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足春風
⑴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出自《登科後》,是唐代詩人孟郊於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及第時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將作者過去失意落拓的處境和現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今昔對比,突現今朝躍入新天地時的思緒沸騰;後兩句說他在春風里洋洋得意地跨馬疾馳,一天就看完了長安的似錦繁花,表現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原文如下: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譯文如下: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
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1)一朵足春風擴展閱讀:
公元796年(唐貞元十二年),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此詩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敘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這兩句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寫春風駘盪、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三、四句的詩歌形象之膾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一時間的歡快情緒外,也是與它同時具有的象徵意味分不開的。
所謂「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詩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為的適宜的政治氣候的象徵。所謂「得意」,既有考中進士以後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願,進而展望前程的躊躇滿志。
⑵ 棟拂雲霞繞紫氣家傳詩禮足春風對聯
居室類,建房對聯:
上聯:棟拂雲霞繞紫氣,
下聯:家傳詩禮足春風。
⑶ 一朵鮮花色正濃,春風吹滿現妖容,雖然月老傳書到,猶似狂風戀故宮。是什麼意思
鮮花色正濃,吹風吹滿肖耀榮,雖然月老傳輸到游戲狂戀古弓是什麼意思?
⑷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出自哪首古詩
【原詩】來
登科後
孟郊自
昔日齷齪①不足誇,
今朝放盪②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注釋】
①齷齪:指處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謹局促。②放盪:自由自在,無所拘束。
【賞析】
孟郊46歲那年進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悅的心情,寫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詩人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就彷彿一下子從苦海中超度出來,登上了歡樂的頂峰。所以,詩一開頭就直接傾瀉心中的狂喜,說以往那種生活上的困頓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終於揚眉吐氣,自由自在,真是說不盡的暢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著春風策馬賓士於鮮花爛漫的長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時的詩人神采飛揚,不但感到春風駘盪,天宇高遠,大道平闊,就連自己的駿馬也四蹄生風了。偌大一座長安城,春花無數,卻被他一日看盡,真是「放盪」無比!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成,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態,還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旬詩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但詩人極度的志滿意得也表現了其氣量的不早.
⑸ 關於春風的兒童詩
《春風》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進樹林,輕輕一吹,樹葉綠了。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到田野,輕輕一揮,麥苗高了。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融化了。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走到幼兒園,小朋友笑了:「春天到了」。
「春風吹」
春風吹,
春風吹,
吹綠了柳樹,
吹紅了桃花,
吹來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春風輕輕地吹,
春雨細細地下。
大家快來種樹,
大家快來種花。
「踏春風」
清晨,春風哼著歡快的旋律,啦啦啦,喚醒了大地的耳朵。每一棵小草,都被春風柔柔地撫過,每一片花瓣,都帶著春風幽幽的清香。巍峨的群山,遼闊的草原,無垠的大地,沉默的沙漠,都在春風的嘴唇上跳躍,被春風的優美旋律陶醉。鳥兒在歡唱,春雨在低吟,整個世界都在高歌。整個世界都在高歌,而春風,就是那個領唱的人。它對所有的孩子們說,來,我們一起放聲歌唱吧!
春風古詩
詠柳——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
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絕句——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唐)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 , 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 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 花重錦官城。
漁歌子——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竹枝詞——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烏衣巷——劉禹錫(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 , 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 , 萋萋滿別情。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絕句——僧志南(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題都城南庄——崔護(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明——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宋)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春日——朱熹(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游園不值——葉紹翁(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村居——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歸。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曉——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晴景——王駕(唐)
雨前初現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疑是春色在鄰家。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春望——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約客——趙師秀(南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月夜——劉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春遊湖——徐俯(宋)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春遊曲——王涯(唐)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春雪——韓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興——武元衡(唐)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春詞——劉禹錫(唐)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泊船瓜洲——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城東早春——楊巨源(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蘇溪亭——戴叔倫(唐)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悵詩——杜牧(唐)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喜張沨及第——趙嘏(唐)
九轉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雲軒。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春日京中有懷——杜審言(唐)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⑹ 謝謝幫我把這首詩補充完整!!!
你的愛心是一陣柔和的落雪
足以把我落寞的心緒安撫
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這句詩什麼意思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這句詩的意思是:見到雲就聯回想到她華艷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1、古詩
《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2、賞析
譯文: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3、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⑻ 一朵折春風,花濃意更濃的含義
一朵折春風,花濃意更濃出自楊基的《折花贈內並代答(二首)》,意思是春意盎回然中我答采一朵最美的花朵贈與你,感覺到春光更濃,此為告白詩,短短兩句卻飽含深情。
《折花贈內並代答(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楊基
一朵折春風,花濃意更濃。
而今映花面,不似向時紅。
(8)一朵足春風擴展閱讀:
全詩大意:
以前在春意盎然中我采一朵最美的花朵贈與你,感覺到春光更濃,現在春意依舊,可是人已經不在了,花朵也覺得不美麗了。
《折花贈內並代答(二首)》作者楊基是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傑」之一。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⑼ 古懷足春風的意思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代: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離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朴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麼五、六句則繼續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台」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餘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