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語義表現
㈠ 秋天,各種菊花和花草竟相開放,絢麗多彩.(修改病句)
病句:秋天,各種菊花和花草竟相開放,絢麗多彩
病因:語義重復
改為:秋天,各種菊花竟相開放,絢麗多彩
㈡ 語義色彩方面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下列哪些方面
語義色彩方面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A、語體色彩
B、語氣色彩
C、語調色彩
D、感情色彩
㈢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可以理解為互文嗎 為什麼
是互文,屬互文中的鄰句互文.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示例】 例子(1):朝暉夕陰。 《岳陽樓記》范仲淹( 意思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處環境﹞或「己」﹝個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蘭辭》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4.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特徵】 互文的特徵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結構特徵: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徵: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里出現的互文。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秦」和「漢」是互相補充。又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東船西舫悄無言」「主人忘歸客不發」「東犬西吠」亦屬此類,還有「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句。 二、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里出現互文。如如《木蘭辭》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許多市集,購齊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個集市上只買某一樣東西。 這樣寫表現了木蘭從軍前准備細心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的大意是: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遊憩,而今鳳凰鳥已京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台,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雲隨風飄盪,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從句意可以看出,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這兩句屬鄰句互文.
採納哦
㈣ 什麼叫語義提升
」、「語義特徵」就是語義范疇的一種。
其實,范疇化、類別化就是最初的形式化。我們對形式化的理解是這樣的:
對象→范疇化→符號化→數理化→可操作化
——————————————————
形式化
漢語的許多語法規則(其實是所有的語言的語法)缺乏直接的表現形式,因而可以說是缺乏形態的。缺乏形態不等於不能形式化。不過,致力於形式化並不等於語法就是形式或形式系統,相反,卻說明漢語的語法是缺乏明確的形態的,是需要加以形式化的。
2.4 不錯,語法中存在著許多形式范疇,但形式范疇一定要反映語義內涵,不反映語義內涵的所謂形式,不是語法形式。句法形式在語法中的作用大體說來可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和語義范疇的對應;二是對語義范疇的抽象表達。句法和語義范疇的對應指的是像「著」、「了」、「過」這樣的現象,即一種句法形式對應於一種或多種語法意義。
句法對語義的抽象表達指的是像句子成分這樣的現象。句子成分除了表達豐富、具體的語義范疇(如施
事主語、受事主語、工具主語、與事主語等)外,還對這些語義范疇有一種抽象的表達。具體地說,就是:
主語——指稱性 狀語——性狀描寫性
謂語——陳述性 補語——補足說明性
賓語——對象性 定語——名物描寫性
2.5 三個平面語法學說,把語法分為語法的句法內涵、語義內涵、語用內涵三個部分。這的確比只局限於句法的研究開闊得多。不過,在句法、語義、語用這三者中,強調以「句法為主」和以「句法為基礎」的話,三個平面的研究就有可能又回到傳統的句法中心論。
我們的理解是:在語法的句法、語義、語用這三者中,語法的語義內涵是中心、是基礎。語法的語用內涵也是語義的一種類型,是映射在句法中的、反映說話人對語言信息的主觀安排的語義范疇。而句法范疇是一種高度抽象概括了的語義范疇,也是語義的一種類型。因此,語法中的所謂的句法內涵、語義內涵、語用內涵實際上是語義的三種類型。
三 意合語法與傳統的語義型語法研究
3.0 意合語法受傳統的各種語義型語法影響,但與各種語義型語法研究有不同之處。
3.1 傳統的語義研究大多是以詞義為中心的。詞義的離析,同義詞的辨析,反義詞、類義詞的歸納對語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但這種語義研究忽略了句子語義結構的研究。近年來,對詞的義素分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語義的區別性特徵(語義特徵)分析法對探討詞的小類間的組合搭配規則意義重大。語義場理論的提出及其深化將為更深層次的詞類劃
㈤ 關於植物、花卉的英語習語或諺語
但願能幫到你,希望採納!
諺語
流行語
㈥ 圖像的語義信息是指什麼,最好通俗的解釋一下
As I recalled,圖像的語義分為視覺層、對象層和概念層,視覺層即通常所理解的底層,即顏色、紋理和形內狀等等,這些容特徵都被稱為底層特徵語義;對象層即中間層,通常包含了屬性特徵等,就是某一對象在某一時刻的狀態;概念層是高層,是圖像表達出的最接近人類理解的東西。通俗點說,比如一張圖上有沙子,藍天,海水等,視覺層是一塊塊的區分,對象層是沙子、藍天和海水這些,概念層就是海灘,這是這張圖表現出的語義。就是這樣。
㈦ 百合的語義的變遷
1976年,在面向男性同性愛者的雜志《薔薇族》上,設立了收集女性讀者投稿的「百合族的房間」這樣一個欄目。這便是意指「女同性戀」的「百合」一詞的起源。
薔薇族的編輯長伊藤文學把女同性戀命名為百合族,作為相對於男同性戀=薔薇族的概念,這便是面向女同性戀者的雜志創刊的起源。在1981年4月份再度創立百合族專欄時,百合=女同性戀的意義便被固定了下來。
在1980年創刊的「為了少女的耽美派雜志」《ALLAN》上,設立了為方便女同性戀者徵求戀愛對象的「百合通信」專欄。在這個專欄里,「百合族」一詞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百合」、「百合氣」這樣的詞語。
關於伊藤文學選擇「百合族」一詞的背景,有一種說法是:日本作家中條百合子(宮本百合子)與俄羅斯文學翻譯家湯淺芳子兩人在1924年至1932年間同居,同時兩人被傳有精神上的同性戀關系。 在二戰前的日本女校里,真實流行過的女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二戰後,在少女小說與少女漫畫的創作作品裡,對於這樣一種關系的經久不衰的描繪,即日本社會歷史里的S——也被吸收進了百合的含義里。
S是sister或者sisterhood的開首字母,指的是少女之間在重視精神契合的基礎上,產生的特別親密的關系。 總結起來,百合有以下2個含義:
1、指代女同性戀者(lesbian)的百合族、百合。
2、作為S精神的繼承的、面向女性的百合作品——屬於創作種類之一。
以上就是百合的所有含義。
在宅文化(ACGN文化,即動畫、漫畫、游戲、小說、同人等)里,第2條百合的影響力非常強大。一般語義下的百合,也多是指由S精神發展起來的女女戀愛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真百合作品在中國會被誤認為是輕百合系,甚至是友情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女生和外國女生之間的親密度不同。中國是男女授受不親,兩個男女就算沒有肢體接觸,只是好朋友,可能都會被某些人調侃;男男除了勾肩搭背之外,其他親密的肢體接觸很容易被認為有貓膩;而女女就算很親密也可能只會被認為是閨蜜關系。但在日本,甚至可以說除中國外的所有國家,男男女女男女之間都是授受不親的。在外國,牽手是只有戀人才會做的事情,就算兩個同性朋友關系再友好親密,也不會牽手,更不用說比牽手還要親密的肢體接觸了。很有意思的是,這點被日本列為「如何辨認中國女生」的其中一條:如果兩個女生在日本牽手或挽手還稱雙方為朋友關系,那麼八成就是中國女生了。 主要是今野緒雪所著的輕小說系列《瑪莉亞的凝望》開始廣為流行,勢力擴及至電視、廣播劇(ドラマ)而更為百合增加了人氣。注重女性內心描寫,女學生間的友誼以至淡淡的戀情。
2003年《百合姊妹》雜志創刊。
在ACGN文化興起之後,百合一詞越來越少地用來指現實的同性戀。在日本,一般意指女同性戀多用レズ(les)一詞。隨著ACGN文化伴隨著全球化、商業化擴展到全世界,百合亦成為ACGN界、甚至一般大眾所知曉的詞彙。
2005年,替補百合姊妹雜志位置的一迅社的《百合姬》發行,其內容以女女戀愛為主,作品內容也並不避諱性愛的表現。《百合姬》為雙月刊,在每個單號月份發售。
同樣被ACGN界的百合控所熟知的日本百合雜志還有新書館發行的「純百合作品集」《ひらり》。為季刊。 * 水果(くだもの)
在日本,男同性戀喜好者泛稱矢追(YAOI),而其別稱為野菜(YASAI),其反對語則是水果(果物)。
*百合侶(百合っプル)
百合情侶的簡稱、也會用來指百合加笨蛋的情侶。表現女生之間恩愛黏膩的樣子之用語。
*S(エス)
這里的「S」是sister(姊妹)或者sisterhood(姊妹關系)的開首字母,指的是少女之間在重視精神結合的基礎上,產生的特別親密的關系。它是在少女小說與少女漫畫的創作作品中,對在二戰前後的女校里真實流行過的女學生之間的關系的經久不衰的描繪。
* S小說(エス小說)
大正~昭和初期時流行過的一種少女小說。代表作家為吉屋信子。善於描寫女人情感的日本近代文學文豪川端康成亦寫過S小說《少女的港灣》(乙女の港)、《萬葉姊妹》等。今野緒雪的《瑪莉亞的凝望》系列,被認為是在現代復甦的S小說;同時,其故事的架構與背景,和川端康成《少女的港灣》有相當的雷同性。
㈧ 什麼是語義特徵
你自己看看吧
」、「語義特徵」就是語義范疇的一種。
其實,范疇化、類別化就是最初的形式化。我們對形式化的理解是這樣的:
對象→范疇化→符號化→數理化→可操作化
——————————————————
形式化
漢語的許多語法規則(其實是所有的語言的語法)缺乏直接的表現形式,因而可以說是缺乏形態的。缺乏形態不等於不能形式化。不過,致力於形式化並不等於語法就是形式或形式系統,相反,卻說明漢語的語法是缺乏明確的形態的,是需要加以形式化的。
2.4 不錯,語法中存在著許多形式范疇,但形式范疇一定要反映語義內涵,不反映語義內涵的所謂形式,不是語法形式。句法形式在語法中的作用大體說來可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和語義范疇的對應;二是對語義范疇的抽象表達。句法和語義范疇的對應指的是像「著」、「了」、「過」這樣的現象,即一種句法形式對應於一種或多種語法意義。
句法對語義的抽象表達指的是像句子成分這樣的現象。句子成分除了表達豐富、具體的語義范疇(如施
事主語、受事主語、工具主語、與事主語等)外,還對這些語義范疇有一種抽象的表達。具體地說,就是:
主語——指稱性 狀語——性狀描寫性
謂語——陳述性 補語——補足說明性
賓語——對象性 定語——名物描寫性
2.5 三個平面語法學說,把語法分為語法的句法內涵、語義內涵、語用內涵三個部分。這的確比只局限於句法的研究開闊得多。不過,在句法、語義、語用這三者中,強調以「句法為主」和以「句法為基礎」的話,三個平面的研究就有可能又回到傳統的句法中心論。
我們的理解是:在語法的句法、語義、語用這三者中,語法的語義內涵是中心、是基礎。語法的語用內涵也是語義的一種類型,是映射在句法中的、反映說話人對語言信息的主觀安排的語義范疇。而句法范疇是一種高度抽象概括了的語義范疇,也是語義的一種類型。因此,語法中的所謂的句法內涵、語義內涵、語用內涵實際上是語義的三種類型。
三 意合語法與傳統的語義型語法研究
3.0 意合語法受傳統的各種語義型語法影響,但與各種語義型語法研究有不同之處。
3.1 傳統的語義研究大多是以詞義為中心的。詞義的離析,同義詞的辨析,反義詞、類義詞的歸納對語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但這種語義研究忽略了句子語義結構的研究。近年來,對詞的義素分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語義的區別性特徵(語義特徵)分析法對探討詞的小類間的組合搭配規則意義重大。語義場理論的提出及其深化將為更深層次的詞類劃分提供理論依據和操作程序。
3.2 語法中的邏輯問題歷來是語法的語義研究中被提起的問題。傳統語法試圖以形式邏輯為基礎解釋語法,這當然有問題。形式邏輯和語法是兩回事:形式邏輯是關於推理的學問,語法是關於語義的搭配規則之法。當然,在語義的形式化過程中,邏輯的類型也在不斷地更新。新型的邏輯學對語義的解釋也越來越強。
不過盡管如此,其最終仍不過是語義的形式表達系統,不可能代替語義范疇的確立、語義范疇間的搭配規則的描寫。
3.3 生成語義學和格語法對語法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可以說是繼轉換生成語法後的又一個語法研究的轉折點。雖然這些研究目前不那麼引人注目了,但其研究已實實在在地成為任何描寫型語法所必須正視的事實。
我國學者所引進的「配價語法」,實際上同格語法的思路是相通的。目前至少有如下兩個問題亟待解決:
(1)「格」或「價」與句子整體語義結構的關系。格語法主要致力於語義結構中命題內部的動詞和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的研究。「價」的研究超出了這個范圍,不僅有動名間的「價」研究,也有名詞的配價研究、形容詞的配價研究等。不過這些研究大多限於實詞之間的命題內的語法關系。對於命題結構以外的語義結構
(時態結構、模態結構、語氣結構)同命題內的各語義范疇間的關系所論甚少。比如:
a.小王去了北京。(小王在北京)
b.小王去過北京。(小王不在北京)
傳統語法將上述句子分析為主—謂—賓,格語法將其分析為施事—動作—處所,配價語法則認定「去」
是兩價動詞。上述解釋都不能說明為什麼a句中的「小王」在北京,b句中的「小王」不在北京。而要解釋a、b的差別,眾所周知需要輔之以時體結構。這樣,命題結構同時體結構、模態結構、語氣結構的關系就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假如把時體結構、模態結構、語氣結構也納入配價語法的視野,是否需要增加「虛價」和「實價」的概念?因為迄今為止的研究可謂對實價的研究。
(2)「格」和「價」的「質」的問題。所謂「質」的問題是說「格」和「價」的內涵問題,即「格」和「價」的語義再分析問題。不同的語義格有不同的語義解釋,同一語義格也會有不同的語義解釋。比如:句法功能不同:
前面來了一個人。(主題化處所)
飛機飛北京。(對象化處所)
他在圖書館看書。(專職性處所)
語義解釋的不同:
V在P
他睡在床上。(主體所在處所)
小王把書放在桌子上。(對象所在處所)
鍬挖在石頭上。(工具所在處所)
在PV
他在圖書館看書。(動作所在處所)
他在信封上貼郵票。(動作所及處所)
范疇的類型不同:
飛機飛向北京。(動態性處所)
他在家裡睡覺。(靜態性處所)
上述例子足以說明語義格或語義價的「質」的分析是語法研究深化的方向。
㈨ 語義和諧在詞彙語義組合中是如何表現的
和諧就是和諧與和諧,和諧就是和諧與和諧。和諧就是和諧與和諧,強調和諧與和內諧,避免沖突。「和諧」容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統一的狀態。它標志著自然內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許多因素的平衡、穩定、有序、相互依存和共同發展。顧名思義,所謂「和諧社會」,就是要使整個社會均衡、穩定、有序,使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富裕,生活和工作在和平與幸福之中。
那麼,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呢?這需要我們社會所有公民的共同努力和創造,從我們身邊的一切做起。不久前,我被一些看似平凡的東西深深打動,這讓我對「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個小偷像狐狸一樣從洞里鑽了出來。小偷們聰明地撬開了停在一戶人家門口的一輛兩輪摩托車的鎖,匆忙地開著車跑了起來。這時,她碰巧被鄰居的嬸嬸看見了,嬸嬸喊道:「來吧,有人偷了一輛摩托車!」其他的鄰居,老老少少,都聽到了,心裡充滿了憤怒和怨恨。他們和敵人一起沖向偷車賊。在200米內,每個人都抓住了小偷,搶了別人的車,把他們送到了當地派出所。後來,那些勇敢的人說:「現在我們最恨的就是這種偷車賊,我們要團結起來,抓住一個,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平、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