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造型圖片
A. 花木有哪些造型手法
花木的造型(1)拍子:主要用於迎春、探春、連翹等花木。從幼株開始整形。當幼株長到一定高度時,保留10~12厘米左右短截作主幹,萌發側枝後選留3個分布均勻的側枝,其餘的均剪去。當這3個側枝長到一定長度時,將其均勻地盤扎在事先做好的拍子上並適度綁縛。在枝條生長過程中每隔5~7厘米留一個芽,其餘的芽及時抹去,避免分枝過多,影響美觀。
(2)活彎:又名立彎。如梅花、碧桃、一品紅、西府海棠等,一般多將枝條用繩拉法做成立面「S」狀彎,使植株高度降低,向四周或兩側彎曲伸展,形成姿態多彎、形狀活潑的株形。
(3)雲片彎:又名平彎。如羅漢松、六月雪等,枝條左右做彎呈水平狀,並分成上下多層,使株形層次分明,形如朵朵雲層,異常優美。此法常用於盆景造型。
(4)死彎:對一些枝條較硬的花木,在做彎前先用刀在做彎處割傷,然後做成折線形。這種死彎的造型狀似鷹爪,多用在上下做彎時使用。
一品紅做彎法
做彎一般多在夏季花卉生長旺盛,枝條較柔軟的季節進行。做活彎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做彎前1~2天控制澆水,使其枝條略微萎蔫,以防因枝條含水多,硬脆易折斷。做彎最好選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進行。因為這段時間經過幾小時日曬,枝條柔軟容易做彎。做彎時按造型要求,將枝條慢慢做彎,然後用細鉛絲或塑料薄膜條把枝條紮成彎曲狀。
一株花木的做彎需要用細鉛絲等經多次引拉逐漸做成,等全部做完,枝條成彎已生長固定,才能解除引拉鉛絲。如果這時不及時將綁縛物拆除,則有勒傷枝條的危險。做活彎和雲片彎時,每次做彎都要注意使枝條分布均勻,並保持在同等高度,才能使整個株形豐滿美觀。
B. 跪求花卉的適合紋樣,要帶花卉名稱
花卉圖案設計是現代圖形設計中最為重要、最為廣泛運用的題材和內容之一.服裝的面料設計、陶瓷的裝飾紋樣設計、裝潢的標志設計以及環境藝術設計中牆紙及地毯紋樣的設計等等,不體現花卉圖案的設計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卉圖案的設計與運用,我國已有了悠久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敦煌藻井圖案中,卉圖案就佔有很大的比例,無論在造型還是色彩的運用方面,是令人稱絕的,其中的蓮花紋、卷草紋,型巧妙、穿插有序,色彩則顯得典雅、穩重並富於層次變化.傳統的紡織品及陶瓷藝術晶中,卉圖案造型的運用更是多姿多彩,唐代的織錦,代的絹絲織品,卉圖案均佔了很大的比例.陶瓷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大量運用了花卉圖案這一手法進行裝飾.在現代的許多裝飾性的圖畫、油畫、壁畫、雕塑等藝術品中,都會欣賞到出於不同藝術家手筆中那些美妙絕倫的花卉圖形.此可見,卉圖案藝術早已深深地根植於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們心中。
花卉圖案的設計,動物圖案、人物圖案及風景圖案等設計的方法與步驟基本上是一致的,要經過觀察與寫生,本造型訓練,獨紋樣組織、二方連續紋樣的組織、適合紋樣的組織、四方連續紋樣的組織等步驟,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設計體系,個體系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來實現的.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面我們循序進行舉例說明。
1:寫生與觀察.卉的觀察與寫生,花卉圖案設計的必要手段,寫生的過程中,注意並仔細地觀察好所要寫生的花卉的生長規律及特性,如從花蕾到花開時的變化過程、花瓣的造型及瓣數、花蕊的特點、是單蕊還是多蕊、是長還是短等等.別應注意此花形的各個觀察角度,看哪個角度最能體現其造型特徵,的花形正面特徵不明顯,側面特徵卻很生動,玫瑰花,面特徵和月季及牡丹相差無幾,側面則更易表現.到葉子的造型,應觀察其外形特徵,圓葉還是尖葉葉脈是對生還是互生.些信息會通過寫生輸入你的設計意念當中去的,使你在設計中做到心中有數、得心應手.以我們強調觀察與寫生的重要性就在於此
2:基本造型的設計.從寫生的資料到圖案的設計,需要經過一個基本造型的階段,於初學者來說,何將寫生的資料轉化為圖案造型,是一個關鍵的過程,這個過程掌握好了,會為往後的各種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要求將花卉的花苞與葉子部分分開來進行單獨的歸納與概括、訓練,繁到簡,不規則到規則等造型變化,施以點線面等裝飾手法,之成為今後設計中的各種圖案組織的基本形式。
3:圖案的設計.有了基本形之後,—步驟就是將所變化出來的基本造型有序地組織成一個單獨的圖案.織的方法是將花與葉的造型以均衡式及對稱式兩種方式進行組合,成為一個既簡單又完整的單獨圖案.以不同的色彩效果來表現其不凡的魅力。 4:連續圖案設計.二方連續圖案是圖案設計的重要形式之—,是將單獨的圖形以上、下或左、右的形式來進行排列的長條形圖案,般適用於邊緣裝飾、服裝、陶瓷,包裝設計中最為常用.方連續的組織格式變化極為豐富,一般可分為八種不同的排列格式.計過程中應注意其排列的韻律變化,疏密、大小、色調等變化,期達到完整的視覺效果。
適合紋樣主要為有—定外形格式的產品來進行設計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特定外形,案的造型應適合於這—外形.合圖案的組織格式主要分為均衡式、對稱式、多層式等組織形式,有很強的藝術性及觀賞性。
此類圖案主要應用於染織服裝的面料設計,最大特點是圖案的組織是以上下、左右都能連續組織的圖案形式.的組織格式—般分為二點式、三點式、四點式、五點式等,常不超過六點式,是以倍數來定點數的.每個點的圖形應有大小、方向上的變化,插得當,留空檔,適於每個角度的觀看.四方連續圖案的變化效果是極為豐富的,是人們服裝上常見到的圖案作品.
C. 自己拿花草製作的手工圖片
這種手工藝叫做壓花也叫軋花、押花,可以將花草壓扁在吸水的紙張之間,壓上重物,專多日之後使用脫屬水完成的乾花草做造型粘在卡片上。
現在的做法是用押花板,是兩塊專用的陶瓷板,內附兩張棉紙,還有兩個夾子,把花草造型好壓在棉紙中間夾上陶瓷板用夾子固定,然後放進微波爐加熱幾秒鍾,這樣做可以保持花草原有的顏色,而且不容易破碎,加熱之後取出來還是要夾進紙張中壓上重物靜置多日才能夠拿出來做卡片。
D. 花卉 金邊瑞香怎麼造型
瑞香盆景要根據盆栽現有條件選型,宜選用鉛絲攀扎,結合修剪進行造型,但需回注意定型後鉛答絲的及時拆除,以免陷絲,影響美觀和生長。加工造型宜在休眠期進行,亦可在花後進行。瑞香的樁景以自然大樹型為主,枝、干宜挺秀舒展,使之枝葉疏密得當,以利花繁葉茂,色香薄郁,增加觀賞效果。
滿意望採納答案。
E. 花卉有哪些造型支架
一些攀緣性強和枝條、主幹柔軟的花木均需設立支架,並加以綁扎。對一些花朵碩大的多年生草花花枝,為防止其倒伏,也需要進行綁扎。支架還可起到整形的作用,使枝葉分布均勻,有利通風透光和生長發育。
支架的形式較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單柱式:為防止植株或花枝倒伏,用一根竹竿作支柱,直接插入盆土內,並用細塑料條加以綁縛,使其直立向上生長,如獨本菊、大麗花等常用此法。
(2)籬垣式:在庭院中沿路旁或花壇四周用蘆葦稈等插成籬笆,栽植牽牛花、蔦蘿等花卉,任其自然向上攀緣生長。
(3)拍子式:拍子式的形式可根據個人喜愛而定。常用的有半圓形、橢圓形、矩形、多角多邊形、梯形等。多用於文竹、旱金蓮、蔓天竺葵、葉子花、龍須海棠以及曇花、令箭荷花等花卉。可在花盆內用細竹竿綁成各種形式的平拍子,然後將枝蔓綁縛其上。
(4)迴廊式:在庭院中路兩側立柱加梁建成廊架,栽植紫藤、凌霄等花木,將枝蔓引向廊架,讓其攀附而上,形成人行迴廊。
(5)牌坊式:用鉛絲或竹篾交叉編成類似牌坊的形式,將常春藤、凌霄、葡萄、牽牛、香豌豆等細長柔軟的盆花枝蔓牽引綁縛其上。
(6)托盤式:用鉛絲或竹篾綁成圓盤形,下立4根細竹竿支柱插入盆土內,將嫁接三棱箭或片狀仙人掌上的蟹爪蘭或仙人指以及大立菊等花枝綁縛在圓盤上或托架在上邊,讓其向下垂掛。
筒形支架
(7)圓球形:用鉛絲或竹篾紮成圓球形支架,將爆竹花等枝條蓬散的花卉的枝蔓依附其上。
(8)筒形和螺旋形:一些花卉幼齡階段頭重腳輕,樹冠不能直立生長者,多用筒形支架支撐。一些藤本花卉,出於立體造型的要求常使用螺旋形支架來牽引。
F. 如何拍好花卉照片
拍攝花卉照片,首先要對各種花卉的生長習性和開放時間進行細致地研究了解,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各地生長的花卉也不盡相同。只有掌握各地花卉的生長習性、開放時間等,做到心中有數什麼時間拍攝什麼花卉,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拍攝花卉應圍繞主題來突出主體,要選擇造型優美、姿態各異、各有不同神韻的花卉作為主體加以突出,再輔以相應的枝葉作為襯托,組成構圖精美的畫面。必要時,還可做些園藝修整,把干擾主體的枯枝敗葉修剪掉,使構圖更加精美、主體更加突出。只有突出了主體,才能更好的表現主題。
為了突出主體,還要凈化背景,就是消除掉與主體無關的畫面背景中的枝枝葉葉,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消除:一是利用技術手段來消除,就是把鏡頭的光圈開大,這樣就能把背景虛化,主體得以突出;二是利用絨布、KT板做背景。要想把花的色彩表現好,除曝光正確之外,還要考慮背景顏色的選擇。根據花卉的色彩來選用背景的顏色,如白、粉、黃、黑、藍等顏色。背景選用對比色,花的色彩分外鮮艷;背景選用類似色,花的色彩顯得和諧。無論是哪一種顏色,背景都宜簡練、淡雅;三就是遇到花朵高、枝幹大,人為背景無法設置時,就要利用自然條件做背景,如拍攝玉蘭花、紫玉蘭、木棉花等,樹大花高,就要利用藍色的天空做背景。也可利用房檐下的暗色牆壁做背景,拍攝時將光圈開大使背景模糊,突出花朵,陽光照射下的花朵由深暗的背景做襯托,逆光效果更為突出,將會使作品增加非凡的魅力。
拍攝花卉要講究用光。無論是在室外用日光拍攝,還是在室內用燈光拍攝,都忌諱用順光,用順光拍出來的花卉,平淡無奇、缺乏神韻。最好用逆光、側逆光或側光來拍攝,使拍出來的花朵、花瓣、枝、葉都能產生清晰的結構、透明的質感,表現出多層次的立體效果。在布光時如發現某部位光線暗淡,可用反光板、白色KT板、白紙、閃光燈等做輔助光,以增加陰暗部位的亮度。
為了能使拍出的花卉栩栩如生、更加艷麗,可在花上噴灑適量的水,以形成露珠狀為宜,這樣拍出的花更加晶瑩剔透、生機盎然。也可在鏡頭前加用星光鏡,使水珠上的日光或燈光形成的光點呈現出光芒四射的特殊效果。
拍攝花卉應盡量使用大光圈,開大光圈能使景深減小,這樣才能突出主體。開大光圈,還能使快門時間相應加快,避免了在室外拍攝時,由於風吹花動所造成的模糊影像。有時為了創意的需要,也要縮小光圈拍攝,快門時間相應放慢。為防止慢門產生的振動,提高照片質量,應該使用三腳架,以保證影像的清晰度。
拍攝花卉,使用什麼鏡頭依各人經濟條件所定,如果有條件,用微距鏡頭、近攝皮腔或延長接筒最好,能把花朵的細節特徵拍攝下來。再有就是長焦鏡頭、變焦鏡頭,對拍攝不便靠近的高處、遠處的花卉十分有利,如高處的玉蘭、水中的荷。還有值得一提的折反鏡頭,這種鏡頭雖然只有一擋光圈,但拍攝出的照片別有韻味,在畫面以外的高光點會形成一隻只美麗的光環!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可小覷。
鏡頭不同,效果自然不同,風格也就各異。什麼鏡頭都能拍攝好花卉,只要使用的好,標准鏡頭、廣角鏡頭也可以拍攝花卉。
拍攝花卉不僅可以拍彩色片,也可以拍黑白片,拍黑白片時,用好光照角度、配用好濾光鏡、掌握好曝光量,一樣能拍攝出效果獨特的花卉照片。
總之,想拍攝好花卉照片,就要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要表現好花的質感;二是要再現好花的色彩;三是要安排好花的構圖。
攝苑網 690665193
G. 園藝立體花卉造型用的什麼植物
綉球花(紫陽花/八仙花);鬱金香;玫瑰;月季;矢車菊;三角梅等
H. 可以進行植物造型的植物
這個很多啊復。
⑴喬灌類:通常制情況下,用於造型的植物材料要求生長緩慢或中等,耐修剪,抗性強,病蟲害少,植物枝葉細密、枝條較柔軟,萌芽力強等。如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檗、膠東衛矛、錦熟黃楊、小葉女貞、側柏、圓柏、龍柏、千頭柏、刺柏、蜀檜、火棘、朝鮮黃楊、矮紫杉、錦雞兒、金山綉線菊、紫薇(莖干造型)
⑵藤本類:選擇攀援性好、枝條柔軟、枝葉細密的植物,對於選用的一些花卉材料則要求植株低矮,枝葉細密,花期集中,耐移植,抗性強等。如扶芳藤、南蛇藤、爬山虎、葛藤、凌霄、金銀花、三葉木通、蛇葡萄、葉子花(保護越冬)
⑶花卉類:利用花卉做成的植物造型(常見的如一些菊藝展示等),較復雜的造型通常選用植株低矮,枝葉細密,花期一致的一二年生花卉或多年生花卉,枝葉細密的觀葉花卉也是常用的材料。
常用花卉觀花類有孔雀草、萬壽菊、球根秋海棠、新幾內亞鳳仙、非洲鳳仙、矮牽牛、三色堇、小菊類。常用觀葉類有小葉紅、小葉綠、金葉薯、紅莧、紅桑、彩葉草等
I. 喜歡養花,卻不懂怎麼給盆栽花卉修剪,整型,你算
摘心摘星是摘除花卉植物頂芽的動作,主要作用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促進側芽的生長。
常運用於花卉幼苗生長過程中,尤其是一些草花品種,通過摘心,可以促進側芽的生長,達到株型飽滿的效果。
2、抹芽
抹芽即掰掉多餘的芽點。抹芽是為了讓植株養分集中供應,同時控制住造型。
例如冬季修剪的月季,在春天可能會同時長出多個芽點,此時就需要將多餘的或生長較弱的芽點掰掉。
4、摘葉
摘葉及摘除花卉的葉片,許多花卉在養殖過程中,會由於葉片過多或過密而造成通風不良,摘除部分葉片有利於,加強植株內部的通風,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同時摘除過大的葉片,可以增加植株的受光均勻度,有利於植株的均勻生長。
例如矮牽牛苗在生長過程中,可以用摘除大葉的方法,來增加側芽的光照,從而促進側芽的生長。
5、去頂
去頂是切除植株的頂部,通常是應用在較大的盆栽中。
去頂主要是用於控制植株的高度,避免植株生長過高。
6、修枝
修枝在木本花卉中經常用到,尤其是一些木本的盆景花卉,當新枝長出太多時,為了保持其美觀,並注意及時修剪。
修枝時應注意重點修剪枯枝,平行枝,交叉枝等。
7、疏蕾
疏蕾及摘除多過的花蕾,為了讓植株的養分集中供應,從而讓花開的,大而艷麗。
例如茶花、月季花為了讓花開得大而艷麗,經常要進行梳理,每個枝頭僅保留一個花蕾。
二、盆栽整形修剪技巧
1、花後修剪
花後修剪是盆栽整形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花後修剪,包括殘花修剪和整形修剪。
修剪殘花是為了避免過多的養分消耗,同時做整形修剪,有利於調控盆栽花卉的株型,促進下一茬花蕾的產生。
2、疏剪
對於生長過於茂盛和枝條過密的,盆栽,需進行枝條的疏剪。剪掉過密的枝條,和堂內枝、交叉枝,以加強植株的通風性。
3、造型修剪
造型修剪主要是木本盆栽花卉。通常在花後進行一次造型修剪,一般在冬季,盆栽進入休眠期後,再進行一次強剪,以控制盆栽的整個造型。
例如月季花在花後需進行回剪,而在冬季進入休眠期後,則要進行重剪。
J. 你看過哪些描繪花卉的圖畫呢
描繪花卉的圖畫一般是在國畫上面才會有,所以如果你喜歡花卉圖畫呢,就可以去欣賞一些國畫,了解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人類早期對花鳥的關注,是孕育花鳥畫的溫床。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獨立的花鳥畫作品,其中有顧愷之的《鳧雁水鳥圖》、史道碩的《鵝圖》、陸探微的《半鵝圖》、顧景秀的《蟬雀圖》、袁倩的《蒼梧圖》、丁光的《蟬雀圖》、蕭繹的《鹿圖》,如此等等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如今看不到這些原作,但是通過其他人物畫的背景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飛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