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科花卉
Ⅰ .唇形科、傘形科、菊科各科植物分別有哪些顯著特徵
唇形科:莖四菱,單葉對生,花冠唇形,二強雄蕊,心皮2個,4個小堅果。如:薄荷、夏枯草專。
傘形科屬:草本,葉柄基部呈鞘狀抱莖,傘形、復傘形花絮,花5基數,雙懸果。如:胡蘿卜、芹菜
菊科:草本,頭狀花絮,聚葯雄蕊,瘦果頂端帶冠毛或鱗片。
一般看花識別。
Ⅱ 唇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徵
唇形科植物的特徵
唇形科植物最大的特徵在於它們的葉子都是相對而生的,回唇形科植答物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們的植株中含有多種芳香油,其中含芳香油最多的唇形科植物有迷迭香、百里香、羅勒、薄荷、薰衣草等,薰衣草植株中提取的芳香油還有殺蟲的功效。
常見的唇形科植物有薄荷、薰衣草、迷迭香、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的特徵在於葉片都是相對而生,花朵都呈唇形,而且它們的植株都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唇形科植物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們的植株中含有多種芳香油。
含芳香油最多的唇形科植物有迷迭香、百里香、羅勒、薄荷、薰衣草等;葯用價值高的唇形科植物有黃芩、益母草、藿香、紫蘇等;觀賞價值高的唇形科植物有一串紅、彩葉蘇,它們的葉子和花朵形狀都很特殊。
有的唇形科植物還具有殺蟲和除草的功效,像薰衣草它的植株中提取的精油就有殺蟲的作用,薰衣草的植株也可以作為葯材入葯的,只是葯用價值不是最突出的,它的植株入葯有止痛、發汗的作用,可用來治療感冒、濕疹等症狀。
平時還可以將薰衣草晾乾泡茶喝,有健胃消食的功效,也可將薰衣草作為調味料使用,能增加食物的口感。迷迭香是唇形科植物中精油成分較為豐富的植物,它的植株帶有淡淡的香味,常被作為觀賞性植物種植。
Ⅲ 簡述唇形科植物的花是如何適應昆蟲傳粉的
唇形科花的結構與昆蟲傳粉的方式相適應,分為兩種類型:①較少見,花版的前部較為突出,雄蕊權及花柱卧於下唇之上,蜜汁在上面分泌;昆蟲在探入花中時其腹部及腿粘滿花粉。②較普遍的類型,雄蕊及柱頭為向下弓曲的上唇所保護,蜜腺生於花盤的下邊。下唇為昆蟲提供了休息的場所,昆蟲當探入花中時,在它的背上收集花粉。不同的種屬在細微構造上顯示很大的異化。例如鼠尾草屬(Salvia)有著名的杠桿式特徵,每個花葯不孕的半邊,在短臂的末端形成一個瘤狀體,當它被昆蟲的口吻觸及時,將處於長臂之端的含花粉的半邊帶下到昆蟲的背上來。在兩種類型中,均出現有較長的管部及鮮艷顏色的花,吸引蝶類及蛾類,例如有鮮紅色花的美國薄荷屬(Monarda)、丹參屬及水蘇屬(Stachys)等。此外還有較短的管部而為蜜蜂傳粉的花,某些南美的丹參為蜂鳥傳粉。也有閉花授精、自花授精現象。
Ⅳ 唇形科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舉出該科常見的5種葯用植物
唇形科的主要特徵是:莖四方形,葉片十字對生,花是唇形的。常見的入中葯的唇形科植物有荊芥,藿香,益母草,薄荷,紫蘇。
1,薄荷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2,益母草
益母草可全草入葯,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鹼、水蘇鹼、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鹼及苯甲酸、氯化鉀等。益母草制劑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後葉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
5,藿香
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一葉可除口臭,預防傳染病,並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服,對暑濕重症,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有效。
Ⅳ 唇形科植物有哪些
1、羅勒
羅勒,是唇形目、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為葯食兩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葉色翠綠,花色鮮艷,芳香四溢。
原生於亞洲熱帶區,對寒冷非常敏感,在熱和乾燥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具有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大多數普通種類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種、變種或品種在植物學特徵上略有差異。
2、薄荷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3、薰衣草
薰衣草(拉丁學名:Lavan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香水植物,靈香草,香草,黃香草,拉文德。屬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薰衣草屬的一種小灌木。莖直立,被星狀絨毛,老枝灰褐色,具條狀剝落的皮層。
4、荊芥
荊芥(Nepeta catariaL.),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
5、藿香
藿香,學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又名:合香、蒼告、山茴香等,屬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達7~8mm,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mm,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mm,寬約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Ⅵ 如何鑒別唇形科科植物
莖方形、葉對生、花序聚傘,通常在節上形成輪傘花序(或假輪)、單歧聚傘花序或每節雙花,唇形花冠、雄蕊通常4,二強雄蕊,稀2枚,通常前對長,後對較短,子房4室,有揮發性芳香油
Ⅶ 唇形科植物的簡要特徵
唇形科植物自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籐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毛、甚至於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
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偶有新枝形成具多少退化葉的氣生走莖或地下匍匐莖,後者往往具肥短節間及無色葉片。葉為單葉,全緣至具有各種鋸齒,淺裂至深裂,稀為復葉。
果通常裂成4枚果皮乾燥的小堅果,稀核果狀而具多少堅硬的內果皮及肉質或多汁的外果皮,倒卵圓形或四棱形,光滑,具毛或有皺紋、雕紋,稀具邊或頂生或周生的翅,具小的基生果臍,稀由於側腹面相接而形成大而顯著。
(7)唇科花卉擴展閱讀:
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種芳香油而著稱,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份可供葯用。作為芳香油植物受到一定重視的有薄荷,百里香,薰衣草,羅勒,迷迭香,撤爾維亞等。
作為葯用植物而在各國中有一定位置的有黃芩,荊芥,藿香,丹參,薄荷,紫蘇,香薷,薺薴,夏枯草,益母草等等。
白蘇則為有名的油料作物之一,由於花、葉形狀特殊,色彩鮮艷常供觀賞的亦有一串紅、彩葉蘇等若干種類。
Ⅷ 請問這種花是唇形花科的什麼種呀。。。
是唇科的,叫特麗莎,好像也叫莫納薰衣草來著,多年生,扦枝繁殖,聽說挺好成活的。樓主可以網上找些詳細信息看下。
Ⅸ 這種唇形科植物叫什麼名字摸起來有種類似薄荷的香味
抄中文學名
深藍鼠尾草
別稱
洋蘇葉
天藍鼠尾草又名洋蘇葉,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成株高80厘米,盆栽30-50厘米,開藍紫色至粉紫色花,有香味,葉有濃郁的香味。花可用來泡茶,散發清香味可清凈體內油脂,幫助循環,能發揮養顏美容之功效。草本或半灌木、灌木;葉為單葉或羽狀復葉;輪傘花序,2至多花,組成總狀圓錐花序、穗狀花序,稀全部花腋生;花萼二唇形,上唇全緣或具3齒或具3短尖頭,下唇2齒;花冠筒內藏或外伸、平伸、向上彎、腹部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平伸或豎立,兩側摺合,稀平展,直或彎鐮形,全緣或頂端微缺,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通常最寬大,全緣或微缺、或流蘇狀、或分成2小裂片,側裂片長圓形或圓形,展開或反折。
Ⅹ 有唇形科草本植物嗎
唇形科大部分是草本植物。
唇形科是一個大科,大約有220個屬,3500餘種,中內國有99屬800餘種,遍布南北各地容。唇形科植物一般是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還有一些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藤本。唇形科植物以富含多種芳香油而著稱,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分可供葯用。
唇形科常見草本植物有:薄荷、留蘭香、薰衣草、羅勒、迷迭香、黃芩、藿香、丹參、薄荷、紫蘇、香薷、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一串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