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跡
① 西安有什麼名勝古跡
西安的名勝古跡介紹 :
藍田猿人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50公里處藍田縣陳家窩村和公王嶺。
半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東郊灞橋區半坡村北。
姜寨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驪山山麓臨河東岸二級台地上的姜寨村。
豐鎬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安縣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
秦漢櫟陽城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北閻良區武屯鄉關庄和御寶屯一帶。
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皇陵位於臨潼區驪山鎮東5公里處。
阿房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西部未央區三橋鎮阿房宮村附近。
隋唐長安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稱大興城。
大明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東北部龍首原上。
青龍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南部雁塔區鐵爐廟村北。
華嚴寺塔: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韋曲鎮朱坡西的少陵原半坡上,北距西安市區約15公里。
華清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驪山北麓。
西安城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內。
鍾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中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處。
鼓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古城內西大街北院門南段。
化覺巷清真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古城內鼓樓西北化覺巷,為西安市規模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又稱清真大寺,因在大學習巷清真寺之東,故又稱東大寺。
西安城隍廟: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古城內西大街大學習巷東側。
翠華山: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城東南30餘公里處。
驪山:陝西省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臨潼區
。由(驪山)、(華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博物館)等景點組成。
終南山:西安市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處。終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縣東至藍田縣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灃峪口等。
太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西安城西南110公里處。太白山自古為道教、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現存有蒿坪寺、中山寺、大殿、斗姆宮、平安寺、明裡寺、放羊寺、文公廟、大爺海、拔仙台等寺院廟宇。太白山更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野生鳥獸多達270餘種,已定名的昆蟲多達500多種,很多是國家珍稀動物保護品種,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
② 邢台有什麼名勝古跡
著名景點有崆山白雲洞、邢台大峽谷、天河山、九龍峽等。
1、崆山白雲洞:位於邢台市臨城縣境內,是崆山白雲洞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崆山白雲洞形成於5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岩溶洞穴景觀,崆山白雲洞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溶洞,開發有為「人間」、「天堂」、「地府」、「龍宮」、「迷宮」五個洞庭,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
(2)七夕古跡擴展閱讀
邢台市,簡稱「邢」,舊稱邢州、順德,位於京津冀區域冀中南地區中心,西依太行山與山西毗鄰,東沿衛運河與山東相望,北連石家莊、衡水,南接邯鄲,是中原經濟區的北方門戶。
邢台是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首批國家智慧城市、中國太陽能建築城、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首批全國創建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③ 關於名勝古跡的古詩
光孝寺 ——[明] 許秋史: 白雲招我來, 初日滿空谷。 露沁花氣寒, 嵐翠凈如沭。 鍾動棲鳥驚, 啼上最高木。 草深人跡稀, 松影寺門綠。 ——[清] 鄭修樓: 六月生歡喜, 松陰步步看。 寺門溪影入, 佛頂日光寒。 蕉密僧眠久, 蓮開客坐安。 十年離凈土, 惆悵老儒冠。 開元禪寺 開元暮歸 ——[宋]陸游 白發書生不自珍, 天涯又作宦遊身。 溪橋煙淡偏宜晚, 野寺花遲未覺春。 日暖登山思謝屐, 病餘漉灑負陶巾。 茹芝卻粒平生事, 回首岩扉一愴神。 游南塔院 小破文書院, 閑成杖履游。 洞幽泉漱漱, 院靜竹修修。 病骨涼如洗, 歸心浩莫收。 船輕不載石, 一葉亂沙鷗。 詠開元禪寺 ——[明]熊明遇 溪潮帶雨浪花湍, 斷岸西風落木寒。 塔影憑陵青漢迥, 鍾聲遠近白雲殘。 兵戈異代開滄海, 樽酒今朝對碧灘。 遙憶江南春色早, 驛梅先後馬頭看。 註:開元寺(在城南紫芝山下)原名林泉禪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康年間(約280),唐開元年間重建,改名開元禪寺。相傳原為呂蒙故宅,其後人捐獻建寺。 白雲寺(在城南) 白雲崇梵禪寺 ——[唐] 許 宏 踏破台痕一徑斑, 白雲飛處見青山。 不知浮世塵中客, 幾個能知物外間。 白雲禪寺 ——[明] 蘇 鉦 清暇來參一指禪, 禪房深在白雲邊。 樹迷山色渾成雨, 溪樓波光遠帶煙。 石畔尚留煨芋火, 林間時汲煮茶泉。 老僧相伴尋詩去, 滿抱松風興灑然。 升山寺(在城南) ——[宋] 楊憶 層巒連近郭, 古勝有招提。 宿霧昏金像, 飛泉濺石梯。 鍾聲空谷合, 塔影亂雲齊。 千騎時乘此, 尋幽獨杖藜。 凈慈寺(在放生池) 題放生池凈慈寺 ——[清] 鄭修樓 竹聲猶未絕, 荒寺照溪流。 空殿聚黃葉, 一僧孤白頭。 廚荒無鳥至, 苔暗有碑留。 看到塵中佛, 吾生亦可休。 補充: 題凈慈寺 ——[清] 朱雪崔 誰將妙句鎮山門, 幾閱風霜自曉昏。 大地陽回梅有信, 遙天寒釀雪無痕。 萬家雉堞迎孤塔, 十載峰煙自故村。 興到何妨飛醉筆, 鴉塗貂續不須論。 獨過凈慈寺、憶佩韋 ——[清]許秋史 紺園無雁到, 兀坐覺秋深。 亂竹起寒色, 夕陽多遠心。 幽期風葉阻, 醉墨雨苔侵。 何日依禪寂, 同茲棲碧嶺。 凈慈寺寄遂生 曉尋竹徑過招提, 晚卧雲陰對碧溪。 紅葉樓荒衰柳岸, 白頭僧語夕陽堤。 幽蘭堪佩人偏遠, 叢桂無花鳥自啼。 只有多情芳草色, 年年青到越山西。 同柯佩韋游放生池 遇雨 水陰昏石瀨, 野色正蒼然。 泉響亂幽磬, 客來驚暮蟬。 深林不辨雨, 遠村忽成煙。 欲訪支公隱, 相從借榻眠。 偶步城西 ——[清]鄭修樓 富沙明月在人間, 曾照富春江上閑。 千里風煙原不隔, 一甥一舅兩青衫。 梅仙山(在城南。相傳漢南昌尉梅福在此修煉成仙,故名) 丹青閣(在紫芝山下) 又過丹青閣 ——[明] 李默 又過仙閣聽秋聲, 桔柚青青入檻明。 恰喜溪流當幾席, 雅宜泉韻雜簧笙。 冥鴻數點翔空碧, 涼雨千峰送晚晴。 寄語欽州新別駕, 茱萸插遍憶諸兄。 紫芝街謝厝祠堂對聯: 淝水勛名第一, 東山逸興無雙。 紫芝街五忠祠門聯: 功勛光北宋, 道學啟南閩。 小松大廟文昌閣 奎聚書院 門聯: 奎壁雙輝起雲龍, 聚曜五星騰風虎。 補充: 練氏夫人墓 題夫人墓 [清]鄭修樓 芝山梨岳溯遺民, 盡是當年劫後身。 千載黃堂留墓地, 萬家黔首拜夫人。 明星照空常不死, 古碑墜淚未生塵。 男兒多少圖麟閣, 誰似閨門俎豆新。 鼓樓 橫匾: (南向)雄鎮南天 (北向)恩迎北極 七夕登譙樓(即鼓樓) ——[明]謝超宗: 此日成高閣, 登臨異昔年。 樓追銀漢表, 檐接鵲橋邊。 一郡聰明君。 千秋雅頌傳。 自天嘉仍績, 聽漏進朝聯。 王十三郎(延政)祠(在城內): 禹鑄神奸淪泗水, 宣王有鼓總離離。 薄物今存何所憾, 襄陽早唱白銅靼。 都衛府(在城內) 都衛行 ——[清] 鄒山 日斜西山西月出, 東山東遺愁何適。 瞥然鐵椅青瀠瀠, 縱觀荒落驚如詡。 客道前朝都衛府, 黔國開山羅甲兵。 長城盪盪誇時禹, 其時介胄襲家風。 獵較黃華洲演武, 壯氣朝橫獅嶺雲。 靈旗夜卷蠻溪雨, 刁斗敲寒篳篥聲。 樓船擊折倭蠻櫓, 沙蟲將化怨何人。 豚犬相看羞乃祖, 銀甲陰沉蠍蜥雕。 寶刀錯落蜘絲罟, 狹斜陸博斗風流。 廣袖長裙爭媚嫵, 五步趑趄百步雄。 小敵顫縮大敵苦, 也知浩劫厭昏塵。 故使王祁焦樂土, 徹地吹來青火磷。 漫天飽殺鳥鳶腑, 可憎象鼎不如樟。 空腹能為逃難王, 我聞此語心轉悲。 補充: 朱熹 朱熹博士府(在城內磨房前) 門聯: 徽國衣冠世胄 考亭理學名家 中堂: 一代大儒宗 紫陽夫子容 七星橫右額 秀氣見眉峰。 北斗星橫顯令容 巍巍碩德大儒宗 長垂百世紫陽筆 仰謁遺容凜肅雍。 二進中堂: 東周遷而夫子出, 南宋渡而文公生。 朱熹條幅: 春報南橋川迭翠 香飛翰苑野圖新, 月窟中空疑有神, 雪堂養浩凝清氣。 朱熹自題詩: 效官刀筆間, 朱墨手中持。 王十朋贊詩: 胸中包古今, 筆下真有神。 朱熹畫卦亭(在城南) ——[清] 鄭修樓 千年草木有儀型, 舊是當年畫卦亭。 半畝煙痕助天碧, 一峰樹色為閩青。 即今日月明如許, 想見乾坤夢獨醒。 愧到先賢讀書處, 白頭片刻略惺惺。 艮泉銘 ——[宋] 朱 熹 鳳之陽, 鶴之麓, 有兀而伏。 堂之坳, 圃之腹, 斯漬而沃。 束於亭, 潤於谷, 取而用足。 清於官, 美於俗, 是為建民之福。 夜過玉溪 獨抱瑤琴過一溪, 琅然清夜月明時。 只今已是無心久, 卻恐山前荷蕢知。 ——[宋]袁樞: 泰山一葉輕, 滄浪一滴水。 我觀天地間, 何啻猶一指。 玉龍倒影掛寒潭, 人在雲霄天地間。 借問是誰題柱去, 茂林詞客到長安。 繆公祠 ——[清]鄭修樓 英雄片念肖天公, 十萬黃金一笑空。 但為罪人延白日, 安知死子活春風。 南荒千里歌慈吏, 東市當年悟化工。 泣下建州諸天老, 時時說與富家翁。 七星橋(在城西) 七星橋八景 ——[明] 謝銓 一、星橋夜月 七星橋下桃花水, 七星橋畔楊柳風。 俯仰禽魚留過客, 往來竹馬狎兒童。 浩淼春江絕岸塵, 垂虹彷佛架天津。 不知橋上煙波月, 曾照何人把釣綸。 補充: 二、芝郡晨煙 雉堞暝蒙露未稀, 萬家煙火擁朝暉。 遙看天際凌風去, 猶帶鍾聲到翠微。 三、西嶺橫雲 愛逑橫空入望迷, 濃陰合處四山低。 老農拍手知何意, 管取來朝雨一黎。 四、黃華返照 古樹參差噪暮鴉, 余曛猶自戀黃華。 堪嗟地脈曾中斷, 直到如今絢彩霞。 五、崧水回瀾 百折崧溪玉一灣, 天風鳴佩自珊珊。 朝宗本欲東歸去, 為戀煙波不忍還。 六、安洲蔭綠 十里紅塵飛野馬, 千株綠樹蔭行人。 丹山碧水遙相映, 一日棠蔭萬古新。 七、獅嶺飛霞 風高木落眾山秋, 每見金波漾碧流。 紅焰開時獅欲吼, 光芒猶射紫霞洲。 八、雞灘釣雪 萬里同雲蘸綠川, 雞灘一葉釣寒煙。 漁翁不是農桑客, 也識今茲大有年。
④ 成都有什麼歷史名勝古跡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
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台」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2、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3、芙蓉古鎮
芙蓉古鎮位於成都平原,距成都市區5公里,緊靠成都市區繞城高速公路,芙蓉古鎮是溫江依託成都發展的第一門戶,又是成都面向川西擴張的第一站。
經過河堤整治、屋面造型、城牆圍砌等共3期的主體工程實施,一條寬12米、長1200米的仿古一條街終於橫空出世,一個嶄新的川西「芙蓉古鎮」崛起在蓉城近郊,成為成都市民閑暇時近郊遊玩的好去處。
4、文殊院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康熙三十六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墨跡,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玄奘法師頭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綉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
5、望江樓
望江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內,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起來的。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望江樓,又名崇麗閣,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屹立於錦江畔,高39米,共4 層,建於清光緒十五年,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基有石欄圍護。朱柱碧瓦,寶頂鎏金。
⑤ 七夕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啊
陝西--興平--董永--七仙女就是原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說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今天是七夕,在這個傳統節日里,聽說在水缸旁瓜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淺淺低語。可您知道嗎?據陝西的民俗專家介紹,這個美麗的傳說發源地其實就在陝西省興平市。
流傳興平已兩千年 :七夕是牛郎和織女在天上相會的日子。據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會會長趙建文介紹,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故事情節在春秋戰國時已漸趨完整,漢代時已有人把它由民間故事整理成詩歌:「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陝西興平是牛郎與織女傳說的發源地,現今興平市東城區子孝村、北門村是牛郎與織女的傳說故事的核心區。牛郎織女的故事,兩千年來流傳於興平,其完整性、真實性,體現了中國鄉土社會農耕文化,象徵著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興平尚存許多古跡 :為了證明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在興平,興平市地方誌專家翟崇仁先生對此進行了十餘年的考證。他說,牛郎的原型就是東漢時期的董永,而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樹,依然古樸高大,蒼勁葉茂,酷似《天仙配》電影中的古槐。市北環路北門東堡,沿高乾渠坡下尚存遇仙橋。不少中老年人回憶說,遇仙橋西北半坡處曾有雙冢,人稱董永、七仙女墓,後在平整土地時平掉了。南位鎮董家一位老人曾說:「舊時董家榮軸上端曾有董永、七仙女畫像。」董永的住址稱董家店。
上世紀五十年代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被改編為《天仙配》並搬上舞台,而後有媒體報道董永系安徽人,有位退休幹部稱在他收藏的《董氏家譜》中還有關於「董永遇仙」的故事。
但據翟崇仁先生考證,安徽的黃梅戲《天仙配》只起了個率先編演作用,興平民間不僅廣泛流傳有完整的牛郎織女故事,興平的著名書法家、收藏家、原縣文化館館長薛凡也首肯了《天仙配》的傳說是在興平的說法。興平還有人文景觀遇仙橋、雙冢、千年漢槐、仙女湖遺址等,此外還有一年一度的七巧節、七仙女廟會等民俗活動。這些牛郎織女傳說中的故事元素在全國絕無僅有,無疑證明了興平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發源地。
陝西長安 有牛郎織女石像為證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自我們西安,已有兩千餘年的牛郎織女像就位於長安區斗門街道辦事處轄區。」西安市政協委員俞向前說。對此,鄭州輕工業學院副院長、民俗學專家陳江風認為,根據地理條件、漢代意識形態、相對集中的民間傳說、古代文獻記載等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牛郎織女故事源於漢水兩岸的楚地。在南陽,不僅有牛郎織女漢畫石和仍在人們口頭流傳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明確交代了起源地。
俞向前曾在2005年年初的西安市「兩會」上提出提案,建議政府開發牛郎織女歷史文化資源,將農歷七月初七打造成中國的情人節,並在長安區斗門街道辦事處的牛郎織女廟遺址上建設一個文化旅遊區,打造「中國愛情文化發源地」。俞向前告訴記者,「牛郎織女像」在長安區被當地群眾稱為「石爺」「石婆」像,1956年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但開發利用不夠。 「在我們民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俞向前說,開發牛郎織女歷史文化資源,既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可為古城西安旅遊增添一個新的亮點。 據《河南商報》
河南南陽--傳說中是牛郎的家鄉:隨著七夕的臨近,牛郎織女傳說源自哪裡的說法,不僅引起了陝西人的熱議,也引發了河南南陽人的爭論。南陽不少市民認為,牛郎織女傳說源自南陽。他們的依據是:如果在網上搜索「七夕」和「牛郎、織女」等關鍵詞,會出現4萬多個相關網頁,明確交代的故事發生地均為「南陽城西牛家莊」。
陳江風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見於《詩經》,說明此故事起源於先秦時代。到了漢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已臻成熟。結合資料分析,七夕節的起源始於楚國時期的漢水流域,因漢朝的興起,七夕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得到廣泛深入的流傳。
陳江風還說,當時作為立國八百餘年,橫跨大半個中國的楚國,農耕文明已經相當成熟,紡織手工業極為發達。保留至今的上古絲織品,大多出自荊襄一帶的楚墓。花色品種、手法技藝,令今人嘆為觀止。與此毗鄰的南陽盆地亦為楚地,自古至今盛產良種黃牛。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說:「南陽城西20里有個牛家莊,牛家莊有個牛郎。」(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民俗網路》)
民俗學家張振犁先生在《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也說:「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的人,織女從天上來到人間,與牛郎成親,親手教南陽一帶的姐妹們學會養蠶、抽絲、織綢緞。」
不同的故事,指稱著相同的起源地,可見南陽具有產生牛郎織女神話的經濟與文化土壤。
此外,漢水流域保留了大量的與「牛郎織女」神話、「七夕」風俗有關的遺跡。襄陽府過去管轄的鄖西縣有「天河」「天河口」等地名。老河口市的「老河口」據傳是「漢水連天河」的天河口。商洛縣有據傳是牛郎織女活動過的「織女溪」。廣義上仍屬於這一地區的伏牛山脈,如魯山有「牛郎洞」和該故事中仙女洗澡的「九女潭」。
⑥ 七夕將至太原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晉祠──天龍山景區。該景區位於太原市城區西南,景區中心距市中心約25公里,最遠景點約37公里。該景區包括九個景點:晉祠、天龍山、龍山、太山、蒙山、晉陽古城遺址、晉陽湖、柳子溝和懸瓮山,總面積約128平方公里,是一個優美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高度融合的風景名勝區。其中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國內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建於晉水源頭,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文物薈萃。以聖母殿、魚沼飛梁、獻殿為代表的古建築群以及宋塑侍女像、唐太宗御書《晉祠之銘並序》古碑、唐「華嚴經」石刻等, 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宋塑侍女像被雕塑家評為「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作品之一」,是我國現存的稀世瑰寶。因此可以說晉祠是華夏文化的 一顆璀璨明珠。天龍山風景優美,松柏青翠,林木蔥茂,山峰秀美,泉聲淙淙,空氣清新,氣候清爽,幽雅絕俗。天龍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觀是天龍山石窟,它包括了南北朝時期 的東魏、北齊,以及隋、唐、五代近5個世紀的作品,成為作品較全、內容較豐富、洞窟型較為系統的石窟群,並以驚人的藝術成就顯著於世,其中第9窟下層的十一面觀音是天龍山的石窟傑作,被我國著名雕塑家傅天化、錢紹武先生稱為「世界之最」,「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最精美的作品」。此外,天龍山亦為全國最大的保護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晉陽古城遺址,是我國宋代以前最大的古城遺址之一,遺址文物古跡甚多,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晉陽湖是我國北方大城市中少有的城市湖泊,水面廣闊,是進一步發展旅遊的景點的風水寶地。晉祠賓館是太原市規模最大、環境最優雅的園林式賓館,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區重要的組成部分。總之,晉祠──天龍山景區是目前太原市最重要的旅遊勝地,深層開發和拓展的潛力都很大。
2、雙塔寺──城區景區。該景區分布在太原市的中心區域,是交通最方便、市民最集中、商業最發達的繁華地帶,也是市民對旅遊景點需求最迫切的地區。該區景點的構成主要有:(1)古建築和宗教名勝, 有作為市徽標志的永祚寺明代建築「凌宵雙塔」,隨末唐初創建的崇善寺,明清道觀純陽宮;(2)現代公園和陵園,有迎澤公園、兒童公園、動物園、森林公園、卧虎山公園、碑林公園、墨藝苑和眾多的小型公園;陵園有雙塔寺陵園;(3)舊州府 衙門:督軍府舊址;(4)購物中心和飲食茗品:著名的商業中心有鍾樓街、柳南,著名的商場、商店有五一百貨大樓、天龍大廈、解放大樓、下元商場和服裝城;飲食名店有六味齋醬肉店、清和元飯店「頭腦」、 認一力餃子館以及食品一條街等;(5)高級賓館、飯店:主要有迎澤賓館、山西大酒店、並州飯店、國旅大廈、三晉大廈等涉外單位,此外還有許多現代化餐廳; (6)戲劇院和歌舞廳,有晉劇院、歌劇院、豫劇團、京劇團和歌舞劇團,此外,還有大量的歌舞廳分布於全市的大街小巷,亦成為旅遊活動的重要場所。總之,該區是一個古今文化結合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游、行、吃、住、玩、購物六大要素都很齊備,成為太原市旅遊活動的中心區域,是太原市國際旅遊的中心,只要進一步創新開拓,可形成為重要的國際旅遊基地。
3、清泉湖景區。清泉湖景區位於清徐縣境內,在太原南70公里處,其西部和南部緊鄰晉祠──天龍山景區,卦山、玄中寺、杏花村、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以及平遙古城和雙林寺、鎮國寺、 太谷無邊寺街等景點,處於整個太原盆地及周邊景區的中心,旅遊地理位置極好。該區旅遊景觀分為自然山水、文物古跡、新建的三國文化景觀和旅遊度假村四部分。自然景觀有清泉三湖和「平泉碧流」──不老泉以及中隱山景觀;文物古跡有古代避暑勝地清泉寺,有祭祀狐突夫婦的狐突廟,有景色誘人的香岩寺和香岩石窟 ,還有寶梵寺、堯帝短期建都的堯城及堯帝廟和城隍廟等。此外,清代名揚四方的豪門巨族的王家庭院有「三國演義城」、「羅公祠」、「清泉湖度假村」和賓館等 。
4、崛山──柳林河景區。該景區位於太原城西北沿邊山地帶,分布有一系列古跡和風景區:崛幃山紅葉風景和多福寺,是一處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結合在一起的風景名勝區,崛幃紅葉是 太原古八景之一,多福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隱居處,「霜紅龕」內還留有傅山的手書真跡。土堂大佛寺內除有整塊黃土雕塑的高達9米的大佛外,寺內的「土堂怪柏」(亦稱「土堂神柏」)亦為太原古八景之一。柳林河及懸泉寺位於上蘭村西部的 汾河山谷,是一個古代避暑勝地,由於地處山區,茫茫景色濃郁,懸泉古寺建於山崖;對市內遊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5、牛駝寨名勝區。牛駝寨名勝區是解放以後發展起來的。在解放戰爭中,牛駝寨是解放太原的軍事要塞,是一個龐大而重要的明碉暗堡群,在太原戰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搜集太原戰役及戰爭中犧牲的英烈,特建立牛駝寨烈士陵園,太原戰役總指揮徐向前元帥的大型銅像也肅立在這里,是山西省現代戰場的遺跡,是革命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也是旅遊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⑦ 關於離情別緒 風花雪月 名勝古跡 的古詩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專子落燈花屬-----趙師秀《約客》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娥眉山月歌〉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⑧ 找21首關於名勝古跡的古詩(急需)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韌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洲詞》
3、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朝發白帝城》
4、千年草木有儀型,舊是當年畫卦亭。半畝煙痕助天碧,一峰樹色為閩青。即今日月明如許,想見乾坤夢獨醒。愧到先賢讀書處,白頭片刻略惺惺。------鄭修樓《朱熹畫卦亭》
5、此日成高閣,登臨異昔年。 樓追銀漢表,檐接鵲橋邊。一郡聰明君。千秋雅頌傳。自天嘉仍績,聽漏進朝聯。------謝超宗《七夕登譙樓》
6、富沙明月在人間,曾照富春江上閑。千里風煙原不隔,一甥一舅兩青衫。------鄭修樓《偶步城西》
7、誰將妙句鎮山門,幾閱風霜自曉昏。大地陽回梅有信,遙天寒釀雪無痕。萬家雉堞迎孤塔,十載峰煙自故村。------朱雪崔《題凈慈寺》
8、竹聲猶未絕,荒寺照溪流。空殿聚黃葉,一僧孤白頭。廚荒無鳥至,苔暗有碑留。看到塵中佛,吾生亦可休。------鄭修樓《題放生池凈慈寺》
9、層巒連近郭,古勝有招提。宿霧昏金像,飛泉濺石梯。鍾聲空谷合,塔影亂雲齊。千騎時乘此,尋幽獨杖藜。------楊憶《升山寺》
10、清暇來參一指禪,禪房深在白雲邊。樹迷山色渾成雨,溪樓波光遠帶煙。石畔尚留煨芋火,林間時汲煮茶泉。老僧相伴尋詩去,滿抱松風興灑然。------蘇鉦《白雲禪寺》
11、踏破台痕一徑斑,白雲飛處見青山。不知浮世塵中客,幾個能知物外間。------許宏《白雲崇梵禪寺》
12、溪潮帶雨浪花湍,斷岸西風落木寒。塔影憑陵青漢迥,鍾聲遠近白雲殘。兵戈異代開滄海,樽酒今朝對碧灘。遙憶江南春色早,驛梅先後馬頭看。------熊明遇《詠開元禪寺》
13、白雲招我來,初日滿空谷。露沁花氣寒,嵐翠凈如沭。鍾動棲鳥驚,啼上最高木。草深人跡稀,松影寺門綠。------許秋史《光孝寺》
14、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15、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靜,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避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16、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蕭條司馬宅, 門巷無人過.唯對大江水, 秋風朝夕波.------白居易《司馬宅》
17、平津東閣在,別是竹林期。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門隨深巷靜,窗過遠鍾遲。客位苔生處,依然又賦詩。------錢起《題蘇公林亭》
18、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19、雙扉碧峰際,遙向夕陽開。飛錫方獨往,孤雲何事來。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相送東郊外,羞看驄馬回。------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0、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李頎《望秦川》
21、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岩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眾山迢遞皆相疊,一路高低不記盤。清峭關心惜歸去,他時夢到亦難判。------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⑨ 求50首描寫名勝古跡的古詩.謝謝!
點評你就把詩題打到網路去看。那裡絕對有!!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唐·賈弇《孟夏》
岩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唐·高駢《山亭夏日》
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瞭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岩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麼大。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變秋聲:江流隨著夏去秋來而改變聲響。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於竹圃分韻》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軒轅台: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