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國風
1. 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風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風文化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了,這是中國想要建設一個非常好的風俗的開頭建議,還是多抓抓實際
2. 七夕月原創國風漢服是正的嗎
一月夕原創漢服的話,那要看它店鋪的頭像上面那個字樣和他有沒有同意加在那個。內在一個平台上面有容沒有多個這種商家?就是像現在漢尚華蓮13餘他們都有自己的抖音賬號,你可以去抖音上面搜一下,如果沒有那可能就是山寨。
3. 乞巧節是什麼節日
☆乞巧節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內之日,故亦稱雙星節容、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從東漢崔
4. 詩經關於七夕的
1.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唐·盧綸《七夕詩》
2.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 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
4. 請在我的發上留下一吻,我就不用戴虛榮的桂冠。
5. 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
6.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唐·李賀《七夕》
7.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唐·劉言史《七夕歌》
8.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9.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10. 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晉.《七夕夜女歌》)
11.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12.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1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14.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15. 獸爐瀋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
16.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17.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8.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唐·劉禹錫《七夕二首》
19.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 孟浩然《他鄉七夕》
20. 她用手攏起了一個小小墳塋,插上幾根枯草,說這里埋葬了我們的愛情。
21.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22.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23.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24.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 李賀《七夕》
25.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5. 七夕情人節的歌曲有哪些越中國風的越好,越多越好。
最愛的七夕主題的歌曲——千歌未央出品的《煙火蓮燈》
是一首老歌專了,也是我真正認識千屬歌未央的第一首歌,然後慢慢去發掘千歌未央出的好歌
歌手是玄觴和慕寒,男神女神合體了啊~~~
董貞那首老歌《美人浴》也是寫七夕的
騷年們不要看到這個名字就想歪了啊!!!要純潔~~純潔NMLGB的,混貼吧早就不認識這兩個字了!!!
鋼琴曲
七夕之後
蘭草薄荷&落嫣詩涵 - 七夕
這首歌的原唱是銀臨,相對銀臨的版本我更愛上面那一款合唱的~~
為什麼更愛呢,我也不好解釋,也許就是第一感覺吧
秋落蕾 - 七夕
裡面有很多七夕相關的詩詞的念誦,炒雞有愛的~~
由於是09年的歌,設備後期等等不如現在,如果現在再去錄一版,肯定會更好
惟願天下有情終眷屬就是這首歌的主題了
離恨歌
一首傷感的歌,給那些不想聽情歌的單身或者分手快樂的銀吧
心然的歌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心然 七夕天階淚
《巧夕》
策劃:龍小葵
曲:《蛍火》
詞:顏槿璃&七手
唱:龍小葵
念白:七瀨薰【斐然卓聲】
後期:雨霖仙
海報:花花
唯然う在る様に(中文填詞)
填詞:風冽
潤色:願星
唱:暴暴雪&IX
後期:嘟比
6. 關於七夕的詩詞有哪些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出自《詩經·小雅·大東》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版出自《詩經·小權雅·大東》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出自《詩經·小雅·大東》
睕彼牽牛,不以服箱。出自《詩經·小雅·大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
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 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7. 關於描寫七夕的詩句有什麼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唯借烈酒萬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盤輕舞寂寞紗
恐驚鉤月隨西下
今朝弦月夢相依
更鼓催促無人回
流水聆聽相思語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飛鵲各不同
銀河渡橋人依舊
相思離苦化雨愁
和青鳥七夕詩
青雲直上九宵去
鳥鵲相隨銀河裡
話別牛郎織女情
七七相會淚如雨
夕陽不肯西山墜
絕唱千古無人比
銀河天際開,相思兩界來。
鵲搭情義橋,雨訴別離愁。
七夕詩
風雨七夕夜--嘯之
七夕,古今詩人慣詠星月與悲情。吾生雖晚,世態炎涼卻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揮手袖底風」罷。是夜,窗外風雨如晦,吾獨坐陋室,聽一曲《塵緣》,合成詩韻一首,覺放諸古今,亦獨有風韻也。乃書於紙上。畢而卧。凄然入夢。乙酉年七月初七。嘯之記。
日暮晴空起墨雲,無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幾度一良夜?淚若傾盆又一年。
風雨七夕計已久,炎涼人事亦非鮮。
年來慣作孤燈讀,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嘯之
一紙書成寄不成,遠游長嘯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遼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慾功名似易水,家國兒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8. 電影《功夫夢》中在七夕燈會有一段頗有中國風的歌曲叫什麼
Full of Joy
9. 分析《詩經鄭風溱洧》及其表現出的民俗節事風情。
【原文】《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
【講義】:
和韓國、日本的朋友相處,彼此之間,總免不了要誇耀自己民族的文化優越性,時常說到的是本國國民的情商與浪漫。韓國的朋友說,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要相聚賞雪的,皚皚白雪是純真情感的最好印證。日本的朋友總是說到櫻花節,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女女聚到櫻花樹下,載歌載舞,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便在這樣的季節里悄然生長。山河不驚,歲月靜好,是東方民族溫馨的迷夢。我自然無顏對韓、日朋友吹噓我今日之國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韓、日朋友:這樣的情人節,在我們的先人那裡也是有的。對於物候的敏感,以及潛在的天人合一的群體意識,是東方民族共有的特徵。
我要說的是詩經時代的情人節。
在中國的民間文化里,七夕是可以視為的情人節的。但七夕的起源並不是十分的古老,七夕成為中國民間的情人節,和唐明皇、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誓約有關,即使不是源於此,至少它也起過很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但詩經時代的情人節與七夕無關,那時代的情人節是上巳。
孫作雲先生有兩篇很重要的文字,有助於我們對於詩經時代情人節的認識。其一是《詩經戀歌發微》,其二是《關於上巳節二三事》(均收在《詩經與周代社會》一書,中華書局,1964)。前者以民俗為線索,通過對《鄭風·溱洧》等十五篇詩經作品的分析,論證了《詩經》中許多戀歌與上巳節有關,指出:上巳節的風俗,是在春天聚會、在聚會時祭祀高媒和祓契於水濱以求子,《詩經》中有許多戀歌是在這節日里唱出的。後者則在前者的基礎上寫成,追述了上巳節的起源以及它在後代的演變。
一般讀者對於上巳節的印象可能來自王羲之《蘭亭序》,但這已經蛻變為文人墨客表現風雅的道具,更接近於上巳本色的應是杜甫《麗人行》里所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天氣,萬象皆新,草木瘋長,陽光明媚,麗人們徜徉河邊,臨水照花,愛慕者們在努力追隨、接近……。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環境,正是愛情生長的溫床。
《鄭風·溱洧》的開篇便是如此。「溱與洧,方渙渙兮。」簡簡單單七個字,傳遞給我們多少欣喜、興奮和歡樂的氣息!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人的活動周期和自然界成對應關系,寒冷的冬天是蟄伏的季節。裹著厚重的衣物,手腳都不靈便,思維也凍結了,我們難以創造和表現。春天到來,陽光從一張張的綠葉上爬過,磨薄了我們的翠綠的衣袖。脫去一冬的重負,束縛太久的手腳急需舒展,蟄伏已久的心靈渴望飛揚,我們如何能不起舞和歌唱!聽吶,郊外的溱河和洧河解凍了,我們聽見那河水如同我們的血液在嘩嘩地流淌。我們如何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呢?我們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奔向河邊,在河邊飛跑,彼此訴說內心的喜悅。 愛情和喜悅之情一起在我們的心靈里瘋長,我們陶醉在這一片春光里。「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短短十四個字,為我們勾勒和呈現了一副歡樂祥和的游春圖。
這是一副永恆的中國文學游春圖。《論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相比之下,多了些文人雅士的雍容華貴,少了里巷男女的真切和煙火氣。李後主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馮延巳的「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對春日冶遊的追憶,庶幾近之。但對環境的勾勒和渲染,總覺不如「溱與洧,方渙渙兮」來得直接和聲勢浩盪。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北京的朋友問我北京春天來的標志是什麼,我做了各種的回答,都被他一一否定。最後,他告訴我,老北京判斷春天來的標志是北海的冰開始融化。我自己喜歡附庸風雅,常到水邊去走。紫竹院和什剎海的冰還沒有全化,成群的野鴨子們已經在展現他們優美的舞姿,像戰斗機一樣轟炸薄冰。東坡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老杜的「長安水邊多麗人」,都將水暖河水邊人或物的活動,當作春天的表徵,大概也是他們高於一般詩人之處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十四個字好。接下來的「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亦好。或許大家要揣摩這士與女的關系。他們或許認識,女孩子可能心裡老早喜歡這帥哥,今兒個正好找個借口一起玩兒。或許並不認識,只是一見鍾情而已。這女孩兒的內心大約有幾分羞怯,但她決不做作,她大膽地邀請,真誠、執著,略略有點兒纏人,以至於對方不忍拒絕。坦誠、率真,正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特色。健康和溫暖的氣息,真令人神往。這樣的文化心態,在今日幾難夢見。我只在每年元旦的北大未名湖狂歡會感受過。那時候,人和人的心靈之間是不設防狀態。新年的鍾聲敲響,無數的青年從各個方向涌來,無論性別,無論相識與否,彼此友好地招呼和微笑,或是一群人拉成一個圓圈死命地跑,或是大家排成長隊繞未名湖轉圈。歌聲和笑語,是今夜的未名湖。那時候,彷彿回到了詩經時代,總讓我想起《鄭風·溱洧》里滿是青春與喜樂的那一段對話。
我之所以格外喜歡這篇詩,是因了春的緣故。本篇不著一個「春」字,卻處處透露和洋溢春的氣息。春天是戀愛和歡樂的季節,國風的愛情詩多半關乎春天,本篇尤勝。
本篇的藝術表現亦有特色。我們讀這篇詩,彷彿是在看電影,這里分明有著鏡頭的切換:
開篇是一個全視角的總場景:嘩嘩流淌的河水邊,是無數手拿蘭花歡笑的青年男女。緊接著,鏡頭一轉,用了定點視角,將光圈固定在一對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現了他們交往的細節過程。接下去又是一個全視角的放大鏡頭,是無數的「士與女」互贈芍葯,定情嬉笑。這樣鮮明的畫面感,也是詩經作品特有的。後代的詩歌,尤其是近體格律詩定型並成為詩壇主流以來,詩歌里便少了這樣鮮活的場景感,也少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鮮活的場景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國風作品的根本特徵。
附:這里需要做一個小小的說明。「四月移花帶芍葯,不知憂國是何人!」可見芍葯是在農歷四月開花,而不是在三月三日的上巳節。歷代的學者,多主張「贈之以芍葯」的「芍葯」不是今天的芍葯,是另一種香草。
10. 關於七夕節的詩詞有哪些
001.《詩經·小雅·大東》(西周)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睕彼牽牛,不以服箱。
002.七夕(漢)佚名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003.燕歌行(三國)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004.七夕夜女歌(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
盡夜長懸絲。
005.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
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
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
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
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悰。
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
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006.迢迢牽牛星(南北朝)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007.七夕穿針(南北朝)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008.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009.七夕(唐)徐 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010.七夕詞(唐)崔 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