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畫花卉
『壹』 中國畫分為哪幾類
國畫又稱宣畫,即用顏料在生宣紙、宣絹上的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山水
欣賞中國山水畫,先要了解國畫製作者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於心,再形於手,所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畫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動物
動物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獅、虎、貓、犬可稱為走獸,各種魚類可稱為游魚,蟬、蝶、蜻蜓稱為草蟲,各種雀鳥稱為翎毛。動物可以歸到花鳥畫。
人物
可分為古今兩類:古裝人物,或者是歷代英雄名士為一類;現代服裝,或者模特兒寫生為一類。由於人物要有動作、表情,所以人物畫是比較深奧的製作。
根據製作技巧、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工筆
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
寫意
心靈感受、筆隨意走
,視為意筆,寫意畫不重視線條,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於前者。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傳統
中國畫畫齡以千年計,形成了一套筆法、構圖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種風格的國畫稱為傳統繪畫。
『貳』 扇面上畫什麼好呢
畢加索的公牛系列用水墨畫在扇面上效果應該不錯哦很現代。
但是,您的老師嫩接受嗎?呵呵。這個原創點子我沒有用過你放心使用。
『叄』 害!畫扇面講的是什麼故事
無論是作家、畫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得群眾公認才行。自己本人也得謙虛,沒有自己誇自己的。您多咱見大街上有這樣的人:(高喊)「我是專家!我是教授!我是工程師!」哎,那是精神病!
您還別說,我們街坊就有這么一位,自充有能耐,不管別人對他怎麼個看法,反正他自己承認是一位大畫家。啦,見人就說:
「您買紙我給您畫,要什麼都行。什麼山水人物、花卉草蟲都行,特別是我擅長畫美人。」
他總跟人家這么說,就是沒人找他畫。怎麼?人家都知道他那兩下子。
有一回,瞧見人家拿著一把扇子,一面是寫的字,那面什麼也沒有。他非得要給人家畫畫兒,那位說什麼也不讓他畫。後來那位急了,給他行了一個禮說:
「您饒了我這扇面兒吧!」
這才算完。
可也有倒霉的。有一次他在飯館里頭同著朋友吃飯,又吹開啦:
「我畫的山水與眾不同,尤其是我畫的『明月松間照』,是按日子按時辰畫月亮,畫出來跟真的一樣。在初十以前您瞧著就是個月牙兒,過了初十,月亮越來越大,到了十五就圓啦!」
可巧有一位新買了個扇面兒。
「老兄,您受累給我畫畫。」
嗬,他這份兒高興啊:
「行,行,我給您畫個美人吧,我最拿手的是畫美人。不過,您不能著急,這個畫畫兒呀,得培養情緒,得趕上我高興的時候才能畫得好,嗯,最少也得三個月。」
好吧。人家三個月以後去了:
「怎麼樣?畫好了嗎?」
「畫好啦!」
說著話一伸手,從書架上把扇面兒拿下來啦。他先自己看,看了半天老不給人家。怎麼哪?他自己看著都不像。就跟人家說了:
「畫是畫好了,不過這幾天我有點兒不高興的事兒,我給畫走了樣啦!美人兒應該是長合臉兒,我給畫成圓臉啦,看著不像美人兒啦。乾脆,我給您改個張飛吧廣啊?!
「也費不了什麼事,添上鬍子就成啦!」
嗬!
「就這么辦吧。我看就改張飛合適,乾脆您過一個月來取吧。」
又過了一個月,那位去啦:
「您改得了嗎?」
「改是改得了,因為這兩天我跟家裡頭吵了幾句嘴,心裡有點兒煩…?」
哎,他總有事兒!
「鬍子添多啦,不像張飛啦,乾脆,我給您改怪石得啦廣又改怪石啦。
「這回好改,有半個月就行。就改怪石吧,您就別猶豫啦!」
嘿!還埋怨上人家啦!
那位耐著性子又等了半個月:
「怎麼樣?」
「實在對不起,讓您等了這么多日子。改是改得了,因為我這小孩子生病,沒改好。乾脆這么辦!我拿墨給您塗個黑扇面兒,您另找人寫金字兒去得啦!」
像話嗎?!
『肆』 吳晶新的扇面畫的怎麼樣
我最近很關注她的畫作,她所做的花卉成以月季為擅,用心於自然美的表現,造型著色再現自然形態之體貌,用筆隨意而運,有著蘇地絹秀之美。
『伍』 收藏古扇面如何鑒定真假
鑒賞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別鑒賞扇畫書畫、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鑒賞。扇面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後,其鑒賞即與一般字畫相彷彿。
扇面書畫的鑒賞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由於扇面的尺寸和形狀限定,又由於扇面的質地和摺痕,書畫家的用筆、落款和印章都會與立軸有所不同。有些書畫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與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們扇作流傳較少的話,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無法查找以核對。
扇面書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因扇子小又執於手中,宜於近觀。寥寥數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較難討好。多數藏家難免有世俗之見,所以,花卉草蟲或花鳥常勝於簡單的花卉,較復雜山水加人物勝於元倪迂或宋米家風格的疏略山水,工筆仕女及界畫風格的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舊時畫家作扇,如構圖較簡,常會被人請求添加草蟲或人物等,也有畫家被請於別人扇作上加些東西。在別人作品上添改後不落款者也很多。齊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寫意花葉是齊本人親筆,但工筆草蟲由門生或兒子代筆。蕭俊賢的設色山水價位較高,於是有的藏家請高手將蕭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綠或淺絳。
扇子的鑒定以時代氣息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團扇扇面,即使是無款或無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畫也是無價之寶。明代或更早的摺扇扇面,無論名頭大小或有名或無名,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明清的摺扇成扇,若品相完好,書畫精到,也可不計名頭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書畫個人特徵強烈,作品傳世較多可以比較,小名家或無名之輩就很難從個人風格著手進行鑒定。
扇面書畫的作假,以成扇較難,年代久遠者較難,而扇面裱片較易,晚近或當代的較易。明清成扇中的贗品,多屬前人偽作(俗謂「老沖頭」)而非眼下新出爐的貨色。一把成扇,鑒定著眼點既多,割款添款幾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對容易,各種偽作也多,單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無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壓平做手腳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於最邊上的可以去掉一兩檔,有時還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檔以保持原來的長度。所以鑒定時要從以上數端去檢查。
扇面本身也是鑒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面,或晚清民國北京扇庄的粉連紙扇面(其中頭號粉連尚可,丁字粉連最劣),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書畫家喜在空白的舊扇面上創作,但是,明代的畫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畫,清代畫家不能在民國扇面上作畫。扇面也能作鑒定之用,但首先要學會判斷扇面的產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麗紙扇面、礬宣扇面、粉宮扇面和粗絹扇面,蘇杭滬的七層五層棉料等等,各有特點。杭州的王星記扇庄創辦於光緒元年(1875),上海城隍廟的王星記始於1893年,上海朵雲軒始於1900年,各有帶字型大小簽字的扇面流傳於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創辦最早,迄今已有300餘年,而榮寶齋監制的扇面則是1894年後才問世的。
扇骨的時代特徵甚為明顯。和尚頭扇股、直式方頭烏木扇股、十三檔十四檔十五檔的扇股(特別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較早,很有可能為明清之物。十八檔八寸扇是1949年以後才大大地流行起來的。竹股的顏色也很能見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遠了也會呈紅褐色且有包漿,現代做舊的油竹扇股仔細看就覺得新,且上蠟後拿在手裡有隔一層之感,不如舊扇貼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從主題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陽刻耗時費功,平地陽刻比沙地留青更費功時,但易入能品,勤謹的工匠亦能為之。陰刻看似簡易,實見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陰刻刀法多變,線條講究刀味,與書畫篆刻的親緣關系較近。
一把成扇在手,書畫扇面扇股相輔相成。清代扇面應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與扇面畫要有呼應。閨閣畫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漢瓦秦磚紋飾。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烏黑發光的邊款拓片,配烏木紫檀雞翅之類的深色扇骨有呼應之美。泥金渾金扇面加青綠山水也是用烏木之類的黑扇骨才壓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紙扇面有對比之美。三十檔四十檔的細骨秋扇上書畫風格也以纖麗清秀為佳,題材則以花鳥草蟲仕女等為妙。當然,審美是見仁見智的,並無絕對標准。
『陸』 鄭州哪有畫扇面的
太多了,幾家古玩城字畫店都可以畫,陳寨花卉市場字畫店也可以。
『柒』 書畫摺扇的歷史體現
一把摺扇的精魂在於扇面的書畫,神怡務閑之時,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的筆墨詩情,是一縷東方神韻、一縷清雅的中國風。
《紅樓夢》中,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節,故事有聲有色,人物各具情態。別小看了做道具的扇子,不僅契合環境,也增加了畫面的美感。據說梅蘭芳每次演《晴雯撕扇》,必在上台之前,精心畫一幅扇面,裝上扇骨,帶入戲中,在台上撕掉。演一次、畫一次、撕一次。他的琴師徐蘭沅悄悄把撕壞的扇子撿回去,請人裝裱修復,成了難得的藝術品。徐蘭沅懂梅蘭芳的扇子,梅蘭芳懂曹雪芹的戲。
扇面書畫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三國時,漢桓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曹子建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曹操請主簿楊修為他畫扇,楊修不慎將一滴墨汁濺到扇子上,情急之下,靈機一動,就勢把墨點畫成了小蒼蠅。一會兒曹操走過來,竟認畫作真,忙用手去拍打。
唐代畫扇之風更盛。從名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上可以看到跟隨貴婦的侍女們手中所持之扇就是有畫的,它們執的是圓形的紈扇,亦名團扇。唐代王建《調笑令》:「團扇,團扇,美人頻來遮面。」
摺扇的起源,有不同說法。王雪濤《畫扇》說:「南齊時就有了摺扇,而在摺扇上進行書畫創作始於南宋初期。」更嚴格的考證認為摺扇是北宋時由朝鮮傳入的日本樣式。
宋室南渡不久,朱翌有《生查子》詠摺扇雲:「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數折聚清風,一捻生秋意。」描摹摺扇十分形象,但稱之「寶扇」,恐怕還是稀罕物。江蘇武進南宋墓葬出土戧金花卉人物朱漆奩,奩蓋上戧畫著仕女消夏圖,兩個仕女一持團扇,一搖摺扇,表明南宋以後摺扇已在大戶人家普遍使用。折疊扇因能放能聚,當時也叫做「聚扇」、「聚頭扇」、「聚骨扇」或「撒扇」。原先愛在團扇上題字作畫的書畫家們,也開始在折疊扇上一顯身手。擅長金碧山水的名畫家趙伯駒就曾在「聚扇上寫山」,元人一見即傾倒其「萬里江山歸一握」的磅礴氣韻。宋寧宗的楊皇後(即楊妹子,曾被誤傳為皇後之妹。)也曾在折疊絹扇面上作畫,據傳到明代「摺痕尚存」。遺憾的是,傳世的宋代畫扇都是團扇,而摺扇書畫迄今未見。進入明代,摺扇書畫才取代團扇書畫而獨領風騷。傳世最早的摺扇畫,是明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朱瞻基所繪的《松下讀書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摺扇畫的題材非常廣泛,神話故事、人物鞍馬、峰巒疊石、曲溪流水、村舍樓閣、閑草野花、蝦蟹鳥蟲皆能入畫。明清扇面畫高度反映了這個領域的藝術成就。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四王吳惲」六家和「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都有扇畫佳作傳世。
扇面同時也是書法藝術的一片天地,篆隸楷行草,明清摺扇中各體佳作都有,書畫扇面常是一面畫,一面書,相得益彰。民國時期、當代以來,書畫摺扇也是佳作頻出。
除成扇外,還有大量扇面存世。這些扇面上的書畫創作完成後,收藏者並沒有打算製成扇子,而是精心裝裱成鏡心或立軸,懸掛於廳堂、書房,純供欣賞。也有的本來已經制為成扇,使用一段時間後,主人捨不得再用,便將書畫扇面從扇骨上揭下,裝裱後懸掛欣賞。集存名家書畫扇面是古今收藏家的一大賞心樂事。
扇面上寬下窄,呈半圓狀,形狀靈動優美,尺幅小,卻又有長卷漸次展開的開闊之感。構圖和布置別有難度,容易造成形象的傾斜和總體畫面的不平衡。書法多取隔行減字的章法,以解決上寬下窄的問題,或是集中在上端書寫,下端留出大塊空白。方法很多,都是為了留白的均衡。繪畫雖有各種題材、各種風格,卻總是以清雅虛靈為上,畢竟是一把隨手的物件,總是不宜裝得太滿、拿著太重了。一把摺扇,往往起於友人間的交流饋贈,如同詩歌里的唱酬應和,其中有一個緣起、一份友情,本非為了公之於眾,但既是出自真情、本於平常,自然也能引起旁人的喜愛。
書畫摺扇:迎面搖來清雅中國風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201/91356.html
『捌』 扇面的構圖與一般畫面的構圖相比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摺扇與一般畫幅有所不同,呈弧圓放射形,畫面構圖時要注意到上外側寬、下內側窄的特點。摺扇畫面的景物,包括題款等都應藉助扇形的開張取勢加以發揮,不能將畫面的主要部分緊縮在扇面的內側。否則,畫面會上下失調,顯得拘謹沉悶,扇面特定的開展形勢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關於扇面隨勢布局的構圖技巧,清代的畫家惲南田已有論述:「畫便扇宜景隨扇面移。」「畫扇不同畫冊頁,扇邊圓曲,景也應隨之圓曲。」
======================================
畫折枝花卉橫斜布局,應順形勢,便能在扇面中大展身手。如齊白石為志青先生所作的紅梅摺扇,一枝紅梅順勢從扇面左下角入畫,主幹橫展至扇面的右上方,使梅枝在有限的空間里得到最大程度舒展,小枝也順弧勢向上生發,並著滿枝花朵,最後落款於頂端,一行字與梅枝上下呼應。於是紅梅枝頭春意濃的動人場面便展現在你的面前。
山水在扇面中的構圖也應隨勢伸張。中景和遠景在畫面的上部,由近及遠,逐步拓展正合扇形的格局,所以是比較容易處理的。但近景的安排,便會遇到地平線與扇形內弧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從近代畫家博儒所作《平林散牧》扇面中,我們可以受到應勢布景技巧的啟發。作品的地平面巧妙地隨扇作弧形展開,這樣處理視覺上就感到非常的安定和舒服。
『玖』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1、《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2、《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
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3、《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鶺鴒棲止於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隻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蓮梗兩端的鶺鴒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鶺鴒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於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
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後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徵。
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
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
『拾』 求行家鑒賞幾幅 清代扇面書畫
都看過了。
1、朱雷:
朱雷,字雪筠,自號梅花仙叟,浙江平湖人。善花卉、師嘉興張熊,用白陽(陳淳)法寫牡丹松石,各極其妙。嗜酒落拓自放,晚作尤蒼勁。所作仿陸治二十四番花信圖長卷,魄力雄壯,用筆渾厚。楮極長而觀其畫一似不經意者,生趣盎然。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嘗為郭藕汀作花卉屏四幅。卒年七十三。著愈愚廬詩鈔。《清畫家詩史》。
這個扇面我從電腦考察,憑經驗應該是真跡(技術方面不多談)。
朱雷師出大名家張熊,本人作品贊譽也高。
此扇面價值應在2萬元左右。
2、桂岺和尚:
應為桂岑和尚。其本人未見於著錄。這張扇面也不是桂岑和尚畫的,是畫家送給桂岑和尚的。
作者是王禮,盡管扇面照片很大,可是看不清楚鈐印,難以辨別是哪個王禮。
清晚期有三個畫家都叫作王禮。
---王禮(一八一三―一八七九)藝林年鑒作(一八一七―一八八五)初名秉禮,字秋言,號秋道人(一作士),別署白蕉研主,一號蝸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常用印鑒王禮、王禮之印、王秉禮印、吳江王禮、秋言、秋言寫生、秋言畫印、秋言書畫、秋道士、湫言、阿大、戴傳、延秋款冬之室、公之猶、雪蕉家學、梵天壺隱、紅梨逸史書畫記 ,江蘇吳江人,寓上海甚久。幼嗜筆墨,從沈石薌學寫花鳥,勁秀灑落,筆如刻鐵,雋逸之氣,令人意爽。人物宗陳洪綬。名初不重,張熊於坊間見其畫,亟稱於人,以是知名。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作梅花喜雀圖,現藏日本。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九)。《墨林今話續編》、《海上墨林》、《清朝書畫家筆錄》、《近代六十名家畫傳》。
----王禮(一八五一―一九oo)初名學禮,字笠夫,號戴笠山人,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太倉王氏裔。工書,善畫,山水多著色,用筆蒼古,花卉風韻亦佳,喜畫石,磊落有致。卒年五十。著有劉湄書畫家紀略。《寒松閣談藝瑣錄》
-----王禮,字象賢,福建南平人。好古法書、名畫,嘗游吳、越,與名卿大夫交,咸推其識。書宗黃庭堅,瘦硬通神。善畫松,蒼秀,根干奇古。時作枯木、竹石,極蕭疏歷落之致。《福建畫人傳》、《福建通志》。
以上三位王禮,該扇面如是真跡,先後三個分別大概在1.5萬左右、1萬左右、0.5~0.8萬元。
如果是文革前專供外賓的高仿品,也就是現在不少的海外迴流品。三個的價值分別在1000~600元。現代高仿品100元以內。
3、松石:光緒年間著名瓷畫藝人松石,(見廖雄著<中國近代名家陶瓷> )。我仔細看扇面和陶瓷畫上的落款,筆跡相仿,應為一人。
這張扇面,是否真跡我存疑。我仔細察看,覺得似乎是文革前專供外賓的高仿品,也就是現在不少的海外迴流品。
如真跡,價值在一萬五千元左右。如是我所說過去的專供外賓高仿品,價值在千元左右;如果是現代高仿品,價值100元左右。
4、程庭鷺 :(1796 -1858 ) 清晚期人。 初名振鷺,字縕真,又字問初,號綠卿,改名庭鷺,字序伯(一作(土序)伯),號蘅鄉。公之(壽羽)、紅蘅生、因香庵主、忘牧學人、懷(木雲)子、鶴槎山民皆其自號。晚又號庵,亦號夢(庵)
嘉定(今屬上海)諸生。早歲問業於陳文述,留吳門(今江蘇蘇州)甚久。工詞章,兼擅丹青、篆刻 。畫山水得錢杜指授,清蒼渾灝,逼近李流芳。其鐵筆由丁敬、黃易上朔秦漢,頗自矜許 。
這張山水扇面,是否真跡我存疑。我仔細察看,覺得似乎是文革前專供外賓的高仿品,也就是現在不少的海外迴流品。
如果是真跡,價格應在一 ~ 二萬元之間。如供外賓高仿品價值在1~1.5千元。如果是現在的高仿品,價值在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