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評書

七夕評書

發布時間: 2021-02-21 04:59:56

❶ 為什麼沒有陳清遠老師的評書

陳清遠在教育過程中出版了數本英語教學與學術著作,

❷ 《蒲柳人家》和許多古典小說一樣,受到宋元話本的影響,常常使用說書人的口吻敘

劉紹棠《蒲柳人家》藝術特色

劉紹棠是新時期鄉土文學的積極倡導者。他倡導的鄉土文學及其創作的鄉土小說,與中國20年代的鄉土文學既有精神上的聯系,又有顯而易見的差異。

《蒲柳人家》比較典型地體現了他的鄉土小說多方面的特點。和20年代台靜農、許傑創作的鄉土小說一樣,《蒲柳人家》對特定地域鄉村社會的風土人情作了精心描摹。它寫的是30年代京郊大運河邊的鄉村生活:何家那個楊、柳、榆、槐圍繞著,籬笆上爬滿豆角秧、房頂上長滿大南瓜的小院;開著五顏六色花朵,長滿蘆葦、柳棵子的運河灘:七夕之夜的乞巧;周檎、望日蓮、鄭整兒、荷妞童年時代的「拜花堂」游戲;柳罐斗為了養活姐姐和外甥終身不娶;何大學問夫婦不怕刁難、不惜財產慷慨救助孤女望日蓮;……這種描寫生動展示了北方農村的人文地理風貌和古樸善良的民性。

但是,和20年代的許多鄉土小說較多隱含著「鄉愁」不同,《蒲柳人家》具有鮮明的牧歌情調和喜劇色彩。這固然是由於作家對鄉村生活作了富於詩情畫意的描繪,較多表現鄉村社會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作家把傳奇小說的因素帶入鄉土小說,並自覺表現時代精神給鄉村生活的巨大影響。小說敘述的故事,以及柳罐斗、一丈青、吉老稱等人物,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傳奇性。柳罐斗被何大學問稱作活趙雲、賽平貴,他與董太師女兒的戀情,他的逃走與練就百發百中的槍法後的還鄉,他對蔣團長的忠誠,他與鼓書藝人雲遮月的浪漫故事,他在7月15鬼節設美人計誘殺麻雷子,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傳奇。在對一丈青、吉老稱等人物的描寫中,作家則對其性格進行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誇張。一丈青大高個兒,大腳板,青銅膚色,嗓門亮堂,罵起人來不倒嗓子,打起架來三五個小夥子也不是對手。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水滸傳》中的女英雄,實際上「一丈青」本來就是《水滸傳》中扈家莊武藝高強的扈三娘的綽號。吉老稱脾氣暴躁,豪俠仗義。他請窮孩子牽牛兒吃酒肉,牽牛兒不好意思真吃,他破口大罵,抬手要打。牽牛兒真的吃起來,他便快活地大笑,笑得大肚子直抖動。這個人物也使人想起古典小說中的某類英雄。

《蒲柳人家》作為鄉土小說而有傳奇色彩,與劉紹棠少年時代接受武俠小說的影響有直接關系。作品對時代精神的注重集中體現在對周檎父子的描寫上。20年代周方舟領導農民搞暴動,9年後其子周檎又投身抗日。這類描寫揭示了鄉村社會的覺醒,使作品具有了昂揚的時代精神。

《蒲柳人家》的結構也非常巧妙。故事從何滿子被爺爺拴在葡萄架下那個中午開始。何大學問、柳罐斗、望日蓮等許多人生動有趣的往事被用穿插的方式回述出來。這樣一來小說實際在敘述著兩個故事:正在進行的周檎的抗日活動,何大學問、柳罐斗的設計除奸;過去發生的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故事和幾個年輕主人公的童年生活。這二者交織起來,不僅擴大了小說的容量,而且把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與正在進行的斗爭統一起來,互相映襯,既照顧到鄉土性,又照顧到時代性。

在小說的整個結構中,何滿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常常作為一個「結」,把各方面的沖突統一起來。既使人物在沖突中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又推動故事向前發展。如通過對滿子的不同態度寫何家的過去及一丈青、何大學問的不同品性;通過滿子與望日蓮的對話寫望日蓮對周檎的愛。至於七夕之夜滿子聽到周檎與望日蓮的對話,7天之後偷聽麻雷子與杜四的秘談,對於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作用就更顯而易見。更重要的是,滿子的外貌,滿子的游戲,滿子天真幼稚、可愛可笑的語言和行動,都是農村兒童特有的。這方面的描寫給小說提供了古樸純真的情調和天真浪漫的童年氣息。而這正與劉紹棠自覺追求的鄉土小說的田園牧歌情調具有深刻的精神聯系。

此外,《蒲柳人家》也體現了劉紹棠小說特有的語言風格。比如:「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何滿子最喜歡到河灘上玩耍。光著屁股浸入河汊,撈蝦米,掏螃蟹,摸小魚兒;鑽進葦塘里,搜尋紅脖水雞兒,驅趕紅蜻蜓滿天飛舞,更是有趣」。通俗流暢而又生動傳神。

❸ 七夕91.8評書搞笑台詞

男人這種生物到底有沒有情商啊!!!
前幾天我在家做菜,不小心切到手內,想讓男友心容疼心疼就給他發了信息:「親愛的,剛才做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了......」
結果,男友給我回了信息:「啊!!!你會做菜,做的啥菜?」

❹ 中國元素有哪些

「中國元素」:缶、畫卷、萬里長城、武術、太極、竹簡、飛天、華表、四大發明、論語、「和」、戲曲、茶、瓷器……

天安門 五星紅旗 國徽 人民大會堂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中華世紀壇 三峽大壩 青藏鐵路
金茂大廈 東方明珠 和諧社會 二彈一星
神舟六號 2008奧運會 56個民族 大慶油田
長征 紅旗渠

長城 故宮 華表 秦始皇陵兵馬俑
京杭大運河 都江堰 樂山大佛 天壇
頤和園 布達拉宮 黃帝陵 敦煌莫高窟
蘇州園林 少林寺 景德鎮 元謀人
三星堆 周口店北京猿人 四合院

天文歷法 指南針 火葯 造紙術
印刷術 10進位值制 赤道坐標系 中醫中葯
針灸療法 麻醉術(麻沸散) 金屬冶鑄 漆和漆器
瓷器和陶瓷 制曲和釀酒 染料和染色 秦磚漢瓦
甲骨文 漢代竹簡 豎排線裝書 中國漢字
硯台 毛筆 宣紙 墨
鑽木取火 人痘接種(免疫學「源頭」) 被中香爐(萬向支架「首創」) 地動儀
抗瘧疾葯(復方蒿甲醚) 雜交水稻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克隆魚
漢字激光照排技術 鋸 降落傘 蚊香
弓箭 絲綢之路 玄奘西行取經 鄭和下西洋

春節 元宵節 端午節 清明節
仲秋節 國慶節 七夕日 重陽節
水餃 元宵 月餅 粽子
茶 筷子 算盤 鞭炮
對聯 門神 年畫 麻將
謎語 十二生肖 24節氣 水墨畫
壁畫 景泰藍 唐三彩 彩陶
泥塑 紫砂壺 蠟染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
青銅器 鼎 唐裝 旗袍
漢服 長袍馬褂 中山裝 絲綢
風箏 刺綉 剪紙 紅燈籠
中國結 篆刻 印璽 玉和玉雕
中國書法 紋樣 綉花鞋 肚兜
斗笠 泥塑 大花轎 牌坊
牌匾 百家姓 井 金元寶
如意 四靈 糖葫蘆 壽桃
石獅 飛天 面條 饅頭
面餅 包子 粥

唐詩 宋詞 元曲 臉譜
京劇 川劇 豫劇 黃梅戲
越劇 秦腔 崑曲 二人轉
雜技 相聲 皮影 秧歌
古箏 二胡 琵琶 鑼鼓
快板 評書 嗩吶 少林武術
太極拳 中國象棋 圍棋 舞獅子
乒乓球 女排 舉重 跳水
男子110米跨欄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法家思想 太極八卦
風水 《詩經》 《春秋》 《易經》
《皇帝內經》 《論語》 《史記》 《道德經》
《資治通鑒》 《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 《永樂大典》
《康熙字典》 《四庫全書》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 《紅樓夢》 《本草綱目》 《算經十書》

伏羲氏 炎帝 黃帝 大禹
周公 孔子 孟子 莊子
老子 孫子 秦始皇 漢武帝
李世民 朱元璋 成吉思汗 康熙大帝
祖沖之 李時珍 王羲之 李白
關羽 諸葛亮 花木蘭 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孫悟空 哪吒
觀音 財神 福娃

長江 黃河 泰山 黃山
珠穆朗瑪峰 香格里拉 日月潭 桂林山水
黃果樹瀑布 壺口瀑布 杭州西湖 西雙版納
天山天池 神農架 雅魯藏布大峽谷 承德避暑山莊
蓬萊閣 黃鶴樓

龍 鳳 麒麟 貔貅
熊貓 藏羚羊 麋鹿 獅子
丹頂鶴 白鰭豚 中華鱘 褐馬雞
天蠶 銀杏 牡丹 梅花
蘭花 菊花 荷花 毛竹
蓮花 三七

❺ 屆的組詞

全國大聯考2008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聯考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曲折(qǔ) 場(chǎng)院 唉(aǐ) 乃 庠(xiáng)序之教
B.倨(jū)傲 商賈(gǔ) 憮(fǔ)然 妍媸(chī)畢露
C.惶悚(sǒng) 編纂(zuǎn) 釁(xìn)鍾 硝煙彌(mí)漫
D.忖 (cǔn)度 歡謔(xuè) 徘徊(huí) 怙(gū)惡不悛
答案:C.A. 曲折(qū) 場(cháng)院B.倨(jù)傲,憮(wǔ)然, D. 徘徊(huái)怙(hù)惡不悛。
2.下列各組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紈袴 連綿字 摻和 鋌而走險
B.擔心 沼汽池 畢竟 豐富多彩
C.浮淺 冷不妨 良宵 食不果腹
D.稀有 出洋相 抉擇 平心而論
答案:D.A. 紈絝 聯綿字 B. 沼氣池C. 冷不防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經過一年的苦幹實干,我公司產值大幅度增長,全年共 50多萬元。
②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 ,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
③漢武帝曾築扶荔宮,把荔枝移植到長安,沒有栽活,遷怒於養護的人, 對他們施以極刑。
A.盈利 意義 果然 B.漁利 意味 竟然 C.盈利 意味 竟然 D.漁利 意義 果然
答案:C。「盈利」又寫作「贏利」,用作名詞時指企業單位的利潤,用作動詞時,指獲得利潤;「漁利」是指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意義」,含義和意思;「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調;興趣;趣味。「果然」,表示結果和預想的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竟然」,表示結果和預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應該這樣而這樣,常用於假設句,語氣較重。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 但是長城和《短歌行》對於我們還是很親切的,還可以使我們心領神會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氣魄。
B. 在儒家歷史學者的筆下,同為法家的商鞅以嚴刑峻法著稱,各種聳人聽聞的酷刑始終是與商鞅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上行下效嘛,如果你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孝心,你就別想你的孩子將來對你有孝心。
D. 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種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在過去曾非常流行,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多時候已不合時宜了。
答:C.A. 「心領神會」,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裡已經領會。「心領神會」是不及物的動詞性短語,不能跟賓語,即不能帶動作行為的對象。B聳人聽聞。故意說誇大、驚奇的話使人震驚。「聳人聽聞」的目的是嘩眾取寵,施事者是人,貶義;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的壞事情。它是指某壞事給人的震驚程度,中性.C. 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麼做。多指壞事。D.三人成虎。喻謠言或流言反復傳播,足以惑亂聽聞。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有過一次「大劫難」,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
B.通過這次參觀,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對該國的教育水平和民眾的教育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我國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C.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為此獲得了此項殊榮。
D. 老張具有強烈的社會則任感,去年剛剛上任,他就主動參與各項防洪搶險工作,排憂解難,安定人民生活的責任。
答案:A。B主客倒置。應為「該國的教育水平和民眾的教育觀給我國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前加「參觀者」。C不合邏輯,去掉「為此」。D謂語殘缺,在「參與」前加上「承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 。蘇州園林 。 。 。 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講究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①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 ②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絕大部分是對稱的 ④可絕不講究對稱
⑤這是為什麼? ⑥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個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個迴廊
A.④⑥②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③①②⑥④⑤
答案:B。從「我想」後一段看,蘇州園林是園林,是美術畫,是不講究對稱的,故可排除AC;從全段總分結構和「可絕不講究對稱」的轉折語氣可看出第④句應接在「蘇州園林」後。由此可排除D。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8月19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媒體給予了相當熱情的關注,商家也藉此推出種種「情侶消費」,回歸傳統的熱潮似乎在傳統節日上找到了「靈魂附體」的感覺,人們也似乎感到了傳統復甦的力量。然而,這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是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的一個表現。和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一樣,過傳統節日所涉及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之下,「我們是誰」的困惑越來越多,而答案的尋找離不開回歸傳統。雖然,在近代以來的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命運多舛——既被當作封建社會的「餘孽」而遭排斥,也被認作舊時代的「象徵」而受清算。但是,傳統文化作為人們確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並不會輕易消散。因而,當下對傳統節日的倡導,重點不在於恢復一些舊有的儀式,而在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們所言,通過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去宣揚其內在精神,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覺。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都內含有一種尊重傳統文化的心態。這不僅意味著人們對傳統文化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而且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然而,現實中很多人把對某些具體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當作尊重,甚至以尊重為名行謀利之實,破壞性極大。這幾年,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興祭祀活動,或是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神話傳說的「產權」,傳統文化熱得「一塌糊塗」;另一方面,歷史文化遺產卻頻遭破壞,悲劇一次次上演。一邊是煞有其事的「保護」,一邊是毫無顧忌的破壞,傳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觀。此外,傳統文化熱帶來的商機也可能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秀,成為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養的作用,反而壞了人們的胃口。因而,傳統文化由冷到熱,固然有可喜之處,但裡面的陷阱也著實不少。如果沒有純正的尊重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這個過程不是一味呼籲回歸傳統或者抵禦外來影響就能實現的,而恰恰是考驗人們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7.下列對「靈魂附體」一詞的理解,最准確的一項是
A. 回歸傳統的熱潮在傳統節日上找到了傳統復甦的力量,通過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去宣揚其內在精神。
B. 發現了傳統文化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一樣,實現了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
D. 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A。B「發現了」錯,在是理解錯了,原文是警告人們要這樣做,而不是已經做到了。;C以偏概全,「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是說過傳統節日的目的, 過傳統節日也好,讀經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體形式,而「靈魂附體」之「體」;D是說轉化傳統文化的手段。
8. 以下不屬於「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原因的一項是
A. 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之下,「我們是誰」的困惑越來越多,而答案的尋找離不開回歸傳統。
B. 傳統文化作為確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其生命力和影響力不會輕易消散。
C. 是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的一個表現,這和媒體給予的熱情關注和商家的包裝有關。
D. 在近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命運多舛,曾被認作舊時代的「象徵」受清算。
答案:D。是反襯傳統節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9,下列表述屬於「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一項是
A很多人把對某些具體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當作尊重,甚至以尊重為名行謀利之實,破壞性極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興祭祀活動,或是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神話傳說的「產權」,傳統文化熱得「一塌糊塗」。
C.應有尊重傳統文化的心態。人們對傳統文化不僅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還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D. 傳統文化可圖謀利益,傳統文化熱帶來的商機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秀,成為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
答案:C。ABD均為令人憂慮的態度。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是悲劇和陷阱。
10.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在媒體的熱情關注和商家推動下形成回歸傳統的熱潮,這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
B.某歷史文化遺址,如果被開發作為旅遊點,給商家帶來了利益,也使該遺址廣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傳統文化。
C. 我們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為時尚,許多酒店裝修得古香古色,這說明我們發現了傳統文化的價值。
D.今天我們倡導過傳統節日,興起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都必須嚴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來做。
答案:B。A判斷太絕對,原文說「這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另外後文「傳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觀。」C原文說「當下對傳統節日的倡導,重點不在於恢復一些舊有的儀式,而在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D原文說「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金聖嘆先生傳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吳縣諸生也。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好飲酒,善衡文評書,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時有以講學聞者,先生輒起而排之①,於所居貫華堂設高座,召徒講經,經名《聖自覺三昧》,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每升座開講,聲音宏亮,顧盼偉然。凡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之所記載,無不供其齒頰,縱橫顛倒,一以貫之,毫無剩義。座下緇白四眾,頂禮膜拜,嘆未曾有,先生則撫掌自豪,雖向時講學者聞之,攢眉浩嘆,不顧也。
生平與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俠者流,一日以千金與先生,曰:「君以此權子母②,母後仍歸我,子則為君助燈火,可乎?」先生應諾,甫越月,已揮霍殆盡,乃語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適增守財奴名,吾已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後③,絕意仕進,更名人瑞,字聖嘆,除朋從談笑外,惟兀坐貫華堂中,讀書著述為務。或問「聖嘆」二字何義?先生曰:「《論語》有兩『喟然嘆曰』,在顏淵為嘆聖,在與點為聖嘆④。予其為點之流亞歟!」所評《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以次序定為「六才子書」(14),俱別出手眼。尤喜講《易》,「乾」、「坤」兩卦,多至十萬餘言。其餘評論尚多,茲行世者,獨《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諸刻本。
傳先生解杜詩時,自言有人從夢中語雲:「諸詩皆可說,惟不可說《古詩十九首》。」先生遂以為戒。後因醉縱談《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幾,遂罹慘禍。臨刑嘆曰:「砍頭最是苦事,不意於無意中得之。」
先生歿,效先生所評書,如長洲毛序始、徐而庵,武進吳見思、許庶庵為最著,至今學者稱焉。
曲江廖燕曰:予讀先生所評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覺千百年來,至此始開生面。嗚呼!何其賢哉!雖罹慘禍,而非其罪,君子傷之。而說者謂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發泄無餘,不無犯鬼神所忌,則先生之禍,其亦有以致之歟!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⑤,使天下後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又烏可少乎哉!其禍雖冤屈一時,而功實開拓萬世,顧不偉耶⑥!予過吳門,訪先生故居,而莫知其處,因為詩吊之,並傳其略如此雲。
【注釋】
①排:批駁。
②權子母:古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衡其輕重鑄之,以利通行。(參看《國語•周語下》)後世遂稱借貸生息為「權子母」,「子」為利息,「母」為本金。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④「《論語》」三句:兩「喟然嘆曰」,一見於《論語•子罕》,顏淵感嘆孔子偉大,育人有方,是「嘆聖」;一見於《論語•先進》,孔子贊嘆諸弟子獨曾點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嘆」。
⑤金針:比喻作詩文秘法。元好問《論詩》其三:「鴛鴦綉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後以教人作詩文方法為「金針度人」。度,授與。
⑥顧:豈,難道。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 示:給……看。
B. 雖向時講學者聞之,攢眉浩嘆,不顧也 顧:考慮。
C. 生平與王斫山交最善 善:友好,親善。
D. 吾已為君遣之矣 遣:派遣。
答案:D。打發掉。
1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先生輒起而排之 /太後盛氣而揖之
B.先生則撫掌自豪 /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C.予其為點之流亞歟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D.至今學者稱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答案:C前句其為揣測副詞,大概,後其為祈使副詞,一定。A代詞,指人B副詞,就D代詞,他們。
1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聖嘆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的一組是
①時有以講學聞者,先生輒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
③聲音宏亮,顧盼偉然 ④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
⑤座下緇白四眾,頂禮膜拜,嘆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揮霍殆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B。②說非常珍視自己的評書稿本;⑤說聽課的人對他的崇拜。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 金聖嘆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他非常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
B金聖嘆所作的評論並不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萬多字,但是只有《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幾種是有價值的。
C.王斫山拿一千兩銀子給金聖嘆,可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就被他揮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沒當回事。足見王斫山為人俠義,也可看出金聖嘆為人灑脫。
D. 先生死後,仿效先生風格評論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宗崗、徐增,江蘇武進縣的吳見思、許庶庵等人,受到人們的稱贊,說明金聖嘆的影響極大。
答案:B。原文說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著述多到十萬多字的是《易經》,「茲行世者,獨《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諸刻本。」是說如今流傳在社會上的著作。
【文言文參考譯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吳縣生員,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當時有憑講授學問而聞名的人,先生總是站出來批駁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貫華堂設置很庄嚴的座位,招收學生講授經書。他所講授的經書名叫《聖自覺三昧》,講稿總是自己帶著自己看,從不公開給別人看。每次到講堂開設講座,環顧四周的樣子神采卓異,所有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沒有不被他評論的。議論縱橫捭闔,自始至終都講得極其透徹。座位下面聽講的僧俗侶眾諸色人等崇拜到了極點,感嘆說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見解。先生就拍著巴掌自我贊許,即使以前講學的人聽說了,皺眉嘆息,他也不予考慮。
先生向來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來也是俠義的人,一天他拿一千兩銀子給先生,說:「先生拿這些錢去借貸生息,以後本金歸還我,利息就給你補貼生活,行嗎?」先生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剛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了。於是就對斫山說:「這些東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財奴的名聲罷了,我已經替您打發掉了之。」王斫山笑了笑沒當回事。
明清易代後,先生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字聖嘆。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有人問「聖嘆二字是什麼意義?先生說「《論語》有兩次『喟然嘆曰』顏淵感嘆孔子,孔子贊嘆弟子曾點,我大概是曾點一類的人吧!」先生所評論的《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等書,根據次序編定為「六才子書」,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尤其愛好講《易》,對「乾」、「坤」兩卦的評述,多到十萬多字。其它的評論還有很多,如今流傳社會上的著作,只有《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幾種刊刻版本。
傳說先生在解讀杜甫的詩時,他自己說有人在他的夢中傳話說:「各種詩都可以評論,只是不能評論《古詩十九首》。」先生於是把這個夢作為戒律。後來因為醉酒不受拘束地談《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慘的災禍。面對行刑時感嘆道:「砍頭是最痛苦的事,沒想到我在無意中竟受到了這種痛苦。」
先生死後,仿效先生風格評論著作的人,算長洲毛宗崗、徐增,江蘇武進縣的吳見思、許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現在求學的人還稱贊他們。
曲江廖燕說:我讀先生所評的各種書,標新立異,見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覺千百年來,到他這里才開拓出極有生氣的一面。唉!多麼優秀啊!雖然遭遇悲慘的災禍,卻並不是因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為他悲傷。然而評價他的人說文章奧妙的秘訣,就是天地奧妙的秘訣,如果闡明得太透徹,不可避免會觸犯鬼神的忌諱,這樣看來先生的災禍,大概也有一些致禍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畫龍點睛的評論,教人寫作詩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後來求學的人,完全領悟寫文章布局構思的方法,這是先生的功勞啊,這功勞又怎麼會小呢!他的災禍雖然冤屈一時,但是他的功勞確實為以後千年萬代開拓了局面,難道不卓異嗎!我路過吳門,去拜訪先生的故居,然而沒有人知道他的住處,於是我就寫詩來憑吊先生,並寫下象這樣一篇關於他的生平大概的傳記。(張青雲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記尋大龍湫瀑布
(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盪,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於眾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1]。庸者繼之,或摽[2]田宅以便其私,否則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徑可尋者希。」過華嚴寺,鮑甥率眾登,探石龍鼻流處,余止山下。或曰:龍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詰旦,輿者[3]同聲以險遠辭。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沿澗行三里而近,絕無險艱。至龍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許,蔓草被徑,輿者曰:「此中皆毒蛇狸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悵然而返,則老僧在門。問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隨之,經蒙茸[4]則手披足踏。輿者坦步里許,徑少窄,委輿於地,曰:「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跡是瞻。」鮑甥牽引,越數十步,則蔓草漸稀,道坦平,望見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時乃歸。輿者安坐於草間,並作鄉語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輩之誑,必眾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蕪久矣。眾皆以遠跡為難,而不知苟有識道者為之先,實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於眾廝輿[5],而時君不悟,豈不惜哉!夫輿者之誑,即暴於過客[6],不能譴呵而創懲之也,而懷怒蓄怨至此;況小人毒正[7],側目於君子之道以為不利於其私者哉!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
【注釋】
[1]畸(jī)人:奇特的人。這里泛指不尋常的人。[2]摽(biāo):把持。 [3]輿者:抬轎的人。 [4]蒙茸:蓬蓬鬆鬆的樣子。這里指茂密的雜草和灌木叢。 [5]廝輿:舊時指僕役一類的人。[6]即:即使。暴:對別人施加惡行、欺侮。過客:指別人[7]小人毒正:①小人害他的朋友。②小人怨惡正道。毒:怨恨,後文「側目於君子之道以為不利於其私者哉!」可互訓,另柳宗元《捕蛇者說》「若毒之乎」中「毒」也譯為怨恨。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 傷:傷心,難過。
B. 蔓草被徑 被:覆蓋。
C. 輿者坦步里許,徑少窄 少:稍微。
D. 而征吾輩之誑。征:證實。
答案:A。妨害。
1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按圖記以求名跡 /歿不能撫汝以盡哀
B. 經蒙茸則手披足踏/ 險以遠,則至者少
C. 移時乃歸/於是為長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
D. 實近且易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答案:D前句「且」為並且,後句為將近。A承接連詞,來。B副詞,就。C副詞,才。
1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輿者之誑」的一組是
①故蹊徑可尋者希 ②輿者同聲以險遠辭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 ④此中皆毒蛇狸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
⑤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①說眾僧所講事實;③說「我」去探尋的決心;⑥老僧勉勵「我」去探尋。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此記著重在一個「尋」字。按圖記、問眾僧、鮑甥尋、乘輿尋、老僧引,從中可看出這次尋找大龍湫瀑布須經一番周折,方得不虛此游。
B.作者感慨說,只要有「識道」的人帶路,遠道可以縮為近道,難道可以變為易道。那些欺侮別人的人,應該受到懲罰才好。
C.道路變窄後,轎夫不願再往前走,老僧勸「我」不要遲疑,堅持在前面引路,終於找到了瀑布,結果老僧遭到了轎夫的當眾羞辱。
D.文章末了用「緣情事以為波瀾,別求義理以寓襟抱」的筆法,藉以擴大其社會意義。緣事明理,說明先王之道難以實現的原因。
答案:C。原文說「必眾辱之。」是想要,是輿者怨詈老僧的氣話,並未交代當真這樣做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八月十四日,我進入了雁盪山,按照圖記來找名勝古跡。發現十處有七處已經荒蕪廢棄了。

以下文件含有答案<BR/>附件:<a 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94/93/42/1269949342.11664579.doc&filename=000全國大聯考2008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聯考試卷.doc" target="_blank">000全國大聯考2008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聯考試卷.doc</a>

❻ 跪求2008全國大聯考 第六次!

全國大聯考2008屆高三語文第四次聯考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卷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曲折(qǔ) 場(chǎng)院 唉(aǐ) 乃 庠(xiáng)序之教
B.倨(jū)傲 商賈(gǔ) 憮(fǔ)然 妍媸(chī)畢露
C.惶悚(sǒng) 編纂(zuǎn) 釁(xìn)鍾 硝煙彌(mí)漫
D.忖 (cǔn)度 歡謔(xuè) 徘徊(huí) 怙(gū)惡不悛
答案:C.A. 曲折(qū) 場(cháng)院B.倨(jù)傲,憮(wǔ)然, D. 徘徊(huái)怙(hù)惡不悛。
2.下列各組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紈袴 連綿字 摻和 鋌而走險
B.擔心 沼汽池 畢竟 豐富多彩
C.浮淺 冷不妨 良宵 食不果腹
D.稀有 出洋相 抉擇 平心而論
答案:D.A. 紈絝 聯綿字 B. 沼氣池C. 冷不防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經過一年的苦幹實干,我公司產值大幅度增長,全年共 50多萬元。
②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 ,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
③漢武帝曾築扶荔宮,把荔枝移植到長安,沒有栽活,遷怒於養護的人, 對他們施以極刑。
A.盈利 意義 果然 B.漁利 意味 竟然 C.盈利 意味 竟然 D.漁利 意義 果然
答案:C。「盈利」又寫作「贏利」,用作名詞時指企業單位的利潤,用作動詞時,指獲得利潤;「漁利」是指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意義」,含義和意思;「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調;興趣;趣味。「果然」,表示結果和預想的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竟然」,表示結果和預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應該這樣而這樣,常用於假設句,語氣較重。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 但是長城和《短歌行》對於我們還是很親切的,還可以使我們心領神會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氣魄。
B. 在儒家歷史學者的筆下,同為法家的商鞅以嚴刑峻法著稱,各種聳人聽聞的酷刑始終是與商鞅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C.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上行下效嘛,如果你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孝心,你就別想你的孩子將來對你有孝心。
D. 三人成虎,人多為王,這種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在過去曾非常流行,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多時候已不合時宜了。
答:C.A. 「心領神會」,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裡已經領會。「心領神會」是不及物的動詞性短語,不能跟賓語,即不能帶動作行為的對象。B聳人聽聞。故意說誇大、驚奇的話使人震驚。「聳人聽聞」的目的是嘩眾取寵,施事者是人,貶義;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的壞事情。它是指某壞事給人的震驚程度,中性.C. 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麼做。多指壞事。D.三人成虎。喻謠言或流言反復傳播,足以惑亂聽聞。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有過一次「大劫難」,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
B.通過這次參觀,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對該國的教育水平和民眾的教育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我國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C.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為此獲得了此項殊榮。
D. 老張具有強烈的社會則任感,去年剛剛上任,他就主動參與各項防洪搶險工作,排憂解難,安定人民生活的責任。
答案:A。B主客倒置。應為「該國的教育水平和民眾的教育觀給我國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前加「參觀者」。C不合邏輯,去掉「為此」。D謂語殘缺,在「參與」前加上「承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 。蘇州園林 。 。 。 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講究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①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 ②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絕大部分是對稱的 ④可絕不講究對稱
⑤這是為什麼? ⑥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個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個迴廊
A.④⑥②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③①②⑥④⑤
答案:B。從「我想」後一段看,蘇州園林是園林,是美術畫,是不講究對稱的,故可排除AC;從全段總分結構和「可絕不講究對稱」的轉折語氣可看出第④句應接在「蘇州園林」後。由此可排除D。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8月19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媒體給予了相當熱情的關注,商家也藉此推出種種「情侶消費」,回歸傳統的熱潮似乎在傳統節日上找到了「靈魂附體」的感覺,人們也似乎感到了傳統復甦的力量。然而,這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是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的一個表現。和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一樣,過傳統節日所涉及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之下,「我們是誰」的困惑越來越多,而答案的尋找離不開回歸傳統。雖然,在近代以來的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命運多舛——既被當作封建社會的「餘孽」而遭排斥,也被認作舊時代的「象徵」而受清算。但是,傳統文化作為人們確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並不會輕易消散。因而,當下對傳統節日的倡導,重點不在於恢復一些舊有的儀式,而在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們所言,通過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去宣揚其內在精神,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覺。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都內含有一種尊重傳統文化的心態。這不僅意味著人們對傳統文化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而且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然而,現實中很多人把對某些具體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當作尊重,甚至以尊重為名行謀利之實,破壞性極大。這幾年,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興祭祀活動,或是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神話傳說的「產權」,傳統文化熱得「一塌糊塗」;另一方面,歷史文化遺產卻頻遭破壞,悲劇一次次上演。一邊是煞有其事的「保護」,一邊是毫無顧忌的破壞,傳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觀。此外,傳統文化熱帶來的商機也可能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秀,成為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養的作用,反而壞了人們的胃口。因而,傳統文化由冷到熱,固然有可喜之處,但裡面的陷阱也著實不少。如果沒有純正的尊重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這個過程不是一味呼籲回歸傳統或者抵禦外來影響就能實現的,而恰恰是考驗人們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7.下列對「靈魂附體」一詞的理解,最准確的一項是
A. 回歸傳統的熱潮在傳統節日上找到了傳統復甦的力量,通過具體的傳統文化形式去宣揚其內在精神。
B. 發現了傳統文化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一樣,實現了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
D. 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A。B「發現了」錯,在是理解錯了,原文是警告人們要這樣做,而不是已經做到了。;C以偏概全,「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延續和弘揚傳統文化」是說過傳統節日的目的, 過傳統節日也好,讀經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體形式,而「靈魂附體」之「體」;D是說轉化傳統文化的手段。
8. 以下不屬於「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原因的一項是
A. 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之下,「我們是誰」的困惑越來越多,而答案的尋找離不開回歸傳統。
B. 傳統文化作為確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認同的資源,其生命力和影響力不會輕易消散。
C. 是近年來「傳統文化熱」的一個表現,這和媒體給予的熱情關注和商家的包裝有關。
D. 在近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命運多舛,曾被認作舊時代的「象徵」受清算。
答案:D。是反襯傳統節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9,下列表述屬於「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一項是
A很多人把對某些具體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當作尊重,甚至以尊重為名行謀利之實,破壞性極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興祭祀活動,或是爭奪歷史文化名人、神話傳說的「產權」,傳統文化熱得「一塌糊塗」。
C.應有尊重傳統文化的心態。人們對傳統文化不僅應有較好的認知和理解,還必須承擔起一定的責任。
D. 傳統文化可圖謀利益,傳統文化熱帶來的商機使文化活動變成商業秀,成為商家包裝的「文化快餐」。
答案:C。ABD均為令人憂慮的態度。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是悲劇和陷阱。
10.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在媒體的熱情關注和商家推動下形成回歸傳統的熱潮,這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
B.某歷史文化遺址,如果被開發作為旅遊點,給商家帶來了利益,也使該遺址廣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傳統文化。
C. 我們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為時尚,許多酒店裝修得古香古色,這說明我們發現了傳統文化的價值。
D.今天我們倡導過傳統節日,興起讀經、穿漢服、講國學、祭祖先等行為,都必須嚴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來做。
答案:B。A判斷太絕對,原文說「這是否就意味著傳統文化的興盛?事情恐怕不是那麼簡單。」另外後文「傳統文化在利益圖謀和責任缺失的夾擊下,處境並不令人樂觀。」C原文說「當下對傳統節日的倡導,重點不在於恢復一些舊有的儀式,而在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維、行為模式和確定身份的『基因』。」D原文說「通過『七夕』之類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轉化歷史文化傳統,使之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金聖嘆先生傳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吳縣諸生也。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好飲酒,善衡文評書,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時有以講學聞者,先生輒起而排之①,於所居貫華堂設高座,召徒講經,經名《聖自覺三昧》,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每升座開講,聲音宏亮,顧盼偉然。凡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之所記載,無不供其齒頰,縱橫顛倒,一以貫之,毫無剩義。座下緇白四眾,頂禮膜拜,嘆未曾有,先生則撫掌自豪,雖向時講學者聞之,攢眉浩嘆,不顧也。
生平與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俠者流,一日以千金與先生,曰:「君以此權子母②,母後仍歸我,子則為君助燈火,可乎?」先生應諾,甫越月,已揮霍殆盡,乃語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適增守財奴名,吾已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後③,絕意仕進,更名人瑞,字聖嘆,除朋從談笑外,惟兀坐貫華堂中,讀書著述為務。或問「聖嘆」二字何義?先生曰:「《論語》有兩『喟然嘆曰』,在顏淵為嘆聖,在與點為聖嘆④。予其為點之流亞歟!」所評《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以次序定為「六才子書」(14),俱別出手眼。尤喜講《易》,「乾」、「坤」兩卦,多至十萬餘言。其餘評論尚多,茲行世者,獨《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諸刻本。
傳先生解杜詩時,自言有人從夢中語雲:「諸詩皆可說,惟不可說《古詩十九首》。」先生遂以為戒。後因醉縱談《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幾,遂罹慘禍。臨刑嘆曰:「砍頭最是苦事,不意於無意中得之。」
先生歿,效先生所評書,如長洲毛序始、徐而庵,武進吳見思、許庶庵為最著,至今學者稱焉。
曲江廖燕曰:予讀先生所評諸書,領異標新,迥出意表,覺千百年來,至此始開生面。嗚呼!何其賢哉!雖罹慘禍,而非其罪,君子傷之。而說者謂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發泄無餘,不無犯鬼神所忌,則先生之禍,其亦有以致之歟!然畫龍點睛,金針隨度⑤,使天下後學,悉悟作文用筆墨法者,先生力也,又烏可少乎哉!其禍雖冤屈一時,而功實開拓萬世,顧不偉耶⑥!予過吳門,訪先生故居,而莫知其處,因為詩吊之,並傳其略如此雲。
【注釋】
①排:批駁。
②權子母:古謂國家鑄錢,以重幣為母,輕幣為子,權衡其輕重鑄之,以利通行。(參看《國語•周語下》)後世遂稱借貸生息為「權子母」,「子」為利息,「母」為本金。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④「《論語》」三句:兩「喟然嘆曰」,一見於《論語•子罕》,顏淵感嘆孔子偉大,育人有方,是「嘆聖」;一見於《論語•先進》,孔子贊嘆諸弟子獨曾點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嘆」。
⑤金針:比喻作詩文秘法。元好問《論詩》其三:「鴛鴦綉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後以教人作詩文方法為「金針度人」。度,授與。
⑥顧:豈,難道。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 示:給……看。
B. 雖向時講學者聞之,攢眉浩嘆,不顧也 顧:考慮。
C. 生平與王斫山交最善 善:友好,親善。
D. 吾已為君遣之矣 遣:派遣。
答案:D。打發掉。
1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先生輒起而排之 /太後盛氣而揖之
B.先生則撫掌自豪 /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C.予其為點之流亞歟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D.至今學者稱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答案:C前句其為揣測副詞,大概,後其為祈使副詞,一定。A代詞,指人B副詞,就D代詞,他們。
1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聖嘆為人倜儻高奇,俯視一切的一組是
①時有以講學聞者,先生輒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
③聲音宏亮,顧盼偉然 ④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
⑤座下緇白四眾,頂禮膜拜,嘆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揮霍殆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B。②說非常珍視自己的評書稿本;⑤說聽課的人對他的崇拜。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 金聖嘆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他非常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
B金聖嘆所作的評論並不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他的著述多到十萬多字,但是只有《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幾種是有價值的。
C.王斫山拿一千兩銀子給金聖嘆,可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就被他揮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沒當回事。足見王斫山為人俠義,也可看出金聖嘆為人灑脫。
D. 先生死後,仿效先生風格評論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宗崗、徐增,江蘇武進縣的吳見思、許庶庵等人,受到人們的稱贊,說明金聖嘆的影響極大。
答案:B。原文說議論皆發前人所未發,著述多到十萬多字的是《易經》,「茲行世者,獨《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諸刻本。」是說如今流傳在社會上的著作。
【文言文參考譯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吳縣生員,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視一切。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當時有憑講授學問而聞名的人,先生總是站出來批駁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貫華堂設置很庄嚴的座位,招收學生講授經書。他所講授的經書名叫《聖自覺三昧》,講稿總是自己帶著自己看,從不公開給別人看。每次到講堂開設講座,環顧四周的樣子神采卓異,所有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沒有不被他評論的。議論縱橫捭闔,自始至終都講得極其透徹。座位下面聽講的僧俗侶眾諸色人等崇拜到了極點,感嘆說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見解。先生就拍著巴掌自我贊許,即使以前講學的人聽說了,皺眉嘆息,他也不予考慮。
先生向來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來也是俠義的人,一天他拿一千兩銀子給先生,說:「先生拿這些錢去借貸生息,以後本金歸還我,利息就給你補貼生活,行嗎?」先生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剛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了。於是就對斫山說:「這些東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財奴的名聲罷了,我已經替您打發掉了之。」王斫山笑了笑沒當回事。
明清易代後,先生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字聖嘆。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有人問「聖嘆二字是什麼意義?先生說「《論語》有兩次『喟然嘆曰』顏淵感嘆孔子,孔子贊嘆弟子曾點,我大概是曾點一類的人吧!」先生所評論的《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等書,根據次序編定為「六才子書」,都是有獨到的眼光的。尤其愛好講《易》,對「乾」、「坤」兩卦的評述,多到十萬多字。其它的評論還有很多,如今流傳社會上的著作,只有《西廂》、《水滸》、《唐詩》、制藝、《唱經堂雜評》幾種刊刻版本。
傳說先生在解讀杜甫的詩時,他自己說有人在他的夢中傳話說:「各種詩都可以評論,只是不能評論《古詩十九首》。」先生於是把這個夢作為戒律。後來因為醉酒不受拘束地談《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慘的災禍。面對行刑時感嘆道:「砍頭是最痛苦的事,沒想到我在無意中竟受到了這種痛苦。」
先生死後,仿效先生風格評論著作的人,算長洲毛宗崗、徐增,江蘇武進縣的吳見思、許庶庵等人最出名,到現在求學的人還稱贊他們。
曲江廖燕說:我讀先生所評的各種書,標新立異,見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覺千百年來,到他這里才開拓出極有生氣的一面。唉!多麼優秀啊!雖然遭遇悲慘的災禍,卻並不是因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為他悲傷。然而評價他的人說文章奧妙的秘訣,就是天地奧妙的秘訣,如果闡明得太透徹,不可避免會觸犯鬼神的忌諱,這樣看來先生的災禍,大概也有一些致禍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畫龍點睛的評論,教人寫作詩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後來求學的人,完全領悟寫文章布局構思的方法,這是先生的功勞啊,這功勞又怎麼會小呢!他的災禍雖然冤屈一時,但是他的功勞確實為以後千年萬代開拓了局面,難道不卓異嗎!我路過吳門,去拜訪先生的故居,然而沒有人知道他的住處,於是我就寫詩來憑吊先生,並寫下象這樣一篇關於他的生平大概的傳記。(張青雲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記尋大龍湫瀑布
(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盪,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於眾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1]。庸者繼之,或摽[2]田宅以便其私,否則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徑可尋者希。」過華嚴寺,鮑甥率眾登,探石龍鼻流處,余止山下。或曰:龍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詰旦,輿者[3]同聲以險遠辭。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沿澗行三里而近,絕無險艱。至龍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許,蔓草被徑,輿者曰:「此中皆毒蛇狸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悵然而返,則老僧在門。問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隨之,經蒙茸[4]則手披足踏。輿者坦步里許,徑少窄,委輿於地,曰:「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跡是瞻。」鮑甥牽引,越數十步,則蔓草漸稀,道坦平,望見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時乃歸。輿者安坐於草間,並作鄉語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輩之誑,必眾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蕪久矣。眾皆以遠跡為難,而不知苟有識道者為之先,實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於眾廝輿[5],而時君不悟,豈不惜哉!夫輿者之誑,即暴於過客[6],不能譴呵而創懲之也,而懷怒蓄怨至此;況小人毒正[7],側目於君子之道以為不利於其私者哉!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
【注釋】
[1]畸(jī)人:奇特的人。這里泛指不尋常的人。[2]摽(biāo):把持。 [3]輿者:抬轎的人。 [4]蒙茸:蓬蓬鬆鬆的樣子。這里指茂密的雜草和灌木叢。 [5]廝輿:舊時指僕役一類的人。[6]即:即使。暴:對別人施加惡行、欺侮。過客:指別人[7]小人毒正:①小人害他的朋友。②小人怨惡正道。毒:怨恨,後文「側目於君子之道以為不利於其私者哉!」可互訓,另柳宗元《捕蛇者說》「若毒之乎」中「毒」也譯為怨恨。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 傷:傷心,難過。
B. 蔓草被徑 被:覆蓋。
C. 輿者坦步里許,徑少窄 少:稍微。
D. 而征吾輩之誑。征:證實。
答案:A。妨害。
1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 按圖記以求名跡 /歿不能撫汝以盡哀
B. 經蒙茸則手披足踏/ 險以遠,則至者少
C. 移時乃歸/於是為長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
D. 實近且易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答案:D前句「且」為並且,後句為將近。A承接連詞,來。B副詞,就。C副詞,才。
1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輿者之誑」的一組是
①故蹊徑可尋者希 ②輿者同聲以險遠辭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 ④此中皆毒蛇狸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
⑤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①說眾僧所講事實;③說「我」去探尋的決心;⑥老僧勉勵「我」去探尋。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此記著重在一個「尋」字。按圖記、問眾僧、鮑甥尋、乘輿尋、老僧引,從中可看出這次尋找大龍湫瀑布須經一番周折,方得不虛此游。
B.作者感慨說,只要有「識道」的人帶路,遠道可以縮為近道,難道可以變為易道。那些欺侮別人的人,應該受到懲罰才好。
C.道路變窄後,轎夫不願再往前走,老僧勸「我」不要遲疑,堅持在前面引路,終於找到了瀑布,結果老僧遭到了轎夫的當眾羞辱。
D.文章末了用「緣情事以為波瀾,別求義理以寓襟抱」的筆法,藉以擴大其社會意義。緣事明理,說明先王之道難以實現的原因。
答案:C。原文說「必眾辱之。」是想要,是輿者怨詈老僧的氣話,並未交代當真這樣做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八月十四日,我進入了雁盪山,按照圖記來找名勝古跡。發現十處有七處已經荒蕪廢棄了。

下載地址:http://iask.sina.com.cn/b/11664579.html

❼ 七夕情人節,你們打算送什麼禮物給女友,今年打算送"印記工坊"的視頻音樂相冊,主要親手製作,又容易上

每個人討女朋友開心禮物是不一樣的,我女朋友喜歡聽歌跳舞,我准備送他個智能音回箱,我給她買了答一款智能的小豹AI音箱,它不但具備了聽歌曲,聽相聲,聽故事,聽評書等功能,而且還能連接各種家用電器,是很智能的。

❽ 北京哪裡有聽評書的場子,最好是一部書可以從頭講到尾的那種季票或套票

連麗如
老師主辦的「宣南書館」~~可以試試去聽聽,有
李菁

王玥波
他們在呢~~

❾ 怎麼能下載評書《隋唐演義》

下載評書《隋唐演義》可以到 聽書網惠天有聲評書 下載

熱點內容
關於米蘭花的詩詞 發布:2025-05-23 21:54:58 瀏覽:251
君子蘭花骨朵長不出來 發布:2025-05-23 21:50:34 瀏覽:441
花藝創業班培訓 發布:2025-05-23 21:50:33 瀏覽:252
盆栽菜淋雨 發布:2025-05-23 21:44:54 瀏覽:410
古井典藏藍牡丹42度 發布:2025-05-23 21:30:33 瀏覽:714
宿遷玫瑰花海 發布:2025-05-23 21:16:19 瀏覽:201
七夕鄰里圖 發布:2025-05-23 21:16:19 瀏覽:446
人牡丹鸚鵡 發布:2025-05-23 21:11:56 瀏覽:74
德國32花卉 發布:2025-05-23 21:11:02 瀏覽:948
櫻花和奇奇 發布:2025-05-23 20:59:58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