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花藝
① 迦南花藝工作室怎麼樣
非常爛 非常惡心 答應我的是白玫瑰加香水百合 但是拿到是紅玫瑰 大家應該知道白玫瑰和紅玫瑰的差價 做不起生意,早點關門吧 垃圾
② 以插花是一種手藝為題目的高中作文
今天我經歷了復一件非制常有意義的事情,直到現在我都忘不掉。
我和爸爸、媽媽在濟源日報社對面的世紀花城門口,突然發現有一個小女孩在哭著找媽媽。我和媽媽趕緊上前,問周圍的人,都說不認識她,也沒有在附近見過她。這個小女孩大約有三歲左右,看他不停地哭著,我也很傷心。
媽媽和其他叔叔、阿姨一起詢問小女孩:「家住在哪裡?和誰一起來的?」小女孩哭著說她家住在南夫,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看著小女孩滿臉淚水,想著她的家人找不到她不知道有多著急,盼望她能早日回到家中,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打110求助。
天越來越黑,大家越來越著急。這時,有一輛警車閃著紅燈開過來了。警察叔叔來了。
他們問清情況後,就帶著小女孩去找她爸爸、媽媽了。
旁邊有一位阿姨自告奮勇地抱著小女孩,和警察叔叔一起,去找他的家人。
我喜歡她早點回家,也祝福小女孩平安快樂。
③ 新娘都要准備哪些東西
准備一:婚前嫁妝物品清單
1、床上用品
2、家電。根據地區風俗進行,接受聘金後是否回禮。
3、首飾。
4、房子。
5、車子。
6、陪嫁禮金。
7、嫁妝箱。
准備二:婚前新娘個人物品准備
1、婚前禮服准備兩套衣服,一套婚紗,一套擺酒服。 婚紗依據個人愛好選擇,可以選擇租一套也可以選擇買一套。可以根據婚禮舉辦的季節相應的搭配禮服,例如冬天的話搭個披肩也很漂亮的。
2、首飾若干,耳飾、項鏈、頭飾都要根據衣服來搭配。
3、婚鞋一雙:為保證婚禮當日保持優雅儀態,一定要試穿婚鞋。
4、新娘包:容量一定要大。亮色系的最好。而在婚禮的當天,包包里要准備吸管、濕紙巾、筆、巧克力、水、零錢包、一雙輕便的鞋、半碼墊、創口貼、簡單的卸妝護理用品等等,婚禮當天都交由伴娘保管。
5、個體護理:新娘在結婚前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皮膚的補水。最好在婚禮的前兩天做一次美甲,並且指甲不宜過長。婚禮這一天可是我們介輩子最發光發熱的一天,誰都不能跟新娘搶風頭噠,所以我們在婚前要注意保養,讓身材和臉蛋都保持一個最佳狀態,畢竟誰還不是小仙女了呢~
准備三:婚前新郎物品准備的參考
1、新郎的禮服:新郎的禮服要和新娘的服飾相搭配,新娘禮服買好之後為老公買套合適的西服吧,襯衫、領帶搭配好,男士的建議去實體店買。如果是租的話一起去試穿比較好。
2、襪子、內衣很多地方比較講究,男士的也一定要穿新的,紅色,同樣包括襪子,看個人地方習俗。
3、造型理理發、剃鬍須,買個面膜等
准備四:婚前婚紗照的拍攝
1、提前預約:至少提前一個月預約婚紗攝影
2、選婚紗:一般都是拍攝前幾天去婚紗店選擇,這個依據自己溝通的時候拍幾套選。
1)拍攝前一天,可以做個面膜,早點休息,保持一個好氣色。
2)女孩子的腋毛記得剃光了,穿淺色內衣。
3)准備一雙休閑鞋,帶好後跟帖或是創可貼,避免高跟鞋磨腳。
4)准備些吃的、水。在拍攝過程中可以補充能量,另外,拍攝的時候,可以和攝影師多溝通,讓他多拍幾個景點,選擇會比較多點。
3、暖場開場用的婚禮MV製作 婚禮MV不一定非要拍,微電影拍攝需要請專業團隊,其實用兩人的照片或者婚紗照製作一個婚禮視頻就可以了。
4、選相片:妹子們一定要剋制住自己,別多選相片,就按照之前談判的數量選擇,只要底片給的多,你可以留著去照相館洗,一般都比婚紗店便宜幾倍。
④ 想開花店,需要學哪些東西
1)初中高花藝技術。
2)系統學習八大板塊,插花藝術、婚禮花藝、空間架構花藝、花束設計、花店管理、中日式插花、綠植養護以及模擬花設計。
3)包括花店選址、裝修、進貨渠道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之後才能保證花店的成功。
二、花店地址必備條件:
1、必須有雙向交通,機動車可以方便通行、停靠。受交通管制的墳不好開店,滿足不了大額商業用花。
2、周圍有大的建築物可以輻射,如大的寫字樓、商場,這樣能夠增加即興購買的客源。
3、如果有居民區的話,可以保證散戶購買。
4、開花店一般需要時間的積累,客戶生意的穩定,所以選址應該考慮店面的長久性。
三:開鮮花店(零售店)最初包括店面選址、租金、裝修和進貨資金四部分。投資規模要根據店面的租金而定,根據情義花卉公司介紹,規模在60平米左右的花店投入要在10000元~20000元,中國鮮花網方天先生介紹在北京南城開一家30平米左右的花店月租金約為3000元~5000元。
四:以30平米為例,裝修費用一般在5000元。保鮮櫃、剪刀、噴壺等必要設備的投入在3000元。30平米的花店需要花藝師一名,普通員工3人~4人。花藝設計是立店之本,所以在店中花藝師水平很是關鍵,一般花藝師的工資在1000元~2000元,普通員工薪金約為800元。開鮮花零售店又不一樣了。據玉泉營花卉市場北京吉祥花卉中心的田甜小姐介紹,開一個15平米的鮮花批發店開始要交納50000元的入場費(其中包含買攤費和其他一些費用),每月交市場3000多元的攤位費,這其中包含水電費和其他一些簡單的設施費。簡單裝飾3000元,除此之外還要交納300元左右的稅費。
五:15平米的店要聘一個花藝師1000元~2000元(店主自兼除外),兩個普通員工,工資在500元~800元,每天流水約在700元~1000元左右,由此我們也可以估算出開一個鮮花批發店是否賺錢了。與鮮花有關的數字?花卉消費近年來呈越來越旺的趨勢,除了花卉本身所具俏麗姿容、讓人們賞心悅目、美化家居等功效外,它還可以開發人們的想像力,使人們在相互交流時更含蓄、更有品位。
⑤ 寶雞燈具城的哪些
新建路建材批發市場有個 花藝燈具城 還有 馬營建材城 二樓也是燈具銷售的地方。你要的是 工業用燈 ,在這兩處也能找到。寶雞就這兩個地方啦
希望早點早到。。。
⑥ 回族結婚都什麼習俗
回族的婚禮程序及習俗表現
--------------------------------------------------------------------------------
婚禮,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個大禮。回族老人常常把給兒子舉行婚禮、完婚叫「卸擔兒」,認為這是「終身大事」,是老人的責任。回族對婚禮特別重視和講究,但由於回民分布在全國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據史書記載,回族的婚姻習俗大都是按照教規來辦的。如娶妻,要經過請媒人提親,送禮,寫婚書,擇吉日成婚等程序。據《固原州志》說,過去固原地區議婚,「先請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議妥納茶果」等,之後還要「擇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後,「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麥、清油等」。新婚之夜,還要請阿匐念《古蘭經》,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婦要洗大凈。《綏遠歸綏縣志》載:「回俗須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議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為信,不立婚約,不親迎,無鼓樂。新婦下轎,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見親友,待阿匐來為之誦經贊聖。及夕,新郎詢問新婦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禮。」《黑龍江志》還載:「新婦入洞房,坐炕上面牆,謂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婦食長壽面。翌晨,仍宴親友,新婦依次拜謁,親友尊長,皆有賜予,錢物不一」。臨夏的回民一是請媒,二是定茶,三是納聘禮,四是迎娶。無論是從史書記載,還是從現實的調查看,回族的婚禮習俗,各地大同小異,概括起來經過以下幾道主要程序:請媒人提親,看人看家道,說色倆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
(一)提親
回族當中有句俗話:「一家女兒百家奔。」當回族姑娘長到十六七時,就有人上門提親。提親一般都是男方家通過各種途徑看準女方家的姑娘後,請媒人去提親。回民請媒人一般要兩個以上,一個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個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親時,要帶上茶、糖等四色禮,並通報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經濟狀況和教派等情況,有的還詳細介紹男方家小夥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藝等,女方家長聽後覺得大體合適,便給男方家媒人給話。女方家也請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並由男女雙方媒人安排姑娘、小夥子在集市或親戚朋友家見面,看男女雙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見面後如無反對意見,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帶上四色禮,小夥子還要帶上見面錢,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見面。姑娘一般由姑媽或嫂嫂領著當面看女婿,媒人此時問小夥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夥子此時給姑娘見面錢,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則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夥子的見面錢後還給小夥子回贈小禮品。過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說婚姻事,不敢張口說同意不同意。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或媒人就觀察表情,如果低頭微笑,就說明同意;如果沉臉、哭泣或發脾氣,則說明不同意,就不強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辦的婚姻。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現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認識,彼此也了解,互有愛慕之心,但還要請媒人給雙方家庭說明情況,走個過場,否則會受到諷刺。回民擇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戀愛的,還是經人介紹的,只要雙方表示同意,則要盡快准備「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說色倆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選擇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備回民喜歡喝的花茶、綠茶、陝青茶、龍井、毛尖等各種高中檔茶葉,還要准備一些紅糖、白糖、桂圓肉、核桃仁、葡萄乾、紅棗、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後分別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個小包上放一條紅紙,表示是喜慶的事。另外,還給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體、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雞、宰羊,以糖茶、宴席熱情款待。吃完宴席,雙方當著眾親戚朋友的面,互道「色倆目」,表示這門婚姻大事已經定下和許諾,今後一般不再變更和許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時,還要給男方家以適當的回贈禮,表示意志堅定,決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親」,有的地方還叫「提盒子」,也叫納聘禮,意思是為姑娘插朵美麗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親茶」以後,媒人根據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納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麥哈爾」,並適當購置一些化妝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裝或布匹材料、手錶、自行車、錄音機等等,以及送相當的裝飾品,如手鐲、戒指、耳環等,還要准備一隻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贈送聘禮,則婚姻無效。這些東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長輩或同輩婦女去陪同購買。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匐等帶領,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嬸子跟隨。女方家也有一位阿匐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禮。女方家還要炸油香、宰羊、過「爾麥里」。「爾麥里」,即由男女雙方請的阿旬或懂得伊斯蘭教義的人,誦讀《古蘭經》有關章節,其餘人聆聽。「爾麥里」過後,兩家人和親戚一起赴宴,這時相互寒暄,講婚配和攀親的重要意義。最後由雙方商量結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備。
插花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將一對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飯、幹活兒,增進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沒有規定,一般是根據男方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不強迫。通常情況下,不得少於一兩純銀,但無論多少都要履行這一習俗。回民認為,贈送聘金,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男子對婚姻大事不嚴肅,朝三暮四,隨意離婚,從經濟上有所牽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項措施。長期以來,在回族當中形成了男子如果無理提出離婚或中斷婚姻關系,男方所贈的聘禮和東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於受中國封建社會買賣婚姻的影響,所索聘禮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給家庭貧窮者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
(四)娶親
回族青年男女結婚不看黃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蘭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陰歷雙日為佳期。在結婚的前一兩天,由男方帶一隻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饅頭、油香若干個,送到女方家去,這叫催裝禮,意為請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證姑娘過門後,好光陰賽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裝禮後要盡快做准備。結婚當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較遠,接親車要早點出發,主要是怕與懷孕的婦女相見,要圖吉利。寧夏徑源等回族聚居區在娶親這天,男方家還要請一位結婚不久的新媳婦去接親,臨去時還要帶些核桃之類的東西,到女方家後先把核桃之類的東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時趕忙到客屋吃飯;之後,陪同新娘上車。女方家一般在結婚頭一天要設宴款待親戚朋友和鄰里鄉親。來的人一般都要給新娘送衣服、襪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錢,回民管它叫「填箱」。結婚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凈,這叫「離娘水」。要絞臉,用交叉的線絞掉臉上的汗毛。梳妝完之後,要穿上紅色的棉襖,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要穿上,這叫「厚道」,主要是講究吉慶,如果穿得太薄,則認為是「薄情寡意」,頭上要搭上一塊紅綢子或紅紗頭巾,將新娘的面孔蓋得嚴嚴實實。然後從近鄰和親友中請幾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兒女雙全的人去送親,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親途中,若遇其他娶親人馬,新娘子要互相交換腰帶,以防「沖喜」。
接親車快到男方家大門口時,新郎要由姐夫帶上跑步迎上去,圍著接親車轉一圈,故意碰一下車,這叫「撞親」。到大門口時,恭賀新喜的人要自動排成兩行,迎接新娘和送親的賓客,並向來賓道「色倆目」問好。然後將賓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還要從新房門口到大門口,鋪上紅氈或毛毯子,沒有條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著新娘走進洞房。無論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時,將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進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給了開箱錢或搭門簾錢後,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頭上的「搭婦巾」。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當新娘子入了洞房,送親客人進屋後,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請阿匐給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設一張方桌,上方坐阿匐,左右坐證婚人和父母親,地下鋪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聽阿匐的教誨,阿匐宣讀《古蘭經》有關片斷,再用漢語作一番解釋,其大意是:結婚是成人的標志,是夫婦做人的開始,從此做人應盡種種責任;要嚴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謙虛,主持家務,奉公守法,上進求學等。然後阿匐面對證婚人問新郎:「你願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則應馬上表態。再問新娘:「你願意嫁給他嗎?」新娘如表示願意,阿訇就宣布,從今天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新郎新娘互敬互愛,白頭到老。證婚儀式結束後,新郎、新娘准備入洞房時,教長或家長將早已准備好的果子、糖、棗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為感謝真主賜給的良緣,祝新郎、新娘長生到老,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時,將喜棗、喜糖等撒向圍觀的群眾,以表示喜慶的施捨,眾人皆從地上搶著揀,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這種撒喜的習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據《清源全氏族譜》「麗史」篇載,「西域回回(口加兀)吶,選民間女子入其室,為金豆撒樓下,命女子攫取以為戲笑」。可見過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黃金來撒喜,後來勞動人民因沒有黃金,就用自己喜愛的棗子、糖、花生、核桃等來代替。
撒喜以後,開始耍新郎,不能讓他隨便進洞房,新郎一般要請姐夫等人保駕或掩護,准備沖進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擋住了,要將鍋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時才放進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當新娘入洞房後,眾鄉親把公婆簇擁到院子里,耳朵上掛兩串紅辣椒,頭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掛一個銅鍾,反穿皮襖,倒騎毛驢,在眾人的逼迫下,讓公婆騎上毛驢轉圈圈,逗笑話。回族群眾認為,結婚三天沒大小,不耍不熱鬧。山東泰安和曹縣的回民婚禮習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帶領下,和婆家所有的親戚見面,新郎拿著墨碗隨從,新娘見一位親戚,用毛筆在他臉上畫一下,誰的臉上畫得最多,誰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當天晚上的晚飯由新娘做長面,以示茶飯水平。吃過晚飯,開始鬧洞房,大家民主推薦一位能說會道、幽默風趣的人當司儀,出點子,串節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聲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塊糖、說繞口令等各種節目。
鬧房結束後,新郎、新娘要交換禮品。新郎要給新娘送一個裝著20元或50元錢的小紅包,新娘給新郎送一個紅布蛋蛋或「針扎子」,表示恩愛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離。新郎還要問新娘是否懂得伊斯蘭教的最基本教義,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樂於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曉,新郎的嫂子要將熱水和湯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門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罷早飯後,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領著新娘認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門,到第四天才開始認大小。認長輩時,新娘要長長叫一聲,長輩要響亮地答應一聲,然後要略表心意,給新娘見面禮物或錢,以示紀念。
(六)表針線
回民也叫擺針線,一般都在結婚的當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舉行。
擺針線,過去是為了看新娘子的針線活做得如何,將她未過門時給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綉花枕套、荷包等—一展示出來讓眾人欣賞。同時,選一個才思敏捷、能說會道的人即興編詞演說,誇耀稱贊和渲染,向眾人們介紹新娘是個心靈手巧、精明能乾的人。現在擺針線,主要是眾人看看娘家給新媳婦陪嫁了什麼東西,男方家給新婚夫婦購置了什麼傢具、電器以及生活用品。當擺針線儀式准備好時,男方家選請一位說客,贊揚女方家買的東西又多又好,心實禮厚。如寧夏同心縣預旺鄉回族楊四虎在表針線時說:
金銀絲繩子空中掛,
各樣擺設好齊茬。
大紅手巾牡丹花,
絲線圍巾廊繩搭。
扎花的枕頭綉描花,
美容用品一樣不差。
氈條被褥擺不下,
玻璃鏡兒明天下。
洗臉盆子月亮大,
一個座鍾作用大。
縫紉機子單擺下,
飛鴿車子相配它。
毛衣毛料春秋穿,
風雪大衣能擋寒。
滌淪、滌卡、的確良,
四季服裝都齊全。
說完贊揚詞,說女方家把金山一樣的一口子人送來了,還陪這么多東西,我們頂恩不起,向女方家親戚道「色倆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請說客,回敬男方,渲染誇獎男方家富裕大方,給後代安置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好家庭。如平羅縣回族婦女馬鳳蘭說過一段《表針線歌》:
黑缸子、白沿子,
汽車送來了命蛋子。
紅綢子、綠緞子,
丫頭找了個好漢子。
沙發床、電視機,
箱子櫃子分高低。
小兩口,笑嘻嘻,
兩個老人歇心裡。
有的說完表針線歌,還要替媒人、廚子說一段,贊揚他們的功勞。
(七)回門
婚禮後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備禮品陪同新娘回門,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親屬。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備,款待女婿女兒。寧夏固原、涇源等地的回民習慣用雞腿來款待重要客人和親友。除此以外,新娘家親戚還要一家挨一家的請新郎、新娘吃飯,並給新娘回贈禮物。回門的當晚,新郎要趕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後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來接回家。