄予的夙願作一次深深眷戀。這樣的醉便是情醉、意醉、人醉呀!上天就是公平給了情感一個日子,紅色的日子,容易醉的日子。時間悄然而逝,舉杯的瞬間那眼神中早已泛起了縷縷的凄美、凄艷。愁緒便是燃煙無言,簾掩紅燭人在紅羅帳,身在塵世走,魂在夢里飄。殷艷朵朵,憔顏面面,是非是故,是情是物。幾多醉、幾多愁,煙波渺渺盪悠悠,字是紅顏個個愁,不菲往事紅塵宴,幾朵嫣紅片片游。醉知道了情濃,愛知道了情冢,即使無為而為,笑笑腮邊幾個秋。「草木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何況情之世世,誰能解清?塵灰落碾,代代層層。
情人節便是一種味道,思念的味道,期盼的味道,甜色的,苦澀的,滴滴襲人,粒粒沁心。情感此刻卻是把懦弱找了出來,沉淪的墮落,讓人在今天無法自拔,無法看清,沒有了定位,沒有了規則,醉吧!就讓今天深深的醉下去,醉在溫柔的鴻溝里,醉在情人眼睛裡。只有這一天便是懦弱發泄的誓言,只有這一天便是輕斂情人的容顏。飄飄的香溢抖落了紅艷,裊裊的煙氣濃厚了味道。沒有諾言卻走在了昨天,沒有牽手卻在眼前,浪漫的夢,遮遮掩掩。味道的清,淚水漣漣,清風不在明月里,靜觀天邊霞彩殘。不是無緣牽手不見,只是荷塘青青艷無邊,不是酌酒滋寵豪壯語,只是聖賢門前有圍欄。跌跌撞撞葦絮寒,一縷幽香吐姿艷,杯杯似水迴流去,味味無色顯甘甜。暖暖的依偎,輕輕的呵護,怎奈千山萬水一線間,為你而醉,醉里便有了你的身影、你的溫柔、你的味道。
情人節是美的,像一幅景色,「日晃晃而爍也,雨霏霏而細也,草搖搖而碧也。」極致的景色悠然而媚,柔和的纖美誘人迷戀,靜謐、清韻、濃美、唯恐紅紗奪顏色,青青碧草漫無天,雖無花色填枝艷,晨曦淡淡醉無邊。情濃不顯春風里,枯枝烏鵲落葉邊。似曾風吹灕江面,靜水孤舟不忍眠,冥冥煙波空無有,卻是樓台綠裙欄,長袖飄飄珍珠淚,艷艷無邊眼望川。江畔靜而襲人,月色淡而清憐,窗無風不寒,情無言不滿。一幅景色、一簇玫瑰、一杯紅酒、一縷燭光。一個痴心的夢,一段醉倒的情。
醉在情人節,便是醉倒了芬芳飄逸的眷戀。
醉在情人節,便是醉倒了一片濃濃艷艷的深情。

熱點內容
二月胡蘭花 發布:2025-05-20 12:09:23 瀏覽:177
盆栽番茄種植技巧 發布:2025-05-20 11:22:18 瀏覽:252
綠植消防護 發布:2025-05-20 11:20:00 瀏覽:702
西昌蘭花展 發布:2025-05-20 11:18:45 瀏覽:803
木蘭花慢張弘范 發布:2025-05-20 11:04:04 瀏覽:503
挖山野蘭花 發布:2025-05-20 10:40:51 瀏覽:668
白雲一朵朵歌詞 發布:2025-05-20 10:32:01 瀏覽:229
1蝴蝶蘭盆栽 發布:2025-05-20 10:24:54 瀏覽:547
茶花老桿水培 發布:2025-05-20 10:16:07 瀏覽:11
藍蘭的花語 發布:2025-05-20 10:11:46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