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跟月亮
㈠ 七夕節的月亮是圓的還是彎的
半圓
㈡ 七夕和月亮活動對人的性格有什麼影響
調節情商
㈢ 七夕跟月亮有關嗎
傳說,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織女要從隔開的銀河上踏過喜鵲組成的橋相會。這當然不是事實,橫跨銀河系兩側的距離長度是以千萬光年為單位來計算的,即便乘坐與光線一樣快的飛行器,跨過銀河系也絕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
話雖如此,但這個傳說卻以其凄美感人,長久以來在我國普通老百姓里流傳。
?
有人說,七月七日這天應該定為中國的情人節,她表現了古代相愛的男女之間
淳樸,真摯和經得起時間和空間考驗的愛情。。但也許在今天玩世不恭的男女
看來,隔著一道茫茫的天河引頸長望,既不現實,挑著一對「電燈泡」孩子一
年一度的匆匆相會,也實在乏味,倒不如在震耳欲聾的酒吧間里,扭啊扭,或
者春風一度,各別東西,來得實惠,刺激,又不負責任。
固然,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國青年男女在那個禮教森嚴的社會里,追求
自由戀愛幸福的艱難,但恰恰唯其艱難和險阻,才激發起堅韌和持久,因此,
這個故事才會長久地在人們中流傳,才會附麗到七月七日這個仲夏夜的晚上,
遙望星漢燦爛,而天河渺渺,獨有天孫(織女星)閃閃爍爍,向著彼岸的河鼓
(牛郎星)傳遞著她那永恆的愛。而那種「杯水主義」,除了感官的一時享受
以外,實在不能談到多少精神價值。
早在漢代,《大載禮記·夏小正》就說:「是月織女東向,蓋言星也」,也就
是說,至少在漢時,人們已經注意到織女星在天空中的運行規律,以七月顯得
最為突出。《史記·天官書》說織女「是天帝外孫。」,也就是天孫的由來。
《星經》:則說「牽牛,名天關。」,牽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則是後來轉義。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故事的最早來歷可在西晉文學家傅玄的《擬天問》里發
現,他說:「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這個傳說可能起源在更早的東漢。
清末王湘綺的詩里寫到:
「廝養娶才人,天孫嫁河鼓,一配匆匆終百年,粉淚簪花總不語。」
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問題,而更嚮往的是:
「春來江上霞如綺,錦水鴛鴦不獨飛。」
南朝時候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了那時江漢地區,七月初七日這天夜晚,
家家戶戶的婦女結扎彩絲線,空很細的針,有的人用金、銀、黃銅做成針,把
瓜、果等擺列在庭院中,向織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織網,就
認為是織子星神降臨的顯示。也就是說,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織女
相會的意義,而且有向織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義。織女星作為民間傳說里的紡
織女神,她是古代勞動婦女勤勞智慧的象徵,古代婦女在這天晚上,通過結扎
彩絲線這樣的女紅活動來祭祀她,希望從她那裡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
日晚上,又被稱為「乞巧節」,這是一個有進取精神的節日。
後來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寫到北宋盛時,七夕分外熱鬧,「七夕前三
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節,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
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 鋪陳磨喝樂(注)、花瓜、酒灸、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謂之『乞巧』。」。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與周密的《武林舊事》所記載的南宋臨安七夕夜與北宋的慶祝活動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時期,乞巧節在兩宋的活動更豐富多彩了。
我喜歡乞巧節,她不僅是古代中國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啟迪
智慧和勾起對愛情遐想的節日
㈣ 七夕節的晚上出現的月相是什麼
七夕節來晚上出現的月相是,源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黃經差為90°,太陽落山,月球已經在頭頂,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月」。
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圖中的位置5,黃經差為180°。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
由於月球正好在太陽的對面故太陽在西邊落下,月球則從東邊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陽又從東邊上升了,一輪明月整夜可見。
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也就是圖中的位置7,黃經差270°。
㈤ 七夕月亮會消失嗎
七夕月亮會消失嗎?
不會的!
如果天氣好,不等天黑你就能看到「半個月亮爬上來。」
七夕晚上22時以後月亮就落山了!
㈥ 是不是所有七夕的月亮都不是圓的
嗯 都是陰歷月初 有圓的碼
㈦ 七夕節晚上的月亮和平時的一樣么(除了月圓時)
你所說的一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的形狀每月一循環,七月初七與其它的月份的初七應該是一個形狀的。
㈧ 七夕、與月亮有沒有關系
無關。
㈨ 七夕節的時候月亮是什麼佯的
半圓,也可以說半邊陰。
七夕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回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答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月亮是按照農歷變化的,每月初一月亮最小,是鉤狀,然後逐漸圓潤,在十五達到一個圓,故月亮在初七初八達到半圓的樣子。
下面是與月亮有關的歇後語: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邊陰。
大年初一沒月亮--年年都一樣。
大年三十盼月亮--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
上弦的月亮--兩頭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無缺
月亮跟著太陽轉--借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月亮跟著日頭走--惜光。
㈩ 七夕月亮是什麼樣子
月亮始終都是圓的啊、
但是咱們看到的月亮的樣子嘛 應該是上弦月
每個月的陰歷初二到初八九都可以看到上弦月的。
去下面的網址看看吧,會找到有關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